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芳:食在广州,腊味先行

“秋风起,吃着腊肉。”秋冬季节,没有一锅腊肉饭,怎么能停下来呢?当时,粤菜北上北京和上海,腊肉是第一个。南杂店既卖腊肉又卖腊肉饭,但你能想象那里的风景吗?

读岭南饮食文学,印象最深的是《新上海》(1926年第2卷第6期),不是我的。文章说:“广东杂货店冬天卖一种腊肉。这种腊肉经常被用作广东冬季至日的礼物。记得有一次,一个广东的朋友送了我一篮腊肉。一开始,我是随意做的,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做。我吃过几次,但不一定好吃。后来广东的朋友教我做饭,用漏布(不水洗)把腊肉清洗干净,煮的时候放在米饭里。这样,当饭做好时,它会感觉充满香味。不仅腊肉好吃,就是这一餐,而且没有配菜,还要两三碗。”美食杰

因为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广州读书时的一个美好生活场景,那就是每年寒假,我在宿舍苦读的时候,差不多到了晚饭时间。我不想去食堂,就往小电饭煲里扔了一两根广式香肠,香肠和米饭就熟了,香气四溢,食欲大开。煮方便面时也是如此,同样漂亮。它还被用来娱乐女学生,并受到称赞。甚至在毕业多年后,我还把它给了来参加商务会议的学术界朋友,尤其是那些独居并自己做饭的朋友,并教他们如何做饭,这常常让我沾沾自喜。

工作之余,即使我有机会参加一些高端宴会,也有许多菜肴,如炒芥蓝和培根,以及培根煲仔饭等主食。在一些老广州,一些街边小店的煲仔饭被我视为美食分享。因此,追求广式腊肉的老影子更具吸引力。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腊肉,因为在物质生活不充裕的年代,无论是招待客人还是改善生活,都需要给一些肉打蜡。孔子向他的学生收取的学费中有腊肉。但是,我相信没有一个省份像广东一样大规模、广泛地制作腊肉(烤肉)。因此,张易安在散文《烧腊》中说:“烧腊已成为粤语中的专用名词。”至于广东腊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不需要仔细考察。我们专注于外部认知或外部沟通,因为即使最好的东西在不被接受时也可能被忽略。食物的美通常是通过接受和调整来实现的。

从传播和接受的角度来看,“吃在广州”可谓“腊肉第一”。例如,这些烧腊在上海粤菜馆之前在广州南杂货铺盛极一时:“所谓烧腊,是指广东商店出售的新鲜烧腊,如叉烧(这是一种连上海人都最熟悉的食物)、烧腊、烤鸭、白切鸡等。出售这些东西的部分被称为“烧烤台”,通常附在杂货店的角落里。这家广式杂货铺就是上海所说的广东店。”后来发现有利可图,酒家就接手了:“现在,不仅杂货店有烧烤桌,很多酒家也有烧烤桌。”

南杂店时代的烧腊品种和样式远比现在丰富,也远比饭店的供应丰富;除了叉烧、烤鸭和白切鸡之外,烧鸡、蒸鹅、猪蹄、香肠、排骨、肝脏、鸭脚、卤猪肚、猪肝、猪蹄、猪心、猪头肉、猪耳朵甚至红烧牛肉也经常被摆上柜台。因此,“如果你去烧烤桌,你可以说‘买些红烧肉。’然后经营者在柜台上切一点各种各样的卤味,混合后卖给你。”(张易安的《烧腊》,《新都周刊》1943年第17期)民国的人能有吃的运气。因此,洪磊在《东南味道》(《旅游杂志》1948年第1期)中对此表示赞赏:“至于两广特有的日常方便菜,烧猪,尤其是乳猪、叉烧和红烧肉,尤其是猪后菜,这是一年四季都供应的熟食。冬天只有腊肉味的腊肠、腊鸭、金银肝等才好吃,受欢迎。"玛娃服饰

餐厅接手后,也是餐厅最好的景点之一;例如,汤先生虽然是“食在广州”的创始人之一谭家的客人,但他最想念的似乎是上海大源的鸭脚包:“老广东餐馆是南京路的大源...他家烧腊里的鸭脚包真的是好酒,鸭脚只肥不入味,中间还嵌了一块肥腊肉,经过腌制。因为“尽管上海有许多广式腊肉,但没有一家能与三元大店相比”(唐的《中国吃货在上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8页)。

上海著名的安乐园餐厅甚至声称要进行一场腊肉革命:“世界上有许多革命事业,如民族体育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家庭革命,而它从未被称为腊肉革命。一个天堂在当今世界闻名,这难道不寻常吗?然而,读者不应将“革命命运”一词定义为“命运”。当它被解释为“使命”时,它也可以是。过去,市场上的腌制食品的生产是基于旧章,而没有思考改革,并认为这是应该完成的‘使命’。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对食物不满意。比如‘金银’,很多人喜欢它的甜,害怕它的肥,从来没有人开始改革它来调整它。今天,我们的花园创造了一种‘发酵香肠金银锅’,这是为了摆脱市场上制造商的不良使命,并把‘金银锅’放在每个人都满意的地方。读者不信,就买来试试。真的感觉忽胖忽瘦,甜的不得了。另一种“保险密封肉”诞生了,比普通腊肉甜一倍。所有其他种类的蜡产品都避免了旧方法,并寻求新奇,其中处处包含革命精神,他们不遗余力地研究它,特别是增加你的品味。陈秋瑾,虹口安乐园餐厅总监(《蜡革命的解释》,《申报》1927年10月26日第9版)

一些餐厅是由腊肉店直接增加或改建的:“(上海)南京路的冯氏老陶园是烤腊肉的专家,现在成立了粤菜部,24日开业。”(粤菜部由桃园腊肉专家特别设立,包利,1938年1月26日第4版)。

腊肉的火爆让食品行业龙头冠生园不敢怠慢,并且非常重视。负责人负责产地采购:“南京路周金利西寿冠生园食品公司总店、河南路分店和九牧地老店,每年秋冬季,我们都会派专员到广东各地采购名优腊肉上市销售,受到各界欢迎。今年由于总公司的扩张,我们在港口收的腊肉比往年多,广东香肠、鸭肝香肠、五花肉、官道腊肉、金凉干、鸭脚包、鸭腿、大腊鸭、牛肉干、鸡肠、虾肠等花样都有。,颜色和味道清新干净,芳香可口,被允许用于促进熏肉。连日来,公司始终支持第三家店,购买这款腊肉的顾客异常拥挤,被赞为云上美味。”(冠生园广式腊肉畅销,《申报》1928年10月25日第22版)

民国末年,广东腊肉的市场“每况愈下”,从下面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值得我广泛介绍:

茶树菇汤

岁,我赞不绝口。赞美烤肉店...旧历年是烤肉店最繁荣的时期。自供和送礼都与烤肉店有关。没有人能在这里过年而不与烤肉店扯上关系。烤肉店,一家店,分两种生意,烤口味是一种,腊肉口味是另一种。烤味,包括烧鹅、烤鸭、烧肉、烤肠、叉烧,也有卤味,属于味系,如炖猪蹄、猪心、猪肚、猪肚、猪头肉、墨鱼等。培根部分会出来。你不流口水,我就流口水。但是生活在北风中,有一种东西让你流口水!南安达克·金上市了。金银菜肴,老熏香肠,腊肠,腊肉,密封鹅,一锅砂锅饭,蒸多少腊肉?谁不流口水?在烤肉这行里,除了王越,平时,他是最方便和客人打招呼的人,但最方便的还不够吗??,急于切割材料。人们的娱乐,得益于大量的烤肉。买腊肉当礼物,给姨妈买对烤鸭过生日;当我叔叔来的时候,他切了菜,做了鹅和炸鸡,主人和客人都很开心。稍微烤一下肉是不可取的。今天的人比古人想象的更关心肉类,因为营养的关系。对于一般需要肉类营养的人来说,烤肉是最有营养的肉类。有一天,我们可以充满大脑和肠子,许德立擅长烤肉。这不是他称赞烤肉优点的理由。Gai完全是根据事实来夸他的,并没有什么高帽效应。我开玩笑的,快过年了,我还是先买一斤香肠吧!为它点赞:

好吃又好喝,给人方便。切料加菜,皆大欢喜。北风一转,就是年底了。买熏肉,米饭和饭菜。你能单独把它作为礼物吗?营养很重要,尊严更重要。只有感情,肠子很肥,脑子很肥。你的烤肉非常重要。(执笔人《百行百赞:烧肉铺》,《亚洲商报》1944年第40期)

广州西关第十福禄薇拉广告

广式腊肉,特别是在上海的地位很高,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那就是广邦拉贝工人工会的成立:“本律师已被任广邦拉贝工人工会聘为正式法律顾问,特此通告,如有侵犯协会名誉权和法益的行为,本律师应依法尽力保护。”(一九二八年三月一日《申报》第三版《关于任命顾仁为纳闽工人协会常任法律顾问的通知》)

腊肉不仅是上海粤菜馆和餐馆的招牌,而且随处可见。比如在北京,金寿深先生说,“只有广东馆能保持原有的风味,所有的蚝油、腊肉、叉烧、甜菜、粥和广东特有的菜肴都能保持原有的特色。”(金寿深《京庄官:庄肴馆子别具风格》,《立言画报》1939年第56期)20世纪40年代新建的万友食堂也提倡腊肉口味:“西单畲饭寺万友食堂是本市一家独特的餐馆,专门出售腊肉和边炉等广东蔬菜。它非常可口,其优雅的座椅干净异常。(1942年1月9日《北京晨报》第4版《万友饭堂:粤式咸肉菜肴》)

且不说北京、武汉、重庆、昆明和贵阳这些广东人和粤菜馆因抗日战争而迁移的城市,就连口味与广东截然不同的西北城市Xi安,实际上也有吸引腊肉的粤菜馆和广东商店:“广州餐厅:时令粤菜茶点,著名的烤猪肉腊肉,经济和菜肴,豪华宴会,地址东街480号。”(1938年8月30日《西北文化日报》第2版《广州酒家广告》)“夏季产品:早餐:叉烧包、豆沙包、义福面、广东粥。午餐:时令餐,精美小吃,烤肉和焖菜,以及油鸡素菜。新增加的菜品:义夫凉面、绿豆米汤和绿豆沙。南院门24号。”(1945年7月30日《西京日报》第4版广东薇拉店广告)近在咫尺的麻辣江西赣州对广东薇拉来说更是“吹水”:“粤菜馆和全国茶室不仅可以安排宴会,还可以制作风味独特的各种香肠、点心、小碗和小盘子。”(佚名《吃在赣州》,1948年《生活日报》第1卷第5期)难怪赣州治下的南安板鸭认为广式腊肉是名品,呵呵!

熏肉很漂亮,让人无法闭嘴。婷已经被雇用出国了。有人说广式腊肉是中国第一家,所以不必打广告:“去年春天,上海的电车和公共汽车上到处都是广式腊肠鸭的广告。当时我认为这是一件普通的事情,我认为没有必要做这样的宣传,因为中国各地的人都知道广式香肠最有名。”就像我们今天仍然重视出口一样,出口比例是检验产品的试金石:“过去广东的香肠不能说不发达,国内外年产销都在1000万元以上。”...鼎盛时期每年出口约400万只,美国占30%,南洋占30%,其余占全球40%。”

如此盛大的活动应该离不开广告的功劳,但作者求助于几个“无名”的大企业:“只有三四家公司在广东做出口业务,和龙和燕是第一家,还有一些是有益的,吉祥的和广阔的。前两种专门运往美国。何仪专门向南洋地区运送货物。吉祥关门。因为和龙香肠是著名的一家,我在美国吃中国香肠,如上海五芳斋的汤包,北平廉价广场的吊鸭,以及广州的大三元和六十元鱼翅,所以我特意去拜访了他,但尽管这家和龙香肠有如此著名的声誉,广州当地人不知道,他们也不知道这家店在哪里,但这种拙劣的商业推广原本是我们中间的知名商店。(梦萱《从美国香肠到广东香肠业及其制作方法》,《现代生产杂志》1936年第2卷第2期)

事实上,在老广州看来,就像许多所谓的米其林和黑珍珠名单的餐馆今天广受鄙视一样,一本名著的记忆不仅值得老广州珍惜,而且还可以启发外国朋友如何找到广式腊肉:

腊肠、汝嫣和展颜可以被称为香肠方面的知名专家,他们在其他地方和当地都非常有名。如果你送一份带有腊肉的礼物进行交流,似乎除了两家商店的制度外,它不是贡品。由于其独特的外观,人们很受欢迎。然而,挑剔的食客喜欢十七家海鲜杂货店制作的香肠。虽然价格比两家店的高一点,而且外观明亮,但并不矛盾,调料也很上乘,这是燕汝嫣栈无法企及的。演讲者说这两家商店每天都要用很多肉,所以美与恶都混杂在一起。当它不可避免时,直到外表明亮时,用硝酸盐增强颜色,并在内部调整美与恶。如果两者都不适合,那么原始的味道就会失去,但如果它很奇怪,它就不会。肉是精挑细选的,调味材料都是精挑细选的,以获得其真正的味道,从而引起顾客的关注。这位记者住在河南省一个僻静的地方。虽然他尝试过香肠,但他经常从附近福昌园华光寺前的升龙杂货店买香肠作为食物援助(这家商店不卖任何其他香肠),价格比奇奇高三分。据店铺合伙人说,据说伊甸店是家族企业,人很少,晾晒场很广。每天只能生产30到40公斤的香肠,但这项业务的原材料必须经过提炼,当然也不能缺少人员。因此,每天早上,市场上没有交易肉的商店,所以必须足够热才能晒干肉。如果下十天雨,与其烤火,不如缺货。富蕴河北的客户不怕过河买,所以尚胜奇更胜一筹。这家店的老板是南海县盐步人,所以做出来的香肠是盐步风格的,而且香肠肥壮,每斤麻绳也不多,比不上若言的那种香肠。每斤多拿三分,真的是缺少麻绳。记者是品尝者,不是熏肉制作者。虽然他的口味确实可靠,但不管演讲者关于严如展和盛隆的餐馆合伙人的说法是真是假,广东和上海有很多制作腊肉的专家,也没有记者谈论它。(《论饮食》,《珠江回忆录》第1卷第4期《粤式》,1935年)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