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茶饮2个月就后悔:今年新品研发的逻辑变了

文:咖門

來源:咖門(ID:KamenClub

最近,小L新入職一家茶飲品牌,猛然發現如今茶飲品牌的研發要求,和自己的認知不是一回事。

“和市場需求差得有點遠。”

發生了什麽?如今茶飲爆款的研發,和2年前有什麽不一樣?

小L做過調酒師,也琢磨過一些茶飲配方,不少搭配思路、原料使用感覺良好。

  

但今年轉行入職茶飲品牌後,新形勢一下把他難住了。

  

01

全新的茶葉知識

  

今年,市面上茶飲爆款,結構往往突出一個簡單——茶葉+水果,茶葉+奶,甚至茶葉+茶葉,靠小料堆砌來出新,今年已經不靈了。

  

小L最沒信心的,是茶葉知識儲備。“組內考核,組長當場就問了幾款茶葉的香氣激發,以往的儲備遠遠不夠。”

  

  

茶底研發、茶葉追香,是接下來茶飲新品的關鍵詞。有2個方面的體現:

  

  • 名優茶、小眾茶在調飲中嶄露頭角

  

4月初,7分甜上新了3款碧螺春產品,其中不乏選用東山茶廠的碧螺春茶,強調其前、中、後韻味。古茗、丘大叔、霸王茶姬、樂樂茶也紛紛在清明時令上新名優茶龍井茶基底的產品。

  

而茯磚茶、坑澗肉桂、老壽眉等更少見到的茶葉品種,也在新茶飲應用中亮相。

  

  • 消費者需求明顯,“茶底追香”型產品更多

  

開年奈雪新品霸氣芝士玫瑰草莓覆盆子,茶底帶有“玫瑰香+茉莉香”,與果香的“雙香奔赴”消費者接受度很高。

  

而書亦燒仙草使用了山茶花烏龍茶的產品“橙漫山茶花”,不僅形成了品牌主推核心線。也成為今年上半年的爆品。

  

  

茶香有了更普適、更清晰的表達,這樣的市場反饋,讓金桂烏龍、玫瑰烏龍、山茶花茉莉等茶基頻頻在新品中出現。

  

兩種思路,都對研發者的茶葉認知、拼配、沖泡有了更高要求。

 

02

更嚴格的成本意識

 

恰逢櫻花季,小L設計了一款包含檸檬、荔枝、薄荷葉、氣泡水等原料的櫻花風味產品,清清爽爽,自己覺得還不錯。

 

而喜悅的小火苗被采購夥伴一句“物料只有這款產品能用嗎”迅速澆息。

 

原來這款產品配方裏,荔枝果肉、薄荷葉、櫻花風味糖漿都是品牌目前菜單上沒用到、需要新增的SKU。如果只為了一款成品而采購,風險太大。

 

特別是疫情影響下,今年品牌上新時,更需要考量供應穩定和單SKU高利用率。有的品牌,要求一個原料SKU要能被用5次才會準許采購。

  

來看看行業新形勢下,品牌對原料SKU的使用——

  

  • 應季原物料,要求在能夠作為主元素,形成系列產品,還要能開發多種形態;
  • 非季節性原料,要求在主流產品結構中均能出現,滿足以口感為主的應用效果。

    

  

如今產品研發,亟需的不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是對內與采購、營運能協同,對門店落地結果能負責

  

03

必須懂品牌調性

  

“和咱們品牌不太搭。”這是小L兩個多月來聽得多的一句話。

  

在消費端,“品牌調性”的影響是切切實實存在的。據美團數據觀聯合咖門發布的《2021茶飲消費洞察》,飲品店搜索最多的200個搜索詞中,65%是品牌詞。

  

被頻繁搜索的品牌有兩個特點:

  

  • 有標誌性產品,消費者有明確想喝產品時會直接想到;

  • 有突出的品牌調性,消費者沒有明確意向時,根據當下場景和情緒需求優先到品牌菜單看看有什麽選擇。

 

   

銷售量不再是爆款的唯一指標,研發要時刻關注品牌“性格”,所選的原料種類、呈現形態、概念亮點、包材定價是否與品牌基調相符。

  

當流量紅利逐漸過去,品牌要盡可能抓取的,是對自身有認知、有認同的消費者。

  

小L遇到的難題,其實是茶飲市場發展到這個階段,產品使命變化、消費者需求升級帶來的研發能力新要求。

  

只會“搞配方”已經不夠用了,需要兼具茶葉專業知識體系、懂得成本優化與運營協同、能制定符合品牌基因與市場期待的產品戰略。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