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L发布2024咖啡茶饮5大发展趋势,洞察行业增长新路径
正文:马百国,小仲
来源:FDL编号食品声明(ID: foodatalink)
在历史的长河中,茶和咖啡作为两种古老的饮品,不仅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也给不同时代的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从东方的茶园到西方的咖啡种植地,这两种饮品正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意义逐渐融入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如今,随着创新和融合的力量越来越大,茶和咖啡的多元化组合不仅给味蕾带来了新的惊喜,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消费端,随着茶和咖啡的进一步渗透,市场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对品质和精品有了更多的需求。美味煎蛋卷
那么,目前咖啡、茶、饮品的整体发展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茶和咖啡继续上涨,未来有哪些机会?
秉承“通过对全产业链的数据洞察,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的宗旨,FDL数字食品倡导将FoodGPT新品与市场数据相结合,对来自163个品牌的310款新品进行数据分析,涵盖咖啡和茶饮,并特别策划推出《2024咖啡和茶趋势报告》。
本文从市场概括和产品创新趋势两个方面对咖啡茶赛道的消费、产品和未来发展的预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帮助咖啡茶行业在未来继续创新升级。
小白菜汆丸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迈入2024年咖啡茶饮又将引领哪些新风尚?
01
中国咖啡和茶叶市场概况
首先,在解读2024年咖啡和茶市场将会出现哪些创新趋势之前,我们先宏观地看一下整个行业目前的市场发展状况。
纵观中国咖啡茶的分布,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咖啡茶产业可分为上中下游,其中上游涉及原料种植、采摘、初加工、设备供应,中游涉及深加工、包装设计,下游是不同成品下的各种品牌和消费流通环节。
其中咖啡是舶来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国内市场咖啡产品的选择越来越多,不仅有各种咖啡豆,还有预包装咖啡、即饮咖啡以及结合茶叶、配料等其他品类的新咖啡饮品;想开个零食加盟店
与咖啡饮料相比,茶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目前的茶产品,不仅包括传统的纯茶、袋泡茶、即饮型茶饮料和风味型茶饮料,还包括各种新茶或结合更多元化的茶基和配料制成的即饮型茶饮料。
因为“高频”和“上瘾”的特点,咖啡和茶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好生意。
虽然国内的咖啡消费市场不如美国、德国、法国等北美和欧洲地区成熟,但中国的咖啡市场与国外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商业地产的蓬勃发展、多元文化格局的开启、国潮的兴起、首店经济的繁荣、互联网平台的崛起、资本的推波助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造就了咖啡赛道今天的繁荣。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7亿元,预计到2025年行业规模将达到3693亿元。
相对于咖啡市场,茶叶在中国是一个生命周期很长的产品。从茶叶市场分类来看,茶叶零售市场处于“强区域、弱品牌”状态,预包装茶市场头部品牌结构趋于稳定,新茶市场发展潜力最大。
从市场来看,中国茶叶市场的规模是咖啡市场的两倍左右。截至2020年底,中国茶叶市场总规模已达4033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7.2%。
可见,中国的咖啡茶市场正以多元化的产品和多渠道、多场景的营销模式不断释放活力。与此同时,咖啡/茶也随着内容的社交化逐渐进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年轻消费者表示咖啡和茶的消费次数比以前多,38.63%的消费者每月消费咖啡/茶两次或两次以上。50%的消费者在咖啡和茶上的花费超过150元。同时,早上喝咖啡,下午喝茶也逐渐成为一种消费习惯。
从代际消费来看,中青年是咖啡和茶消费的主要群体,但不同代人对咖啡和饮品的偏好不同。
02
咖啡和茶产品的创新趋势
随着咖啡和茶在中国的广泛普及和推广,其吸引力与日俱增,众多品牌涌入这一领域。他们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丰富多样的消费场景构建、卓越的性价比和优质的产品品质,有效激发了大众的消费兴趣和热情,从而为中国咖啡茶市场的蓬勃发展贡献了力量。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成长,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充满了探索新事物的精神,追求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强调产品的多样化和体验。相比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他们更注重产品带来的感官享受和心理层面的多维互动体验。
当前,在旧行业不断突破传统界限、新业态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出与时俱进的产品和独特新颖的呈现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对过去一年咖啡茶新品和品牌案例的深入分析,FDL主张从卖点创新、成分优化、风味探索、概念创新、功能拓展、包装升级、营销策略、技术创新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认为相关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和升级:
1、健康升级,回归自然。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拓展,对健康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和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
《食品工业高管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高达93%的受访者对健康饮食表达了强烈的期待。在中国,京东健康发布的数据也显示,高达88%的受访者将“保持健康”列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这充分说明“吃得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进而推动整个餐饮行业朝着健康升级的方向蓬勃发展。
当“健康”的概念与“咖啡和茶”相结合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美味,而是开始追求美味与健康的共存。因此,产品的健康属性逐渐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品牌脱颖而出、深入消费者内心的关键。
针对这一现象,FDL主张,经过深入总结,发现目前的咖啡、茶市场在产品健康创新方面主要呈现四个发展方向:纯天然、零添加、轻负担、功能细分。本文将以纯净自然为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在新消费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食品饮料的需求趋于自然,更加注重食品成分的透明度,积极追求自然健康的高品质消费体验。
易瑞安发布的《2023年消费者食品偏好趋势报告》显示,天然语句的关注度高达78%,成为消费者在购买食品饮料时最关注的十大语句之首。同时,近8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为纯天然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涌现,全球天然食品饮料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2022年市场规模已达1227亿美元,未来十年有望实现大幅增长。预计2032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627.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50%。
尤其是咖啡和茶市场,在过去的一年里,新FoodGPT库中收录的纯天然属性相关的新产品比例高达22%,主要宣称涉及天然食材、有机和真果汁/果肉。
这说明消费者对自然健康的需求在未来还会继续存在。因此,各品牌应积极致力于天然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绿色的选择,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案例:
蘑菇咖啡蘑菇咖啡
Shroomi推出了一系列精神蘑菇咖啡,包括墨西哥的轻烤恰帕斯、尼加拉瓜的中烤马塔加尔巴、危地马拉的深烤Huwetenango和秘鲁的半含咖啡因的烤佛罗里达咖啡。据悉,这些产品是天然有机的,通过了有机和公平贸易认证,含有16,000mg的平菇、灵芝和恰卡菌,有益于大脑健康。
来源:蘑菇
2.优化品质,突破成分。
随着新一代消费者心智的逐渐成熟,他们越来越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而不仅仅是品牌推广诱导的冲动购买行为。因此,消费者行为开始趋于理性,实现了从“欲望驱动”到“需求导向”的认知转变。
在这种变化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从单纯的刺激点转变为追求由质量、价格、服务、情感等维度构成的综合消费体验。
而消费者对“更好”的追求也逐渐成为影响其购物决策的核心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产品质量上。
FDL食品计数观察发现,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质量高、配方优、安全稳定等特点的产品。鉴于原料在餐饮产品质量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咖啡、茶等品类,其质量往往受到原料的严格制约,因此保证原料的纯度和质量尤为重要。
为此,FDL倡导在咖啡、茶领域,相关企业要聚焦上游产业链,从原料入手,深挖并讲好与产地、季节相关的产品创新故事,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具有地域风味和产地的优质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形成了更加正宗、新颖、优质、优良的风味印象。据统计,消费者对不同类别商品的原产地关注度普遍在88%以上,并表现出较强的购买原产地商品的倾向。
鉴于此,原产地营销作为一种高效的营销策略,被全球众多餐饮品牌广泛采用,并显示出显著的市场效果。
尤其是咖啡和茶领域,由于该品类横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饮料行业,其产地的环境条件对产品特性有重要影响,风土观念也与产品的品质、口感、风格密切相关。因此,原产地成为产品的重要标志,消费者习惯根据原产地的标签来判断产品的价值。
根据FDL计食理念的统计,在咖啡和茶市场,有原产地或地标性主张的新品比例高达56.1%。对于咖啡和茶公司来说,依靠当地的环境和大自然的馈赠来塑造品牌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案例:
丸山咖啡单一产地精选冰咖啡
丸山咖啡最近推出了冰咖啡的单一原产地选择。产品为来自埃塞俄比亚西达莫的咖啡豆,这里植被丰富,气候宜人,以出产高品质咖啡而闻名。这种冰咖啡质量很好。经过中度烘焙后,口感丰富、明亮、复杂,具有芙蓉花、伯爵茶、黄桃和可可的独特风味。
图源:丸山咖啡
3,口味导向,先发制人。
所谓“口味第一”,在消费者的选择过程中,风味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成为影响其决策的核心因素之一。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后,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同时心理和情感健康需求日益凸显,越来越渴望通过食物获得愉悦、满足的感官体验。
因此,许多食品饮料品牌在新品研发过程中,都将风味作为创新的主导方向,致力于通过五感刺激为消费者带来绝佳的味蕾享受。其中,风味因其多样性和大众性成为食品饮料行业创新的核心焦点。在咖啡和茶领域的竞争格局中,FDL提倡水果味和植物花味产品的创新。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健康和自然生活理念的盛行,植物力量逐渐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推动力。其中,花香型香精不断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食品饮料行业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消费者关注和推崇的焦点,也是产品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根据Innova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五大风味趋势报告,“花香治愈”位列第一,全球高达57%的消费者认为含有植物风味(如香草和花香)的食物通常有益健康。
与此同时,tastewis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年里,消费者对花香口味的兴趣增长了惊人的91%。此外,FDL计食理念的统计数据还显示,在宣称具有特定风味的咖啡、茶新品中,植物花香型的宣称比例高达16.6%,证明了花香型在咖啡、茶市场的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
案例:
米摊山茶花燕窝拿铁
M Stand咖啡推出山茶花燕窝拿铁。根据品牌介绍,新品是优雅的山茶花味,有顺滑的Q弹燕窝,有浓郁坚果巧克力味的意大利浓缩。
图源:M Stand Coffee
4.国之潮起,创新融入
近年来,无论线下实体还是线上平台,“国潮”时尚越来越成为消费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新时代的消费群体——Z世代来说,相比70/80后,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新兴业态的创新表现出高度的包容和接纳。同时,他们与生俱来的全球视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共同构筑了国潮崛起的坚实基石。
如今这股国潮已经席卷到咖啡、茶领域,中式饮品层出不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咖啡为例,据大众点评和Camen联合发布的《2022年咖啡趋势10大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咖啡”的搜索热度飙升,同比增长47.13%。同时,对FDL算食思想的观察也发现,目前中国饮品的主要创新方向集中在茶与咖啡的融合以及药食同源食材的融合。
其中,茶和咖啡以其独特的中西融合的创新形式和紧密契合当代消费需求的产品特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茶和咖啡产品主要以茶叶和咖啡豆为原料,两者都富有风味探索价值。因此,产品往往融合了花香、茶香、奶香、咖啡香、果香等多重香型,不仅为产品香型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满足了新一代消费者对复合香型的追求。
此外,咖啡茶相对于水果、花卉等原料,供应链相对稳定,产品形态灵活多变,冷热皆宜,不受季节限制,淡旺季没有明显区别。
在市场方面,茶和咖啡产品不仅符合当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而且由于茶和咖啡本身的社交属性,使得茶和咖啡的推出更容易引发广泛的传播效应,实现1+1 > 2的市场效应。根据FDL计食理念的统计,全球茶咖啡新品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3.6%。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咖啡店以茶和咖啡为主要产品,占比达到30-50%,可见茶和咖啡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
案例:
瑞幸黄山毛峰拿铁
Luckin Coffee茶咖啡系列推出限时热卖产品黄山毛峰拿铁。新产品黄山毛峰的原料经过六道工序加工而成,生产中采用瑞斯奇托精制咖啡工艺。调前的咖啡口感顺滑如清风,调中的咖啡香气与茶韵交织回甜,调后的咖啡回味怡人,如生活在黄山深处。温暖醇厚的咖啡与清新甘甜爽口的绿茶迎面相遇,共同创造了这杯的多重奇迹。
来源:Luckin咖啡
5、满满的情绪,营销圈
聚焦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供需之间,是品牌营销的竞争阶段。尤其是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营销手段在打开品牌知名度、塑造消费者心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资源有限、流量红利峰值、创新受限的环境下,咖啡、茶品牌该如何突围?
基于此,FDL主张从FoodGPT中发现世界新品,并总结出咖啡和茶的两个营销关键词,限量发售和跨界联名。
其中,限量发售是品牌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推出的特殊产品。它所透露的信息是过时的、稀缺的,既表达了对品质的追求,赋予了产品更多的附加值,也为品牌延伸了传播,以接触到更多的新锐消费者。
对于消费者来说,拥有一款限量版产品似乎是一种独特的荣誉和荣耀。所以很多人会对限量版产品情有独钟。调查数据显示,40%的年轻消费者表示购买过某品牌的特别版/限量版产品,其中33%的人表示愿意为限量版产品多花钱。
为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主力军,根据new FoodGPT产品库统计,2024年限量营销的咖啡茶新品占比27%。其中,限量销售、节日和季节是主要的营销方式,限时退货产品正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案例:
星巴克冬季系列肉桂焦糖拿铁
日本的星巴克在冬季推出了肉桂焦糖拿铁限量版。该产品采用艺术设计为主题,以雪花为背景,营造出冬日的氛围。此外,该产品,星巴克特殊的深度烘焙咖啡风味和温和的奶基,以及肉桂的微辣香气、焦糖的咸香和柔和的甜味相结合,形成了平衡而华丽的口感。
来源:星巴克
置身于消费激增的当下,各种新兴需求层出不穷,不断激发着咖啡茶行业的创新活力。与此同时,不断涌现的新品也在逐渐打破现有场景的限制,成为年轻消费者追求生活真谛的独特媒介,进而塑造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双向驱动的创新局面为咖啡和茶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因此,尽管未来的道路充满不确定性,但企业只有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能够提前预测和把握未来的趋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领先地位,继续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