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眼中的预制菜:预制菜可以普及,但目前跑偏了方向

文:莊稼

來源:第三只眼看零售(ID:retailobservation)

預制菜火了,它被寫進了中央一號文件。食品工廠、供應鏈公司、餐飲企業以及零售商都將它視為極具潛力的一個品類,紛紛押注預制菜賽道。

商家熱火朝天,消費者是如何看預制菜的?

01

初印象一塌糊塗

去年7月,身邊有朋友提出想要做預制菜工廠,由此我開始關注這一品類。但最開始預制菜給我留下的印象並不好。

一方面,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否保證。之前點到的外賣都是預制菜。雖然圖片誘人,種類繁多,但無論是黑椒牛柳、日式烤肉,都是清一色油炸肉塊。讓人很難判斷這是由什麽原料加工而來,同時也無法判斷是正規工廠出品。

之前看過一個小作坊老板的兒子用腳拌菜的視頻,讓我一直懷疑自己吃到的東西也可能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在沃爾瑪我也留意關注了預制菜。肉類海鮮類區域附近有一個年夜飯專櫃,魚、肉、肘子等十多個品種的預制菜。這些預制菜的成分表中沒有防腐劑,但有復配水分保持劑:三聚磷酸鹽鈉、焦磷酸鈉、六偏磷酸鈉。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添加劑沒有標注含量,我們無法確定是否在安全劑量範圍內。此外,松鼠桂魚配大量番茄醬,通常番茄醬裏含防腐劑,但成分表裏沒提到這一點。

我同時關注到這類產品保質期有九十天。對於一盤菜,這麽長的保質期,真的是件好事嗎?讓人心存疑惑。

另一方面,預制菜的口感也不好。身邊有人提到妹妹的朋友開了家海鮮餐廳,全用預制菜,相當難吃。雖然這不一定是工廠的原因,可能也與菜品設計和廚師有關,但確實在影響消費接受度。

事實上,不認可預制菜的人不在少數。相關文章評論區對預制菜一片鄙視。在沃爾瑪,我沒有看到有人在預制菜區域停下來,更不要說往購物車裏放。

為了了解大眾對於預制菜的態度,我還跟餐館老板和不同城市的朋友聊了這件事。有的餐館老板語若怨婦:“用預制菜會趕走客人。”而凈菜他們則認為成本太高。

天津的一位80後主婦表示也不會用預制菜。“隔夜菜特別是肉菜,亞硝酸鹽含量高。而凈菜誰知道洗菜用的什麽水,是個什麽操作環境?清洗到什麽程度,農藥殘留嚴重不重?”她說道。南京、上海其他的城市的朋友也表達了類似的想法。

目前的情況是,餐館老板不願用預制菜,用過的則表示很受傷。家庭主婦對此則有諸多顧忌,或者說沒有信任的品種。但有意思的是,有些沒有預制菜的餐館老板,卻流露出想做預制菜的意圖。這件事讓人困惑。

02

預制菜選錯了發展方向

雖然預制菜存在諸多問題,但我認為預制菜是能夠普及的。

就我自己來說,帶孩子七八年,因為不會做飯只能硬著頭皮做。我會去超市購買奧爾良烤雞、北京烤鴨等產品,同時也很懷念青少年時期下樓即買的新鮮鹽水鴨。如果將來有合適的預制菜做飯會省事很多。

但我所在的雲南小縣城,超市生鮮區幾乎沒有免洗蔬菜。不過有賣十幾塊一份的盒飯,但這些盒飯多是用賣剩蔬菜做的,肉類屬於邊角料,太肥。目前,迫於無奈還是只能自己做。

同樣地,超市的油炸產品,例如藕夾、素圓子也有人買。但明顯,這類產品更接地氣,有散稱的,包裝好的則和凈菜類似,塑料底盤蒙保鮮膜,貼食品標簽。但標識不明顯,標簽小,文字小。但這早已有之,不算新產品。

而目前C端預制菜的問題在於,走預包裝食品路線,更接近罐頭、特產或速凍食品。使用場景大致是年節湊個菜;一些有加熱條件但無新鮮食材的特殊環境;聚會圖省時省事。日常的居家場景中,買這類產品的人可能多為一時興起。

在預制菜這個遊戲裏,玩家的攻略方向會不會已經跑偏?包裝冷凍菜真是預制菜嗎,我覺得更像支線劇情。而主線任務,還要在“菜”裏找。菜本身具備“新鮮”“安全”和“廉價”原生屬性,而預制代表附加新屬性“便捷”,當附加屬性與原生屬性發生沖突。這個賽道的前景則不會明朗。

此外,我也不看好預制菜跨省市銷售。距離會增加產品流通環節,進而導致預制菜成本與不可控因素增加,制約著產品的普及。

相應地,我更看好社區廚房、城市廚房做預制菜。因為預制也是菜,消費者非常看重新鮮度。哪怕同樣采用冷鏈和真空包裝,本地生產完全可以把C端銷售期控制在3~7天,甚至強調當天銷售,無添加劑。隨日期(新鮮度)降價。這一點,日本超市有例可循。

03

像便利店一樣的小吃店

看到一篇文章,大家在紮堆秀家鄉小吃。有8年沒漲價的8元麻辣燙,2元的冷面熱吃,吃了30年的羊湯……看著看著,不由自主想起武漢的豆皮、南京的鴨血湯鴨油燒餅、天津寒夜街頭的羊雜湯、廣東的炒粉,以及現在離小區不遠的扒肉米線和紅河小卷粉。

事實上,這類不用考慮,潛意識就會買想吃的東西,往往才算真實需求。

一個相反的案例則是“舌尖英雄”。舌尖英雄銷售產品有預制食材,速烹菜、即熱菜、火鍋食材、調味品以及小吃等。產品保質期比較長,有的在冷凍條件下保質期超過一年。而門店內基本看不到實物,產品展示全靠APP圖片。

將一個零售門店做成了帶冰櫃的快遞站。明明是賣吃的店,卻沒有打造出一點吃飯的氛圍。

相較之下,這類“快遞站”真的不如“加熱站”。所謂加熱站,就是將門店內的銷售櫃台改為吧台,配置產品加熱設備。同時銷售預制菜、預制食材和調料,讓顧客可以在這裏吃,也可以將產品帶走。店員則承擔酒吧調酒師的職責,幫助消費者加工需要靠醬汁、蘸料提味的原味食物。

加熱站可大可小。同時與便利店一樣,適合開在商超、校園、寫字樓入口、小區入口、地鐵站等街頭巷尾。在人員配置上則像洋快餐一樣,不需要專業廚師。從業人員經簡單培訓即可上崗。可以說就是像便利店一樣的小吃店。

如果加熱站能像便利店那樣的遍地開花,本地的預制菜加工廠自然得以生存,同時也會為小吃快餐提供了升級解決方案。

事實上,有很多人並不想賺大錢,只想給自己或者家人找份自主穩定的工作。因而想開小吃店,苦於自己缺少技術,又不容易物色到合適的人手。大城市房租高,是否可行不清楚,但小城市或者縣城,有本地的合格預制菜工廠供貨,這種店開起來不難。同時由於這類門店操作簡單,因而復制簡單,具備加盟連鎖屬性。

我開小吃店的想法,就是要驗證自己的設想。按照規劃,這類門店使用兩三個員工,面積20~30平方。采用稻殼餐具,不洗碗。食材則由本地供貨商每天配送。這樣產品用料、加工過程也能夠知根知底。

在產品上,我則打算賣本地特色的羊湯。我們當地有種黑山羊,羊湯鍋很受遊客歡迎。但羊湯都是大鍋大碗賣,沒人以賣湯為理念,沒人賣小碗小份。所以我決定聯名米線賣小份羊湯。

同時我借鑒佛跳墻在產品上做改良。佛跳墻講究讓和尚聞香跳墻,我決定將湯的品牌確定為仙人墜,隱含讓道士饞得跌下雲頭的意味。米線的品牌則定為故事煮線。

門店主要銷售米線和湯。其中,羊湯冷凍成固體,論公斤銷售。消費者買回來冰箱裏一扔,需要時可以自己配點新鮮蔬菜煮煮,隨時能夠下鍋米線,下個面煮個湯。

04

現有工廠達不到要求

加熱站與預制菜工廠是共生關系。沒有工廠,加熱站沒有產品可賣。反過來,只有加熱站像便利店那樣遍地開花,工廠才有海量訂單,進而維持生存。目前來看,缺少訂單預制菜工廠做連鎖加熱站,並開放加盟可行性更高。

而我因為在附近找不到合適的工廠,所以決定暫時放棄這一構想,計劃等三五年,產業成熟後再去做這件事。事實上,我了解到昆明預制菜廠家很多,不過大概率屬於廉價獲客模式,主要做那種外賣裏吃了後怕的油炸肉段。

而我認可的預制菜工廠需要具備以下三個屬性。

首先它是餐飲後廚的工業化分身,要有具體到產品的制作標準。大眾普遍認為中國菜太復雜,無法標準化的原因在於,行業不願意花費精力制定標準。數字化時代,只要有意願與資金,可以建廚房實驗室,做開放式菜譜目錄。給菜品定義出最合理規範的制作方法,並且詳細列舉出制作步驟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應對措施。就能實現產品標準化。

而當產品標準被同行認可,成為行業標準後,產品就不需要再進行推銷了。因為經典菜肴數量有限,在制定產品標準的過程中,工廠將產品吃透,就已經很難被超越。

其次是提高時效意識。工廠需要執行嚴格的安全程序,準確標注生產時間,不作假。事實上,不關注新鮮度,預制菜可以和商超速凍食品競爭,但爭不過現做的餐廳。而本地企業時效和安全做得好,可以無限縮小與正常餐桌菜的差距。同時,無防腐劑,亞硝酸鹽控制措施,這些其實是很有說服力的賣點。

再其次是願意研究廚房機械的操作技術。任何一個老鐵匠都做不出挑戰高級機械技工的事情。面臨機械和AI的壓力,廚師職業必然分流。未來的方向則會向AI廚藝設計師、調味師、品控師,以及智能廚房機械操作師的方向進化。

05

預制菜的進化方向

加熱站是介於零售和餐飲之間業態,是使用預制菜的餐飲店新物種模式。而洋快餐本質就是小吃快餐的加熱站,日本的便利店裏同樣有加熱模式。

加熱站的優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統餐飲油煙影響樓上住戶,下水道容易被堵。加熱站基本不會。

二、能兼容加熱站的場所更多,如奶茶店、便利店、加油站服務區、大樓公眾茶水間,甚至流動售貨車。三、預制菜工廠與加熱站模式結合能在一個地方做出全國各地小吃,豐富商圈內容。多數商業地產或旅遊地產招商部門,會很樂意開出免租、裝修補貼等等條件。四、門店兼具餐飲和工廠基因,容易與消費者互動,利於口碑傳播和新產品開發。五、工廠可以向加熱站提供產品品牌證明,生產資質、開放車間視頻,進行品牌塑造。

另一方面,目前,傳統餐廳的社交功能正在逐年弱化。疫情以及消費者習慣的改變,使得大家不再願意請人吃飯。從經濟趨勢看,務實樸素的小吃快餐會更受大眾認可。因此,行業需要在小吃快餐等大眾化產品上做創新。

具體的產品開發則需要從普通人的生活中找思路。據我觀察,冷凍湯、預制粥、各類泡飯都有市場。宮保雞丁、木須肉等使用微波爐加熱與現做區別不大的家常菜,加工簡單程度已經接近凈菜的蒸菜、涼菜,不加鹽且冷熱隨意的幹切肉類等,都適合做成預制菜。此外,我還推薦飯菜一體的炒飯、炒粉、粽子、竹筒飯。

總結來說,簡單技術、簡單品種、簡單選擇、簡單需求、單價不高的產品都適合做成預制菜。

至於消費者普遍認為預制菜不如現做新鮮的問題。一方面,企業需要提高商品周轉速度,保證消費者買到新鮮產品。另一方面則可以直接表達“我就是預制菜加熱站”。當天的東西原價銷售,第二天打折,第三天繼續打折,超過一周銷毀。增加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可度。

最後,加熱站應該向奶茶店、洋快餐看齊,吸引年輕群體。例如,盡可能用紙袋包裝產品,主打環保理念。在品牌中插入插畫、漫畫等受年輕人青睞的元素。此外,還可以主打新鮮無防腐劑的零食概念。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