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油旋姐卢利华:多年坚守只为留住一座城的味道 | 非遗传承人

吃油漩鲁菜。对于从小唱着歌吃着油漩喝着泉水长大的吕丽华来说,一个小小的油漩承载了她的半条命。40多年来,她从一个喜欢吃油纺纱的小女孩成长为省级油纺纱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传递给世人的,是留在记忆里的老济南味道。

奶茶多少钱一杯

用12道工序制作一个又软又脆的芝麻油旋盘

“软而脆,色泽金黄,层次分明。“在吕丽华的心目中,正宗的油旋应该是这样的。一块醒着的面团,辅以猪油、花生油、盐和葱花,被她用手揉搓和烘烤,带着浓郁葱香的油漩正冒着热气。此时的油旋还是一个扁平的圆饼,当她用手指戳它时,一个像泉水涌出的螺旋油旋立即出现在她的眼前。

制作油旋很容易,但制作正宗的油旋却很难。从和面到擀皮,再到拉面和烘烤,完成一个油旋的制作需要1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考验。“做油旋用的是花生油和猪油,猪油是我自己熬的。大葱是章丘的。如果要把它们切成葱花,不能直接用刀剁,否则会影响口感。”她郑重地说,和面用的水也是有讲究的,要把握好温度。水温一年四季都不一样。

油螺旋里一层又一层的螺旋是怎么做出来的?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济南的油漩涡有60层油酥。要达到这种效果,揉面是第一步。出来的面团应该像缎子一样光滑。然后,取出一个小面团,擀成长面团,擀15次。制作完成后,将是60卷。”她笑着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她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

代表济南参加比赛并获得国家级奖项。

“苏少爷,让这个小姑娘跟着你。”正是40多年前的这句话,让吕丽华和尤宣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2年,16岁的吕丽华还只是老聚丰德饭店的一名学徒,师从济南油轩第二代传人苏江林。“1958年毛主席来济南时,吃过我的师傅兼一代宗师耿做的油漩涡,连西哈努克亲王尝后都称赞道。”如今,说起这些,她仍难掩激动之情。然而,在那个年代,她甚至不知道“荀子”和“案例”是什么。重庆辣子鸡的做法

开始工作时,她混合面团,擦案板,早上拉炉子打水,工作结束后封炉子,然后倒煤渣和取煤灰...她每天都做很多工作,但她在一片混乱中学会了油纺纱技术,所以她很无聊,想离开。偏偏吕丽华是个要强的人,工作上练不好,就在家里偷偷用面粉练。

从面条案到灶前,她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学会了济南油纺技艺,能够独当一面。但是做油纺很无聊。每天站在三尺长的案板前,我无数次重复同样的动作。幸运的是,她有一个爱好——唱歌,这为枯燥的工作增添了一抹色彩。“那时候我每天早上5点去酒店,厨房只有我和师父,可以尽情地唱歌。现在想来,是音乐给了我力量,支撑我走下去。”

2000年,吕丽华和她的榨油机迎来了高光时刻。她只身前往北京,参加中国油面点名小吃评审。“虽然我的油纺技艺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但我心里还是很忐忑。我代表济南。成绩不好怎么办?这不是整个国家的耻辱吗?”最后,她在回济南的火车上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她的济南油漩涡被选为第二个中国著名小吃。当时,她兴奋得跳了起来。这成了她职业生涯中最骄傲的事情。想加盟一个早餐店

外国粉丝“打飞的”,买了30个油旋。

2003年,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吕丽华离开了工作了20多年的地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红春美斋”。“我最初在大观园租了一个门洞,我带着我的学徒们一起制作油旋。因为是手工制作,我一天最多能做400多件。最热的时候,我要排队两个小时才能买到。”吕丽华说,多年高强度的工作让她的肩颈腰椎都病倒了。

“多年来,我教过无数学徒,但没有一个人选择谋生。为什么?因为太苦太累了。”吕丽华回忆说,开店时,她每天工作14、15个小时,尤其是夏天,整天站在火炉旁。高温的炙烤让她的衣服被汗水浸湿,甚至脸上的汗水都流进了嘴里,她能尝到咸味。“当时一个徒弟跟我干了四五年。这个年轻人是一个难得的好苗子,但他说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卢丽华对徒弟的离去深感遗憾。

从讨厌这一行,到接受现实,再到逐渐喜欢上它,最后由衷地爱上它,吕丽华用了10年的时间。在这10年里,她遇到了许多让她感动的人和事。

“当年,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吃了我做的油旋,后来一家人去了上海定居。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女孩早已变成了老太太。当她远在新加坡的女儿通过电视得知我在继续做油纺纱时,她飞到济南为她买了30个油纺车送到上海。吃油旋的老人又给我打电话说,我做的油旋让她想起了儿时的记忆和对家乡的怀念。”吕丽华说,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很有意义。

即使在五年内被迫搬迁四次,即使红春美斋仍在寻找“家”的路上,吕丽华继承和发扬济南油纺的初心依然没有改变。她带着红椿美斋的无形油旋参加各种活动,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她上电视,讲述石油旋转的故事,谈论非遗文化...她说,百年非遗油婆娑制作技艺不能丢给她。

“我希望找到最适合油旋的土壤,我相信我会遇到一个有缘人,在‘为油旋代言’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记者:王千报道员:王政摄影:王千摄像:王政摄像:许超编辑:许超校对:王菲编审:刘美美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