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抛弃了火腿肠
文:老魚兒
來源:巨潮WAVE(ID:WAVE-BIZ)
2021年對雙匯發展相當不友好。
根據雙匯發展最新發布的2021年業績報告,這家中國肉制品龍頭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為666.82億元,同比下降9.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66億元,同比下降22.21%。
對於營收和利潤的雙降,雙匯解釋是因為生鮮凍品的經營偏差導致。而關於我們最熟悉的雙匯火腿腸,年報中幾乎只字未提。
火腿腸已經被清晰定位為低端肉制品
雙匯對於賴以起家的產品不再如以前那般重視。火腿腸還可以繼續賣到大街小巷,但不會單獨告訴資本市場賣了多少——資本不喜歡。
這也難怪,問你一個問題,你有多久沒有吃過火腿腸了?我們會突然發現,火腿腸仿佛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正漸漸地消失在我們日常的食譜之中。
火腿腸剛一推出,由於是新生物件,曾經被人誤認為是“蠟燭”。為了打開銷路,“中國火腿腸之父”、洛陽肉聯廠廠長高風來花掉了一年的利潤,在央視打了三個月的廣告。從此,春都火腿腸一炮而紅。
當年的春都火到什麽程度?經銷商想要提貨,需提前幾天住到洛陽排隊。甚至有經銷商住了一個月之後都沒拿到貨,到春都廠門口要揚言自殺。1994年,春都年銷售收入達20億元,利潤超2億元。而那一年,洛陽市的GDP為193.8億元。
巨大紅利之下,眾多淘金者紛紛入局。1990年鄭州肉聯廠生產了“鄭榮”火腿腸;1994年山東的“金鑼”異軍突起;90年代末,南京的“雨潤”在南方扯起大旗……這期間甚至還出現了“少林”牌火腿腸,差點被少林高僧告上法庭。
群雄四起,品牌林立,江湖一片繁榮蓬勃。掐指算去,這距今不過三十余年。再抬眼望去現在的存量品牌除了雙匯,已經寥寥無幾。
這當中發生了什麽?內因,是火腿腸企業紛紛以各種形式作妖,行業名聲逐漸變壞。外因,則是隨著消費升級的進行,火腿腸作為食品,不可避免地被鮮肉替代掉。
01
作妖往事之一:肉含量瘦身
春都員工都把自己廠的火腿腸叫“面棍”。
在中國火腿腸行業的興衰浮沉中,一個名字必不可少,那就是——雙匯。
雙匯前身是漯河肉聯廠。1984年,這個在當時默默無聞、連續 26 年虧損的國營小廠,迎來歷史上第一位民主選舉的廠長——萬隆,一個在中國肉食品行業舉足輕重的人物。
雙匯早起生產線
萬隆在1992年介入火腿腸生產,品牌叫做“雙匯”,在當時屬於全國第三家火腿腸生產企業。
初期,雙匯完全模仿春都的營銷做法。你在央視打廣告,我也在央視打廣告,用的還是娛樂圈的頂流“馮鞏+葛優”;你推出虎王火腿腸,我就推出獅子造型的火腿腸;你在展銷會打條幅,我就在展銷會放熱氣球。由於當時行業市場空白處較多,雙匯也占據了一些市場份額。
1995年開始,雙匯和春都奉獻了一場劃時代的價格戰,擾動了行業的一池春水。首先雙匯把火腿腸的肉量從80%直降到70%。此招一出,各企業紛紛效仿,於是火腿腸的肉含量又從70%,逐漸降到60%、50%、30%......春都火腿腸據說一度降低到15%的含肉量,其他的都是澱粉。據新華社當年的報道,春都員工都把自己廠的火腿腸叫“面棍”。
價格戰之後,整個行業元氣大傷。以“鄭榮”為代表的一批中小企業紛紛破產。
本身來講,合理的市場競爭可以提升行業集中度。但可惜的是,消費者享受了火腿腸價格戰的紅利後,同時也逐漸給火腿腸蓋上“無肉無營養裹腹食物”的紅戳。
肉制品相對缺乏的年代,火腿腸作為突出代表,以其“速食”和“新潮”的屬性獲得了全國人們的心理認同,並賦予過它“高檔食品”的標簽。火腿腸行業本有機會按照這個標簽的路徑,進行高端化的升級,但這一切在價格戰之後再無可能。
香腸在其他國家並沒有類似的消費者印象
人們曾經對火腿腸的那些熱愛,像火腿腸裏的含肉量一樣,再也回不去了。
02
作妖往事之二:頻陷質量門
質量事件的頻頻發生逐漸拉低人們對火腿腸的價值預期。
價格戰帶來的副作用遠不止含肉量的下降,在激烈的競爭和不斷地成本壓縮下,火腿腸行業在質量這樣的“底線問題”上頻繁爆雷,屢屢貢獻震驚全國的熱點事件。
早在1993年,當時的春都發生火災事故,有2600多噸豬肉被燒毀。按道理說,這批肉應該做報廢處理。可春都堅信“這世上沒有廢掉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財富”,毅然把這批豬肉和其他的好肉混在一起二次利用。
這一批自帶“煙熏妝”的火腿腸賣出之後,便收到很多問題反饋,甚至在市場上出現了一個謠言:說春都和火葬場合作,用火葬場的肉類制作火腿腸。
謠言在當時對春都打擊不小,也讓當時和春都打得不可開交的雙匯平白獲益,趁機占領了不少的市場份額。
當然了,雙匯也是“質量門”內的常客。
2011年,央視新聞頻道播出3·15特別行動——《“健美豬”真相》,節目中曝光了一些養豬戶在飼料中摻加瘦肉精,養豬戶稱,添加瘦肉精能喂養出肥膘少、脂肪低的“健美豬”。而根據節目調查顯示,部分豬肉最終流入雙匯的工廠。
沒多久,著名遊泳運動員寧澤濤因為吃了“雙匯火腿腸導致興奮劑檢查沒有通過,而被國際泳聯停賽一年”的消息再度爆出,讓雙匯雪上加霜,很長一段時間,元氣大傷。
寧澤濤一度成為火腿腸質量問題的受害者
在今年的315中,雙匯又一次遭遇“質量門”。315前夕,有媒體曝光了南昌雙匯生產線亂象,從曝光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在雙匯的生產車間中,員工工作服發黑發臭、生產消毒車間風淋系統損壞、多名員工未按操作流程消毒、豬排落地直接裝袋入庫、用渾水洗毛巾擦豬肉,畫面觸目驚心。
在質量問題上“不甘寂寞”的,還有另一個火腿腸頭部企業:雨潤。同樣在2011年,雨潤被曝出火腿腸肉裏發現有塑料袋及金屬扣,懷疑是摻加了“過期肉”。雖然雨潤集團對此回應為自動化生產線出現故障,封口鋁卡出現跳卡所致。但市場和輿論對此說法認可度不高。
如果說價格戰只是把火腿腸打成了“低檔”,那質量事件的頻頻發生則是逐漸拉低人們對火腿腸的價值預期。
03
作妖往事之三:盲目多元化
雨潤並不是第一家死於盲目擴張的火腿腸企業。
相比雙匯的下滑,另一個巨頭有著更加悲慘的下場。2021年的最後一天,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批準了雨潤的破產重組方案。
對,就是那個當年號稱“北雙匯、南雨潤”、能與雙匯南北對峙半壁江山、年銷售一度接近1500億元的雨潤。
雨潤食品的巔峰期市值接近600億元
其實,雨潤的隱患自2010年開始就已經埋下。從那個時候開始,雨潤不斷進行多元化策略,在許多不相幹的領域盲目擴張。
我們在雨潤的官網簡介中可以看到,雨潤是一家集食品、地產、商業、物流、旅遊、金融和建築等七大產業於一體的民營企業集團,總部位於江蘇南京,員工總數近13萬人,下屬子(分)公司300多家。而在進行破產重組時,涉及旗下7家企業及120家子公司之多。
雨潤的多元化有一些行業見頂之後的“自救”意味。它不是第一家死於盲目擴張的火腿腸企業。上一個最醒目的例子,正是中國的第一家火腿腸企業,行業曾經的老大哥——春都。
上世紀90年代以後,春都在火腿腸領域大獲成功並積累了足夠的原始資本後,開始大幅度新增經營項目,也在有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選擇了醫藥、茶飲料、房地產等許多非相關的產業進行經營,造成了巨大的經營負擔。在春都兼並和收購的17家企業中,半數以上虧損,近半數關門停產,不僅大量資金浪費在無用的投資上,而且逐漸造成虧損。
春都食品的破敗廠區
此後,春都一度選擇上市以自救,但最終無力回天。2007年,春都上市公司名稱變更為“同力水泥”。
中國第一家火腿腸生產企業,也自那時起就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04
衰落之路
火腿腸以往高光時刻中的消費場景,正在逐漸消失。
實際上除了企業自己作妖之外,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是更重要的因素。農牧養殖產業的迅速發展,和消費升級的演進,都決定了火腿腸的衰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冷鏈冷藏技術的成熟,人們用更多豬牛羊肉去替代午餐肉、火腿腸、粉腸等各種“替代肉”。
低溫肉制品和冷鮮肉都在替代火腿腸的市場
隨著生產技術不斷突破,以巴氏殺菌為主的“低溫肉制品”使肉的營養成分損失少,更符合人體健康需求,逐漸成為肉制品市場發展的另一個趨勢。而以火腿腸為代表的“高溫肉制品”市場則增長乏力,逐漸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根據雙匯的年報顯示,2013年至2016年,雙匯高溫肉制品營業收入連續四年下跌,分別為157億元、156.74億元、142.53億元和140.44億元,雖然之後三年又逐漸增長至161.7億,但6年來年平均增長不足1%,成長性已是難以為繼。
同時,高溫肉制品營收占比也從2013年的35%降至2019年的26.81%,增長後勁缺失可見一斑。
隨著冰箱技術水平的提升,人們隨時吃上新鮮的肉類已經不存在技術障礙,這也讓冷鮮肉進入更多家庭,進而使火腿腸作為鮮肉的替代品功能也不復存在。
此外,競爭者不光僅僅有“肉聯廠的兄弟們”,我們仔細觀察之後就會發現,火腿腸以往高光時刻中的消費場景,正在逐漸消失。例如以往在漫長的火車旅途中,不來一頓方便面配火腿腸,那旅途簡直就是失去了靈魂。但現在,隨著高鐵的快速普及,人們的行程時間大大縮短,“方便面+火腿腸”這對曾經風靡全國的黃金搭檔不再被歡迎。
火腿腸的消費場景正逐漸消失
另外,像加班、宅家等場景,原本也都是方便面和火腿腸的絕佳消費場景,但是隨著外賣的出現,這樣的場景一一被剝離出去。壓垮火腿腸市場的稻草,早已經不止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