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食品“圈钱梦”碎了?赴港上市工作暂缓
日前,卤味“三巨头”之一的无味食品在香港上市之路上有了新进展。
11月23日,绝味食品在投资平台回复顾问称,“目前香港上市搁置。”至此,今年3月以来的赴港上市筹备工作被按下了暂停键。烩菜的做法
已经在a股上市的美味鸭脖为什么又要在h股上市?为什么上市之路这么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股+H股”,食之无味的市场之道
美味不是第一次上市。
早在2017年,美味就已经成功注册a股。在资本市场的帮助下,无味食品已经大规模扩张到张之路。2017年未上市时,食之无味的门店数量为9000家;截至2022年底,无味弃食的门店数量已激增至15076家,5年间扩张了6000家门店,换算成每年新增门店超过1000家。
业绩也跟着一路走高。2017年,无味食品营收只有38.5亿,净利润3.8亿;到2021年,无味食品的营收已经飙升到65.49亿,净利润也涨到了9.809亿。
股价也在飙升。食之无味从2019年1月最低价19.2元/股涨到2021年2月最高价106.63元/股。然而,短短两年时间,无味食品的股价翻了五倍多,市值最高时突破600亿。
这让无味美食迅速成为“红烧口味三巨头”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食之无味》的营收规模远高于和黄的营收规模。到2022年上半年,无味食品、和黄的营收分别为33.36亿元、11.81亿元、11.82亿元。
但味道并不甘心就此止步。
今年3月6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为加快国际化战略,公司将在境外发行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食之无味的战略布局,如果推进到国际化,有助于公司的整体发展。但很多人都知道,这并不是绝味的真正目的。
#“明明滚钱”?无味就自救吧
赴港上市的消息一出,有网友直言“这个时候,明摆着港股上市啊!”
如果说网友留言中还有一定的主观情绪,那么股价表现才是市场上最真实的态度。公告发布次日,无味食品股价暴跌,当日收盘后无味食品总市值跌破300亿元。盘后交易明细显示,部分机构卖出1.88亿元。
我们之所以如此悲观,是因为无味的食物充满了问题和危机。
最大的问题是性能差。根据绝味1月底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绝味食品去年净利润暴跌超七成。虽然绝味解释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但实际上,根据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绝味食品净利润同比下降90.71%、62.24%、96.42%、73.85%,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模式。
与此同时,绝味面临的外部冲击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休闲卤味行业出现多起融资事件。据天眼查统计,仅2021年一年,21家卤制品企业就发生了25起融资事件,涉及品牌有王小路、馋飞、盛香亭、卢大妈、陆埮堂等。
图元36Kr
卤味行业的老大地位岌岌可危。无味的食物为了吸引顾客,只能疯狂营销,从《新潮生活》到世界杯,没有人会掉队。2022年半年报显示,绝味食品去年上半年广告费用为1.62亿元,同比增长一倍,整体销售费用为3.9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跳跳鱼
业绩差,花钱多,缺钱是必然的结果。
截至2023年一季度,绝味食品的短期借款为3.65亿元,加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34亿元,短期负债达到4.99亿元,负债总额为19.2亿元。
同期无味食品账面货币资金11.08亿元,负债超过账上现金。
#积极求变,新的出路在哪里?
显然,消费者对一次几十块钱的冷链卤味的热情在下降。
因此,面对更便宜的零食产品和更多的卤味选择,以绝味为代表的卤味三巨头都在积极求变。绝味为自己创造鸭副产品,也是通过资本手段布局第二条曲线。
据统计,绝味旗下的网聚资本投资了十余家企业,包括廖记棒棒鸡、盛香亭、阿满白香鸡、颜佳辣酱鸭、吴京鸭脖等多个品牌。
此外,一些知名的餐饮连锁品牌,如然莱达、和福捞面、盛香亭、派乐汉堡、舒叶燕草、幸福结婚蛋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了对无味食品的投资。
这些变化让原本无味的食物有了一定的好处。
10月25日,美味食品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无味食品营收56.31亿元,同比增长9.99%;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77.57%。鸭价下跌带来了盈利拐点,投资行为也构建了增长曲线。
郭进证券也给予无味食品买入评级。评级原因主要包括:门店扩张稳步推进,其他业务持续增加;鸭副产品成本下降,利润逐渐好转;需求逐渐恢复,成本明显改善,基本面拐点向上。
但这些并不能改变食之无味的根本问题,也不能在投资市场上给它带来真正的青睐。栗子怎么做好吃
要成为首家A+H股上市的卤味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