“家乐福”和网红新品牌,谁做谁的救命稻草?
圖源自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
文:王明雅
來源: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
變化是在悄然之間發生的。
90後消費者鄭怡,已經養成了網上采購的習慣。年貨節期間,沒抵擋住電梯裏鋪天蓋地的廣告熱情,她終於走進附近一家華潤蘇果大賣場,卻驚訝地發現,在這家傳統大商超,一些常見的線上網紅新品牌被悄悄擺在了中心位置。
堆摞在過道中的促銷產品,除了以往認知裏的牛奶、橙汁、旺仔、樂事之外,三只松鼠和百草味,李子柒螺螄粉和元氣森林的組合裝們,也占了核心地帶。
一般而言,大商超憑借自身品牌的背書效應與渠道布局優勢,在與進場商品的博弈中始終處於優勢地位,由此,誕生了諸如進場費、長賬期等行業舊例。
高門檻最直接的結果是,大都是傳統大企的旗下產品,才有機會被擺上貨架——競爭激烈的食品飲料區,更是如此。
從電商平台迅速崛起的線上品牌,靠的是在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期野蠻成長,而如元氣森林一樣開辟新戰場的新品牌,走的則是適合自己的便利店渠道。
看起來,大商超與新品牌們沒有交集,但在今天,它們開始在線下碰撞連接。
眾所周知的原因是,前者受網絡購物、生鮮電商等業態的影響,日益凋敝,各傳統商超企業掙紮於關店和轉型的旋渦中,失去傲氣。而後者重新認識到線下渠道的重要,“新消費賣不動了”的論調,一直懸在頭頂。
它們互相需要——是二者關系最直觀的答案。
新零售商業評論想要探討的是,這場連接背後,還有怎樣的深層因素?對於轉型中的大商超來說,新品牌是最有效的救命稻草嗎?而另一方面,新品牌們又作何抉擇?
01
商超不黃昏
“沒資格。”
當提到可以將旗下一款速食新品放入商超售賣時,新零售商業評論話音未落,一位餐飲品牌的創始人就如是感慨。
他曾嘗試接觸過永輝超市,橫亙在面前的第一道門檻,是三個月壓賬期。作為一個剛剛在市場站穩腳跟的小品牌,根本無力負擔這項“重投入”。
“一不小心就會把我們壓死。”
想要理解談判桌上那些不近人情的規則,需要從商超的經營說起。
線下為王的年代,大型商超們以足夠低廉誘人的價格,不斷擴張的網點,成為鏈接消費者的最佳渠道,而實現低價和擴張的手段,來源於壓力轉移。
一般而言,進銷差價和額外收取的費用,構成了傳統商超營收的基本盤。前者意味著進一步壓低商品進貨價,才能有足夠的底氣為消費者提供低價商品。但無論如何,進銷之間總是薄利,大胃口需要另被滿足。
最早是在美國的連鎖超市,每逢商品促銷,商超們會向供貨商收取一定的促銷費用,慢慢地,它發展為供貨商們為保證商品能夠上架銷售而必須支付的進場費。上世紀90年代,家樂福將這項制度引入中國,成為行業普遍的做法。
賬期更是一個頑固的規則。今天,無論是線下零售渠道,還是線上電商平台,轉嫁到供貨商或品牌身上的“壓賬期”,已經具備金融屬性,變成了零售商們賴以生存的現金流基礎。
這就意味著,因為風險承受能力低,中小企業很難公平站在談判桌前,唯有大企業和大品牌們,才有資格成為進駐傳統商超的主角。
看起來,新品牌撬開了一個小口。
霸蠻牛肉粉相關業務負責人高岩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霸蠻在前期進駐線下商超渠道時,渠道端對於進場費、毛利率、產品展示資源等,給到了不同優惠和支持。
新零售商業評論走訪中發現,在華潤蘇果,有專門開辟的“網紅潮品”專區,拉面說、霸蠻牛肉粉、王飽飽和李子柒螺螄粉們,被擺在同一貨架上。在北京華聯,王小鹵占據了一列貨架盡頭的顯著陳列位,隔壁則是自嗨鍋和霸蠻。
在飲料區,元氣森林和其兄弟品牌清泉出山,與傳統飲料大廠的產品共同包攬了貨架。其中,元氣森林和美汁源、可口可樂等一樣,有了大桶組合裝。
時勢不同了,曾經的話語權掌控者們,今天有了另一番光景。
近年來,大型商超深陷關店潮。代表性案例沃爾瑪,自2016年以來,在中國市場閉店上百家。而另一零售巨頭家樂福,最近的消息則是連關三店,徹底退出南昌市場。
根據科爾尼分析數據,傳統大賣場流失的客戶中,以都市青年、白領居多,這部分消費者流向了電商平台和便利店。一方面,是為了享受到更為方便的到家服務,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具有明顯的潮流、網紅、爆款產品的消費偏好。
商超選品,需要新鮮血液。
作為創新與活力的象征,新品牌們匹配上了需求。
02
網紅要下凡
零售巨頭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經營哲學是,商品周轉率高於一切。那些銷量大、周轉快、購買頻率高的商品,才是商超青睞的產品。
顯然,商超並非慈善場,當我們回過頭看那些成功進駐、並在食品飲料區與康師傅、統一、可口可樂們較量的新品牌,它們並不只是“新”。
元氣森林引領了一個氣泡水時代;王小鹵曾連續13個月拿下了天貓雞肉零食類目的銷量冠軍;拉面說在五年內完成6輪融資,一年銷售額超6億元。
王小鹵品牌公關說:“和幾家鹵味巨頭比,我們還差得很遠。”但“王小鹵們”已經在電商或便利店渠道,被一一驗證過爆品的能力。
大型商超們今天的姿態,更近於在“海納百川”與“傳統規則”間求得微妙的平衡。
去年,螺螄粉成為資本寵兒時,新零售商業評論在一家華聯BHG超市內,看到包括李子柒螺螄粉在內的多家螺螄粉集中陳列區,如今,隨著市場的降溫,在同一家超市內已經難尋螺螄粉蹤跡。
商超與網紅潮品間的斡旋,前提是相互需要,這沒錯。
高岩就表示,新消費品牌和大商超是互相共贏的關系,在線下傳統大商超近年表現越來越差的情況下,需要新消費品牌帶來一定的新流量、新創新品類、新消費者,以及新的增長點。同時,新消費品牌需要一定數量的大型商超終端網點來進行品牌宣傳,達到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形成足夠的品牌勢能,從而創造更多的收入和品牌價值。
只不過,看似平等的關系中,有一方的需求更為迫切。
去年下半年,新消費的行業關鍵詞是由熱轉冷,投資人大量轉身看向硬科技,投融資事件從7月的153起節節下跌。咖啡/麥片/沖飲品類,天貓雙11的預售榜單中,前十名和2020年相比革新了一輪,歐紮克預售額下滑三成,王飽飽更是腰斬。
天貓、小紅書和抖音等各渠道的流量越來越貴,新品牌想要跑出來變得越來越難——線下的戰役打響了。
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說,品牌一個重要的準備條件就是全渠道的到達能力,“電商品牌、直播帶貨渠道也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全渠道的到達能力還是非常重要,否則純粹的品牌某種意義上只是聽得到,卻看不到,買不到”。
電商品牌王小鹵在2019年依靠抖音投放和KOL種草迅速崛起,2020年開始布局線下。根據官方說法,幾乎進駐了全國所有大型商超便利,為的是“鋪好渠道,和用戶對話”。
一個常被忽視的事實是,當傳統大商超們連年陷入關店和業績下滑的負面輿論中,實際上,相較於電商平台和直播帶貨等業態,它們仍足夠主流。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2020年,中國超市百強總體銷售規模為9680億元,同比增長4.4%,門店總數3.1萬個,其中,社區超市約占73.3%。
以霸蠻牛肉粉為例,高岩向新零售商業評論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霸蠻在大型商超銷售占比約5成。而其線下布局包括了盒馬、7fresh、精品連鎖超市、傳統大商超和便利店在內的全渠道。
更重要的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對於新品牌來說,市場抗風險能力更強,受投資人的關注度會更高。”高岩補充。
當線下成為一種硬實力的象征,換句話說,新品牌們也是在為自己延長競爭防線。
7-11創始人鈴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學》一書中,說了這樣一段話:
無論是屬於哪個行業的企業,如果失去了朝氣蓬勃的精神,困在過去的輝煌中任由“年華老去”,那麽經營也將隨之走向窮途末路。
因此,對於7-11的經營來說,“應對變化”是基本原則。
這句話贈予傳統商超或新品牌們都是適合的。傳統商超對新鮮事物反應速度的快慢,在今天已經成為決定生死的關鍵因素,而對於後者,面對生命周期以年為單位的激烈競爭,容錯率還要再低一點。
當然,一定意義上,它們並不足以是彼此的“救命稻草”,商超的轉型更多有賴於自身經營模式、選址洗牌、店面升級等多維度的把控,新品牌們則要看產品品質和供應鏈基建。
線下的新趨勢,更多反映了不同業態在如何審時度勢,只要不是一成不變,就有新故事可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