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回不到的过去,进不去的行业前三

文:金梅

來源:礪石快消(ID:lishikuaixiao)

計劃經濟時代,瀘州老窖稱霸的時候,汾酒、五糧液、茅台在江湖中不過是尚未崛起的小弟。

經歷了極左極右的慘痛失敗,國窖1573終於橫空出世,讓瀘州老窖重振雄風。

從2015年開始,年年喊著要重回前三的瀘州老窖,今年上半年財報一出,連第四的位置都被汾酒搶走了。

面對漸行漸遠的前三,瀘州老窖怎麽了?

01
江湖霸主隕落

由於擁有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的釀酒窖池,拿下行業濃香白酒近9成老窖池的瀘州老窖,被譽為“中國第一窖”“濃香鼻祖,酒中泰鬥”。

1954年,周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特別指出要用瀘州老窖大曲款待各國首腦。從建國之初到上世紀70年代,計劃經濟時代的瀘州老窖特曲是中央特供,能流通到地方的非常稀少,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80年代,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瀘州老窖也以較高的價格進入市場銷售,成為白酒行業的引領產品。原本受政府限制的白酒行業放開後,面對嗷嗷待哺的全國白酒市場,各類酒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市場的洪流中,擺在瀘州老窖等中國名酒面前的有兩條路:1、提價,繼續保持高端、奇貨可居的身份;2、走量,擁抱廣闊的白酒藍海市場。

五糧液選擇了前者。1985年五糧液集團的產量僅為2000噸,面對供不應求的白酒市場,五糧液開始了持續的提價、提升品牌形象。它逐漸占領了消費制高點,並拼命與紅酒、洋酒搶灘高端市場。

汾酒選擇了後者。1985年,通過不斷擴充,汾酒產量突破8000噸,相當於當時全國13種名白酒的產量總和。1986年,汾酒成為全國第一個產量突破萬噸的企業,“汾老大”開始冉冉升起。

但彼時的瀘州老窖酒廠領導班子發展理念不同,內部鬥爭嚴重,導致市場關注度降低,加之多年來的霸主身份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守舊思想,讓其反應非常遲緩。

1988年,國務院放開名酒銷售價格限制,本來有了更多提價空間的瀘州老窖卻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名酒變民酒”!通過主動降價,直接告別了高端白酒陣營,擁抱更為廣闊的“民酒藍海”。將高端白酒市場第一品牌的位置直接讓給了五糧液。

這次嚴重的戰略錯誤,讓瀘州老窖幾乎永遠告別了江湖霸主之位。

民酒雖然市場廣闊,但魚龍混雜的小廠眾多,競爭非常激烈。中低端酒想要壟斷市場,對產能和銷售渠道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這正是彼時那些高端白酒需要補課的地方。產能天花板之下,瀘州老窖的名頭再大,也無法通吃市場。

白酒行業有種說法:“低端看營銷,高端看產能”。中低端酒不但價格低、利潤低,用戶的忠實度也不高,企業很難穩固的占有市場。
費力不討好的瀘州老窖,一番折騰下來,產品價格不但與五糧液、茅台拉開差距,品牌形象也迅速跌落。

02
另一極的悲劇

1989年,瀘州老窖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廠長──王明藻上任,他帶領瀘州老窖跑入了另一個極端。

懷著雄心壯誌的他,顯然體會到了此前“民酒”策略失誤之痛,開始醞釀瀘州老窖的產品升級。1992年,他推出了被稱為“東方第一瓶”的“金爵士”酒,這款外型相似古炮台的產品,售價為1800元。

此酒一經上市就引起震動,甚至引來中央媒體的批評爭議。彼時眾多名酒仍在20元左右的價格帶徘徊,茅台和五糧液價格也不過100多元,金爵士1800元的天價,顯然有些“用力過猛”。

在企業發展方面,他的野心更大。

通過對國外酒企的考察,王明藻做了個“前衛”的決定:將瀘州老窖打造成為一個現代化的股份制企業,為員工發放股票,並謀求未來在資本市場上市。

此舉讓瀘州市政府官員非常不滿,為了避免“肥水流入外人田”,有關領導善意的提醒了王明藻。但他不為所動,不但在廈門、海口、上海、廣州等地建立辦事處,在深圳建貿易公司、美食娛樂城,甚至還計劃建立海外銷售處。

短短6個月之後,“不聽話”的王明藻“垮台”,因7萬元“受賄款”鋃鐺入獄,獲刑7年。他1993年公司完成上市的計劃被中斷。但次年,省裏為了表達對深圳開放的支持,建議瀘州政府推進優質企業的上市,1994年5月,瀘州老窖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完成了,瀘州老窖的提價卻落得一地雞毛。

1992年的白酒市場時移世易,早已沒了當年的勢頭。1989至1992年,國家實行貨幣從緊的政策,白酒市場增速明顯下降,眾多酒廠的競爭加劇。瀘州老窖逆勢提價自然困難重重。

而且,五糧液、茅台在超高端白酒市場的地位已穩固,絕不是被消費者貼上了二線品牌標簽的瀘州老窖可以輕易撼動的。1994年,五糧液一邊瘋狂提價,一邊加速擴產,成功反超繼續降價的汾酒,成為白酒行業新的老大。

瀘州老窖也堅持了數年的挺價,但只落得終端動銷嚴重下滑,經銷商庫存與資金成本變大,且價格倒掛的情況導致經銷商動力嚴重不足,讓企業失去了活力。1998年瀘州老窖的行業利稅排名滑落至第六。

03
轉機

歷經了“極左極右”的失誤,1999年瀘州老窖開始出現轉機。新任的集團總裁袁秀平推出了“國窖1573”高端白酒品牌,讓人們嗅到了王者歸來的氣息。

此款酒上市時,公司強調其出自百年以上的明清老窖池,基酒產能極限僅為3000噸。稀缺性重建了品牌價值,加上“你能品到的歷史”的傳播攻勢,消費者非常買單。

此酒以“高端商務第一用酒”的角度切入市場,早期70%通過餐飲酒店渠道銷售,跟五糧液、茅台錯位競爭。

雖然2004年袁秀平遞交了辭呈,江湖再無此人音訊,但幸運的是國窖1573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2003至2012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白酒行業進入了黃金發展期。瀘州老窖借著東風,憑借國窖1573重回行業第一梯隊,在品牌價值提升和經營業績上取得雙豐收。

2005年以前,瀘州老窖的年銷售利潤僅有4500多萬元,2010年利潤就飆升至43.71億元,5年增長了100倍,成為2010年中國酒業的亮點。

在此過程中,公司金字塔型的品牌格局基本形成:國窖1573是塔尖,強調品牌的高度和美譽度;瀘州老窖是塔柱,強調支撐力;塔基是其它品牌,強調寬度、市場占有率。

瀘州老窖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迎來了下一場危機。

2012年底,白酒塑化劑和八項規定,導致公務消費和商務消費的大幅減少,白酒產品銷量快速下降。2013年,茅台超越五糧液成為老大,此後的3年白酒行業進入了深度調整期。

面對市場變化,瀘州老窖朝著行業龍頭的方向,又開始了一場“自我毀滅式”的漲價。

2012年,國窖1573出廠價每瓶從619元上調到889元,2013年又被上調到999元,超過了飛天茅台和普通五糧液。

以瀘州老窖的品牌力顯然撐不起這個價位,市場反應非常誠實,國窖1573的收入從2012年的75.6億元斷崖式下滑到2014年的8.98億元,跌幅近90%。此次銷售的崩盤,還導致整個公司銷售和價格體系混亂,使全系列產品的銷售受阻。

2014年,瀘州老窖不得已對國窖1573進行了三次降價,從999元/瓶降到680元/瓶,再降到580元/瓶,最終降至550元/瓶,價格近乎腰斬。

04

進不去的前三

2015年瀘州老窖再次換帥,新任董事長劉淼“重回前三”的口號,至今已經喊了7年。

2015年,面對集團產能很大、產品很多、市場分散的問題,公司開始砍條碼、梳理產品線、停貨調價等一系列措施。半年時間,瀘州老窖將產品條碼由原本3000個砍到900個,給大單品讓路。

2016年,白酒行業開始復蘇回暖,白酒消費逐步從政商務消費轉向個人與商務消費。由於年輕人喝白酒的少了,所以白酒產量連年下滑,但高端白酒市場卻是一片欣欣向榮。隨著行業向品質、品牌、頭部企業集中,國窖1573在集團中的銷售占比也逐年提升,從2016年36%提升到2020年的65%。

2017年,國窖1573順勢提價,緊跟茅台、五糧液進入千元價格帶,劍南春、汾酒等也窮追不舍,讓千元價格帶的競爭異常火熱。雖然國窖1573站穩了千元價格帶,但瀘州老窖整體的品牌勢能欠佳,這使其與洋河、山西汾酒的探花之爭疑雲重重。

“高端白酒看產量”,要重回前三,瀘州老窖的當務之急是掀開產量天花板。

近幾年,在提價上小步慢跑的瀘州老窖,開始大力擴充產能。2020年,國窖1573單品銷售額達到130億元,有媒體倒推出當年國窖的銷量超過7000噸(據1噸基酒可勾兌1.67—2噸成品酒的規則,其基酒用量至少為3500噸),已高於其此前提到的產能極限。

網友們開始猜測,國窖1573的酒窖已經不只是那1619口百年老窖了。

這種猜想也並非空穴來風。2016年,瀘州老窖在總投資74億元的釀酒工程技改項目中表示,技改項目新建窖池不是用於生產高端基酒的,而是在新建窖池後,將用於生產中端產品的老窖池置換出來,專注於生產高端基酒。

有些網友開始對國窖1573品質下滑充滿了擔憂,甚至擔心因此品牌價值被稀釋。但不容否認的是,產量提升帶來了瀘州老窖營收的持續增長。
“十三五”末的2020年,瀘州老窖錄得營收166億,遺憾的是洋河股份以211億營收摘得探花之冠,瀘州老窖再次夢碎。2021年其營收為206.4億,洋河股份營收達到253億,依然大幅領先。更糟糕的是,汾酒以199.7億的營收死死緊逼。

2022年,連任的劉淼再次提出重回前三。 根據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數字來看,其上半年實現營收116.64億元,同比增長25.19%,凈利潤55.32億元,同比增長30.89%。雖然增長喜人,但營收排名僅為第五,與洋河的189.08億元、汾酒的153.34億元尚有差距。

作為昔日霸主,瀘州老窖的滑落值得惋惜。跟如今的龍頭茅台相比,搖擺不定的瀘州老窖缺了一些戰略定力。2022年,它可能連第四的位置也保不住了,但對於企業而言排名不過是一個數字,企業的未來才至關重要。

高度依賴國窖1573的瀘州老窖應該警惕,如今白酒行業面臨的是品質升級,而非價格升級,所以高價不是品牌的利器,高品質才是。企業一定不能因果倒置,透支了品牌的未來,從而影響了長遠發展。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