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已经开始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做奶茶了
文: 葉三土
來源:風味星球(ID:fengweixingqiu)
廈門入夏了!是的,面對陡增的氣溫,還沒洗的空調以及空空如也的冰箱,我老老實實地打開了外賣。
奶茶,二十七八度天氣的唯一救贖。
身處閩粵交界地帶,廈門奶茶店密度堪稱中國前三,也是走在奶茶創新前沿的城市。就拿天熱來說:要下火有龜苓膏奶茶;要開胃有油柑黃皮;要解暑有手打苦瓜檸檬;要靜心有冷泡的鳳眉玉露水仙凍頂,要補氣還有阿膠山楂奶茶…
福建傳統的石花膏奶茶,主打一個降暑、祛熱
*《風味人間3·大海小鮮》
某養生茶飲,已號稱用上《慈溪光緒醫方選議》的精華配方
*小紅書@閃閃發光的閃閃
粵人善食苦。這是個一年熱一次,一次熱半年的地方,解決燥熱帶來的身體不適是剛需,而苦則是民間認為最適配的味道。在過去,解決炎熱帶來的不適需進涼茶店,一杯4塊錢~6塊錢,護肝祛濕解酒補腎一口甘苦悶下去,最後嚼一片陳皮,各種問題很快就可以煙消雲散。
*看一座城
但在新時代,如果同時有涼茶和奶茶,年輕人的選擇幾乎是一邊倒的。更不用說奶茶巨大的野心了:
檸檬汁裏加入香茅、陳皮或苦瓜,或者在奶茶裏放上龜苓膏人參——雖說療效比不上傳統中醫,但簡單的下火功效還是能放在廣告裏的。再加上一番精心的包裝設計和宣傳,全新的廣式養生奶茶誕生了。
出身深圳的喜茶和奈雪,從紫蘇和阿膠裏獲得靈感;以手打檸檬茶出名的林裏,也開始販售人參熱檸茶;而我那些熱愛健身的廈門朋友,平日裏再怎麽忍痛拒絕奶茶,如果拿百草園那微苦的龜苓膏加奶去糖來誘惑,慣常是一逮一個準。
切換到世界範圍,接受範圍最廣“苦”莫過於茶了。茶葉店遠比奶茶店多的福建,苦雖不是奶茶最強調的滋味,各種茶底的講究,也讓人還沒入口,就覺得多了一分舒緩和寧靜。
松針綠茶、鳳眉紅茶、玉露青茶、水仙桂花、凍頂烏龍…或許是因為太懂吃茶,奶茶茶底在福建的選項多到讓人無法計算。善搭配的有茉莉綠茶加陳皮牛奶、西湖龍井加金桂、普洱加陳皮、六窨茉莉加鮮奶;紮根茶山有鐵觀音、大紅袍、高山烏龍、正山小種;甚至做茶葉生產的廈門大茶企,也開設了各式各樣的奶茶品牌。
讓愛喝茶喝不愛喝茶的人都愛上福建茶,閩式奶茶的特征在於化有形為無形,你以為你喝的是奶茶,其實你喝的是可以“延緩衰老、調節代謝”的中國茶文化。
02
江浙滬:奶茶裏的美容養護高端局
“美容養生”,這四個字放在奶茶剛起步的那些年頭,斷然是不會和這一杯杯的糖分“炸彈”聯系在一起。甚至直到四五年前,我都不敢當著我媽的面喝奶茶。
可隨著“椿風養生茶飲”把這股春風高高吹起,人參、葛根、蜂王漿、山藥、黑芝麻、桑菊、金銀花、羅漢果等等中藥材直接成為了奶茶店的核心原料。從前懶得熬煮小吊梨湯的我媽,如今都在椿風這樣的快銷養生奶茶店成了常客。
高端養生“奶茶”的代表,內容包括蜂王漿蜂蜜人參紅棗等多種成分
“熬煮”,多麽有時光緩緩流過痕跡的詞匯。仿佛只要和“熬煮”沾上邊,它就不是我這樣每天匆匆借由地鐵輾轉於家和公司的人能夠夠到的物件。可奶茶允許了“熬煮”存在於我這樣打工人的生活。尤其在喝完上海樂樂茶細細熬煮的冰燕窩粉桃酪酪,杭州燉物的五指毛桃薏米水後——我多少是有找到貴婦那種食補和美顏的平衡點的。
比如燕窩這樣昂貴的美容之物,從前除了逢年過節,我是分毫不會碰觸的;若非特殊芝麻紅豆也很難出現在我的日常。如果不是奶茶店決定把燕窩的門檻搬走,把噎人的芝麻變得潤滑,我和它們此生的見面,恐怕只會出現在夢中。
03
雲川貴渝:奶茶裏的腦洞烹飪學
折耳根,西南家常小菜界的扛把子,雖在雲貴川土地上生長了多年,也是近來才以一種“龍卷風摧毀停車場”的架勢走入了咖啡館奶茶店。
原本折耳根這個東西,是要帶著那絲生草的腥氣裹滿辣椒油,以沖入頭腦深處的氣味喚醒胃口,用爽脆的口感活絡每一寸唇舌。結果自從被視折耳根為半條命的貴州人加進奶茶,折耳根就開始了另一段瘋狂人生,得到了和它氣味一樣特殊矚目。
相比“不成佛就成魔”的折耳根,刺梨倒是更容易讓人接受。
身為在貴州紅了不知多少年的特色水果刺梨,刺梨因為這兩年喜茶、奈雪的茶、滬上阿姨等的接連發力,已經在奶茶界有了著實不一般的地位。放眼南北,能與刺梨一戰的,或許就只有芭樂和油柑。當然,我會毫不猶豫地站在芭樂的一邊。
*《尋味貴陽》
多年堅持不做四川火鍋的海底撈也做起了川渝味十足的花椒奶茶。會吃辣四川譚鴨血則和不吃辣的廣東台蓋合作推出了長相實在同火鍋底料過於相似的火鍋奶茶。看到那一杯飄著八角和香葉的紅彤彤奶茶,愛火鍋的或愛奶茶的都會陷入沉默,既愛火鍋又愛奶茶的會尤其沉默。
前兩年,出身成都的茶百道因為滿滿一杯的血糯米而撐起“奶茶管飽”的話題。同樣來自成都的書亦燒仙草,憑借“一杯燒仙草,半杯都是料”,也躋身“八寶粥”之列,完成從飲品到主食的“蛻變”。
只是在浪潮之下,很多人都未曾注意,成都官話屬於北方方言,八寶粥也有著深厚的北方背景。
八寶粥,或名臘八粥,源自佛門,興於北方,是北方家庭可以不那麽常吃,但不能有所缺失的一道家常滋味。被戲稱為“八寶粥”的奶茶們,加了糯米、紅豆、綠豆、花生、薏仁、葡萄幹,還被奶茶店搭上一柄勺——若是把奶換成水,這“八寶粥”又哪能不是八寶粥呢?
奶茶當然不是飲食的剛需,至少現在總體仍舊高糖的奶茶還不能是。但借鑒傳統飲食中養生的好的一面,以更便捷的方式為焦急於生活和工作的年輕人提供哪怕些微的便利,給他們的生活增加一絲“甜”,如今的奶茶也遠沒有我們印象中的那般壞。
至少,不善煲湯的我,在二十七度還沒有洗空調的廈門春日裏,還有一杯不加糖的苦瓜檸檬茶供我消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