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精品咖啡“唤醒”山乡品牌

3月,云南省普洱市精品咖啡豆进入采摘高峰期。在普洱市思茅区艾薇咖啡庄园,漫山遍野的咖啡树挂满了红果,随处可见咖农穿梭在林间弯腰摘果的身影。山的另一边,庄园里的咖啡香气四溢,游客一边欣赏远山森林的风景,一边等待一杯原味咖啡。

普洱市地处世界咖啡种植黄金带,北回归线从这里穿过。良好的生态条件使普洱市成为中国咖啡主产区。尽管有着天然的禀赋和产业基础,但普洱咖啡一度面临“养在内室,无人识她”的窘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国内消费者并不知道他们喝的进口咖啡原料其实产自云南。”艾薇咖啡庄园创始人刘明辉说。

为了让普洱咖啡品牌走出大山,一代代普洱“咖啡人”走上了品质发展之路,从不同的口岸出发,打造品质咖啡品牌。日前,记者走进普洱市,在远山密林中寻找普洱咖啡发展的实践故事。

种豆闭源

早上6点,艾薇咖啡庄园的采摘员张福德和他的妻子从家里出发,前往半山腰的咖啡园开始一天的采摘工作。张福德是普洱市思茅区当地的咖啡种植户,种植咖啡已有20多年。张福德俯下身,利索地从咖啡树上摘了一把水果,宝石红色的咖啡果在他的手掌里聚集成一堆。“20年前,当咖啡买家来收集咖啡豆时,有不同的颜色,好的和坏的。至于价格,人们想要多少就给多少。”张福德回忆道。

“过去,当地咖农对咖啡品质没有太高要求,基本停留在‘卖原料’阶段。”刘明辉告诉记者。刘明辉是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人。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咖啡和可可加工专业毕业后,他于1996年在美国创办了一家公司,通过外贸将云南咖啡销往海外。然而,由于当时咖啡种植缺乏统一标准,咖啡豆质量参差不齐,刘明辉不时因“货不达标”而遭到客户拒绝和罚款。

“一杯好咖啡的关键是咖啡豆的质量。“刘明辉认为,如果普洱咖啡仅停留在种植和销售原料的模式上,不仅会阻碍当地咖农的收入,也很难提高咖啡的品质。因此,刘明辉于1998年回到云南,试图从源头抓起,打造自己的“艾薇”咖啡品牌,建设咖啡种植基地,推广标准化咖啡种植。“如何选择咖啡品种,如何布置咖啡树,如何挖沟和修剪,都是我来爱你之后开始学习的。”张福德告诉记者,他成为艾尼的采摘者后,他种植和管理的5亩咖啡园全部转化为桂霞咖啡的优良品种,并全部由艾尼收购,每亩收入约8000元。

“只有解决了咖啡源头的质量问题,才能掌握定价的主动权,才能发展品牌运营。”刘明辉介绍,“艾薇咖啡庄园吸引当地咖农从事种植和收获,根据新鲜水果的数量和质量制定收购价格,通常支付他们固定的工资并经常对他们进行培训,以确保咖啡的整体质量。”

如今,随着集约化、企业化管理的咖啡基地和庄园的入驻,普洱咖啡的源头品质逐步提升,市场需求稳步增长。2022年,在前期从国外引进优良咖啡品种的基础上,艾薇咖啡庄园建成了中国咖啡种质资源库,并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收集了全球114个咖啡品种。

“有了好的原料,你就能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为了更好地了解咖啡,我们一定要来种植基地看一看。”普洱学院薛静梅教授来到爱安咖啡庄园进行实地考察。“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普洱咖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如今,普洱咖啡品牌正逐渐唤起人们对远山森林的向往,让更多人看到原产地的活力。”薛静梅说。

升级渠道以扩大附加值

走在通往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马蒙镇乔安咖啡加工厂的山路上,远远就能听到机械运转的隆隆声。走进工厂,一条完整的咖啡加工生产线映入眼帘。生产线启动之初,我看到刚采摘的新鲜咖啡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分成两路,一边流入烘干晾晒区,另一边依次经过清洗、筛选、去皮、发酵等加工区。“你看这一步,你可以直接把咖啡红果和青果分开。经过一整套流水线,我们加工的咖啡品质率可以提到80%以上。”乔安咖啡加工厂厂长陶金自豪地介绍了正在全力运转的生产线。

从一颗咖啡果到一颗咖啡豆,精品咖啡品牌的打造离不开精耕细作。2007年,陶金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回到家乡建立了乔安咖啡加工厂,从邻近的农民那里购买新鲜咖啡。“为了保证咖啡加工质量,最终离不开机械化技术。”陶金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以咖啡豆的干燥处理为例,过去工厂主要采用传统的晒干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面积的打谷场和充足的日照,干燥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大。

2022年,云南省出台《关于促进提升咖啡优质率和深加工率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到2024年,全省咖啡豆优质率达到30%、咖啡深加工率达到80%,努力打造全球重要的优质咖啡产区。”与此同时,孟连县开始推进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和咖啡工厂改扩建。

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陶金近年来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自动化精品咖啡生产线。与此同时,乔安咖啡的名声越来越响。最近,陶金正忙着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寻豆者谈判价格。“工厂升级改造后,不仅降低了用人成本,而且咖啡豆的品控也更加稳定。”陶金告诉记者,工厂加工的咖啡豆售价比市场价每公斤高出2元多。在这个季节,雀巢、Manner等长期合作的客户都增加了生咖啡豆的采购量。

2022年,陶金的弟弟金勇回到家乡,与哥哥一起经营一家咖啡加工厂,并在当地打造自己的咖啡品牌和咖啡庄园。“未来,我们还想推出自己的咖啡烘豆品牌。我手里的这杯‘初恋’就是我们今年研发的新品种。”金勇一边煮咖啡一边介绍。“希望‘初恋’的味道能让更多人记住乔安咖啡的品牌和品质,进一步提升咖啡产值。”

链接“咖啡”文化,吸引游客进山

穿过层叠的山峦和云雾,来到思茅区南屏镇南道河村大山里的小凹子咖啡庄园。刚踏上通往庄园的台阶,新煮咖啡的香气扑鼻而来。在庄园的咖啡冲泡体验区,记者看到一位老人身着白衬衫和西装裤,银发整齐地梳在耳后,与年轻的“咖友”聊天喝咖啡。这位名叫廖秀贵的老人是小凹子咖啡庄园的老主人,也是云南最早一批种植咖啡的咖农。

“2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杂树丛生,庄园的名字也由此而来。”83岁的廖秀贵指着不远处的咖啡园回忆道。1988年,廖秀贵作为科技人才被引进普洱市发展咖啡产业,从零开始学习咖啡种植,带领咖农种植咖啡。1997年退休后,廖秀贵和妻子在南道河村承包了300亩土地,开始自己种植咖啡。鲈鱼怎么样清蒸好吃

“当我们第一次承包土地时,我们也像大多数庄园一样向供应商出售咖啡原料。然而,种植成本越来越高。到2019年,每卖一斤生豆要赔5元。当时我觉得自己必须跳出框框,做一个精品品牌。”廖秀贵回忆道。通过改良品种、学习加工烘焙技术、创立“小澳子”咖啡品牌,廖秀贵开始逐步探索庄园精品咖啡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他还试图将咖啡农场打造成一个新的文化旅游空室,并在消费端探索更多的品牌创新和发展空室。

小澳子咖啡庄园占地面积不大,咖啡师只有三个,但提供的服务体验非常丰富。只需支付40元就可以品尝9种咖啡,参观山上的咖啡种植园,听廖爷爷讲解咖啡制作技术。

沉浸式的咖啡和旅行体验空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打卡,也让廖秀贵一家致力于“咖啡和旅行融合”品牌的建设。“这两天游客越来越多,不分工作日和周末。最近,我每天都要做7、8场讲座。”在咖啡园里,廖秀贵的儿子廖弘文刚刚送走了一群前来参观的游客。“这几天人很多,我们接待了1000多人。”廖弘文在庄园兼职,主要负责宣传和接待工作。2019年,廖秀贵的孙子廖石昊大学毕业后回到庄园,专注于精品咖啡的种植和加工,并致力于咖啡园空的建设。

黄昏时分,许多游客离开小澳子咖啡庄园时不忘带上几袋“小澳子”牌咖啡豆。如今,庄园的民宿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5月开始试运营。廖秀桂说,她希望这个花园未来能成为传播文化的地方,吸引喜欢咖啡的朋友上山小住一段时间。(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网记者刘芸)芦笋怎么做好吃

友臣金丝肉松饼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