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上新酸梅汤:让市场重新认识“中式饮品”
文:辛夷
來源: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多元創新的中國食品品牌時代已然啟幕,身負國人獨特文化寄托的故宮食品,以藥食同源和供應鏈升級為籌碼,希望成為新“食”代牌桌上的引領者。
今天的消費市場,已經沒有人再懷疑“國潮”之於中國品牌的價值。提到國潮最適格的品牌載體,產業內外至今還是繞不開“故宮”二字。
2016年,故宮與騰訊開展商業合作,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及其背後600年的歷史文化借此在消費領域鮮活起來,成為國潮產業方興未艾的標誌性事件。
其中,故宮食品作為故宮IP在食品飲料領域的商業陣地,近年來以古典精巧的“朕的心意”月餅禮盒為產品前鋒,以無可替代的品牌IP為價值根基,逐漸在烘焙領域嶄露頭角,如今已然成為領域中風格獨樹的存在。
今天,故宮食品又將觸角延伸到飲品賽道。
眼下,故宮食品上線新品牌植物煮宜,首款產品植物煮酸梅湯正式面市,這是故宮食品從禮品市場深入日常消費領域的關鍵一步,也是故宮食品進一步挖掘、延伸故宮IP的價值內涵,以產品為圓心傳播品牌文化的匠心之作。
恰逢故宮食品“上新”,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通過獨家對話故宮食品副總裁李曉剛,以產品創新見品牌內涵,並立足當下故宮食品的企業使命,展望中國食品行業的未來發展。
01
重新定義“新中式飲品”
不同於故宮月餅從包材到糕點本身呈現的錯彩鏤金,植物煮酸梅湯的整體視覺是點到為止的簡潔。
首先,被傳達的是自帶質感的玻璃瓶身。瓶型的握感恰到好處,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理念;外部標簽只有寥寥數字,貼近刪繁就簡的審美習慣。
倘若仔細看,標簽上的信息用書法和印章作為標識,從右到左豎版排布。底紋來自宮廷傳統的“寶相花”,象征如意祥瑞,與酸梅湯裏梅子的“美好”寓意內外呼應。這些細節處的工巧,是產品設計與故宮文化乃至東方意趣的通聯。
好的設計並不止於包材。就植物煮酸梅湯來說,連同玻璃瓶裏的湯體,也是產品設計美學的一部分,亦是配方研發團隊的重心所在。
按照李曉剛的說法,植物煮酸梅湯的產品力來自三個方面——物料、工藝和真正意義上的無添加。
首先是物料。植物煮酸梅湯在烏梅的基礎上加入了山楂和陳皮,生津潤喉、消食開胃。甜度和濃稠度,則來自黃冰糖和甘草的調配,豐潤可口、甜而不膩,同時還散發出甘香草本的獨有香氣。
而物料質量的關鍵在於團隊對其產區和品類的把控。
“農副產品是非標的,成品的標準化其實是對產業技術的挑戰。這款酸梅湯裏的烏梅是福建產區的,山楂來自魯西南,我們選取適合多數人敏感度的味型和PH值,其中涉及到酸甜協調,投料順序和時間的調控等環節。”
李曉剛提及,要做到還原物料本身的質感和風味,無疑需要更加細致復雜的調試與融合。這裏也涉及到植物煮的第二個產品核心——工藝。
顧名思義,“熬煮”是植物煮酸梅湯的工藝核心。物料在經過充足浸漬後,還要經歷8小時的慢熬,其間30道精制工藝均有科技生產加持。烏梅采用整顆下鍋,如此最大限度保留原果的物質營養,並能充分激發酸梅湯澄明天然的色覺,以及清香前調加濃醇後味的復合味型。
“植物煮還原的是清潔幹凈的家庭熬煮標準,是用大眾認知的傳統工藝去還原花果草本的本味,最終呈現的是冷熱皆宜的高品質健康養生飲品。同時‘植物煮’這樣一個拼音讀法,也是我們在深度與故宮連接的過程中,尋找年輕群體品牌記憶點的方式,其也適合未來我們去做品類的分化和延伸。”
無論是物料還是工藝,貫穿始終的都是植物煮酸梅湯“0香精0色素0人工防腐劑”的理念,其也是植物煮宜的應有之義,即取中國傳統藥食同源“花果草本之精華”,滿足用戶對古法傳承、成分天然的追求。
“消費者的感官需求並不一定要靠食品添加劑來滿足,譬如讓飲料看起來更粘稠,增稠劑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我們酸梅湯的濃度便是用充分熬煮足量果肉的方式實現的,色香味也來自物料本身的調配。就像我們家裏做湯,料足夠多,自然會香濃。這對做產品來說很難,但它一定是好東西。”
李曉剛進一步指出,酸梅湯是以前宮廷生活中的代茶飲,本身具有重要的飲食文化地位。這些寓於文化食俗中的高標準,在今天的消費時代也不該被丟棄。
從這個角度來說,植物煮酸梅湯是故宮食品在故宮生態裏的配方升級,它身上的每一個產品要素都在試圖打破大眾對酸梅湯的固有認知。
與此同時,植物煮宜也被視為是中式飲品在國潮產業時代的先鋒力量,其背後蘊含的一系列出品標準,是故宮食品的策略,亦是使命。
02
讓產品回歸“飲食倫理”
很難舉出植物煮酸梅湯從誕生到面市過程中的全部細節,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是一款理念先行的產品,即被李曉剛視為產品底線的“飲食倫理”。
“少用甚至不用人工化學添加劑的成分,以產品人的直覺來說,出品的標尺是你敢不敢給自家孩子食用。”
在食品添加劑成為食品飲料領域熱議話題的當下,植物煮宜對“清潔標簽”有著嚴格的堅持。在他看來,安全健康是飲食倫理的目的和內核,只不過在抵達飲食倫理的過程中,卻注定充斥著品質、創新、理念、成本、量產等諸多產品要素的博弈和平衡。
比如傳統飲食習慣和當代健康飲食理念之間的錯位。
在新消費語境中,以無糖氣泡水為代表的單品捧紅了“0糖”概念,也將其背後的代糖產業引向增長周期。在此背景下,“嗜甜”又“恐糖”的年輕群體,在“甜和無糖”的對立中陷入糾結。
但如果接入中式養生、藥食同源的視角,或許美味與健康並不相悖。至少在甜與糖的對弈中,代糖並非是唯一的答案。
“很多代糖會產生不可避免的金屬味,抑或是口味寡淡,比如赤蘚糖醇的甜度大約只有白砂糖的60%。雖然可以用提高添加量的方式解決口感問題,但過高的成本阻礙了它的市場化。企業現在不得不采用多種代糖復配的方式,解決甜度和成本的矛盾。”
即便單純從健康的角度出發,在控糖的基礎上,研發者也應該加入對攝入與代謝的考量。尤其是在代糖被學界質疑會引發激素紊亂和代謝風險的當下。
“糖是人體的重要能量來源,正常糖的攝入是不可怕的,然而現在不少被控糖教育的消費者卻走向了戒碳水的極端。其實在需要和控制之間,理性的做法是界定一個攝入和代謝的比例範圍,二者的平衡也是當下食品行業最值得討論的話題之一。”
為此,植物煮酸梅湯的解決方案是“10度糖”。
“10度糖是大多數人相對比較好接受的甜度,喝起來不會有負擔。從藥食同源的理念出發,我們選取的是天然養生的冰糖,而且是黃冰糖。和普通的白冰糖相比,黃冰糖的粘膩感弱、甜感適口,單位成本也會更高。”
借由甜與糖的辯證,李曉剛進一步提出了“腐與養”。
“現在不少年輕人都是‘白天玩命造,造完玩命補’,我們希望能在大家玩命吃喝之後灌輸回調的概念。腐與養的對立是值得思考的,我們期待的保健食品,並非是為了實現某個特定場景的應急功能而開發的一次性化工產品,而應該是一種觸手可及的輕功能天然產品。”
李曉剛指出,日常滋養、長期改善,這是中國文化裏面的大健康。故宮食品堅持以宮廷文化生態,以及幾千年的藥食同源文化去踐行中式養生,這也是品牌對中式養生如何融入功能食品浪潮的回應。
另一個需要被平衡的是品質和量產。其中,研發和生產的磨合、品控和成本的協調、營銷和產品的分野,都是品牌方不得不面對的尖銳話題。
作為曾經服務於國際食品巨頭CJ(希傑)食品8年的資深從業者,李曉剛直言:“用戶需要的是高性價比和高質量標準的平衡,生產商追求的卻是利潤和品質的平衡。但真正滿足用戶需求才是品牌發展的根基,更是行業發展的方向。”
今天的消費領域,渠道、營銷成本不斷走高,“刺客”文學大行其道,以至於不少消費者都熟練掌握了一手核算產品價值成本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緩解成本焦慮,同時以極致性價比惠及大眾市場,也並非“偷工減料”一條路可選。
但前提是,品牌方需要對供應鏈有足夠全面且精細的把控能力。
“哪怕是核算一只紙箱的成本,我們都要按制作流程,把價格細化到材料、棱形、層數、印刷、切割、黏貼方式等等細節中。哪怕是原材料上漲,我們也會在仔細拆分成本結構之後,定出最合理的價格變化區間。”
這種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從每個環節裏“摳利潤”的本領,是李曉剛過往供應鏈經驗的集中體現。而這種從供應鏈生態入手,綜合上下遊通盤考慮,甚至還能預判和處理風險的能力,恰是今天很多品牌所稀缺的。
回到植物煮酸梅湯。李曉剛舉例稱,團隊在配料中特意用檸檬清汁代替了傳統的檸檬濃縮汁。“檸檬清汁采用直接萃取的工藝,符合我們對高品質物料的堅持,在消費體感上,檸檬清汁也和黃冰糖、烏梅、山楂、洛神花等物料的天然屬性相襯。”
而從生產角度來說,這種做法也適配批量供應的要求,由此實現了品質和量產的最優解。
事無巨細的“鬥智鬥勇”,只為了一些“用戶根本看不到的幕後”,這是故宮食品樹立品牌辨識度、傳承傳統文化的天然使命。
“面對產業的發展和創新,企業承擔的不僅是自己的品牌理念,還有領域內的底線堅持甚至是呼籲。今天大家都在規劃無防腐劑產品,這得益於產線升級,是正向的產業理念和消費者權益的勝利。”
消費升級的重心從來不是價格,而是切實的品質提升。
更是從業者對食品工業和消費市場的敬畏,是做產品的良心。
03
下一站,“消費者主權”時代
歷經幾十年發展,在供需兩端的共同努力下,今天中國的食品工業已然步入了迭代升級的前夜。
從供給端來看,李曉剛認為,當前中國食品供應鏈最大的變化,不只是技術、物料、產區等生產要素的明顯改善,而是“二代接班”帶來的認知和資源升級。
“大部分產業鏈條上的二代管理人普遍有留學經歷,基於先進、開放的生產理念,他們讓產業鏈具備快步發展的條件,從而推動食品產業迎來十年的大踏步發展期。而且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在釋放供應鏈效能,它們既能承載品牌,也有能力自主做品牌。”
從需求端來看,在最近幾年一系列新消費品牌及其理念的普及下,如今的中國消費者在食品飲料的產品選擇上已經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轉變。尤其是在新一代消費群體中,功能成分、真材實料、幹凈的配料表等消費理念已經成為共識。
李曉剛提出,如果把這一切置於中國國力強大、民族品牌復興的大背景下,每個市場參與者將會發現,今天的中國市場和用戶正在被越來越多國際品牌重視,中國的食品行業也正在從“產品主權、渠道主權”的階段過度到“消費者主權”的時代。
“企業存在的價值根本,以及核心競爭力,是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和變化的需求”,這也要求中國的食品飲料產品找到自己的創新節奏。
一個顯而易見的創新方向就是藥食同源。作為中國的特色產品理念,它足以成為中國食飲行業立足世界的創新代表。
“現在我們在代糖領域其實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畢竟我們的代糖規模已經占據了全球的75%。我們還基於此快速催化了無糖氣泡水,今天這款產品基本可以不用牽扯到國外的供應鏈。未來如果我們能把藥食同源加進來,那就是另一個國外不能觸及的領域。”
另一個創新方向將發生在供應鏈內部。
今天國內的食品產業在整體的技術水準上,已經有了比肩國外的基礎實力。以此為根基,國內食品產業也擁有了清晰的進階發展目標,即向標準化、精細化、集群化、數據化的深水區演進。
數據同樣是問題。李曉剛認為,理想的數字化工具能深度連接消費者,可以助力研發、協助完成樣品測試,甚至延伸到渠道和營銷環節,讓消費者的真實反饋通過系統傳導給品牌,從而縮短產業路徑、提升供銷效率。
“現在國內食品企業需要提升數據化的意識,而已有的工具也無法涵蓋很多模塊,也就無從實現幾個系統之間的連接。當前眾多環節之間還是獨立且割裂的,建立健全的數字化系統,是我們後面要重點投入的部分。”
對食品產業來說,這終究是一個蓄勢待發的時代。
生活在信息時代的當代消費者,是學習能力爆表,甚至具備產業視野的消費者。未來注定屬於新一代消費群體,因而他們的力量越來越不容小覷。
在這個前提下,消費者升級倒逼品牌標準升級,品牌標準升級又向上推動供應鏈升級,由此形成正向的產業發展循環。
“這個供應鏈創新升級的過程在國內政策層的支持下,會很快實現。”李曉剛說。
一切都箭在弦上。
04
結語
無論過往所謂的紅利過去與否,至少食品行業永遠都不會被時代拋棄,它只會步履不停的走在創新的路上。
“現象級的大單品會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趨勢,也會催生品類多元化的發展。”在李曉剛看來,大單品不僅是用來標記“正確方向”;品牌應該借由大單品的發展路徑,挖掘新的消費需求,從而得到未來產品的啟示。
今天,多元創新的中國食品品牌時代已然啟幕,身負國人獨特文化寄托的故宮食品,以藥食同源和供應鏈升級為籌碼,希望成為新“食”代牌桌上的引領者。
甚至終有一天,還要成為中國食品立足世界的品牌名片。
“以前的好東西是鎖在深宮無人識,今天我們更想讓它意在心頭手相伴。在可預見的未來,故宮食品要借由新品去做市場驗證,跑通品牌自身的商業模式。也要提出獨特且新銳的產品創新理念,最終帶給消費者更高的價值感。”
在故宮食品的征途中,植物煮酸梅湯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