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烘焙品牌…
文字:萧艺
来源:伊莎莉卡烘焙网(ID:yeslicake-v)
最近我刷到这样一条消息:有着“日本必吃甜点冠军”之称的LeTAO在上海仅剩一家店了。
我当即去大众点评上看了眼。
果然如此。
(来源:大众点评)
这是怎么了呢?
01
5年,一代甜点神话的没落
先来聊聊LeTAO。
它是隶属于日本甜点公司寿心集团旗下的品牌,创立已有25年,凭借着双层芝士蛋糕一战成名,创造了属于日本北海道的甜点神话。
(来源:ins @陶乐_官方)
最高纪录,据说平均每10秒就能卖出1个,年销量能达到250万个,也奠定了其甜点界的元老级地位。
上海刚开业的时候,吸引了无数人前去打卡。
那时候半小时就能多排出50米的队伍,谁能不说一句,红得发紫!
在扩张巅峰时期,更是在上海、深圳、杭州、北京等国内8个城市开出25家店,可谓竞争力强劲。
王冰冰离婚
但仅仅进入中国市场5年。
关停的关停、欠租的欠租。
我之前有盘点过一期《那些年,那些消失的烘焙店…》。那里面就聊过每家店消失的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大体上是因市场、消费者、产品等各种因素,最终淡出。
LeTAO又是为什么呢?或许我们可以先从网友评论里找到一丝线索。
(来源:大众点评)
总结一下
1。价格因素:性价比不高,与日本当地售价不符。
2。产品因素:更新率不高。
3。品质因素:由于日本污水事件,国内店铺全面暂停日本原装产品进口贸易。
4。租金因素:位于一线城市某商场。
山真海蔚
其实从口味来说,大众普遍还是对LeTAO的产品持认可的态度,但从价格、产品等因素上考量,只能评上“偶尔吃吃”的行列。
同时受到日本排污水事件一定程度的影响,致使国人对于日本甜点的热情下降。
重要的是,国内真的不缺网红店啊。
这里种种草,那里打打卡,谁还能记得老牌的店呢?
那LeTAO的发展就这样止步于此了吗?
不。
我发现,LeTAO虽然收缩了国内的门店,但他依旧没有停止发展海外市场。
12月1日更新的ins上,还在庆祝一周年的墨尔本店在EAT DRINK DESIGN AWARDS上赢得了零售类别最佳奖项。
(来源:ins @陶乐_官方)
我在小红书上搜索时,也发现了个墨尔本LeTAO的相关账号。
(截图:小红书)
最近的海外重心似乎是放到了澳大利亚。
其次看产品。
从口味到造型到产品,都给人一种“哇,原来这么丰富”的感觉。
比如圣诞季新推的两款蛋糕,一款将奶香的马斯卡彭慕斯与蜂蜜结合出恰到好处的酸甜口感,表面还加入了一些盐,很有趣。
(来源:ins @陶乐_官方)
另一款也是冬季热门的双重巧克力慕斯,坚果巧克力搭配橙香甘纳许,强调了醇厚与清新的碰撞。
更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一款新年套装,内含丰富的甜点与咸食,很适合分享。
(来源:ins @陶乐_官方)
其他还有很多产品,直接上图欣赏一下。
(来源:ins @陶乐_官方)
我能理解国内想以拳头产品打造声量的理念。国内近年来也不乏透过制造大单品成功的案例,但在满足了基本尝鲜欲过后,在复购的问题上就要多花些心思。
尤其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太好,消费者也在收缩荷包。
这让很多品牌自动进入了性价比的阶段,当然你也可以走更加高端的路线,只不过服务的对象就要调整了。
但是LeTAO来到国内后摇身一变贵价甜点,受众却依然是平民老百姓,买单的人自然越来越少了。
说完了LeTAO,不妨让我们来看看其他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烘焙品牌怎么样了呢?
02
进军国内的日本烘焙品牌近况如何?
我选了几家较为知名的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山崎面包
(来源:微信官方账号@山崎面包)
2004年进入中国的山崎面包,从最初的静安久光店,到现在上海、苏州及杭州开设的17家直营门店。
从每年的研发计划,到团队管理、技术培训,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开疆拓土中。
门店内的产品非常丰富,甜面包、欧包、吐司、西点等应有尽有,以新鲜现制为品牌核心,且相对来说性价比较高,所以深受消费者的认可。
我每次路过的时候,不能说店内人满为患,但基本的客流量还是有保证的。
烤奶酪馅饼
(来源:大众点评)
谁曾想,5年后它还能卷土重来。
去年7月,来自日本北海道的人气芝士蛋挞品牌BAKECHEESE TART带着重新升级的装修以及更多的产品回归美罗城,并改名为BAKE&FOOM。
不过其他地区,我依照公众号上显示的城市检索,北京、广州、成都的门店均无营业。香港倒是还有一家在售。
Bun Bun a-ge
(来源:大众点评)
来自日本的手作面包店,刚开业的时候我还去过,售卖的是炸面包,看图片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门店设计的品牌色、售卖形式也都是符合单品店的思路。
(来源:微信官方账号@BunBun时代手工面包)
但实物老实说有一些差强人意。
目前根据公众号显示开店的信息搜索大众点评,上海、深圳、南京、海南等店均已闭店。
可以说2年不到,就已全面撤出了中国市场。
银座西川
比起刚开业时一条吐司被黄牛炒到300,现如今的银座仁志川显然回归了理性消费。
不用抢代购,也不再需要大排长队等一条吐司了。目前上海开业了两家店,我在小红书上还刷了待开业的新店。
(图源:小红书@妮可罗宾/上海蟠龙天地)
大大理石
GRAND MARBLE始于京都,主打丹麦吐司,且有着伴手礼的性质,从包装设计上借鉴了“爱马仕橙色”,就能看出自带一种高级感。
(来源:官网)
2018年7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于走的是精品路线,所以他们家门店数量不是特别多,我搜了下官网,中国店目前就上海一家。
此前曾进驻过哈尔滨,但已查无此店了。
东京牛奶和奶酪作坊
日本的人气伴手礼品牌,主卖各种牛奶芝士甜点,以北海道新鲜牛乳与世界各地芝士结合,非常香醇。
(来源:官网)
目前也是出现了门店大幅收缩的情况,在上海仅剩下4家店,北京1家店,杭州1家店。
巴勃罗
一家芝士挞专门店,火爆日本刷屏ins,在上海开了三年最后还是消失在了上海的甜品界。
(图源:ins@pablo_cheese_tart_japan)
从官网上看,仅中国澳门还有店在营业。
总体上看,日本甜点品牌依旧会进驻中国市场,但真正能抵挡住激烈竞争的或许没有那么多。
[S2/]03
日本烘焙品牌还“香”吗?
其实从过往的评论来看,大家普遍觉得这些产品的味道是很不错的。
考究的原料与严谨的制作工艺,加上“日本人气甜点”的标签,很容易在开业之初引起大量的话题热度,门口排队的人自然就多了。
即便是来到国内变身贵价甜点,也有人愿意买单。
但是时间一长,热度一退,新鲜感减弱,同时由于国内可替代的产品实在太多,消费者也会自我判断是否愿意持续复购。
所以,如果仅仅是想靠口味来抓住消费者的忠诚是很难的。[/s2/]
对于日本烘焙品牌还“香”吗?
我个人觉得,他们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产品品质的反复打磨与坚持,把一个产品向下深挖的专业力与创新力。
取长补短,何乐而不为呢?
这几年,我们拼口味、拼造型、拼设计……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家家网红店不断冒出,似乎都在只争朝夕。
而日本烘焙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进场退场,真的只是它们本身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出现了问题吗?
或许我们也该问问自己。
美国加州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