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不服务年轻人?

文:李佳琪

來源:藍鯊消費(ID:lanshaxiaofei)

我國懶宅人群數量已超8億,使得主打懶人經濟的速凍食品用戶範圍進一步增加。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及996/007的工作模式,為自己做一頓家常便飯變得越發奢侈起來。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從家庭走向職場,使得其在家庭的烹飪時間總體縮短,而在外就餐與點叫外賣,又存在衛生狀況與食品安全方面的隱憂。

剛需且多、快、好、省的預制菜(含米面)令其的市場規模2020年已達1000億元。據藍鯊消費了解,一家上市的預制菜公司有數十家券商調研。當前的預制菜市場,不但資本迫切進入,不少餐飲企業也渴望在這個賽道分得一杯羹。

當前,中國社會結構的核心經濟指標(如人口結構、 家庭結構等)與日本70年代末非常類似,正是在當時日本預制菜品高速發展,年增速達20%。目前國內預制菜滲透率僅為日本的1/6,發展潛力巨大。 

但預制菜因其凍品特性,履約難度高,新進入者從0到1難度高。履約復雜需更高的毛利支撐,對供應鏈和渠道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那麽,到底誰在消費預制菜?哪些預制菜受到追捧?預制菜的爆發靠線上還是靠線下?靠大單品還是海量SKU打天下?什麽樣的團隊能贏?

此前,藍鯊消費在杭州舉辦了一場預制菜沙龍,綜合嘉賓的分享,以及過往的訪談,藍鯊消費總結了預制菜賽道最受關注、最需直面的幾大問題:

△沙龍活動合影

01
誰在消費預制菜?

據艾媒數據,2021年中國預制菜C端用戶畫像如下:

1、一二線城市用戶居多。45.7%的用戶分布於一線城市,19.8%在二線城市,16.4%在三線城市。
2、華東區域用戶量最大,占31.7%,其次是華南、西南、華中區域,用戶量占比均達10%以上。
3、中青年為主。22-40歲用戶占比達81.3%,其中31-40歲用戶占比46.4%。
4、女性用戶居多。女性用戶占比達58.4% 男性用戶占比為41.6%

除此之外,從業者還告訴藍鯊消費,預制菜因其口味還原度更高,更具鍋氣,無防腐劑,長久保鮮等特點,更適合新兩三口之家的家庭場景消費。

以上海為例。1100萬戶家庭中,三代之家約100萬戶。他們又分為兩類:一類是老人下廚,媽媽采購,下廚頻次為8次/周,他們是各生鮮電商及盒馬等線下商超的核心客戶。另一部分是家中沒有老人但有小朋友,對飲食健康及豐富度要求較高,而媽媽們時間精力有限,下廚頻次為4次/周,她們也是預制菜的重度客戶。

“因此,當我們去分析(預制菜)消費人群時,一定是結合商品形態及城市的人口、家庭結構去考量,該用何種商品去匹配他們的需求。”烹烹袋合夥人Sarah告訴藍鯊消費。

△烹烹袋合夥人Sarah的分享

叮叮懶人菜合夥人林鄭煥向藍鯊消費透露,預制菜不服務年輕人。以下三類人不是預制菜的客戶:

不做飯的人:預制菜並非外賣,雖然步驟簡化,但仍需開火,若完全不會或不想做飯,預制菜很難成為日常消費的品類。

不經常買菜的人:此類消費者在家做飯的概率一定不高,即便他們享受做飯的過程,但單月1~2次的消費頻次,令其很難成為預制菜的核心用戶。

沒有小孩的人:如前文,有孩子的家庭對菜品的豐富度及健康度要求更高,更易成為預制菜的核心用戶。

“預制菜的價值並非是簡單的外賣替代品,更不是餐廳的競爭者。它只是讓做飯這件事變得方便,僅此而已。但同時它也足夠剛需,市場足夠大。”林鄭煥告訴藍鯊消費。

△叮叮懶人菜合夥人林鄭煥的分享

02
什麽樣的預制菜受追捧?

預制菜的生意充滿變數:流量,商品形態,技術,供應鏈的拐點都可能會變,但唯一不變的是消費者價值。

當將預制菜基於“下廚”場景進行考量時,需要重點解決幾個問題:

1、繁瑣。舉例來講,為什麽與魚片(特別是黑魚片)相關的單品(如酸菜魚、青花椒砂鍋魚、金湯魚等)大多能成為爆款。因為對於下廚場景而言,龍利魚太貴、巴沙魚會泡藥水不適宜兒童食用等因素讓黑魚片成為了最優選擇,而黑魚片的切與漿都非常繁瑣復雜,所以,與此相關的商品大多容易打成爆款。

△某平台“酸菜魚預制菜”相關搜索

2、多食材復雜性與稀缺性。“荷塘小炒”之所以能成為爆款,是因為用戶想要做出這道菜,需要準備至少6樣食材,容易造成食材的過量堆積。稀缺性的典型代表是“三杯雞”,它用到的食材九層塔,普通用戶很難買到。

3、解決味型特殊性與美味度。例如魚香醬、日式咖喱醬、宮保醬、各種湯類的味型在家庭下廚場景中較難調配,此類單品也很受歡迎。

4、耗時。在家庭下廚場景中,煲一鍋湯,從準備到熬制,往往要花費極長時間,所以湯類產品也賣得不錯。

Sarah透露,“以上四點都是(預制菜極有代表性)的用戶價值,從業者只需選取其中1個價值點去研究即可。菜品的原料價格也非常重要。”

當將預制菜基於“速食”場景進行消費時,對標的是泡面3.0時代。如自嗨鍋等商品的特點是美味、健康、豐富度升級。不僅要獲得消費者的信賴,還要超高性價比,操作簡潔方便。

03
大單品 VS 海量SKU

事實上,消費者不需要預制菜,他們只想解決自己的問題。大部分公司做預制菜,都是從供應鏈和食材出發,做一系列產品。叮叮懶人菜早期也是如此,而當下則更多從用戶痛點和消費場景出發,用預制菜提供用戶某些場景下的解決方案。

中國的預制菜仍處於非常早期的市場教育階段。普通消費者裏,100個人裏有98人壓根沒聽過預制菜。但酸菜魚、宮保雞丁、獅子頭,大家耳熟能詳。

因此,做預制菜,一定要搞清楚消費者為什麽要做某道菜,消費場景是什麽,要解決什麽問題。“我們的用戶是家庭用戶,我們提煉了三個與之相關的場景:孩子愛吃什麽?全家人吃什麽?家常菜今天吃膩了,想換個口味來一道‘大’菜,這道菜是什麽?基於這些問題提供解決方案,這就是預制菜。”

“當今的預制菜分類五花八門,想要做出一個爆款,不得不承認有運氣的成分。但我們相信,雖然單品上新周期慢,但選定了一個品後,花費大量時間反復驗證和精進,一定能把這個品做強。與盒馬等渠道到了時令季節會去做一些網紅大單品不同,很多預制菜公司沒有能力去做,當下這個階段更重要的事情是能用一個單品把團隊沉澱好,把供應鏈整理好,把效率提上來,這用單品去做效率最高。”林鄭煥說。

“預制菜行業和餐飲行業很像,市場規模巨大,未來會出現上百億元營收的公司。但一家小店,口味做得足夠好,也能參與市場競爭。”林鄭煥告訴藍鯊消費。對現階段預制菜經營者來說,單品規模比公司規模更重要。做好單品,用單品占領市場,是公司競爭力的最大體現。方便面市場規模約500~600億元,老壇酸菜牛肉面單品營收近100億元。

而主打多SKU的珍味小梅園珍味第一批上線的產品大多是比較常見的家常菜:宮保雞丁、魚香肉絲等。通過摸索和不斷試錯,珍味小梅園也慢慢沉澱出一套自己的選品方法論。

△圖片來源:珍味小梅園官網

首先、保證高成品率。面對大多是廚藝小白的消費者,當他(她)們獨立制作菜品時,一次不成功,兩次依舊不成功,會嚴重影響體驗,很難產生復購,高成品率非常關鍵。

其次、要確保加工方式單一,不可復合加工。當一款菜品要先蒸再烤還要炒時,消費者買預制菜就失去了意義。所以,鎖定或蒸或煮或炸的單一烹飪加工方式以便順利出餐也很重要。

第三、產品還要顏值高。只有這樣才能吸引網紅、大V、普通消費者自發拍照打卡,種草分享。

第四、產品要具備復購吸引力。比如辣的產品就擁有較強記憶點,川菜系列的產品消費者往往越吃越愛吃,難以抗拒。具備復購吸引力才會更容易產生復購行為。

珍味小梅園70%的客戶為25歲-35歲有較強消費能力的年輕女性,及35歲-45歲有家庭消費需求的中年女性。為了更好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珍味小梅園會及時調研網紅餐廳的網紅菜品,努力將其做成“預制菜”。高性價比打法,“讓消費者在認可產品的同時對價格感到很‘哇噻’。”珍味小梅園創始人浦文明笑稱。

△珍味小梅園創始人浦文明的分享

04
線上 VS 線下

林鄭煥認為,預制菜不長在線下商超,不長在傳統零售,也不長在貨架式電商裏。預制菜處於品類教育的早期階段,自然搜索少,主動購買少,但“消費者對預制菜的需求是長期穩定存在的,需要好的供給和好的觸達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起購買欲,最後完成轉化。線上效率最高的就是抖音,沒有抖音就沒有預制菜的爆發。”

△叮叮懶人菜的抖音直播間

如何利用抖音實現預制菜的爆發增長?

1、經銷模式—達人分銷。這類比線下經銷商模式,叮叮懶人菜用60個BD,把全抖音的美食達人都覆蓋了一遍,一個月合作5000個達人,發一萬條視頻,開播1萬場次,GMV3000萬元/月。

2、直營模式—即企業自播。這類比線下專櫃模式。專櫃生意越好,商場流量給的越多。線下門店需要店長、導購、地推,線上門店(抖店)則需要運營、主播、編導。一個月銷千萬元的直播間運營邏輯也很簡單:產品是根、內容引流、直播轉化、投放放大(內容車間+直播車間+投放車間)。“這樣從一家店到兩家店、三家店…整個的邏輯符合商業的本質,這是我們構建整個抖音生態的邏輯。”林鄭煥說。

跟叮叮懶人菜賭線上不同,珍味小梅園將發力點放在了線下渠道。

起盤階段,珍味小梅園率先做大潤發、家樂福、沃爾瑪、永輝、迪亞天天等全國連鎖大型商超,再加上新零售O2O平台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和上海第一食品、上海九百世紀食品商城等上海老牌食品商店。

“就像線上一定要進天貓一樣,線下必須進到大的KA賣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品牌背書和扛價,才能在分銷渠道裏賺到錢。”浦文明透露。

此外,珍味小梅園對商品的陳列要求很高。“很多時候大家覺得預制菜在進入商超後動銷很慢,這其中的因素很多——用戶需求、價格、陳列、庫存等等問題。但最終一定是歸結於零售。零售的本質就是抓細節。”

珍味小梅園要求業務人員不光盯結果還要盯過程。“必須保證大面積的陳列,專櫃必須要有珍味小梅園的品牌露出,且競爭對手的產品要位於我們的下方。與此同時,緊盯價格盤及庫存,與門店及采購有良好的前期溝通,保證每次活動都能獲得曝光。這幾個細節抓好後,動銷不用擔心。”浦文明告訴藍鯊消費。

06

to b VS to c

林鄭煥表示,tob 生意,還要細分為為餐飲端做還是為零售端做,兩者差別很大。

“預制菜為餐飲行業服務已有四五年的歷史,現在進入高速發展期。它只需服務特定的餐飲企業,1個單品一年就有10億元的規模。to b 的客戶更追求成本,因為餐廳裏有廚師,有更多的加工空間,加工的程度也更高,對產品還原度要求低很多。to c產品面向的是廚藝小白,好做好吃才會好賣,相反一定會‘死‘”。

△圖片來源:攝圖網

Sarah認為,“兩者如果用一個團隊一個供應鏈去做,比如多年做成熟的餐飲供應鏈直接to c可行嗎?不行。因為從包裝到研發都要進行調整,1+1遠遠小2甚至小於1。產能嚴重不夠的情況下,原先做to b的工廠去做一些to c的單子,慢慢轉型為to c,聽起來似乎都能做,最後發現兩端都不賺錢。”

“to b 服務的客戶只有50~100個,滿足采購的需求,讓你怎麽做你就怎麽做,沒有任何負擔。”浦文明表示,“to c 要面對千千萬萬的用戶。有的要辣一點,有的要鹹一點、酸一點……很多工廠類企業喜歡做to b,因為團隊只負責生產研發,銷售團隊也不要太大,只要服務好50個客戶即可。對我們這樣的新創公司來說,to小b需要規模,大B又服務不了,因為沒有工廠沒有研發,只能從to c入手。當我們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有了自己的工廠,反過來to b就容易很多。因為我了解用戶及整個市場的行情。如果是工廠型的企業,先不要to c,很容易虧錢。”

06
什麽樣的團隊能贏?

多位行業從業者對藍鯊消費表示,預制菜最核心的比拼就是團隊。什麽樣的團隊能夠做好預制菜?

1、研發實力。研發力也可以理解為洞察商品的能力,如何將菜品從冷藏變為冷凍,如何做到口味、醬型的還原,及最終商品形態,包裝形式等,都非常重要。烹烹袋創始人Sarah表示,團隊彼時跑了三年數據做出的大爆款,與如今市場上的爆款是重合的。彼時進行實驗的1000+菜品中,大多經過了三個月~兩年的實驗周期。

2、組貨效率。做預制菜到底是品類邏輯還是單品邏輯,無法得出清晰的定論。做門店,有機會快研發、快周轉,必須做品類。如果做抖音、淘寶、京東,靠大爆款賺錢就可以,一個大爆款可以撐起一個公司。無論哪種邏輯,組貨效率都至關重要。

3、渠道布局。預制菜歸根到底是渠道驅動品牌而非品牌驅動渠道,找準渠道特征,最後有可能直接限定了品牌所有的商業模型。成也渠道,敗也渠道。在什麽渠道發力是在開始選擇商業模式時候就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4、營銷能力。是否能通過各類營銷緊跟趨勢,塑造好品牌調性,傳遞好品牌的核心價值是考驗一個團隊的重要指標。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