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经济”背后:临期食品市场成了谁的狂欢?

 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說的其實就是老一輩人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而立於21世紀的我們,這種作風看似已經消失殆盡,殊不知,隨著Z時代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這股“節儉之風”頗有卷土重來之意。

中國青年報社在2020年發布的一則文章中也有指出,疫情沖擊使豆瓣上“摳門男(女)聯合會”迅速壯大出圈,越來越多的當代年輕人以“摳”為榮,“自己剪頭發”、“步行上下班”等種種都已經是當代年輕人的現狀,“摳門經濟”也就此應運而生。

那麽他們省下的錢都存起來了嗎?也不見得,據《2019-2020中國青年消費報告》指出,很多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有所改變,他們現在會更加偏向於花錢去提升自己、旅遊健身、聚會娛樂。“摳門經濟”的背後恰恰反映出的是他們追求精致的物質生活,而當高額的消費成本與每月收入不成正比後,“精致窮”往往就是他們的生活現狀。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這種“摳門”和“精致窮”的行為,已經成為臨期食品市場中的“東風”,而借著“東風”的臨期食品市場,這次徹底火了。

01

價格砍半,吃貨們的“快樂星球”

上文中說到,“摳門經濟”和“精致窮”已經成為Z時代年輕消費者的現狀,從小便受互聯網熏陶的他們,更注重商品的體驗感與分享欲,精通網購使他們更加注重高性價比的商品,商品品質、價格與品牌影響力成為他們所關注的重點。

而臨期食品又恰恰滿足了他們一切需求。因為,臨期食品會給他們一種“看似實現財務自由”的錯覺,也正是因為這種錯覺,繼而激發出一個龐大的市場。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零食產業總產值規模超3萬億,市場規模巨大。就供給側來看,每年都將有大量的產品流入到臨期食品行業,以這個數據來計算,哪怕是庫存沉澱(超額儲存的擠壓商品)只有5%,臨期食品銷售的規模也會達到1500億。

那麽什麽是臨期食品呢?在超市裏經常可以見到打折促銷的商品,這便是臨期食品普遍的一種售賣形式,而這也是消費者們所熱衷於追捧的對象。另外無論是品牌方或是渠道商在處理臨期商品時,都會選擇依靠著經銷商們的流通,將臨期商品卸掉到售賣更廣闊的區域或是以低價處理的方式將商品售出。

而疫情的出現又使臨期食品市場得到二次生長,在疫情的影響下,商品受供應鏈運轉效率的影響,產生了大量的貨品積壓問題,而貨品積壓恰好成為了臨期食品市場的供貨源頭,再加上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接受臨期食品,因此,臨期食品市場正呈現出井噴式發展。

臨期食品又有何魔力,會受到消費們的狂熱追捧呢?還要從疫情說起,疫情的出現使消費者對於未來的收入狀況產生了諸多不確定性,所以他們開始走節儉路線,性價比成了他們的新追求。臨期食品便既可以為他們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又讓他們體會到薅羊毛省錢的快樂。

面對臨期食品,即使再窮的年輕人也可以輕松實現零食自由。走進臨期食品店,便會被各種低價的零食所吸引,一盒酸奶僅需0.5元、2.5元一盒的奧利奧餅幹、9.9元的好麗友零食大禮包、一瓶2.5L的可口可樂僅需2.5元……這裏的商品價格遠低於市面上同商品價格的一倍之多,這種價格減半的商品,便也成為了消費者們“快樂星球”。

然而隨著臨期食品的大熱,其種種“隱患”也漸漸浮出水面……

02

快樂之余,臨期食品也有憂愁?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處於臨期之風盛行的當下,其風險系數也伴隨著行業機遇而來。因其缺乏關於行業長遠計劃的考慮,臨期食品市場也正面臨著一場關於行業的大考:

其一,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不論任何市場,只要當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難免會出現內容與功能的重合,同質化不可避免,臨期食品市場也同樣不例外。以目前的形式來看,雖說市場上已經出現十幾家公司做臨期食品特賣連鎖,包括好特賣、大匯倉、好食期、繁榮集市、小象生活、食惠邦、好幸福等,但在臨期食品行業還未出現大型的上市公司。

隨著資本的進場,臨期食品市場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就2019-2020年間,好特賣已先後獲得了4輪融資,最近兩輪融資金額均已達到數千萬元人民幣,包括金沙江創投、日出資本等;另外好食期自2016年成立以來也先後獲得5輪融資;2021年南京折扣超市小象生活宣布完成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甩甩賣於2018年獲得3500萬元戰略融資(清科研究中心數據)……

而當消費者對臨期食品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也會進一步刺激行業中企業之間的競爭。當越來越多的資本盯上臨期食品這塊“大蛋糕”後,企業間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其二,平台需要商家支持,商家卻不願入局;在中學的教科書中曾有提及過“倒牛奶”事件,20世紀30年代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處於經濟危機的人們就連解決基本溫飽都成問題,而由於當時牛奶產量過剩,不可避免便產生了牛奶滯銷的情況。美國農場主面對高昂的運輸成本,同時也是為了保證牛奶的正常價格,迫不得已將白花花的牛奶倒入了密西西比河。

“倒牛奶”事件的背後,反應出的則是市場的失衡。再看臨期食品市場中,為何有些品牌不願加入到臨期食品行列當中?就是因為商家會擔心一旦商品以低價流入市場後,雖說短時間內會得到消費者的追捧,但以長遠的目光來看,當消費者習慣於消費折扣商品,正價商品就會變得無人問津,必然會拉低品牌原有的“身價”。

面對以上問題,如何維持正價消費與打折消費之間的平衡,這也是臨期食品市場所要考慮的一點,畢竟商家作為市場強有力的後盾,商家數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到平台的運作。

其三,食品進入臨期階段,其安全系數的不確定性便會增加;雖說臨期食品會給消費者帶來諸多快樂,但在快樂之余,食品安全系數的不確定性風險也隨之而來。據網絡上一些消費者在購買臨期商品的反饋中可以看出,不少消費者都有過踩坑經歷,食品口感不好、購買臨期食品回家一看已經超過保質期、某些臨期食品價格並未低於原價多少等等問題百出。

造成這類問題的原因則是因為目前臨期食品行業的監管不夠,亂象環生,一些商家存在故意隱瞞臨期食品信息、臨期食品一經售出概不退換,甚至有些商家為冒充進口零食,不惜去國外注冊品牌等等。

以上種種皆是市場對商家們的考驗,有些不法商家為獲取利潤一次次突破道德底線,這也是臨期食品市場的一大隱患。如何保障臨期食品的質量與安全?是大到臨期食品市場整個行業,小到街口的臨期食品小店店主該直面的問題,如若一意孤行,則必將難以走遠。

03

狂歡背後,誰能笑到最後?

眾所周知民以食為天,雖說隨著資本的入局和不少創業者的入場使這個原本小眾化的臨期食品市場出現了“狂歡”,但狂歡的背後,以上種種不法行為也使一些只為謀利的小商家錯過了市場機遇。如今在臨期食品市場經歷了一番混戰後,馬太效應逐漸顯露出來。

首先,臨期食品市場雖大,但“弱者”仍寸步難行;臨期食品市場的行業特殊性決定了其對於選品、庫存管理與運輸周轉都有著很高的要求,雖說一些電商平台擁有著絕對的價格優勢,但在物流周期上卻無法為消費者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再看線下的一些折扣店,由於臨期食品的市場本就分散,再加上進貨的門檻也不高,繼而激發出大批的中小型玩家入局。但臨期食品的進貨價不同於正價食品,其進貨價格就相當於是一個不透明的權力場,往往同一件食品,從不同的廠家或供應商手裏拿貨價格相差巨大,而一個經營規模小的個體戶由於議價能力較弱,所以不得不面臨著貨源不穩定的問題。

其次,“品牌化”構築企業護城河,供應鏈決定品牌能否脫穎而出;於消費者而言,臨期食品店內的價格與食品質量是引導消費者進店的最大動力,折扣店的突破口在於與供給側和貨架的管控能力,一家擁有穩定的貨源、貨品的多樣性與價格的高低也是在臨期食品市場中商家的核心競爭力。

而企業的品牌化更是為品牌構築了一道護城河,對於臨期食品市場而言,品牌化意味著對上遊供應鏈的話語權,只有企業品牌足夠影響市場,其才可以更大化的豐富商品池。

以如今臨期食品市場頭部玩家好特賣為例,相較於傳統的臨期食品商鋪難以拿到低價、多樣的貨源問題而言,好特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效益,如今好特賣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庫存商品經銷商。根據好特賣最新項目合作書可知,目前好特賣已於寶潔、聯合利華、雀巢、中糧等500余家品牌簽訂了獨家庫存分銷合作協議。好特賣以其獨有的供應鏈優勢更容易與一線品牌達成合作,也更容易在一眾品牌中脫穎而出。

然而,雖說好特賣已經跑出頭部化,但面對市場中的諸多不確定性和眾多新消費品牌的相繼崛起,好特賣若想守住自己的行業地位,小編認為在面對新消費升級的浪潮中,好特賣應主動隨機而變,加緊品牌的升級與產品的創新,順應新消費趨勢,才是其穩住品牌屹立不倒的根本。

最後,無論任何市場總避免不了瞬息萬變的事實,眼看它高樓起眼看它高樓塌的企業不在少數。在這場屬於臨期食品的狂歡裏,故事還未完待續……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