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省钱的年轻人,被折扣店薅了羊毛

文:陳楊園

來源:豹變(ID:baobiannews)

北京西單附近某商場一層的嗨特購,幾位員工圍著收銀台討論得熱火朝天,據說五百米外,西單商圈最具人氣的西單大悅城的一家新店,要從他們這裏借調員工進行支援。

“那家店是千平級的,你從那裏可以找到特別特別多的化妝品和零食。”店員有些驕傲地介紹。在寸土寸金的西單商圈連開兩家門店,被視作嗨特購的繁榮象征。

折扣連鎖零售店在疫情後的異軍突起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不過兩三年的時間,以嗨特購、好特賣等為代表的折扣店迅速擴張,搶占大小商場,成為商業新寵。

近日,據《商業觀察家》報道,好特賣透露,當前門店數已達500家,主要布局在一線城市,在上海已有150家門店,北京也有近100家店,品牌計劃2023年開到2000家店。而在品牌官網的“未來發展”欄目,好特賣更是寫上了“未來三年門店總數將超過5000家”。

折扣店強烈的擴張野心背後,是湧向折扣店的年輕人,他們拖著一輛又一輛購物車,指尖滑過一排排被貨物擠得滿滿當當的貨架,在“全球1折起”“花錢爽、省錢更爽、邊花邊省就是爽上加爽”的海報鼓舞下,不斷打開自己的錢包。

在折扣店裏,年輕人真的省錢了嗎?折扣店又如何從“省錢”的標簽中找到財富密碼?

01
沉迷“折扣”的年輕人

許多年輕人把逛折扣店當作逛街的一部分。

林琴和閨蜜逛過幾次折扣店,都在商場裏。“但沒有一次是特意為折扣店去的商場。”林琴解釋道,她們通常在完成當天的約飯、逛完感興趣的服飾、美妝店鋪後,如果發現回家還早,就去逛逛集合店或折扣店。大部分時候,在邁進折扣店以前,她們對自己即將購買的東西都是毫無規劃的。

“更多時候,買不買取決於店裏的東西有沒有抓眼的。”林琴說,看起來有吸引力的包裝、超低的價格或是標注的大折扣,都可能成為下單的理由。在折扣店裏,她買的最多的是各種進口小零食,單價基本在20元以下,有些飲料、薯片的價格只要一兩元。

王欣最愛的,則是在折扣店裏買面膜。無論是嗨特購還是好特賣,折扣店幾乎都選擇了將面膜、護膚等用品放在接近收銀台或入口的區域,王欣第一次走入折扣店,就是被一款面膜的低價吸引。在官方旗艦店超過百元每盒的一款面膜,在這家折扣店的貨架上只要六七十元,王欣果斷放進了購物籃。

逛折扣店的大多是林琴、王欣這樣的年輕女性,低價,是最吸引她們的標簽。疫情沖擊著人們的消費習慣,對進入折扣店的許多年輕人來說,相比進口超市、化妝品專櫃的高級裝潢,反倒是折扣店“打了折扣的精致感”,更讓他們有“消費降級”的安全感。

嗨特購內部數據統計顯示,00後的購買人群達到了20%以上,其創始人張強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目前嗨特購的用戶大多是18-35歲的女性,平均客單價是48元,對應購買8-9件商品,嗨特購用戶平均每月進店1-2次。在他看來,用戶來到折扣店的購物心理是購買娛樂,“別的地方是8元的產品在這裏是4元,跟去奧特萊斯一樣,買了之後占了便宜。”

某種程度上,折扣店們搶占的是年輕人的購物時間。在商品結構上,好特賣的日化產品、食品為2:8,嗨特購的日化、食品比例則接近3:7,食品大多以臨期食品、飲料、進口零食、膨化食品為主,日化產品則包括女性用品、清潔個護產品以及以面膜為主的護膚品。無論是食品還是日化,一線大牌的超低價商品都是每個門店的必備,年輕人們因此入坑,又被剩下的商品“吸走”時間。

商品種類豐富是所有品牌折扣店的統一屬性,逛一圈折扣店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商品都是小件商品,其本身占據貨架的空間小,排放也偏緊湊,許多折扣店的SKU可以達到上千個,即便是小型門店的SKU也往往能在三四百個之間。

“每件東西單價都很便宜,導致我沒什麽心理負擔地就往購物車裏放。”在一家折扣店的收銀台前,隨著貨架排列逛完整圈的劉蕊才發覺,自己拉著的購物籃已將近裝滿,原本只打算“小買一點零食”的她最後付款一百多元,遠超出了預期。“這麽多小件也想不出放哪些回去了。”悉數買下商品的劉蕊有一絲無奈地說:“逛進去了。”

今年年中,張強曾透露,一家嗨特購門店的月平均銷售額是63萬。借著年輕人的“省錢”心理,許多折扣店賺到了大錢。

02
折扣店正在丟掉性價比

後疫情時代,“便宜”二字背後的商機正在不斷膨脹。

“好特賣”的興起源自2020年疫情後零售行業所遭受的重創。兩個零售行業的從業者步入改行邊緣,剩下一大批尾貨在手。為了將尾貨拋售清倉,他們將便利店改造成街邊折扣店,發出清倉預告,打算“一次性大甩賣”。讓人沒想到的是,便宜的折扣品牌吸引了大量的顧客,不過兩天,門店清倉的日營業額就過了10萬元,“盛況”持續了10多天,為好特賣創始人顧曉健打開了食品折扣店的創業新思路。

在早期的好特賣和嗨特購裏,臨期食品撐起了折扣店“低價好物”的邏輯。一些大品牌動銷相對差的產品或是尚未打開銷售的新口味、過時單品,以及離保質期還有3-6個月的食品,都能夠以超低價進入折扣店。

同時,越來越多對口味、日期不敏感的人願意選擇更低價購入同類商品的渠道,簇擁起了食品折扣店的火熱前景,各取所需。好特購和嗨特購這樣的食品折扣店,也因此在顧客心中留下了“低價”的印記。

但在今天的折扣店裏,還剩下多少貨真價實的便宜可“薅”,是許多年輕人不曾注意到的問題。

隨著眾多玩家湧入臨期食品賽道,這一市場逐漸面臨貨源緊缺的問題,在繁多復雜的商品裏,越做越大的食品折扣店們也開始出現庫存管理漏洞、臨期與過期邊界難以把控的危機。2022年7月,好特賣就曾因銷售過期巧克力被罰款7000元。種種背景下,走入如今的好特賣,已很少再見到保質期六個月以下的食品,嗨特購也將臨期食品的比例設定為30%-40%。

憑借兩三塊的依雲,不到5元的巴黎水和幾十、上百元就能買到的雅詩蘭黛、SK-II、海藍之謎等大牌小樣,食品折扣店成功延續著自己的精致與低價感。在店面設計與海報標簽中,折扣店一如既往地帶給人“清倉”的感覺,好特賣、嗨特購等招募的“種草達人”們,也在微博、小紅書等平台上不斷分享著“超低價”“買到賺到”的探店貼。

折扣店裏“全場一折”的標語/豹變

但事實上,許多折扣店的產品正在悄悄丟掉性價比。

《豹變》發現,一款10片裝的JM solution面膜在折扣店售價39元/盒,打開淘寶,該面膜在旗艦店的活動價可以低至30元/盒。一包150g的恰恰原香瓜子在折扣店賣到了7.6元,但打開購物軟件,該產品售價在5元左右的店鋪很輕松就能被找到,一位帶孩子的媽媽走過日用品區後,留下的評價是“抖音上很多賣得比這便宜”。

如果不是被折扣店的氛圍所感染,停下來認真比價的年輕人們很快會發現,她們的購物車買到的許多東西並非真正的低價。

更何況,折扣店們正在從貨源上打造便宜的“煙霧彈”。一些看似進口包裝實際國產的食品被悄悄擺放進貨架的同時,嗨特購和好特賣們還打算用自有品牌的入場來賺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嗨特購已注冊了自有品牌木頭奇奇、強小魯、逸口樂、KASUREOO、初本笙、小食萬象等數個食品、日化、辦公用品等相關商標,好特賣也申請了“俠趣”商標,相關商品已經上架。張強在年中的一次采訪中提到,嗨特購自有商品占比為20%-30%,毛利率在42%左右。

“大牌引進門”之後,折扣店們越來越傾向以二三線品牌及自有品牌產品為主流,以換取更廣闊的議價和利潤空間。低價是否能買到好貨,折扣店所渲染的“實惠”之中還有多少含金量,值得消費者關注。

03
好貨與低價能共存嗎?

四季美食

折扣連鎖零售品牌們想賺的錢已不止於店鋪之內。

計劃一年新增1000多家門店的豪言背後是好特賣轉向了加盟生意。今年6月,好特賣宣布計劃開放全國各地的加盟,加盟方式分為好特賣合作經營和供貨模式兩種,前者好特賣參與裝修、選址、員工培訓、經營指導等,初始資金在80-100萬元左右,後者主要由好特賣為加盟商供貨,授權品牌,加盟商首次進貨至少充值20萬元。

事實上,在此之前,好特賣就曾面向部分地區先後推出過“整店托管”“單店加盟”等多種加盟模式推廣,加盟政策反復調整的背後,好特賣已向加盟商賺起了供應鏈的“差價”。公眾號“商業那點事兒”的一篇文章提到,加盟商每進一批20萬元的貨,好特賣品牌方就能從中獲利約12萬元。

無獨有偶,嗨特購聯合創始人也在今年5月宣布對外開放加盟,開啟了品牌授權、帶店加盟和獨立經營三種合作模式。加盟商需要承擔品牌授權費、貨品押金、店面租金、裝修、推廣費等成本。隨著越來越多加盟店的加入,對消費者來說,折扣連鎖零售品牌們的服務質量和貨物管理是否能夠繼續被信賴,正在成為問題。

折扣店們正急於實現品牌價值的最大化。2021年底,嗨特購推出了99plus會員年卡體系,99元購買會員卡後,消費者能夠享受部分商品會員價及兩張優惠券獎勵。王欣告訴《豹變》,“嗨特購推會員卡的力度非常大”,她辦會員卡的原因是一款面膜的會員價與非會員價相差20元。在收銀台結算環節,店員幾乎會向每一位顧客推銷會員卡。

而在黑貓投訴平台上,許多用戶正在投訴嗨特購“欺騙、誘導消費者辦理會員”,將額外支付99元辦理會員卡模糊為消費滿99元辦會員卡。

除此之外,嗨特購還在今年10月上線了全球購業務,將嗨特購的大牌護膚彩妝產品從小樣擴展到了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海藍之謎、嬌蘭、雅詩蘭黛等大牌正裝中。售賣更高單價商品必然會帶動顧客對產品正偽的更高敏感,這也意味著,嗨特購正在步入供應鏈管理的“深水區”。

在此前的公開演講中,趙蓬曾表示,嗨特購與眾多國際知名的品牌均有長期的合作,如美妝品牌雅詩蘭黛、蘭蔻、迪奧、SK-II等,但在黑貓投訴和社交平台上,嗨特購化妝品在網上平台驗證為假的質疑案例仍然時有發生,《豹變》致電雅詩蘭黛官網客服,未從其官方合作渠道名單中聽到嗨特購的名字。

而在全球購的業務擴張中,盡管嗨特購為許多商品打上了“假一賠十”“海關監督,正品保障”的標簽及說明,但海關客服指出,掌上海關只能查驗個人額度、通關數據等,沒有查詢真偽的功能。要想賣出“更高單價”,嗨特購的渠道與產品,仍然需要更值得被信賴的理由。

野心不斷的商業嘗試中,“割韭菜”的質疑也一路伴隨著折扣連鎖零售品牌們,如何讓好貨與低價長期共存,並沒有那麽簡單。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