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了,你家冰箱屯的冰棍吃完了吗

来源:那ng (id: huxiu4youth)

当你在炎炎夏日走进7-Eleven便利店,打开冰柜看到整齐排列的“冰淇淋刺客”时,你一定会怀念小时候在学校门口小卖部买的五毛钱冰棍。

人们总是在争论哈根达斯和梦龙谁更好,但在38度的高温下行走,每个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一根清凉解渴的冰棍,咬一口冰。

卖冰棍的掀开被子,里面全是我们对一个凉爽夏天的回忆。

01从古人饮冰说起

说到“吃冰”,华夏人的祖先颇有发言权。

早在西周时期,天帝就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根据功勋称号,用藏冰赏赐官员解暑,以示恩宠。据《李周天官令任》记载,负责切割和储存冰块的官员称为令任。

春秋时期,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写道“饮物以冰块冰镇为佳”。

自制草莓酱

先秦时期就有了冰块的冰鉴。《七月诗经》记载:“初二,冰冲,初三,于灵隐收。”

早期历史上的冰饮属于宫廷贵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升级,民间也可以实现冰饮的自由。隋代初期,“酪饮”开始流行,到了唐代,一种名叫“素膳”的冰品遍布大街小巷。

到了唐代,冰棍的雏形出现了,但也不是一个便宜的东西。

冯至在《云仙杂记》中写道:“长安的冰雪,夏天贵如金。"杜甫也感叹"子调冰水,美人冷",可见只有上流社会的人才买得起。

冰淇淋的雏形在宋代被称为“冰淇淋”。它是由果汁、牛奶、菊花和冰块混合而成的冷冻饮品,普通人都能喝得起。

据孟《东京梦记》记载,开封街头有“在街上摆床凳,堆积冰雪”的商贩。宋末元初武林旧事,描述的是杭州街头卖的冰饮,斗水中泡雪,梅花酒泡雪。

南宋诗人杨万里是个冰激淋头。他在《冰芝颂》中写道:“似腻似凉,似凝似浮。玉米盘底破,雪消于阳光。”

海带排骨汤

在元代,冰品被称为“乳冰”、“冰酪”,但“除皇族外,禁止制作”。

据说,在凯尔·波洛离开中国之前,忽必烈汗让人教他如何制作冰镇奶酪。凯尔·波洛回到欧洲后,把这种甜点的配方传给了意大利王室,他们把它作为秘密保存了大约300年。直到1533年,冷冻奶酪的制作方法才从意大利传到法国。

明清时期,政府对储冰和配冰有严格的规定。

三伏天的时候,各个阶层的官员都要发冰,但是到了清朝,因为人太多,就建立了冰票制度。

到了现代,真正的冰淇淋开始出现在西方。

1846年,南希·约翰逊发明了曲柄冰淇淋机;1851年,雅各布·福塞尔用卡车卖冰淇淋;1899年,Agst Green发明了均质机,改善了冰淇淋的口感。20世纪初,阿诺德受到中东卷饼的启发,发明了冰淇淋甜筒。

西方的冰淇淋制造技术促进了被迫打开国门的晚清中国冰淇淋技术的发展。

1900年,英国商人科萨因在武汉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小伙子们休息时会拿一块冰来解暑。于是Cossain于1904年在汉口法租界开了一家机器制冰厂——汉口颍上合力制冰厂,这是中国第一家机器制冰厂,也是中国第一款冰淇淋的发源地,中国冰淇淋的故事由此开始。

1906年,犹太商人肯普斯在哈尔滨大道开了一家名为马迪尔的餐馆,在远东颇有名气。在开普敦,酒店前设立了一个甜品站,出售美泰冰棍。对于当时的哈尔滨人来说,一根美泰冰棍就是身份的象征。

当西方冰淇淋技术进入中国时,传统的冰淇淋产品受到了冷落。

据民俗学家邓云翔先生在他的《云乡谈美食》一书中介绍,上世纪30年代,北京东安市场的车士林、国强,米市街的基督教青年会食堂,西单的中华斋、半亩园、宾来香、雅贝等十几个品牌都有不错的手摇雪糕出售。

不仅可以在门店零售,还可以整桶送货上门。“又腻又滑,又凉又甜,入口即化,口感比电机做的冰砖好很多倍。”

02儿时的味道

1925年,总部位于上海的美国海宁洋行解决了蛋制品的淡季困境,引进了美国的制冰技术。它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冰淇淋品牌“美妆牌冰淇淋”,用包装纸包裹,接近我们现在吃的冰淇淋冰棍。

而这也是上海“光明”品牌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海宁洋行收归国有,更名为益民食品厂。1950年,益民厂推出“光明”牌冷饮,寓意“新中国一片光明”。

光明出品的盐水冰棍4毛钱一根,桶装小冰砖19毛钱一根,红豆冰淇淋、绿豆冰淇淋、光明冰砖、和平冰淇淋、三色杯冰淇淋——不仅位列上海冰淇淋市场第一,更是中国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冰棍带来的第一记忆大概就是儿童公园门口自行车被子里装的宝贝,或者是父母用保温杯从国营冷饮店(食品厂)打回来的未包装的雪糕冰棍。

卖冰棍的大叔掀开被子的一瞬间,冰冷的雾气蒙住了他的脸。里面有用纸包着的冰棍:奶油味的、红豆味的、绿豆味的、巧克力味的,给他的好朋友每人一根。拿在手里,然后马上含在嘴里。最简单的甜和冰击中了味蕾。

每个地区的孩子都有自己关于冰棍的专属记忆。

东北是冰淇淋冰棍的必争之地。

黑龙江有美泰、老顶丰、红宝石、大北岛,吉林有红宝来、红旗,辽宁有中捷、星期天、德仕、通易世家、奥雪。

说起红宝来,你一定吃过冰沙和沙皇枣;说到中街,你一定吃了两口糯米糊和一根老冰棍。

提到老北京的冷饮,你可能会想到北冰洋——那么就不得不提到诞生于1936年的北平冰厂。

对于北京孩子来说,北冰洋“双棍”代表着可以分享的快乐,也代表着一人独享两人的快乐:

“两天吃了四根双棍,垃圾桶里还有八根,太牛逼了。”

“别的女生那么傻,吃那么多可爱。我每人有两双棍子。”

甘肃504冰淇淋诞生于1958年。

504是一个代号,是中国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建立的最早的浓缩铀生产厂。位于兰州西固,人们称之为504厂。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

改革开放后,504厂面临转型,生产冰淇淋是副业,由504厂下属的大明食品公司经营。

60年代诞生的广东五羊牌冰淇淋、莲花杯、红绿灯、飞鱼、五羊甜筒、红绿豆批,不知道这些五羊经典款,就要被广州开除了。

八毛钱的菠萝冰,一元钱的红豆绿豆,两元钱的飞鱼脆皮和五羊金管,已经是五羊家族的资深成员了。

冰棍的江湖里,东有光明,南有五羊,西有天冰。

田冰神童从河南辐射到中部地区的大部分城市。田冰小神童甜筒、田冰、秘制红豆、小奶糕、巧转,你一定吃过其中一款。

回想起吃不起“可爱二人组”的童年,神童占据了所有关于蛋筒的记忆。巧克力、哈密瓜、草莓、芋头,是小姐妹们放学后聚会不可或缺的。

1992年,何薛璐进军中国。从此,红白相间的太阳伞在孩子们的记忆中代表了“奢侈”二字。

90年代,和路雪在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做商店、小卖部,免费提供带有和路雪logo的冰柜和红白太阳伞,前提是冰柜里只允许放和路雪的产品。

于是,画着狮子头的雪花奶昔成为了一代人甜蜜奢华的回忆。

接下来,1993年成立的伊利和1999年成立的蒙牛接手了中国儿童冰棍冰箱。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和路雪广告

2003年,中国冰淇淋市场份额前三名分别是伊利(17%)、和路雪(16%)和蒙牛(10%)、雀巢(8%)和美登高(6%)。

伊利火炬、苦咖啡、小布丁、玉米香、绿色心情、冰工厂、绿舌头、娃娃头——占据每个写不完作业的夏夜。

2018年,网络名人冰棍开始往便利店里钻。

椰子灰,双黄蛋,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个新的品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新的联名,王庆葡萄等网络名人水果也混在冰棍里。

我们翻遍了冰柜,找的其实是最便宜的糖水老冰棍。

03国外的味道

现代冰棍是由一个名叫弗兰克·埃珀森的美国人发明的。

1905年,他还是个11岁的孩子。有一天,他把一种甜饮料和一个大人混在一起,放在门外的走廊里。

第二天早上,埃珀森发现饮料已经被寒冷的天气冻成了固体,搅拌棒垂直插在上面。他好奇地用木棍舔着冰块,觉得很好吃,于是给它取名为“Epsicle”(冰柱和他的名字的组合),开始在他的社区周围出售这种食物。1923年,他成功申请了冰棒专利,并正式将冰棒作为商品出售。

现在冰棍的注册商标属于联合利华,是美国小孩吃的“冰棍”品牌。

烈冰鲜鲷山

在俄罗斯,最早接触冰淇淋的是沙皇和贵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甜品进入了百姓的厨房。

18世纪末,冰淇淋成为圣彼得堡酒吧、餐馆和咖啡馆菜单上的必需品。

1794年,圣彼得堡出版了一本新的烹饪书,详细介绍了用俄罗斯野生浆果如红莓和草莓果实制作冰淇淋的方法。那时候的冰棒雪糕比现在香,因为加了很多花精油和植物香料。

19世纪末,俄罗斯出现了冰棍。苏联建国初期,人们曾痛斥冰棍和冰淇淋是“资产阶级低级趣味”,“腐蚀工农革命政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的态度逐渐缓和。后来成立了全国冰淇淋学校,专门从事冰淇淋的生产和营销。

1924年,列宁格勒颁布了一项关于制作和销售冰淇淋规则的法令。法律规定,只能提供铜板、干净的冰块和固定的卖雪糕的售货亭,卖雪糕的地方离污水坑和车厢场不小于20米。

1932年,冷冻食品行业兴起。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街头,穿着白大褂的女售货员从装满冰的木箱里拿出用闪亮的锡纸包着的冷冻美味冰淇淋。

1937年,苏联开始生产纸包装冰淇淋。新技术也开始被使用:在巧克力的原料中加入椰子油或鲸油,使冰淇淋外面形成一层薄而无裂纹的巧克力层。最后,巧克力冰淇淋的脂肪含量高达18%。

卫国战争爆发前,列宁格勒的冰淇淋是装在托盘或蓝色大盒子里出售的。常见的吃法是用两个华夫饼,中间挖一勺冰淇淋,中间夹着华夫饼吃。

有趣的是华夫饼上的名字:“塔尼亚(таня)”、“瓦沙(вася)”和“舒拉(шура)".)”如果你遇到这些时髦的苏联名字,那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当然还有其他更有意思的——比如“雷米拉”(ремира,意为世界革命)或者斯大林(сталин,有时是列宁-斯大林,р

到战前的1940年,苏联每年生产8.2万吨冰淇淋,是1932年的270倍。1941年,苏联国家标准117-41 (гост 117-41)出台,规定“冰淇淋必须由动物油、芳香的水果和浆果制成”。苏联冰淇淋的生产水平不仅效率高,而且速度快,也是迄今为止最严格的标准体系之一:只允许添加天然原料,不允许添加化学添加剂和防腐剂。

到1965年,苏联制冰厂的冰淇淋产量一度达到每年45万吨。苏联冰淇淋不仅在国内很受欢迎,在国外也很受欢迎:苏联每年出口2000吨冰淇淋,这些冰淇淋全部送往欧洲的高档餐厅。苏联人均冰淇淋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但现在俄罗斯冰棒冰淇淋开始使用炼乳、人工色素、乳化剂、稳定剂等人工原料,失去了苏联时代的高品质,苏联的老味道变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味道。

苏联冰淇淋奖

在日本,吃冰棍也是男女老少解暑的必备武器。

有些冰棍很好吃,有些很好玩。比如日本最著名的冰棍“井村屋”赤豆冰棍,除了食用还可以防身。

据说有个客人刚买完完工村家里的冰棍,就遇到了强盗。他拿起手中的冰棍,给了对方一顿痛打,居然把劫匪打哭了。因为冰棍太硬,好心的静村甚至在盒子上写了一句警告:冰棍极强,为了牙齿的安全,请小心食用。但因吃冰棍而断牙的情况仍屡有发生,甚至被称为日本孩子的磨牙神器。

但即便如此,井村屋还是成为了日本最畅销的冷饮,还被封为“世界上最硬的冷饮”。如果实在咬不动,日本人建议你带回家煮成红豆粥。

自1896年成立以来,甜点业务一直是其支柱,包括羊肉汤、布丁、铜锣和冰棍。

而红豆是静村屋的看家本领。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在农历正月初一、十五吃红豆的习俗。吃红豆是为了庆祝初一的新月,十五的满月。根据月亮的两次起落,两次吃红豆的习俗流传下来。猪村屋由此设立了“每月第一天的红豆日”,并得到了日本周年纪念协会的认证。

基于对红豆日的重视,红豆冰棍诞生于1973年。使用的原料非常简单,只有糖、红豆、淀粉糖浆、玉米淀粉和盐,没有额外的添加剂,让人享受到红小豆的天然口感和美味。

另一种冰棍可以说是赤城乳业的Japanese-ガリガリ君的“老冰棍”,生于1981年。

赤城乳业的总部位于埼玉县神谷市。该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6年,当时现任社长井上时弘的祖父在深谷车站前开了一家名为ヒロセヤ的商店。深谷与轻井泽相连。夏天的时候,井上东次郎卖冰块,给路过的顾客卖冰淇淋。1931年,业务扩大,“广濑屋商店”成立。赤城乳业真正成为上市公司是在1961年日本经济复苏时,由广濑屋店更名发展而来。

ガリガリ君的诞生也是一段佳话。

1964年,赤城乳业研发的草莓刨冰一炮而红。1980年,为了让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单手吃刨冰,老款冰棍被设计成这样。

这种冰棒是刨冰改进设计的产品,因此以刨冰的拟声词“ガリガリリ”(类似于吱吱作响)命名。出售前,总裁咨询了R&D系,说:“加个‘君’字怎么样?”R&D部门采纳了总裁的建议,正好让拟声词正式成为一个专门的术语,让顾客更容易记住商品。

有了这个名字,赤城乳业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吉祥物。吉祥物长得像孩子王,但应该是个小学生和上幼儿园的姐姐。虽然当年专为儿童设计的吉祥物并不少见,但这个有点呆若木鸡的孩子王形象确实代表了赤城乳业的独特审美。

类似于奇怪的联合名字,ガリ君有奇怪的口味。

有好奇的人统计过,GariGari君系列冰淇淋前后推出了80多种口味。它不仅有通常的草莓和菠萝口味,还引入了奶油泡芙、可乐,甚至还有日本特有的年糕口味。

ガリガリ君的价格也很亲民。统一价格只要六十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三元五角。

说来好笑,赤城乳业还在电视上为提价10日元道歉。

1991年,ガリガリ君从原来的50日元涨到了60日元。经过25年的苦苦支撑,2016年,赤城乳业决定提价10日元,将价格定为70日元。涨价后马上全民在电视报纸上道歉:前排是公司管理、生产、销售部门的负责人,C总裁一本正经。

这种日式黑色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没有多余的奶油和脂肪,没有坚果和巧克力外皮,冰棍能成为全世界孩子夏天的有限记忆,正是因为它们便宜却变态的夏日味道。

咸苏打,橘子,奶油和红豆。......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根不可替代的冰棍,陪伴着每个孩子在蝉鸣和夏风中成长成人。

[/s2/]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