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餐饮消费市场,迈入“优衣库时代”
文:李金枝
來源:紅餐網(ID:hongcan18)
萬億餐飲消費市場,正邁入“優衣庫時代”。
這個“快時尚之王”,已然成為“平價優質”的代名詞,開創了一個另類的快消時代。
那麽,為什麽說當下的餐飲消費步入“優衣庫時代”?
01
平價優質的餐飲模式大行其道
一個重要的市場表現是——平價優質的餐飲模式越來越大行其道。
今年以來,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一些主打平價優質模式的餐飲品牌營收暴增,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
最典型的是瑞幸咖啡。公開的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Q2,瑞幸的營收同比增長88%至62.014億元,超越了老對手星巴克中國(59.6億元)。在此之前,瑞幸國內門店數量也已經超過星巴克中國。
至此,走平價優質路線的瑞幸成功逆襲,正式接過國內“最大連鎖咖啡品牌”的王冠,結束了星巴克中國長達24年的“統治”。
“意大利沙縣小吃”薩莉亞,今年的勢頭也羨煞旁人。人均35元就能吃飽喝足,且味道、體驗都還不錯,中國消費者們熱捧薩莉亞,甚至催生了所謂的“薩門”。
不只是餐飲品牌的表現,一些餐飲消費熱潮的興起,也都指向“平價優質”這個大趨勢。
以上半年爆火的淄博燒烤為例。淄博燒烤出圈關鍵的“三件套”——政府支持,商家給力,民眾支持,都建立在一個相同的底層邏輯上——“好吃不貴”。
美團APP數據顯示,淄博當地的燒烤店,牛肉、羊肉串單串大部分在2元左右,豬肉串一串的價格大多在1元左右,素菜類則集中在0.5元一串左右,綜合下來,消費者只需花50-60元左右就能享用一桌豐富、美味(小餅加蘸料,吃法特色),且價值感滿滿(小爐現烤)的燒烤。
02
市場越不景氣,
“質價比”模式越流行
不難看出,餐飲消費的“優衣庫時代”強調更多的是進階版的“質價比”,而不是簡單的“性價比”。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背後反映了中國消費者的“價值回歸”。
消費走向是跟市場大環境走的,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主流消費人群的消費理念也不同。市場越不景氣,質價比消費就越流行。
在經濟開始緩慢往上漲的時候,消費者追求的更多是性價比,比如中國1980年代的時候,經濟開始恢復並慢慢騰飛,消費者買的更多是便宜耐用、知名可靠的產品。
在經濟高速騰飛的階段,消費者轉向追求差異化、個性化,購買的是符合自身圈層和興趣需要的產品。過去五六年,國內眾多新消費品牌的崛起便得益於此。
到了下一個階段,GDP增速有所下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消費信心受到一定影響,消費者便會開始回歸真需,對繁多款式和低劣質量免疫,回歸消費的本質。優衣庫,就是日本處在這個發展階段時崛起的代表性品牌 。
中國餐飲消費為什麽會進入“優衣庫時代”?因為當下中國的消費大環境,就與上述第三階段有不少相似之處。
多項數據表明,今年以來,國內主力消費群體的消費意願出現了較為明顯下滑,同時也變得更理性了。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2023年二季度中國杠杆率報告》顯示,2023年二季度,居民部門杠杆率為63.5%,而2019年的居民部門杠杆率為55.8%。杠杆率越高,意味著居民的負債越重。
據央行發布的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有58%的居民傾向於“更多儲蓄”,這也意味著,一半以上的居民將錢袋子捂得更緊了。
另一個可以佐證的數據是,上半年人民幣存款累計增加20.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
儲蓄意願增強的同時,人們在吃喝玩樂上自然變得“吝嗇”,不是降低消費金額,就是降低消費頻率。
根據文旅部數據,今年五一國內出遊2.74億人次,收入1480.56億元,平均每人次消費約540元,而2019年同期則約為645元。
“疫情的‘疤痕效應’比較明顯,消費者越來越謹慎了,傾向於少消費或者不消費,對價格也更敏感了。”長期關注消費領域的投資人裴明(化名)說道。
站在餐飲端來看,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確實變得越來越高,一些高價低質的品牌也因此被投出了“反對票”,典型如明星餐飲的集體退潮。
答案是否定的。正如啟承資本創始合夥人常斌接受36氪采訪時所說,“人性是不希望‘消費降級’的,誰都希望用的東西更好一點,最好再便宜一點。”
理性消費並不意味著放松對品質的追求,現階段的消費者本質上是希望花最少的錢,享受不錯的品質。
總的來看,餐飲消費進入“優衣庫時代”,消費者追求的是價格上的“降級”和品質上的“升級”。
5月,西少爺連發三條降價推文,部分經典熱銷單品價格下探到10元;和合谷、南城香等快餐品牌推出了3元早餐自助;和府撈面在全國多個城市推出新店福利“10元吃面”活動;嘉和一品推出任意粥品2.8元,並宣稱要把“價格降回N年前”……
裴明表示,“要實現低價高質,最重要的兩點是供應鏈和規模化。穩定且標準化的供應鏈可以幫助企業控制成本,而門店的規模化則能提高銷量。”
如其所說,規模化的連鎖品牌在食材成本、門店租金成本等方面更具有議價能力。同樣是一杯茶,同樣的鮮奶和水果用料,當開出1000家店的時候,邊際成本就會大大降低,從而做到總成本領先,產出更多有極致性價比的產品。
比如薩莉亞,薩莉亞的規模和供應鏈建設相互賦能,以超高的效率消化高成本,犧牲掉了高毛利,薄利多銷。沒有一定體量的企業很難復制這樣的模式。
可以預見,質價比的消費趨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持續,最終誰能站上“潮頭”,就要各憑本事了。
正如潤米咨詢創始人劉潤所說:“因為品質低而便宜不是本事,不降低品質還能創造性地降低成本才是本事。而純粹的價格調整,只是一場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零和博弈。”
在這輪質價比消費的浪潮下,能做到“正和博弈”的餐飲品牌才能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