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和国营食堂重出“江湖”,社会餐饮要变天?

文:蘇蘇

來源:餐飲O2O(ID:coffeeO2O)

近日,關於全國多地宣布重啟“供銷社”、“國營大食堂”的消息頻上熱搜。

先是《湖北日報》發布了一則名為《湖北基層供銷社恢復重建至1373個,基本覆蓋全省鄉鎮》的報道,隨後人們發現,除了湖北,還有不少地方都出現了關於“恢復重建供銷社”的報道,一夜之間,沉寂已久的供銷社重回大眾視野。

與此同時,供銷社概念股也被徹底點燃,wind數據顯示,最近3天整個板塊累計漲幅接近15%,其中不少個股更是接連漲停,有的甚至已經收獲了“3連板”。

接連著,一則關於“國營食堂”消息又再次引起大家的很大關注。

10月31日,住建部、民政部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各市(區)應選取3至5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試點的內容包括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食堂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其中食堂被很多人理解為“國營食堂”。

隨著供銷社與國營食堂的接連出現,也讓不少人心中湧現了不少疑問,社會是不是要回歸大鍋飯時代?餐飲市場是要變天了嗎?國營食堂要取代現有市場化餐館和飯店?

01

此供銷社非“彼供銷社”

供銷社這個詞,也許當下的年輕人沒有多大印象。但對於長輩而言,供銷社絕對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新中國剛誕生的時候,因為正值百廢待興,糧食和商品供應嚴重短缺,農村生產力亟需得到快速發展,國家不得不成立組織來調配物資,供銷社便應運而生,伴隨的還有糧票、布票、統購統銷等。

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市等零售業態成為社會主流。

當下人們之所以談供銷社“色變”,核心原因是因為當時供銷社出現的時代剛好是物質短缺的時代,物質只能采用配給制。因此,供銷社的出現不但讓消費者失去了選擇自由,同時幾乎壟斷了當時全國所有零售市場。

但現在,供銷社早已不再是原來的供銷社了。今天的供銷社,反而更接近“社有農業公司”。

當下供銷社核心定義是由政府引導,以農戶為主體的集體所有制合作經濟組織,其根本目的是服務三農,主要職能就是統籌“供”和“銷”,承擔了入社農民的農產品後續加工及銷售等事務,打通城鄉流通渠道,繼而助力三農發展。

所以目前各地重啟供銷社,一方面是為了完善農村的零售網點,讓廣大農村購物更方便,不至於持續“空心化”

另一方面更關鍵的是要把廣大農村的產品銷售出去,提高農民的收入,讓農民伯伯們也能賺到錢。

而且,供銷社重回熱度,也並不是所謂的“重啟”。自供銷社成立後就沒有退出過歷史舞台。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系統有基層社31792個,比上年增加1511個。也就是說,供銷社一直都是中國綜合性商業巨頭。

以深圳寶安觀瀾供銷社為例,出售的也不過是常見的零食、生活用品、凍品、茶葉以及酒水等,與日常超市並無太大不同。有不少去過的人都表示:“購物體驗還不錯,物價比普通超市便宜點,而且還有不少老品牌產品。”

而且,當下的供銷社雖然是國有企業,但大部分都是市場化運作,運營模式也是公司式的。它與當下其他新零售品牌一樣自負盈虧,且未來或主要將采用加盟方式擴張。

不過,雖然供銷社當下中國零售品牌的一員,但畢竟是屬於“國家隊”的,相比於當下普通的超市品牌,供銷社擁有以下幾個核心優勢:

1、品牌優勢。供銷社作為曾經舊時代保障物資的主要組織,本身背靠國家信用體系,早已在老一輩人們印象中留下了可靠、可信、商品好等印象,這是其他私營零售超市以及菜市場之類的難以比擬的。

2、渠道優勢。供銷社背靠覆蓋城鄉的全國性商品流通網絡可深入偏遠山村,也可輕易進入大城市,在各類農副零售商品、土特產以及老品牌等產品上的采購能力,不可替代。

3、政策優勢。供銷社因為是由政府引導的機構,在政策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因此可優先享受當地的政策福利。

而且,隨著社會與時代的發展,供銷社如今還發展出了針對C端與B端的多種模式。以C端為例,供銷e家就是供銷社當下的一個便利店模式變種。

而針對B端,供銷社同時還可與盒馬等零售商合作銷售,市場化趨勢很明顯。由此可見,此供銷社非彼供銷社,我們完全不必陷入過度憂慮之中。

02

此食堂也非“彼國營食堂”

國營食堂這個詞熱度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因為9月份左右“雲南鳳慶第一家國營食堂開業”的視頻。但最近,有記者直接對話了這家“國營食堂”的負責人李向艷,發現所謂的“國營食堂”其實就是一家快餐店。

當問及為何給餐廳取名國營食堂時,李向艷直接坦言,“快餐店取名的目的,就是為了喚起懷舊之情,感受過往歲月,吸引顧客,想不到會在網上引起熱議。

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國營食堂”只是一個營銷噱頭,並不是真國營,於當下餐飲流行的復古風、田園風、土味風沒有多達區別。

至於後來10月份,住建部、民政部發布《通知》裏所謂的“國營食堂”,更是純粹的誤解。

首先,住建部、民政部說的是社區食堂,並不是國營食堂,也就是說它並不局限國營限制。而早在很久以前,開發商就早已打造出了自有的社區食堂品牌,比如說萬科的第五食堂。

其次,當下住建部想要打造的社區食堂主要為老年人服務,是屬於銀發餐飲的一部分。

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有2.67億。在當下養老院體系依然沒有完善的時代,居家養老無疑是最主要的養老方式。要老年人安心居家養老,首先要解決就是他們的一日三餐問題。

而當下大部分的社區餐飲,追求的都是年輕化,很少兼顧到老年人的餐飲需求。這也導致了不少老年人除了自己做飯,很難找到一個真正適口的用餐之地。社區食堂的出現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北京、上海、遼寧、安徽、湖北等城市早已出現過所謂的銀發“國營餐廳”。

據悉,當下南京已經設立了1200個“社區銀發助餐點”,老人們拿著“助老卡”去吃,外面賣十幾元的套餐,餐廳內幾塊錢就能搞定。

這些社區餐飲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便民、惠民,並無意與社會餐飲競爭。

03

餐飲人該如何應對呢?

不過,無意競爭並不代表沒有影響,每人每餐吃飯量和頻次是固定的,社區食堂的出現勢必搶走社區夫妻小店或者快餐店的部分客流,特別是同類型的社區快餐店,可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對此,快餐型餐飲人該怎麽應對呢?餐飲O2O認為可以有以下兩種解決方法:

1、品牌定位與其形成“區隔”

社區食堂作為便民、惠民餐廳,注定只能走“物美價廉”路線。因此,餐飲人完全可以避開“平價”這種快餐類型,走“中高端”快餐路線,比如“小份快炒”、“定制化快餐”等模式,去吸引當下的消費者。

而且,從基因上來看,社區食堂在產品創新能力、社交屬性上會偏弱。競爭對手的劣勢,就是我們的機遇點。當下的餐飲人完全可從這兩點出發,針對性的“與其競爭”。

2、打不過就直接加入“體系”

當下社區裏的“養老餐廳”運作模式有兩種,一、社區和企業合作,為預定服務的老年人訂制送餐;二、政府購買服務,由企業建立老年餐廳。

並不是政府大包大攬,也並不是全靠國企,社會餐飲也是有機會進入的。

而且,住建部最近也且明確表示了:“國家及地方政府均沒有大規模興建國營食堂的政策或規劃。”也就是說,未來這種社區食堂的數量不會太多。

因此,快餐品牌們也不必過於憂慮。快餐市場廣闊,未來依然大有可為。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