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毛到十块,辣条的进击之路!

文字:林宁

来源:消费者(ID: xiaofeijie 316)

据麻辣王子、卫龙等几家知名辣条龙头企业的最新消息,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大部分辣条企业都在不断提价,这也成为了网友讨论的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卫龙公司今年第二次涨价。卫龙公司早在1月21日就发布了调价公告,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和建议零售价进行了相应调整。新定价将于2022年2月1日实施。“国小吃”的价格在上涨。你还有辣条的自由吗?

01

连辣条都买不起?

这次辣条涨价是从4月初开始的。卫龙4月6日发布部分产品价格调整公告:“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将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和建议零售价进行相应调整,自2022年4月18日起执行。”继卫龙宣布涨价后,麻辣王子4月中旬宣布,旗下主力产品110 g麻辣王子辣条价格由6元上调至7元,550 g麻辣王子辣条价格由24.9盒/元上涨至29.9盒,其中两款主力产品分别上涨16%和20%。

甚至在涨价前,一盒550克的麻辣王子辣条卖24.9元。目前市面上一公斤猪肉的价格只有12元左右,而辣条却比猪肉贵一倍,可谓“暴利”。

据辣条发源地湖南省平江县休闲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童湘平介绍,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辣条价格上涨。据麻辣王子统计,到3月底,菜籽油、面粉、辣椒、香料、包装材料价格分别比2021年上涨22%、13%、20%、23%、10%,人工、运费成本上涨10%。

事实上,这已经是卫龙公司今年第二次涨价了。1月21日,卫龙公司发布价格调整公告,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和建议零售价进行了相应调整,表示新定价将于2022年2月1日执行。可乐、薯片、方便面涨价后,一向被认为“性价比最高”的辣条价格也会上涨。对此,有网友表示:“小时候吃不起的辣条,长大了就吃不起了。”也有网友表示理解,“我出一元制作,希望质量能跟上。”

这次原材料涨价对辣条生产厂家的影响有多大?其实辣条的生产成本并不高,即使加上配送、销售、管理,利润也很高。以卫龙为例,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公司生产的调味品原料主要包括生产原料,如大豆油、面粉和包装材料。

卫龙料理2019年和2020年的毛利率将达到37%,净利润将达到19%。净利润率略高于洽洽食品,而同为零食生产企业的良品铺子和三只松鼠净利润率为3% ~ 4%。毛利率差异的原因是原材料。从2018年到2020年,原材料成本分别占卫龙收入的31%、29.8%和27.8%。2020年,洽洽食品的直接原料成本占比将高达56%。

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长期处于麻辣赛道第一的卫龙可以选择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对于同样面临涨价风暴的中小辣条企业来说,此时更是无所适从。一方面,涨价会失去价格优势,让处于辣条市场一隅的他们更加艰难。另一方面,如果不选择提价,就要承担原材料的价格负担,减少利润空。这波“涨价潮”带走的,最终将是不堪重负的中小辣条企业。

不过,卫龙菜馆也表示,商品的价格经常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按照行业内的惯例,企业通常无法将原材料的涨价立即直接转嫁给客户。因此,如果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对公司利润和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果价格上涨,企业不可能把原材料的涨价全部转嫁给客户,20%的涨幅是喜欢吃辣条的人不得不承受的价格。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辣条龙头企业对新型消费品牌的塑造,辣条行业逐渐成为一个高利润、低成本的暴利行业。从产品的品质,到高端品牌的推广,再到产品销售价格的提升,再到后期,通过持续的营销活动,不断吸引社交网站年轻人的关注,形成了“网络名人辣条”的产业链。

不得不说,辣椒公司在品牌建设方面真的是非常强的,在品牌推广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成本自然会转化为商品的定价。如今的辣条已经不再是“垃圾食品”,而是迎合新消费者的时尚零食。

02

小辣条支撑起一个大商业帝国。

辣条因其价格低廉,深受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喜爱。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以前在学校附近的小超市只卖给小学生的“垃圾食品”,现在在各大商场随处可见。显然,在年轻消费者的争夺战中,麻辣巨头们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

1998年,平江地区一批专门做酱料的小公司受到严重打击。有些人为了生存,想用便宜的面粉代替大豆,结果不经意间创造出辣条。

2001年,刘卫平和刘福平看中了河南的交通便利和面粉产地的价格优势,将辣条生意搬到了漯河。与此同时,退伍归来的张玉栋在平江开了一家裕丰食品公司,随后推出了一款名为“麻辣王子”的辣条,也为“南裕丰”“北卫龙”的新一轮销售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校园外的小店,辣条逐渐占领市场,刘氏兄弟的辣条帝国逐渐成型。

作为辣条领域的领军企业,卫龙甚至启动了上市计划。“麻辣哥”卫龙去年5月率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引起广泛关注。在提交招股书之前,卫龙获得了35.6亿元的IPO融资。此轮融资后,业内有传言称,卫龙市值已达700亿元。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洽洽和三家上市食品公司加起来超过600亿。卫龙公司招股书显示,卫龙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41亿元,净利润8.19亿元,净利率19.9%。其销售规模堪比洽洽食品,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包子的做法

或许是因为辣条利润太高,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赛道竞争。根据天眼查的数据,目前国内涉足辣条行业的企业超过2700家。据智研咨询行业研究公司《2020-2026年中国辣条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利润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辣条市场规模为651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9%。据预测,2026年中国辣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49亿元。

此外,行业内的竞争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在卫龙吃香的同时,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演金店等小吃公司也在积极开发自己的麻辣产品。三只松鼠2017年推出“Yola”系列,7个月售出480万册;2018年,良品铺子发布了以创新好玩为主题的辣条系列。2019年,演金店以粗粮原料为主,主打健康理念,推出“小新王子”系列产品。到2020年,演金店辣条销售收入达到5043.79万元。

现在小辣条背后的大产业已经延伸到原料端的辣椒、油菜等农副食品,中端的包装印刷行业,销售端的物流、电商行业的发展。一根小小的辣条,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03

辣条能烫多久?

辣条是以面粉或其他谷物、豆类为原料,混合油、水、盐、糖,通过一系列加工添加一定的食品添加剂制成的小吃。提到辣条,人们马上会想到“垃圾食品”。

长期以来,很多消费者认为辣条有害健康。其实辣条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国家标准的颁布让整个辣条行业走上了正轨。比如辣条所含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名称、适用范围、最大用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这个范围内,辣条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早在2019年央视“3·15”晚会上,湖南省平江县、开封市多个品牌辣条厂被曝光,污水横流,池壁上到处是黑点。这次曝光也迎来了对辣条行业的“史上最严整治”,“五毛零食”价格节节攀升,甚至涨到了十几元一袋。

2019年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从统一“辣”类食品分类、加强原料和生产过程控制、倡导减盐、减油、减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要求。辣条生产已经进入标准化时代。

即便如此,作为大众食品,人们最担心的还是辣条的“卫生问题”。以前的辣条生产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经营,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媒体报道辣条生产的卫生问题。

卫龙显然抓住了客户的痛点,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让卫龙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卫龙一直在制作网络名人产品,并试图改变自己的形象和人们对辣条的不健康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卫龙创始人刘卫平建立了卫龙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并聘请了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

不仅如此,卫龙还抓住了时代的红利,通过引人注目的营销手段成功提升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然而,曾经在零食行业掀起一波又一波营销事件的“营销大师”卫龙也翻了车。前不久,由于卫龙的很多产品在外包装上都印有“约吧”、“贼大”、“狠”等标语,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庸俗的擦边球行为。虽然防御者为这次营销道歉了,但产品毕竟是品牌的根本。

2021年7月,《消费者报告》对全国和各省的市场监管机构(包括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市场监督抽查401批次调味品不合格,主要是微生物超标、油脂酸败、防腐剂、甜味剂和色素超标。在品牌方面,卫龙、仙阁、周小玲等知名麻辣品牌均榜上有名。结合涨价的热潮,更多的消费者希望辣条的品质能够同时提升。

随着消费升级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消费者对辣条在品质、口味、包装、品牌、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辣条生产企业在提高食品价格的同时,也要注重食品本身的安全、健康和美味。如果通过降低成本来维持物价的稳定,对消费者也是不利的。

辣条作为零点食品的一个子品类,市场还在不断扩大,随着消费者对零食需求的增加,辣条的市场还会继续扩大。这一次涨价,成了整个辣条行业的开始。在国内辣条企业中,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在产品质量和企业标准的约束下,不断提升辣条产品质量,这也为千家辣条生产企业树立了标杆,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