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一杯“藿香正气咖啡”…

文:邹彤

来源:餐厅老板内参(ID: cylbnc)

01

场景、产品、包装...

咖啡是“中式英语”

你听说过“冰中国风”吗?

最近,藿香正气冰美式在微博走红,阅读量超过1.2亿。这款咖啡融合了“藿香正气”和冰美式咖啡,打造出了“中国式咖啡”。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调侃:“这是冰镇中国风,不仅清爽,还能提神。”不过,虽然这款咖啡的创新方法很极端,但也代表了一种趋势:咖啡“中国式”。

提到中国咖啡,人们不禁会想到摩登中国奶茶店最近推出的子品牌鸳鸯咖啡。

鸳鸯咖啡的装潢古色古香,logo上是两只正在做爱的鸳鸯,以“青山绿水”为背景,底部还有一段文字:“西学东渐,咖啡是中国的”,以加强它与西方咖啡的区别。

鸳鸯咖啡据说花了很多钱,通过购买《百花长卷》《千里河山》等著名水墨画的使用权来装饰店面。菜单叫“misfits”,咖啡的名字改成了“辣妞辣”、“山后新雨”空、“竹林深处”,处处强调“国潮风”。

将国潮元素融入咖啡的不只是“鸳鸯咖啡”。

“竹瘾公馆”把古宅改成了咖啡厅。从外面看,是一栋有“历史故事”的私宅,房间里还保留着原来古宅的装修风格。在里面喝咖啡会有一种“刻意丰盈”的感觉。

再比如佛山的转角咖啡,将岭南传统建筑和药店结合起来,把咖啡馆变成了一个“药铺”,里面陈列着很多老物件,比如玻璃药罐、古柜、老字号手推车等等。

还有一些跨界品牌也推出了场景主题咖啡馆:邮政推出的“邮政”主题咖啡馆;人民文化出版社推出主题咖啡馆《书香》。......

除了场景上的创新,咖啡在产品上也做了“中国式”的尝试。

咖啡和茶的融合。比如定位为“茶香中式咖啡”的花田翠,将云南茶、玫瑰、牛奶等配料融入咖啡中,推出了三款最畅销的中式咖啡:红茶拿铁、双玫瑰拿铁、厚绒拿铁。这三款咖啡在4月份上市,两个月的销量就超过了200万。

咖啡与地域食材的融合。比如芥末咖啡馆就推出了一款鸡饭头咖啡。鸡饭头原本是江南八仙之一。它的果实饱满巨大,有一种糯糯的味道,还有淡淡的香味。这家咖啡馆将其融入咖啡中,很受当地人欢迎。

其实中式咖啡有很多种,比如咖啡+鲜果,咖啡+酸奶,咖啡+凉茶...此外,还有滋补咖啡、蒸馏咖啡、黄油咖啡、微醉咖啡、花茶咖啡、香辣咖啡等。

咖啡杯也是“中国”的。比如有的品牌把咖啡杯换成了喝茶用的古瓷碗,有的直接换成了装咖啡的竹筒。

所有这些迹象表明,咖啡正在“拥抱”中国特色。

02

中式元素的烘焙、轻食、西餐...

不仅仅是咖啡,这些年所有的外国餐都是“中国化”的。

1。西游速递的“中国化”:在西餐中加入中国食材

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市场,比萨马萨诺在比萨中融入了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菜肴:比萨+北京烤鸭、比萨+鱼香肉丝、比萨+宫保鸡蛋。......

此外,一些西式快餐产品还融入了中式食材:今年年初,麦当劳与文和友联合推出“文和友麻辣小龙虾烤鸡堡”和“文和友麻辣小龙虾嫩牛肉五大菜谱”;必胜客在台湾省推出新口味“香菜皮蛋猪血蛋糕披萨”。

2。轻食的“中式英语”:结合轻食的特点和中国人的口味,让轻食中国化

说到清淡的食物,首先想到的是沙拉和三明治。但今年,另一种形式的轻食开始流行——中式轻食(中式轻食正在掀起一股新的餐饮风口),它可以以任何形式出现在各类中餐中。金尘茶

比如凉皮形式,Tik Tok最近流行的杂粮凉皮,其主要原料不再是“面粉和大米”,而是“杂粮”;火锅形式,发明了鲍鱼、花壳、魔芋、千层等低脂食材的“卡控火锅”,底料为0.6脂/100g低脂海鲜锅底,约3g鸡蛋的热量。面食形式,比如小红书流行的卡控面,有韩式,有武汉风味。

这些中式轻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中国人口味的特点和“低脂少糖”的功能重新设计。

3。烘焙的“中式英语”:用中国技术重新定义烘焙

传统烘焙以蛋糕、面包为主,但最近流行一个新词“国潮点心”,就是用中式技法改造西式烘焙。

或者,西式食材加中式食材。【/s2/】比如肉丝小贝,是用西式的奇峰饼胚和沙拉酱拌海苔松做成的,吃起来咸、香、油兼而有之,绵软香甜。

要么,中式食材+西式工艺。比如热土豆就是用中国的土豆,用西方的膨化技术做成的。这样,土豆的颜色不再暗淡,还“发光”了。

或者,西式食材加中式工艺。比如奶酪月饼、奶酪蛋奶酥、奶酪老奶奶饼、奶酪绿豆都是奶酪做的,但是产品形态是月饼、黄饼、老奶奶饼、绿豆等中式小吃。

4。快餐的“中式英语”:它被改造和发展成两个“派别”

快餐的概念最早是在上个世纪由肯德基引入中国的。刚推出的时候,被无数国有品牌模仿、借鉴、发展。比如肯德基和华莱士,模式是快餐,产品类别有汉堡系列、薯条系列、鸡头系列等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餐模式也变得“本土化”——专注于本地产品,采用快餐模式抢占市场。比如老乡鸡的“鸡肉+快餐模式”;真功夫的“米饭+快餐模式”;贾伟凉皮,以“陕西凉皮+快餐模式”。

在国有品牌的共同努力下,快餐逐渐形成了两大门派:西式快餐,代表品类如汉堡、鸡腿、薯条、披萨等;中式快餐,代表品类有粥、米饭、凉皮、鸡肉。

[S2/]03

为什么中式英语会成为一种潮流?

有一段时间,好像西餐都是“中国式”的。当西餐成为一种潮流,我们应该捕捉到什么样的底层逻辑?

& gt;& gt& gt企业:有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供应链更加成熟

可以按照西方的做法再进行产品创新。依托更了解当地消费者口味和饮食习惯的优势,打造了形式和内涵更丰富的中式咖啡、中式轻食、中式快餐。我认为这只是开始。未来西餐的中国化,必然会百家争鸣。

供应链的优势为“中式英语”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以咖啡豆为例。以前很多咖啡品牌为了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都会去国外采购咖啡豆。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云南咖啡豆的品质“优中又优”,逐渐成为大品牌的第一优质豆。

比如瑞幸的高端产品线“小黑杯”推出云南咖啡系列;星巴克还将云南咖啡豆列入其高端品牌“星巴克甄嬛”产品线。这也为中国咖啡提供了原料采购和成本的优势。

& gt;& gt& gt消费端:消费欲望在降低,消费者需要新元素的刺激

有专家指出,疫情过后,餐饮环境进入第四次消费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消费快感消失,消费欲望下降”。

餐饮品牌为了刺激消费者的欲望和快感,在产品中融入了新的元素。比如中式点心,将传统文化故事融入产品;西式点心用西式的做法、形式和口味重新制作了中式点心。

可以预见,未来很多西式餐或中式老字号餐会以中西合璧的形式重构产品,或者以融入国潮元素的形式复述品牌故事,以达到突破同质化市场的目的。

& gt;& gt& gt潮流end:文化自信的回归让“国潮元素”重新被发现

随着“国潮文化”的盛行,国产品牌开始挖掘具有国资文化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品牌和产品中。比如Xi安的“长安十二小时”旅游景点,将唐朝+汉中小吃+名人故事的元素融入品牌,打造长安文化特色的旅游餐。

& gt;& gt& gt在产品方面:消费者不再容忍“平庸”[S2/]

由于食材和菜品的高度重复性,一些西式餐点没有创新很容易导致消费者失去新鲜感,面对“重复”和“平庸”的菜品提不起欲望,这也给了国有品牌翻盘的机会。所以,市场是残酷的。谁“优秀”谁就留下,谁“平庸”谁就被淘汰。

04

摘要[/s2/]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式英语”虽然有抬头的迹象,但仍处于发展阶段。

有人说这是暂时的“泡沫”,随时可能破灭;有人说是疫情下餐饮人的自救手段,不能像网上名人店一样红。

但在我看来,“中式英语”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而必然进化的结果。只是“中式英语”还处于蛹的阶段,需要时间锤炼成“彩蝶”,然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