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推翻海底捞
文字:董琦
来源:消费派(ID: xiaofeipai1)
铁观音茶功效
你印象中的海底捞变了。
倡导已久的标杆服务陷入争议——从降低员工福利、抓KPI开始,禁止外卖、零食,连顾客也不再撒娇。这个迹象可以从疫情后的关店风波中隐约嗅到机会: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开店5家,关店18家,前期关闭的24家餐厅恢复营业。
已经不仅仅是它的服务,更是它的财报数据——2022年忍受了海底捞一整年,终于扭亏为盈,尘埃落定: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188.9亿元,同比增长24.6%;净利润22.6亿元,创上半年历史新高,接近2019年全年净利润。
这背后是怎么回事,就是服务圈外的海底捞,最后通过“截服务”来盈利?
01賣的不是餐飲,是服務
在此之前,我们先回到海底捞圈的基础。
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30万家火锅店。即使在海底捞成长的路上,也有小绵羊挡路,跟着啜饮啜饮...但是当人们被问到火锅的时候,潜意识的反应可能还是海底捞。
我宁愿排队等一两个小时也不吃海底捞。是什么让大家如此留恋?
如果演唱会结束后半夜打车去海底捞太远,没关系,海底捞会亲自开大巴到门口接你;如果你不想洗头进火锅店,也没关系。继《社交之死》和美甲服务的生日歌之后,海底捞又进军美发行业——海底捞在无锡开辟了新的副业,把“发廊”搬到了火锅店门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海底捞做不到。
海底捞作为餐饮企业,重复的行程就是它的服务。
进店前有各种桌游,排队时甚至还有手机贴和美甲服务...
进店后,服务员会热情接待客人,为每位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无论是给客人披上长袍,还是主动为客人点餐倒水,服务员都表现出了很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甚至网上传播的生日社交死亡套餐都带动了社会舆论。
在海底捞,我发现第一次吃火锅需要教:如何用“清汤锅+火锅蘸酱”调出几十种锅底,哪种是最好的底料,哪些菜是海底捞公认的极品...这些“海底捞小贴士”经常出现在视频网站上,在等座位的时候为顾客准备各种小吃、水果、游戏。
最耀眼的小吃是“水果炒饭柠檬水,脆皮锅巴爆米花”,“热的时候加冰块,冷的时候加毯子”,还有一起火锅外卖和送货上门...这些都是属于海底捞的话题。
很多人每天都在说海底捞,不是因为它的味道特别,而是因为那里的服务太贴心了。排队时吃小吃,这是大多数受欢迎的餐馆都采用的做法,在海底捞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这种服务让很多人即使排队也要吃个海底捞。2019年,海底捞平均翻台率达到4.8次/天,也就是说每桌每天能接待近5位客人,领先全行业。相比之下,另一家火锅行业巨头呷哺呷哺只有2.6倍。虽然这与海底捞24小时营业不无关系,但也说明了海底捞的吸引力。
无论是服务更贴心,还是进店场景更多元化...事实上,我们遵循一个基本的驱动因素——让即将到来的客户沉浸在特别营造的氛围场景中。说到结合了产品、服务和顾客体验的线下实体商业空,它与宜家无关。
宜家的首要引流产品是餐饮,包括一块钱的冰淇淋,五块钱的热狗,无限续杯。宜家餐厅号称全球第六大连锁餐厅,收入甚至占到整个宜家的10%。量大的话会有规模效应。如果有规模效应,就能赚钱。甚至宜家家居本身也在排水。宜家的样板间是不是很漂亮,很好画,很好摆姿势,所以很多人即使不来买也愿意去参观。
对比宜家,不难看出海底捞以火锅为基础引流产品,再在服务点制造营销话题,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引流进店人数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和完善的服务体验。这就是海底捞的商业逻辑。
02賣的還是服務,但要盈利
把火锅产品做成场景体验服务是海底捞的立身之本,但近年来却屡屡违背其初衷:一方面降低了员工的福利,降低了服务的积极度,让客服体验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也禁止顾客自己外卖和拿零食,加重了差评体验。
但看海底捞的财务数据,不难看出,疫情后的海底捞依然在卖服务,但必须兼顾盈利。
1。为了盈利,海底捞开的人群更广;
MobTech大数据显示,海底捞App的活跃用户主要集中在35-44岁人群。换句话说,稳定且偏好安静用餐场所的大叔圈、大妈圈是海底捞的核心客户,这与社会黄牛的上身和各种自我释放、偏好欢乐聚餐的年轻人有关。是相反,但海底捞做出了改变。
从演唱会抓人吃饭的新闻、社交死神生日会的歌、上夜宵热搜的新闻不难看出,海底捞高举年轻人喜爱的荧光棒,也从保守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互动,转变为以年轻人为主的Tik Tok、小红书的宣传。甚至在2022年3月,公司换了位置,提拔了一批年轻的管理团队。然后就是推出“子品牌”的最新大动作。海底捞于9月29日推出全新子品牌“海捞”火锅。子品牌侧重于“牛肉火锅+中低价”的定位,以半自助的形式呈现,与海底捞本身完全不同。
从“钓趣”到演唱会的“钓人”,海底捞为了盈利,开设了更大范围的人群吸引顾客进店,以提高成交率。
根據時代數據發布的《2022年火鍋消費洞察報告》顯示,如今21-30歲的人群已經成為火鍋消費主流人群,占整體消費者數量的53.1%。也就是說,隨著我國消費結構的升級以及“Z世代”人群的成長,火鍋市場的消費主力軍已經從曾經的中年人轉變為年輕人。
顯然,隨著市場中主流消費群體的變化,海底撈為了增加客流量和翻台率,不得不選擇轉變自己的營銷策略去迎合年輕人。
用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在消费回暖的关键时期,希望尽可能把握当下消费需求的细微差异,针对不同区域和客户群体,推出更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大家多元化的用餐需求。”演唱会结束后,可以充分利用海底捞的营业时间长——晚上10点以后,本来是低客流期,现在可能是婚礼,对生意有利。
总的来说,营销和产品创新吸引了年轻消费者,刺激了销售,似乎把蛋糕做大了。无论是花式宣传、拓展新场景还是产品创新,海底捞的目的都是为了迎合新的消费群体,让品牌年轻化。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出现在他们喜欢的场景中,给他们喜欢的东西,从而增强年轻人对海底捞品牌的感知频率和粘性,进而增加在门店的购买次数。
2。为了盈利,海底捞讲了降本增效升级的故事;
海底捞主打标杆服务,虽然受欢迎,但也给海底捞的成本带来压力。以人力成本为例,单店员工人数一度超过150+,使得其成本率与同行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很多增加消费者好感度的措施,成本也很高。“海底捞捞穷人”一度风靡网络,免费订购4方盆水成为消费者省钱的常规操作。吃一次海底捞,拿零食小礼物像商品;可以自己剥螃蟹,去海底捞美甲。
于是海底捞在“服务为王”的主旋律之外,开始了“左手收入上升,右手成本大幅下降,创造可观利润”的复制故事。
1)削减人力成本,减少员工福利;
2022年业绩会上,管理层提到早期门店不多,管理粗放。只要客户和员工满意,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但随着组织的扩展,管理模式也应随之改变。在此指导下,员工数量有所减少,海底捞目前单店平均员工数量降至78人,较2019年缩水一半以上。
有店员向媒体爆料,深夜工作餐不允许吃火锅,一些额外的餐食福利也没了。此外,教育补贴从按月发放延长到正式就业后的半年,部分地区取消。
2)停止对客户的溺爱;
这里的消费者吐槽,“以前免费的果盘或赠品菜取消了,改成了一袋小零食。”
可以看到,不仅福利零食减少了,从今年2月开始,海底捞开始拒绝自带食材;3月起,禁止只订免费水锅;甚至有些店取消了美甲服务。
随着海底捞采取大刀阔斧的措施,成本大幅下降——从疫情前的30%左右下降到2022H2的24.1%。
03寫在最後
硬币有两面,可观的利润背后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口碑下滑。人群的扩大离不开降本增效的支撑。海底捞把海底捞推向了更成熟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