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奶酪,为啥国内国外的长得不一样?
文:李偉元
來源:博物(ID:bowuzazhi)
一聽到“奶酪”這個詞,有沒有人和我一樣,總感覺它是外國美食?對此,皇帝們表示不服——奶酪,朕可是每個夏天都會吃的!
事實上,除了冰奶茶冰闊落,夏天吃乳制品是個咱們國家頗具傳統的飲食習俗。在北京,還有流傳數百年的“宮廷奶酪”,以其為代表的各種“凝乳制品”,都是消夏佳品。
01
酪,古人的夏令甜品
讀唐代傳奇小說時,我曾被裏面的一道甜品饞得流口水:“金甌貯緋桃,沃以甘酪。” 寫的是初夏之時櫻桃上市,將乳酪澆在緋紅的果子上,吃起來酸甜可口。
後來發現,宋代人夏天也吃乳酪,詩人楊萬裏寫過“冰酪”:“似膩還成爽,如凝又似飄。玉來盤底碎,雪向日邊消。”應是把乳酪澆在碎冰上,做成冷飲。
現在的“乳酪”一詞,大多指西方的cheese,其實那應該叫“幹酪”。
因為上至漢晉,下至明清,中文裏的“酪”,都更接近“酸奶”,是對發酵乳制品的泛稱,而cheese則是在“酪”的基礎上去除水分,得到固形物。
西方的奶酪,其實是幹酪
懂了,唐宋的夏令甜品,其實就跟今天的果粒酸奶和酸奶沙冰差不多嘛!
一來,酪味道酸甜,解膩開胃,與冰搭配更添風味;二來,傳統醫學中視酪為“涼物”,所以在夏天吃最應景。
古人的“酪”泛指發酵乳制品,比較接近今天的酸奶,唐代常用酪搭配櫻桃等水果食用,跟今天的果粒酸奶相近。
漢代隨著與西北民族交流的增加,中原人接觸到了“肉為食兮酪為漿”的牧區飲食。到魏晉南北朝,酪已成為北方美食的頭號代表。
西晉文學家陸機和侍中王濟,曾就南北食物哪家強展開友好討論,王濟指著羊乳酪問陸機:“你們吳中有能比得上它的嗎?”陸機舉出了江南人最自豪的美食蒓菜羹。另一位南方人王肅,則認為南方只有茶不遜於酪。
可見酪之美,南北人民都認可。
滑溜溜的西湖蒓菜羹
唐代之後,隨著民族大融合,乳制品也更為豐富和大眾化。有穆氏兄弟四人,就被時人比喻為四種乳品:老大有點俗氣,但也有自己的品格,像酪;老二漂亮有才,像酥;老三相當優秀,但展露才華的機會不多,像醍醐;老四平凡,卻堅牢可靠,像乳腐。
注意是乳腐,不是腐乳!
酥(油),精華中的精華
酪被認為“俗”,可能是因為制作容易,人們也最常吃。酥指酥油,是將乳汁煮沸後提取的脂肪。醍醐則是進一步提純的酥油,是精華中的精華。乳腐就是一種幹酪了,也叫乳餅,是把乳汁煮沸後,點醋或鹽使之凝結。跟現在雲南的乳扇、內蒙古的奶豆腐差不多,明代人常用來配著稀粥吃。
聽著就香。
雲南烤乳扇
02
老北京乳酪,講究
如今在北京,還能吃到一種“老北京宮廷奶酪”,同樣是消夏乳品,但它跟唐宋的酪又不一樣。宮廷奶酪往往是一碗乳白平滑的“奶凍”,灑上瓜子仁、葡萄幹,要用特制的淺勺,從上往下層層刮著吃。
你細品,口感柔滑清爽,開始是濃郁的奶香,洋溢於唇齒間,吃到過半,便能品出另一種微妙的醇香,似酒非酒,余韻無窮。
老北京宮廷奶酪
圖片來自網絡
實際上,“老北京奶酪”代表的是乳制品的另一個路數:不是乳汁直接發酵而成的,而是“凝乳制品”。
相傳它源於清代禦膳,做法是在加熱的脫脂奶中加入米酒。米酒裏的根黴菌、毛黴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會產生凝乳酶和蛋白酶,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如果比例、火候掌握得好,牛奶會凝得恰到好處,質地緊致而有彈性,不會析出乳清。相傳做得最好的酪,能做到“倒杯不灑”:將碗倒扣過來也不會潑在地上,所以又名“扣碗酪”“合碗酪”。
脫脂奶中加米酒,做成的“老北京奶酪”
除了奶酪,現在街頭巷尾售賣的老北京宮廷乳品還有“雙皮奶”。它的奶皮滑而韌,口感更加豐富。
不過,雙皮奶其實已經不是純乳制品了——奶皮之下的凝結物是加入雞蛋清後蒸制得到的。
雙皮奶
03
姜撞奶,廣東版宮廷奶酪
跟老北京宮廷奶酪原理相似的乳制品,在廣東也同樣流行著——就是大名鼎鼎的“姜撞奶”。我但凡出差廣州,再忙也要找一間琳琅滿目的“糖水”店去吃它。
民國詩人呂碧城寫姜撞奶,“凈白凝香調犢酪”——不僅口感柔滑,特殊的辛香也是它的加分項。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悶熱的天氣裏來一杯姜撞奶,生姜辛香直竄天靈蓋,爽!通透!
姜撞奶
姜撞奶據說很好做:在加熱到75℃左右的牛奶中倒入姜汁,姜汁和牛奶的比例控制在1:10左右,就會得到和老北京奶酪相似的半固體,因為姜汁中也含有可以促使牛奶凝固的蛋白酶。
但我數次自己嘗試制作,屢屢失敗。或許真應該如廣東的店家所說,要用順德的水牛奶,裏面的蛋白質含量才能做出最好的效果。
duang~
圖片來自網絡
04
放之四海而皆準
放眼其他國家,也會發現北京酪采用的凝乳原理並非獨一無二。
英國傳統甜點裏,就有一種起源於威爾士、和北京酪做法類似的“乳酒凍”,是在牛奶裏加入白葡萄酒使之凝結,可以直接吃,也能作點心餡料或蘸料,常見的是用棍狀餅幹蘸食。西班牙北部也有類似做法的乳制品,是當地的代表美食。
英式乳酒凍
圖片來自:Delicious
印度作家馬德赫·傑弗裏,曾寫到她童年常吃的一種“銀子點心”,是在每年11、12月左右,將牛奶倒進印度常用的一種陶土杯,在裏面放進海泡石(一種矽酸鎂礦石),然後放在屋頂上過夜。
一夜之後,牛奶會凝成半固體,再撒上香料就可以吃了,據說每一勺都是雲朵般綿密的口感。
銀子點心,是誰饞了我不說
其實,它的原理同樣是讓牛奶不經深度發酵而凝固,主要是海泡石裏的鎂離子在起作用,就跟“鹵水點豆腐”一樣。之所以在秋冬季節做,是因為此時夜裏涼快,牛奶不那麽容易變質。
這種凝固後的奶制品不僅能直接當甜品吃,也可以蘸薄餅、燉魚或茄子,很是萬能。
鹵水點豆腐
圖片來自網絡
奶制品堪稱美食萬花筒,千變萬化,單一個“凝字訣”,就能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玩出花來。但對我來說,最親切、最有滋味的還是老北京乳酪。
它讓人想起胡同裏的樹蔭、拉長聲的蟬鳴、朱漆剝落的四合院大門和偶爾掠過身邊的自行車鈴,仿佛凝住的不僅是碗中乳汁,還有此刻光陰,讓夏天也不再浮躁炎熱,而顯得寧靜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