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预制菜教你如何“走出去” #预制菜产业巡礼 之温州
文:莲子
来源:预制菜智库(ID: eyuzhicai)
猪肚鸡的做法
2022年,来自长三角的声音温州是全国各地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城市之一。
说到温州,可能更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温州商人。至于温州当地的美食、美景还是强大的支柱产业,似乎真的说不上来。
温州高调搞预制菜,将自己定位为“长三角预制菜名城”。基于江浙沪地区庞大的消费市场,其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一方面,强化欧彩特色产品的定位;一方面,在修炼内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销售。从政策出台、标准制定、三次产业“共同繁荣”等角度看,都很有针对性。虽然温州是14个沿海城市之一,但它可以作为许多内陆城市发展预制菜的参考。
预制菜智库#第五期预制菜产业巡礼将带你走进温州。
01
第一、二产业不强,特色路线是“救田”
喧嚣之夜打一生肖
如果要说人设城市不符合实际,温州应该算一个。
温州的GDP在浙江排名第三,但人均GDP却是倒数第二。温州的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一方面,温州制造业众多,吸引了大量低收入人群。另一方面是因为温州资源匮乏。“七山两水一分田”迫使温州人暂时离开故土,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成为反击的典范。
不仅经济落后,受重视程度也不尽如人意。背靠长三角一体化,江浙小城市南通、嘉兴、湖州等知名地级市逐渐受到关注,而远离长三角核心区的温州却始终没有名字。
很难想象,作为14个沿海城市之一的温州,直到1998年才开通第一列火车。
温州到杭州的直线距离可以换算成一个小时左右的高铁。尽管如此,在瓯江大桥通车之前,温州人到杭州需要将近一天的时间。浙南千里大山把温州包裹得严严实实。
这样来看,温州的预制菜显然是“偏”的。
首先,上游农渔业的资源禀赋不尽如人意,比山东潍坊和广东肇庆都要丰富。受地理因素影响,温州产业结构发展不够均衡。
其次,作为一个远离省会的三线城市,根本没有交通优势。但就区位而言,在江浙沪富饶的长三角地区,温州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想象空间还很大。
温州的特色农业值得一提。全市拥有大黄鱼、乳业等十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区,6条省级示范农业产业链,中国紫菜之乡等25张国家级“金名片”,在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小镇等34个产业平台。
放眼温州的预制菜产业,全市从事预制菜的企业近200家,出现了百珍堂、鼎诺、麦丰等一批预制菜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中鸭舌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鱼饼、鱼丸、肉燕等传统产品已形成成熟的预制菜产业。同时,全市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上海疫情期间,温州备菜也成为上海市民的保障菜,并成功抓住了机遇。
预制菜的好处是可以让地域美食“走出去”。温州瓯菜与杭帮菜、宁波菜、绍兴菜并称为浙江四大菜系之一,菜品多达250多种,其中46道名菜被列入《中国烹饪书》。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小吃,如传统的永嘉麦饼和温州米粉,这些小吃都经过测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遍布全球的温商集团形成了先天的销售网络,成为温州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有力基础。
02
在温州发展预制菜是这样的。
温州对发展预制蔬菜产业有着清晰的认识:
总体而言,温州预制菜产业仍处于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在质量安全方面尚无统一的产品标准体系。原料储存、还原口味等技术环节仍存在瓶颈;冷链物流和设施不完善,“厨房型”建筑企业比例低;土地资源短缺、原材料成本高、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仍然突出。
为此,温州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即“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东南沿海预制菜名城,打造10条具有温州特色的预制菜产业链,培育100家示范企业和100个预制菜名品,整个预制菜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通过打造米面制品、糯米山药、大黄鱼等十大预制蔬菜产业链,未来三年全产业链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意见》中有10项内容予以支持。其中,
支持温州企业抢抓机遇、抢占赛道,对品牌推广营销给予资金奖励。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科学研究、产业园区布局等。通过整合政策资源,逐步培育一批规上企业、“链主”企业和上市企业,推动预制菜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同时提出人才支持和用地保障。
重点解决冷链仓储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加快共享冷库、共享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组建装配式蔬菜产业联盟,与物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
温州预制菜的目标是打造长三角预制菜产业名城。面对目标消费市场,温州不遗余力。
例如,市本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预制菜“十佳百品”评选、推广、展销活动。支持部门牵头、企业组织的品牌推广、电商直播、广告宣传等活动,市财政给予企业承担50%的资金、最高100万元的资金奖励。
扩大产品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参加一般国际展览的预煮蔬菜出口企业将获得60%的补贴,每个展位费最高可达2.5万元。其他地区每个展位费补贴50%,最高2万元,同一展会每个参展商最多补贴4个标准展位。
支持预煮蔬菜出口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对新获浙江出口名牌、温州出口名牌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15万元、5万元奖励。支持预熟食品服务平台建设,对新获得的国家、省、市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试点)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补贴。
引进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合作研发,整合温州的科研资源成立了预制菜产业发展研究院。今年8月,温州预制菜等首批团体标准发布,打出了温州预制菜的高标准,促进了生产制造升级。
03
跳出“以农为本”的传统思维
在强化预制菜链条方面,温州重点做强上游农业。
6月底,温州举行2022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农业农村领域项目表现亮眼,共签约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211亿元。与CBD、文化旅游、金融、服务业等板块相比,农业板块签约金额最高。
其中,共签约预熟蔬菜产业项目7个、一二三产融合项目11个、农产品加工项目5个、农业双强项目10个、数字农业项目3个。12个项目参加现场集中签约活动,24个项目现场签约。
这些装配式蔬菜产业项目的签约,将有效聚集国内头部企业资源,助力温州产业转型升级。为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如鹿城区雨润集团华东装配式蔬菜总部基地项目投资11亿元。建成后,年销售额将达到30亿元以上,并将聚集100多家中小型预制菜上下游企业。
投资11亿元的瑞安市数字农业及装配式蔬菜数字化加工园项目,一期将建设3000亩水稻数字化种植基地。二期将建设植物工厂,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共建瑞安水稻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第三期,稻香村集团将建设预制蔬菜数字化加工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20亿元以上。
今年以来,温州推进农业农村“双招双引”工作,优先选择装配式蔬菜产业、高科技农业、三产融合等领域,掀起了农业“引大投、引大商”热潮。目前已落地世界500强益海嘉里集团新建百亿级厨房项目,上海郑新集团、娃哈哈集团、旺旺集团等一批头部企业未来将加强预制菜种植和冷链。同时强化“以农为主”的传统思维模式,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农业投资结构得到质的改善。
为提升公众“预制温州风味瓯菜天下鲜”的认知度,自8月起,《温州农业农村情况》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温州预制菜标识。参赛作品将经过初评和网络投票,最终被录用的设计师将获得5万元奖金(税前)。此外,还有10名入围者,每人奖金2000元(税前)。
9月28日至10月8日,线上农博-温州预制菜品牌馆举办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消费者每天可领取130元丰收红包。购买预制菜可享受政府补贴,持续提升预制菜宣传推广力度。
笋干红烧肉
如何跳出“以农为主”的传统思维?这是很多内陆城市应该关注和正视的问题。以预制菜为小切口,走特色农业路线的温州模式可以借鉴。
目前,温州有90多家预制菜重点生产企业,他们正在利用厨房模式解决菜肴工业化生产瓶颈,抢占预制菜新赛道。
浙江百珍堂食品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农业科技企业,做高端滋补养生炖品。自工厂生产供应“预制菜”以来,产品定位和受众也有所调整,它们更倾向于年轻消费群体。现在,“预制菜”已加入全国800多家连锁店,2018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2021年将达到2.9亿元。
温州麦丰食品有限公司从10多个“预制菜”发展到50多个产品,包括脆排骨、花菜梗、蒙古雪花牛骨、柠檬去骨鸡爪、糯米山药、鱼糕等。R&D核心团队开发了欧洲菜、川菜、粤菜和其他菜系,2021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温州万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参与蔬菜原料“预制菜”的开发,还在配套产业链上有专门用于“预制菜”的微波袋。鸭舌、黄鱼、糯米等部分企业洽谈了微波袋的授权业务。
产供销一体化的十大特色产业链将推动温州特色优势农业资源对接“两化”“三化”,也为产业链上的商贸企业增添了底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