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300亿的隐秘生意,越来越多年轻人说“真香”

年轻人越来越小心了。

临期食品,简单来说就是即将到保质期但还没到保质期的食品在过去,它曾是“卖货”。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新业务。

更重要的变化是,在传统印象中,“甩货”是老年人的专利,但换一种说法的“临期食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01

要赚钱,快进快出。

“说这批货是‘三姓家奴’并不为过。”

食品商贩王正在将500箱旺仔牛奶运往北方。这批倒了三四次的牛奶保质期只有两个月左右。网上每盒59元的茶叶以低于20元的价格卖给了当地批发商。

即使在这么低的价格下,王仍然可以赚取大量的利润。

对于这些专门炒临期食品的“奸商”来说,“快进快出”是这个行业的赚钱之道。如果你不尽快做这件事,这些迫在眉睫的货物可能会落入你自己的手中。

这些经常打三折的临期食品,不仅在菜贩子圈子里香,很多年轻人也觉得“真香”。

来自北京的张女士在Tik Tok、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推荐下,来到临时超市“打卡”。

▲5月底开业的北京金源燕莎店好卖。

来源:张女士供图

一瓶网络名人的巴黎水5元,一盒自嗨锅5元,一块巧克力1元...一包最好的薯片3元起,建议零售价。这里只要用0.3元,保质期通常是3-5个月。

店里充满了新年采购的气氛。很多商品甚至不在货架上,直接一件件摆在地上。虽然店员一直在补货,但很多货架已经被一扫而空。

当张女士指着一个空货架问还有没有货时,店员说:“能上的都上了。”

在传统印象中,“甩货”是老年人的专利,但换个角度看,“临期食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甚至成为一些年轻人的“专宠”。

《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与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超四成受访者愿意购买并向身边人推荐临期食品,26-35岁的年轻人占临期食品消费人群的47.8%。

许多年轻人聚集在豆瓣上的“我爱临时食品”小组中,分享他们在临时超市中发现的零食,一些人专门制作了一份购物指南和一份他们所在城市的临时超市地图。

关于购买临时食品的担忧也有很多讨论。一方面是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买临期食品总觉得不爽。

这个豆瓣小组的组长在小组介绍开始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用打折的价格,可以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可以买!临期食品并不可耻!”

这个圈子成立于去年9月,目前已有8万多人。然而,这种与主流不同的消费模式在舆论上仍有争议。

嗅觉敏锐的资本也在带着一批企业家攻城略地。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临时食品连锁超市已经筹集了三轮融资,全国门店数量接近200家;被阿里巴巴投资过的电商用户数量接近1亿;58的二手交易平台转身做起了食品临时仓库。

据咨询机构统计,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即使按1%库存计算,临期食品行业规模也将超过300亿元。

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企业家的特许经营,以及资本和媒体的加持,让这个长期处于边缘的行业变得火热,形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02

在主流之外,它疯狂生长。

2012年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要求商家必须对即将过期的食品进行醒目提示,以告知顾客并单独销售。北京市工商局还公布了量化到天的“食品保质期临界”六级标准。

▲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食品临界保质期”6级标准。

然而,商家不会等待食品过期,而是会尝试提前打折处理这些商品。这些不按正规商品销售、未达到保质期的食品成为临期食品。加工价格和流通价格之间的利润空使临时食品市场在主流视野之外疯狂增长。

过去,市场规模小,供应分散。这些商品大多由临时仓库分发。由于临时食品的价格信息极不透明,许多奸商王力可·何山存在。

临时食品的典型来源是进口零食。进口食品本身的运输周期就比较长,加上通关、检疫等因素,更是难以控制时间。过了验收期的进口食品也很难退货,有些进口食品一到货就被拉进临时仓库。

因此,许多港口城市成为临期食品的集散地,圈内有“北有天津,南有上海”的说法。

除了进口食品,中国还有很多一线品牌。

在整个食品产业链中,越是大牌的制造商对经销商的实力越强。

很多厂家会给经销商设定目标,要求一个季度一定的货量。一些制造商将设立奖金来鼓励经销商实现目标,但目标不能取代市场规则。一些经销商会将剩余的货物交给食品经销商,以实现制造商设定的目标。

但是,为了维护销售体系,厂家一般不允许经销商异地销售,俗称“交叉销售”。这种商品不敢上电商平台,食品经销商只能偷偷卖,因为一旦被发现,经销商将面临厂家的处罚。

超市和便利店在处理临期食品方面也有一套成熟的流程。

标签醒目的特价酸奶,半夜下班后便利店里五折的饭团和面包,大家都习以为常。

晚上8点以后,盒马鲜生是很多年轻人去“砍价”的天堂,在这里可以买到7折的生鲜、熟食、鲜切水果、牛奶和豆浆。

除了那些保质期短的食品外,许多食品在保质期不足三分之二时就会下架,一些食品会放在收银台的显眼位置以低价出售,一些滞销的商品会退回给供应商。

这些临期食品很多被小商场、食堂作为引流产品收集起来,很多流入餐馆、外卖、洗浴中心等场所。

据资深从业者透露,许多自助餐厅正在使用临时饮料和小吃来降低成本。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临期食品带来了新的供应来源和新的销售渠道。电商的尾货、退货、羊毛党抢的货,都是以临时打折的形式流入消费者手中。

2019年,苏宁的一家供应商发现做直播电商的陈杰有价值200多万的临时食品,希望尽快出售。

双方约定这批临期食品打八折出售,但没想到在直播间半小时就卖完了。陈杰不仅得到了佣金和服务费,供应商也赚了一笔。

看到临时食品空的巨大需求和利润,陈杰启动了“临时捕手”项目,目前已在新媒体、私人社区和线下商店布局。赵欣瑜老公

“预计到2021年底,我们将开设近300家门店。”陈杰告诉媒体。

社区团购、直播间和临期超市不仅更快地消化了临期食品库存,也使临期食品迅速进入大众视野,但疫情爆发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来自疫情的蝴蝶效应。

去年在疫情之下,许多商家长期无法营业,已经生产的食品被迫进入临期。消费者需求更灵活的零食和饮料受到了沉重打击,上游产生了大量货物积压,因此许多待加工的食品流入了临时市场。

一个“临时捕手”走上了舞台,许多真正的临时捕手活跃在幕后。

哈尔滨的老金原本是伊利的经销商。去年,它开始成为一个临时仓库。不到一年的时间,一个800平方米的仓库每天可以产生10万元的流水。

全国各地有很多像老金这样的临时仓库,但由于信息不透明,外人根本无法了解其中的门道,这成为他们进入淘金的第一道门槛,但也有人开始卖水了。

有人专门收集整理全国各地临时仓库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一张地址表可以卖到200多元。

圈内有名的奸商胖丁说,他在两个月内建立了一个5000多人的行业社区,许多想倾销商品和入行的白人都很着急,仅社区费就赚了55万元。

资本和流量的杠杆作用加速了行业的增长,也放大了其固有的问题。

03

在奖金消失前快跑

2019年7月,上海警方查获一起销售过期零食案。4500多箱过期进口零食被重新包装后准备流入市场,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

在二手市场上,有一群人购买过期产品,并在修改日期时出售。

经营网店多年的罗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损失。

当时罗先生购买了20万的商品,但在抽检时发现质量和口感不符合要求,意识到被骗后只能销毁。

正是这些食品在日期上的隐患使得消费者对临时食品非常谨慎。

同样让消费者警惕的还有超市“以次充好”的情况。

张女士发现,被抢购的货架旁边摆放着某品牌的虾条,占据了几排货架,甚至占据了不同位置的大量空房间,但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品牌。

▲货架上摆满了不知名品牌的虾。

来源:张女士供图

张女士认为,品牌零食的数量有限。为了提高利润率,大量低价的杂七杂八的零食充斥货架,那些真正受欢迎的临时食品只是吸引消费者的噱头。

或许这种策略能给商家带来更高的利润,但好货难求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业痛点。

一线品牌的产品往往成为临时圈子里的“硬通货”,因为这些产品的流动性更强,卖不出去,而其他品牌则有被砸在手中的风险。

这个市场也成为品牌价值的考场。没有品牌意识,无论它有多便宜,都不一定有人想要。

对于消费者来说,充足的供应、便宜的价格和放心的质量形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三位一体。

这也是一包顶级薯片,建议零售价为3元起。它在大减价时只需要0.3元,但在另一家风格更高端的临时超市里卖2.6元。相比之下,特价店内的货架排列整齐,并没有出现疯狂抢购的现象。

供应问题也困扰着这一时期的食品企业家。

即使有国家仓库的资源和奸商社区,当你真正做的时候仍然需要每天寻找货源。

许多品牌也以保证稳定供应的噱头吸引加盟商,但大多数品牌无法保证所有受追捧的临时食品,而是按照一定比例供应。

以“临时捕手”的线下门店为例。其中,40%是进口食品,30%是网络名人食品,10%是短期食品,只有20%是临时食品。

在有经验的奸商看来,加盟纯粹是割韭菜。这行可靠的货源是钱,你的生命线在别人手里。如果不给你提供好货,你只能吃哑巴亏。

但是,只要能赚钱,肯定会有人愿意投资。在此之前,临时超市品牌的加盟费已经达到80万,而7-11和全家等老牌便利店的加盟费达到50-60万。一个临时超市比这些大品牌的便利店更赚钱吗?

特殊的环境催熟了这个特殊的行业,庞大的库存在短时间内造成了临期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消费者的利益是食品产业链中制造商、经销商、超市和电商平台损失的所有资金。

有人说这个行业的繁荣只是昙花一现。有人说这是未来零售的新方向,但对于已经入局和将要入局的玩家来说,他们只会在产能红利消失前高速奔跑。

无论是仓库、客户还是真金白银,现在所有能抓住的资源都是行业洗牌时的筹码。

04

不宽敞的跑道

在国外,临时食品店并不少见,而且价格便宜甚至免费。

英国一家食物垃圾超市与当地其他超市合作,采购临期食品低价出售。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劳动换取超市的商品,而无需支付报酬。

美国的日常餐桌更像是一盒低价的新鲜马。超市里出售的大部分食品都是当地大型供应商捐赠的临时食品。辣子鸡块

但他们并不以价格为主要噱头,而是主要打营养牌。

他们对食品营养有一系列严格的标准。例如,店内将不提供果冻和果汁,因为这些食物的营养密度较低。

而且,他们会在超市里设立一个厨房来加工食物,并制作均衡的“即食餐”。

创始人道格·劳赫表示:我们实际上是一个伪装成零售店的医疗保健项目。(我们假装是一家零售店,但实际上我们从事的是治疗健康的业务。)

丹麦的WeFood已经成为环保主义者的一面旗帜。

WeFood的来源是其他超市和公司淘汰的食品,其中一些已经过了建议食用期,而另一些则是因为表面缺陷而被筛选出来的“次品”。中国农产品

中国人有点接受不了WeFood,但它在丹麦很受欢迎。开业当天,不仅有丹麦公主和食品与环境部部长加入,还有许多人从其他地方排队到哥本哈根购物。

▲顾客在WeFood前排队。

资料来源:inhabitat.com。

在中国,虽然我们不吃像WeFood这样的过期食品,但环保的理念也让吃临期食品被更多年轻人认可。

我国每年因流通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1000亿元。吃临期食品是为了使用未过期的食品,减少过期食品的损失。

根据《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指南》,“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是保持食品质量的时期,准确地说是最佳食用期。”

这意味着只要是在保质期内,一般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食品制造商一直在向消费者灌输食用新鲜食品的好处。如今,吃临时食品确实面临着思想的碰撞。

现在的临期超市并没有积极传播临期的概念,而是自称为食品折扣店。虽然它们主要专注于临时食品,但也会有价格为正的产品。临期食品已经成为引流产品,一些品牌以高端的态度打消了客户的顾虑,但成本也会反映在价格上。

一方面,临期超市面临着供应不稳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业务扩张奠定了基础。毕竟资本投入是需要回报的,临期食品本身就不太宽敞。

建立消费场景和产生用户粘性是度过第一个冬天的基本技能。但要跨越周期,需要利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解决供应链中供需信息不透明、智能仓储率低等问题。

如何提高食物的利用率是这个行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也许这种临时食品没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但它仍然有其社会价值。

以前价格在个位数的奶茶,现在一杯要几十块钱,几毛钱的榨菜也涨到了几块钱。3元以下的方便面很少。

网上曾流传一组数据:中国14亿人口中,有13亿人从未坐过飞机,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月入过万的人不到30%。虽然无法验证这组数据是否客观,但它至少反映了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不富裕的人仍然占大多数。

一方面,如果不能及时消费,可能会成为一种浪费,另一方面,是大量消费者仍然对食品价格敏感。

更专业、更优质地发展临期食品市场,不仅可以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仍在保质期内的优质食品,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不法经营者将过期食品伪造成保质期食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它有助于培养理性消费,消除浪费型消费文化。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关键是要真正做好。

参考数据

【1】浪费和消耗的临期食品有“坑”吗?万能编辑部

【2】“只吃临时食品的年轻人徘徊在美味和变质的边缘”陈敏。

【3】“购买临时食品的年轻人正在向“吃喝”鞠躬”“锌衡李。

【4】“独家秘密:为什么临时捕快的产品这么便宜?”开店”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