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里的爱马仕”,掉价也太快了
正文:高台跳水
来源:维斯塔看世界(id: vistaweek)
对于狂热的水果爱好者来说,今年夏天只需要一句话就能体现自己一骑绝尘的privilege。
“我吃这阳光玫瑰葡萄啊,可都吃腻了!”
@给陈陈的第21封信
明明几年前还是来自日本的“葡萄界爱马仕”,300元一串的价格让多少人望而却步、干咽口水。
要是有幸从同事、朋友那儿分到一两颗,都得当宝贝式的对待,恨不得分上十几口啃完。
谁能想到如今,朋友圈里仿佛捅了阳光玫瑰的窝。
这边你手一挥从水果店提走10串送人,那边他网购三大箱吃到撑。
传说中“种五亩阳光玫瑰就能换辆大奔”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但网友反倒乐见其成:“什么高贵进口水果,到这儿都得被拉下神坛!”
01“请国产水果把价格打下来”
阳光玫瑰的价格并非凭空降下来的。
从水果刺客变成19.9一斤、9.9一斤的平价葡萄,“国内种的人多了”可谓是功不可没。
这个品种原产自日本。不过早在2020年,中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就已经达到了80万亩,远远超过原产地的3000亩。
从高不可攀的“冷面美人”变成亲切小甜甜。但神奇的是,这并没有浇灭大多数人的购买热情。
原图@李越
今年,因为多个产地的阳光玫瑰上市期都比较接近,社交平台上甚至涌出一大堆“产地辨别指南”。
有人为“云南和四川哪里的葡萄更好吃”吵翻天,谁也说服不了谁。
如果说以前大家对国产水果的感情还是恨铁不成钢,唏嘘“这么好的东西咋就不火”。
那么现在可以说是爱得理直气壮、夸得也很大声。
国产水果已经成为水果刺客们的克星。
名声赫赫的顶流水果“春见柑”,当年靠着日式小清新的名字打入国内市场。
可四川话里的一句“耙耙柑”直接卸了这网红的滤镜,大家才发现20年前在川赣湘等地就已经广泛种植。
一样的甜度诱人、果肉颗颗爆汁,但价格却下来了一大截。
山东樱桃也曾掀起对美国车厘子的“反击战”。
不仅便宜而且品种丰富。红灯、美早、先锋,费县的黄樱桃,莱阳矮樱桃,青岛的崂山短把樱桃,枣庄的滕县大红樱桃……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而云南蓝莓往年摆在超市卖时,导购大姐还经常会对产地含糊其辞,试图将其伪装成成“智利货”;
如今也成了网红,被年轻人一箱一箱搬回家。
在常规印象中,国产水果常常被看作进口水果的“平替”。
但因为近年来对很多优良品类的本土化种植,无论品相还是口味都进步飞快。
以至于当市面上又出现什么新奇的贵价进口水果,底下总有人高呼:
“国内的果农朋友们上啊,给我把它的价格打下来!”
一直在摸索量产的海南榴莲,每年挂果时都会引发吃货们的集体兴奋。
“希望早日实现榴莲自由,像苹果香蕉一样想买就能买。”
而云南孟连三、四年前才开始种的牛油果,如今隔三岔五被网友催着“赶快量产”。
要知道在5年前,大众对这个中产代表水果的普遍认知还是“外国人吃的玩意”。
在如此猛烈的支持下,很多果农、商家也不再扭扭捏捏。
以前想卖个好价钱,总少不了对产地含糊其辞。
如今恨不得把自家果园的地理位置印满箱子,还得用上最大字号。
不信回忆一下,这几年能称得上网红水果的几乎都来自国内,顺便还普及了不少小众地名。
比如浙江仙居。
即使你对它属于哪个城市一无所知,你也一定知道那里的东魁杨梅比乒乓球还大。
来源【郑达综艺】
而某位北方网友一度以为“增城”和“灵山”在同一个省,尽管它们明明一个属于广东,一个属于广西。
不过是因为两个地方都产荔枝,而且双方粉丝总是在争哪里的更好吃。
今年夏天,猕猴桃因为“减脂通便”变成网红饮品界新宠,又带火了“猕猴桃之乡”陕西周至。
我身边有位周至的朋友,说往年从来没接受过如此的热情——几乎每个朋友都在问他在老家有没有相熟的果园。
经过几年网红水果的洗礼,早就已经没人冲着什么“高端”“贵族”标签花大钱了。
“整那些没用的干啥,好吃又便宜才是硬道理。”
02小众水果变“网红”
在猛夸国产水果之余,人们也很难不产生一种感受:如今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水果品类,仿佛在经历“爆炸式”增长。
社交平台上随便刷刷就能看到不认识的新品种,简直是在上自然生物课。
但考虑到绝大多数果树从成熟到挂果,至少都需要几年时间。
这么多“新品种”,难道是凭空冒出来的?
身为北方人,我每次感慨现在好吃的水果真多,都会有南方朋友反驳。
酸浆豆腐
“这个XXX在我们那儿火了多少年了,逢年过节大家都送这个。”
很多让外地网友仿佛发现新大陆的水果,其实可能已经在当地种植多年。
只不过难运输难保存,在传统的分销模式下辐射范围很有限,甚至只能成为“产地特供”。
举个例子,如今让很多人深深着迷的杨梅,是出了名的“放不住”。
娇嫩的外皮让它无法承受长途颠簸,又因为甜度很高,放两晚以上就会发酵出酒味。
当年非原产地吃到的杨梅,往往价格贵还特别酸,明显是还没熟就被摘下来运输了。
我第一次尝到同事刚从老家背回来的新鲜果子,鲜甜多汁、毫不涩口的味道简直惊为天人。
@九把刀少了一个。
而如今,在电商平台上网购的仙居杨梅,也已经能达到同样的新鲜。
省去了分销过程中的转运和储存,从树上摘下到入口,时间基本可以压缩在1-2天之内。
在时效可控的基础上,当地果农的冷鲜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据一位90后杨梅基地负责人描述,“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把杨梅从树上摘下来,然后迅速用冷风吹干送入冷藏室,并马上包装,进入运输链。”
在这样的效率下,仙居杨梅不仅被送到了全国各地,也打出了产地的品牌声量。
不少人听网友说好吃、听亲戚朋友说好吃,自己再通过电商平台下单,又带来了二次销量。
而这只是国产水果走红之路的一个缩影。
丹棱果冻橙、周至猕猴桃……都是通过类似的方式,摇身一变成网红。
图源央视。
对于一些小众的水果品类来说,电商更是“妙手回春”。
因为潜在消费者遍布天南海北,甚至会被挖掘出了很多在当地没有的“吃法”。
几年前在拼多多上意外卖爆的云南人参果,小众到都没有被收进中国水果名录。
因为味道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甜,当地人偶尔吃一次还是用来炒菜。
结果因为口感清爽、鲜嫩多汁,再配上名字的加成,在互联网上爆火。
走红后连收购价都坐上了火箭,从0.5元/公斤一路上涨到4元/公斤。
类似的还有两广、福建地区才有的雪莲果,原本是当地的煲汤原料。
上架拼多多后却瞬间成了风靡一二线城市的“时髦货”,年轻人都想买来尝尝鲜。
消费者对水果的需求、当地小众的水果产业,原本都是分散的。
但通过大数据匹配和发达的物流,他们得已准确寻找到彼此,并连接在一起。
越来越完善的电商平台体系,不仅在把全国各地的水果迅速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也在改变着水果市场上链条各个环节的面貌。
03他们终于不再“看天吃饭”
从种类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高,到逐渐形成以产地为中心的品牌。
“国产水果整顿水果刺客”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是整个市场都在变得更加成熟。
从传统视角来看,水果作为一种有时节性、不耐保存的农产品,从种植到售卖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但在电商平台打通各个种植销售链路后,随着风险越来越可控,也给果农、采购方带来了更大的信心。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陕西阎良的甜瓜。因为甘甜爽口,自从上线拼多多后一直销量很高。
阎良甜瓜在当地的种植历史不算短,但以前的销售方式很传统,就是清晨把一车瓜拉到当地的农贸市场寻找买家。
信息不通畅、销路全凭运气。不仅卖得艰难,也影响了瓜农的采摘安排。
采摘过早甜瓜品质不稳定,采摘过晚则很容易滞销,一年种瓜的辛苦白白付出。
如今电商平台成为了阎良甜瓜的主要销售渠道,瓜农和采购商可以通过网上的下单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在家门口就能卖出货。
而在稳定的客源支撑下,当地甜瓜产业的规模也渐渐扩大。
逐渐走下神坛的阳光玫瑰葡萄,更可以说是依托于电商而生的水果品种。
很多人第一次对它动心,就是因为“一根枝条只保留一串果子”的概念。
在拼多多的很多店铺直播里,老板甚至能记住自家每一串葡萄都长在什么位置。
从店家试吃,到评论区里的网友交流,都帮助这个品类顺利立住形象、打开销路。
对于水果产业的从业者来说,电商提供的不只是渠道,更是一种更稳定、更安全的运作模式。
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
巧克力酥
四川一位34岁家庭主妇,把家中的3.2亩地改建成了阳光玫瑰的大棚。
今年,她家卖葡萄的收入大概在30万元,甚至比外出务工还高。
而负责收购她葡萄的电商新农人梁秋元,已经连续几年负责水果网店的产地采购。
天南地北地追产地、谈采购,几年的包园经验让他成为了半个果农。
今年8月,听说拼多多推出了长达24天的“超级农货节”,梁秋元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希望借助各类资源补贴,让更多人有机会尝试购买阳光玫瑰,并转化为固定的消费群体。
报名后,梁秋元网店的订单量有显著增加。
多的时候,一天要从西昌装4-5挂车葡萄运输到成都的仓库。
这次农货节覆盖了包括西昌阳光玫瑰、周至猕猴桃、四川软籽石榴、大荔冬枣在内的20万款农产品。
除在农产品“零佣金”基础上投入百亿补贴、秒杀万人团等资源外,同时还将打造一批销量过亿件、增速较快的品牌“超级农货”。
曾经我们欣喜于电商能够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吃到更新鲜、更便宜的水果。
而拼多多让人看到,它能做的不止于此。
如今梁秋元的团队不仅仅满足于寻鲜好货,还开始向种植端布局。
今年西梅成为新的网红水果,团队投入一千多万元在广安建立了2000亩的西梅种植基地。
新茶网
预计三年挂果,到时候也将通过拼多多等网络平台进行销售。
这么大的手笔,正是源于电商模式带来的信心。
不只是做水果的搬运工,更能发现、培育更多有潜力、有口碑的产区。
带动新农人将更多小品种做成大产业,用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