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最网红的水果,是它

文:黑麥

來源:三聯美食(ID:slhaochi)

柿子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古詩中,“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井沈朱。輕勻絳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神鼎十分火棗,龍盤三寸紅珠。清含冰蜜洗雲腴”,說的是柿子;“村暗桑枝合,林紅柿子繁。日斜僮仆困,共喜到山門”,說的是柿子;“霜作晴寒策策風,數家籬落澹煙中,沙鷗徑去魚兒飽,野鳥相呼柿子紅”,說的還是柿子。我最喜歡“過雨檉枝潤,迎霜柿葉殷”,這是唐代杜牧的詩句,描述的是柿子樹被秋雨淋透,果實和葉子都呈現出漂亮的橘紅色,長得漫山遍野,別有意境。

古畫中也偶有柿子出現,在五代顧閎中所繪的《韓熙載夜宴圖》中,琵琶獨奏這卷出現的人物頗多,主客之間的長案擺放著各類吃食,除了酒器、糕點盒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四顆橘紅色帶蒂的柿子。因顏色艷,味道佳,無論是吃是看,都很受用,因此古人有點偏愛這個充滿吉祥喻意的果子,在明憲宗畫的“百事如意圖”中,就出現了兩顆用柏樹枝裝點的柿子。

齊白石喜歡畫柿子,大概也是出於這個原因。這位“柿園先生”曾畫過不少柿子題材的畫作,其中以方柿居多,這種一種未熟見青,熟則橘黃的品種,每逢畫柿,他總要提上一句諸如“如意”“多吉”“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借物送祝福。

▲今天,中國生產的柿子占世界總量的75%(小風 攝)

汪曾祺在《晚飯後的故事》裏,曾描述過賣柿子的場景:“找個背風的旮旯兒,把柿子挨個兒排在地上,就著路燈的光,照得柿子一個一個黃澄澄的,飽滿鼓立,精神好看,誰看了都想到圍著火爐嚼著帶著冰碴的涼柿子的那股舒服勁兒。賣柿子的怕回暖,尤其怕刮風。一刮風,凍柿子就流了湯了。”

前不久,與同事去野餐時,遇見一棵柿子樹,上面掛著十幾顆橘色的果子,兩個男同事突然童心發作,像小孩一樣站在樹下,搖下來兩顆,隨即掰開果子嘗了一口,還硬。對於不少80後來說,柿子的甜味是一種記憶,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它是不多得的美味,對著柿子最嫩的位置咬開一個小洞,只需一嘬,瞬間滿口甜香四溢。每到秋天,當柿子樹葉都落光了,那紅彤彤的果實仍掛在枝頭,遠遠看去,像一只只小小的燈籠,近看飽滿,煞是可愛。如若選一種水果代表北方的秋天,恐唯有這柿子可以拔得頭籌。

▲對於不少80後來說,柿子的甜味是一種記憶(小風 攝)

我家院裏有棵柿子樹,每到秋天,就會產生出一個生態哲學問題,如若等柿子成熟再摘,幾乎所有的果實都會被鳥兒啄成空殼,且人在摘柿子的時候,總會有一群鳥站在旁邊的樹上嘎嘎大笑;如果采收早,那果子仍未脫澀,色劣味談,我媽為此很是糾結。

如果你懂得攬柿子,就可以在搶在鳥兒出動前,拿下柿子的所有權。在過去,老人們把未熟的柿子放在一個陶罐裏,撒些白酒,或用一片沾著白酒的紗布蓋在柿子上,只要捂上幾天,硬柿子會變成軟乎乎的小胖子。用溫水浸泡,也是個不錯的方法,不出一天的功夫,柿子就退去了單寧的包裹,變得軟糯。

▲清代謝坤撰寫的植物書《花木小誌》寫道,“柿花無可觀,葉甚繁,可學書”

倘若柿子豐收,又可曬柿子幹。常見果農用小刀把柿子皮刮去,在竹箅子中擺放整齊,放在場院中。起初每天翻動兩次,只為表皮能夠均勻收縮,如陽光充足,只四五天時間,柿子便已脫去了不少水分,個頭也變得小了兩圈。這個時候,拿起一只柿子幹輕輕一捏,肉眼可見的出沙,露出了如同烤紅薯一般的“溏心”。

吃凍柿子,是很多人的共同回憶。由於環境的影響,北方結的柿子皮很厚,到柿子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都把買來的柿子放在陽台或窗台上,等著冬天的到來,身在暖氣臥室中的我們,時常探頭看著這些經歷嚴寒考驗的柿子,難過的“眼淚”不禁從嘴角流了下來。

圖 / 攝圖網

吃凍柿子的時候,要準備一只碗,倒入溫水,把凍成冰疙瘩的柿子放在裏面,讓它好好泡個澡,不一會,柿子表面結出一層白霜,水面上還會出現一層冰環,換過幾次水,待柿子軟了,就著冰碴兒吃下肚,簡直是天然的冰淇淋。

有個東北的朋友回憶,奶奶家中有火炕,她總在柿子未成熟時摘下幾顆,放在床邊,等柿子軟了,也不忙吃,要再多等些日子,等散去些水分,柿子皮塌了,細嫩果肉變得金黃,再分給孩子們,用勺挖著吃。過了幾年,老房子通了暖氣,火炕再也沒人用了,後來一家人搬到樓房裏,過年時,有個親戚送來包裝挺華麗的柿子禮盒,全家人邊吃邊說,好像還是原來的柿子更好吃。

▲柿子原產於中國和印度東北部,7世紀傳入日本,14世紀傳入韓國, 17世紀傳入美國、南歐和巴西等國(圖 / pixabay)

柿子的品種繁多,大體上可以根據柿子在樹上成熟前能否自然脫澀,分為澀柿和甜柿兩類:甜柿從樹上采下來就可以直接吃,而澀柿則需要一些處理。在市場上,常見的品種有北京的磨盤柿,陜西的牛心柿、伏尖頂、盤柿,湖北的大火罐頭,廣西的月柿,山東的金瓶柿,四川的甜脆柿,廣東的雞心柿,河南的車串柿,還有來自日本的早丘、大秋、甜柿等等。

最近這兩年,柿子開始出現在各種甜品中,柿子提拉米蘇,柿子瑪芬蛋糕,柿子糯米餅、柿子慕斯、柿子大福等等。在消費了一輪油柑之後,今年的奶茶品牌也把目光轉移到了柿子上,作為季節限定,這些柿子茶飲號稱“一口可以喝到濃濃的柿子味”。

▲最近這兩年,柿子開始出現在各種甜品中(小風 攝)

其實用柿子做飲品並不算稀奇,幾十年前,美國曾經引進柿子,就是為了做飲品。這些柿子(Diospyros virginiana)被栽種於美國的東部,秋季結霜後曾被大量送往甜品、布丁店,直至被做精釀啤酒的釀酒師發現後,才被混入麥芽汁,制成輕度酒精飲料;在中日韓等東亞國家,用柿子幹泡茶的歷史也不算短,在日本,人們一直飲用甜柿 (Diospyros kaki) 的幹葉制成的柿葉茶 (Kaki No Ha Cha),在韓國,人們也會食用發酵柿子做成的果醋(Gamsikcho)。

《長安十二時辰》中出現的的火晶柿子

當然在所有柿子制品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柿餅。成熟的柿子被刮去厚厚的外皮,柿子莖朝上,放置在光照充足、空氣流通的地方,微風帶走果實內的水分,留下風味物質,自然風幹的過程導致果實變暗,果肉萎縮,並在表面形成一層霜糖層。兩三周後,原先的柿子,就變成了一種厚實的果脯,把秋天的味道,緊緊地濃縮在其中。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