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届爱上联名,但联名款都很难喝?
文:阿歪
來源:剁椒TMT(ID:ylwanjia)
“喜茶與周大福的聯名款主打一個難喝。”
“茶百道與《觀山海》聯名的楊梅啵啵冰,避雷!”
“買了Kerry樂樂茶聯名,但是巨難喝。”
......
隨著茶飲界IP聯名的內卷,口感問題成為消費者群體中的共同槽點。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茶飲屆的聯名頻率不下30次,且越來越卷。喜茶、奈雪的茶、COCO、茶百道、蜜雪冰城等品牌都分別官宣了聯名。
除了與經典動畫、影視作品、熱門遊戲等IP聯名之外,今年的茶飲品牌也開啟了與高奢、珠寶等品牌的聯名。例如,喜茶與FENDI的官宣讓很多人直呼:“感謝喜茶,讓我兩位數全款買下FENDI”。近日喜茶又官宣了與周大福的合作,金色的包裝屬實為消費者們又一次提供了新的情緒價值,很多人甚至為杯身自配了金色鏈子,分享在社交平台上。
此外,Manner官宣了與LV的聯名,推出了聯名帆布袋。並且也與貴婦級護膚品牌赫蓮娜牽手,上新了“抹茶冰激淩風味拿鐵”。
經過長時間的摸索,茶飲品牌的聯名已經形成了“推出新品+系列周邊”的基礎模式。這種模式下,聯名不僅能夠助力品牌借勢破圈,也能夠讓新品被更多的消費者選擇,並且售賣周邊也能帶來一定的營收。
但不斷破圈的跨界聯名,在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感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剁主發現,在社交平台上,除了曬聯名周邊之外,也有不少消費者吐槽產品“難喝”。比如喜茶與周大福的聯名款,就有很多網友發避雷帖“雖然金杯,雖然大杯,但真的不好喝呀。”也有網友吐槽奈雪的茶與百變小櫻的聯名款:“有多好看,就有多難喝。”
可以發現,“都是為了周邊”,成為很多人購買聯名款的主要驅動。而對於品牌來說,聯名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任何營銷動作其實都有“邊際效應”的局限,聯名熱潮過後,品牌該如何留住消費者,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01
愛上聯名的茶飲品牌,只有“優秀案例”沒有“爆款產品”
“這可能是我喝過最難喝的一次喜茶新品”、“說實話桃子和周大福也沒啥關系,真的沒必要為了聯名而聯名”、“又甜又膩,果肉也很少,還沒有多肉桃李好喝”......在社交平台上,雖然很多人分享自己買到的喜茶與周大福的聯名款,但是關於產品的避雷貼也不在少數。
其實不僅喜茶與周大福的聯名被吐槽難喝,此前很多聯名新品都被消費者指出口味很一般。比如刷爆朋友圈的喜茶與FENDI的聯名新品,就被吐槽:“果汁很一般,感覺和其他奶茶店的百香果沒什麽區別。”而奈雪的茶最近推出的與百變小櫻的新品,茶百道與未定事件簿的聯名套餐也被很多人避雷。
隨著茶飲屆的聯名越來越頻繁,雖然很多沖破次元壁的跨界聯名在短時間內撬動了購買熱情,但“難喝”也成為很多人對聯名款的評價。而且觀察這些茶飲品牌的聯名可以發現,破圈的案例不少,但真正破圈的產品卻少之又少。
這讓人不禁想問,費盡心思設計聯名、推出新品,但為什麽聯名款不好喝且難出爆品?
這實際與當下聯名的模式有關,雖然現在聯名基本上遵從的是“推出新品+系列周邊”的模式,但是所謂新品並非真的是新的口味、新的配方,更多是“新瓶裝舊酒”的套路。比如最近喜茶與周大福的合作推出的“一大桶黃金桃”,本質上就不算是新品。
“這個黃桃的口味與店裏面另一款,和多肉黃金桃是差不多的,想喝口味的話可以買這個試試。”喜茶門店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由於合作款物料不足,該聯名款在晚上七、八點的時候就已經賣完了。但對於消費者來說,產品本身並不是無可替代的。
而且剁主觀察發現,如今很多聯名款都是限時售賣,隨著合作的結束聯名款也會下架。因為在這種高密的聯名合作下,推新品並不是品牌聯名的核心,產品包裝、周邊設計反而是茶飲品牌們更在意的。甚至有人調侃“現在很多茶飲品牌實際上都是周邊公司。”
由於聯名太卷,官宣聯名的周期間隔也越縮越短,但一款新品的研發其實需要很復雜的流程,從產品設計到原料選擇、風味對比,再到穩定性評估與工藝考慮等,都是需要考慮的。研發時間跟不上聯名速度,因此很多品牌會選擇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推出聯名款,很多聯名款限時售賣也因如此,聯名賣的主要就是周邊,不是飲品。
不僅如此,聯名也成為很多品牌處理囤貨的方式之一,甚至連周邊都還殘留著之前的痕跡。比如當時喜茶和藤原浩的聯名剛推出,就有網友發現,在同步推出的限量徽章上印著的是“愚人節”,被質疑喜茶是把愚人節的囤貨重新拿出來做聯名周邊。
另外,很多聯名產品由於具有高社交熱度,且是短期限定。因此上新之後會吸引很多消費者購買,大量的需求也會導致很多門店工作人員工作量變大,進而影響產品本身的口感,甚至還會引發產品危機。例如,之前滬上阿姨就因為門店工作人員發言不當,引發了“口水奶茶”的輿論危機,最後不得不取消聯名合作。
總體來看,在聯名成為常態之後,茶飲品牌的聯名邏輯更多是以周邊與社交話題吸引購買,並非以推出新品或者打造爆品為目的,因此對產品的忽視導致了很多消費者對聯名款的差評。雖然目前聯名款還沒有產生更多的口碑危機,但是如果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將“難喝”與聯名款綁定在一起,這對於品牌來說是一種潛在的風險。
02
聯名熱潮之後,品牌還剩下什麽?
可預見的是,聯名依舊是各個茶飲品牌接下來發力的重點。下半年剛開啟,各個品牌就已經躍躍欲試,已推出或者準備推出聯名款了。除了喜茶和奈雪的茶,茶百道在7月9日正式上線了與《未定事件簿》的聯名新品與周邊,同日,蜜雪冰城也官宣了與《蛋仔派對》的聯名合作。而且,益禾堂也在7月13日發布了“你們希望我們和誰聯名?”的話題。
但需要注意到的是,任何營銷動作都存在“邊際效應”的局限。體現在茶飲品牌的聯名動作上,就意味著,當聯名的頻率越高、聯名的玩法越豐富,吸引到消費者注意的門檻也會越高,對於話題和銷量的撬動也將越難。這也最終導致,品牌投入產出比的降低。
因此,聯名賽的下半場,更需要品牌將消費者的目光拉回到產品與品牌本身。
借助聯名等營銷事件沉澱產品口碑,通過打磨口味打造經典飲品,是長期來看品牌更應該關注的重點。尤其茶飲品牌,最終決定品牌用戶群體認知的還是產品本身,而不是聯名內容。如果不注重產品的口感和跟新品的綁定關系,其實最後就是純粹地卷聯名,很難為品牌帶來長期的增量。
從目前的聯名來看,與大眾認知度高的IP進行聯名,以及有一定“社交屬性”的創意,依然能夠有效引流。比如本次喜茶與周大福的聯名,即便產品不具備競爭力,依然備受歡迎,“這幾天大多數人來門店的人都是為了買這個,所以杯子基本上每天都會提前用完”,喜茶門店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但由於產品本身沒有差異性,其聯名款“一大桶黃金桃”也無法成為喜茶的長期產品。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是如此,也有品牌就通過聯名的方式打造出了爆款。瑞幸的聯名邏輯更多是以營銷推新品,而非限定沖銷量,比如之前瑞幸與椰樹椰汁聯名打造的“生椰拿鐵”,不僅引發了社交話題的熱議,聯名款也成為爆款產品,後續很多咖啡店也都推出的了椰子與咖啡的組合。如今,“生椰拿鐵”已經成為瑞幸的經典產品。
另一方面,從品牌層面上來說,如今的聯名事件中,關注度和熱度更多是在IP上,而非茶飲品牌本身上。這也是聯名款雖然口味不出彩,但是依然熱賣的原因,消費者瘋狂搶奈雪的茶與百變小櫻的聯名款的原因,不是產品也不是奈雪,而是百變小櫻。以多個聯名案例出圈的喜茶,其實也沒有為喜茶沉澱出品牌的獨特調性。
但很多聯名IP由於自帶文化基因,能夠為茶飲品牌帶新的人群與新的故事。因此以聯名來提升品牌力,不斷擴大自己的粉絲圈層也是品牌們需要關注的。相比其他品牌,蜜雪冰城在聯名中也會更注重自己品牌IP的打造,比如此次與《蛋仔派對》的聯名,推出的周邊中就有雪王噸噸桶、雪王吸管、雪王公仔等。
此外,品牌層面還需要關注的是,聯名不僅存在邊際效應的局限,也有一些品牌由於盲目跟風聯名而導致了品牌口碑風險。前文提到的滬上阿姨,與《光與夜之戀》聯名官宣三小時後,就被緊急叫停了。由於門店店員辱罵聯名遊戲、偷賣物料、發言不當等,導致很多消費者不僅抵制聯名,也對品牌產生了不信任。
此次,奈雪的茶與百變小櫻除了被消費者吐槽產品口味之外,由於周邊物料不足而被消費者質疑是故意饑餓營銷,並喊話奈雪:“玩不起就別玩”,而且也有消費者表示“喝了350元,貼紙不是相同的就是少給,既然有不同款,應該要考慮下配比吧。”這些由於聯名帶來的差評,其實最終買單的是茶飲品牌本身。
作為一種見效非常明顯的模式,不止茶飲,很多品牌都在積極聯名。但對於品牌來說,通過聯名找增量才是更需要關注的,比如名創優品最近也推出了與芭比的聯名,但是名創優品可以通過高品質的IP玩具來吸引用戶,並且通過主題門店來衍生其他消費。好利來即便也在不停推聯名,但也是在保證口感的基礎上,比如之前與哈利波特的聯名就備受好評,粉絲表示“有做到顏值與美味雙贏。”
在如此內卷的聯名賽中,茶飲品牌們更應該冷靜來評估聯名對品牌的影響,關注消費者的反饋與態度的變化。否則最後只能卷聯名IP,沒辦法為品牌帶來長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