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盲盒”拒绝成为食品安全“盲区”

  5.9元兩個面包、12.9元三份壽司……最近,“剩菜盲盒”的風潮席卷北京、上海、杭州和成都等各大城市,商家以低於原價的盲盒形式出售臨期食物或當天未銷售完的庫存,這種既省錢又環保的模式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泛追捧。有關專家表示,盡管“剩菜盲盒”是一種有助於減少食品浪費的創新方式,但無論以配餐、糕點或飲品等哪種方式存在,都必須遵守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這些規定要求對食品進行標簽標識、保證存儲環境、符合檢驗檢疫要求並接受監督管理。如果“剩菜盲盒”不能滿足這些要求,就會給消費者帶來潛在的健康風險。

  產生初衷是減少食品浪費

  盲盒經營是一種新型的經營方式,這種經營方式本身並不為法律所禁止,但需要注意的是,盲盒經營需要依法依規開展。那麽,食品能否以盲盒形式銷售呢?

  今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盲盒經營行為規範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中規定:“食品、化妝品,不具備保障質量安全和消費者權益條件的,不應當以盲盒形式銷售。”

  《指引》同時強調,食品經營者在從事食品銷售、餐飲服務過程中附贈其他盲盒商品開展促銷活動的,應當遵守反食品浪費法有關規定。

  “‘剩菜盲盒’的經營方式並不違法違規,但需要注意必須保證食品安全,且不得進行虛假宣傳、欺詐、隱瞞食品真實情況、違背公平交易原則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律師趙曉林說。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饒偉認為,在能夠保障質量安全和消費者權益、遵守反食品浪費法等相關法律的前提下,可以以盲盒形式銷售食品。

  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任超表示,食品以盲盒形式售賣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在考慮食品能否以盲盒形式售賣時,應當綜合多項條件。“一個條件是食品安全保障,食品作為人們日常生活必需品,其安全和質量至關重要。必須符合相關的食品安全標準和質量要求,包括確保食品新鮮不過期、合理貯存、沒有受到汙染且符合衛生標準等;另一個條件是消費者權益保護,食品盲盒銷售必須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護,包括明確消費者在購買盲盒食品後出現質量問題時的處理方式、完整的售後服務和投訴渠道等。”任超說。

避免浪費更要守住安全

  作為臨期食品的一種衍生品,“剩菜盲盒”和臨期食品的市場並不完全相同。後者主要集中在零售企業,而前者集中在餐飲領域。“就我個人而言,我會選擇購買打折的臨期食品,盲盒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不能保證買到的食物是自己喜歡的,且如果個人對於飲食有一定忌口,盲盒食物則更需要確認其品類。否則開出來的不是喜歡的食品,又造成了新的浪費。”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

  避免“舌尖上的浪費”與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從來都不是選擇題。據了解,市場上有的“剩菜盲盒”的標簽標識不清晰或缺乏詳細信息,這可能導致消費者無法了解食物的成分、添加劑、保質期等重要信息,增加了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認為,食品安全是否有保障和以什麽形式銷售關系不大。剩菜可以“盲盒”,但品質不能“盲”。企業只要加工食品,做出了餐品之後裝在盒子裏賣,就應當承擔相應的食品安全責任,包括食品的新鮮度、保質期,加工工藝,添加的各種調料、添加劑等,都應該符合國家的標準規範,否則在經營上就違法了。

  同時,對於消費者而言,權益也不能“盲”。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盲盒時要學會規避風險,審慎選擇“剩菜盲盒”產品,尤其是對產品保質期、服務承諾以及商家的信用風險等進行綜合考量。如果消費者因食用“剩菜盲盒”健康受損或拿到了劣質產品,也可向商家要求賠償,或向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等進行投訴。

  此外,監管也不能“盲”。有關專家表示,監管部門需加快制定和施行臨期食品(包括“剩菜盲盒”形式)的行業標準,引導其規範有序發展。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嚴格把控質量門檻,面對消費者的維權和投訴也要積極處理,保障其合法權益。

  隨著社會對食品浪費問題的普遍重視及消費者低碳生活意識的提升,未來臨期食品行業會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剩菜盲盒”只有在食品安全的框架內進行推廣,才能有更加長遠的發展。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