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小店会消失吗?

来源:中国糖果(ID: China-candy)

每个人都有一两家常去的家门口小店,居民楼下的水果店,公司附近的小卖铺,或是隐藏在街角巷尾的小饭馆……它们看似不起眼,但已成为生活中的“习惯性存在”,万一哪天搬家了或关门了,我们心里就会像少了点什么。

这些小店深入消费市场末端,是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中国个体工商户已超过8000万户,它们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撑起了很多普通家庭的收入来源,是重要的民生力量。近年来,在线上电商的冲击与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很多人都关心这些小微实体店是否会消失,但事实证明,它们会优胜劣汰,却不会消失。在困境中,小店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韧性,也印证了在消费者心中的重要性。

-01-不可替代的人情味

和大型连锁店、电商平台相比,小店的特色在于不可替代的人情味——多去几次,老板就认识你了,结账时能讲讲价,偶尔还能多送两根黄瓜或一颗西红柿,慢慢的,就生出几分“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来。

上海的“富迪百货店”开在临街,周边有多个居民区,开店近4年,老顾客们都跟店主俞老板处成了朋友。俞老板说,平时来买东西的老顾客,很少有买完就走的,经常留下来和他唠唠嗑,就像朋友聚会一样。店里人不多,除了俞老板外,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但偶尔有顾客需要帮忙送货——大多是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或是长期居家,店里都会免费送货上门。

山葵

俞老板还建了一个几百人的微信群,经常在里面通知优惠、回应需求,甚至聊聊家常。每月11-12号,富迪百货店会举行全场88折的活动,很多老顾客也会选择这两天多买点东西。

所谓“社群运营”,不就是如此吗?

长此以往,消费者对小店会建立起一种“人情往来”般的情谊,好像去“打卡”已经成为习惯。店主们也会留意顾客的规律与喜好——上班族大概什么时候下班,老人会几点接孩子放学并顺便买点零食,哪个球迷在看比赛前一定要来点啤酒……

意大利面的做法

俞老板在店铺理货

在上海灵石路的“香港肥锅米线”,每天下午都会有一位老顾客固定来打卡,服务员一看到他进门,就知道要让后厨准备什么了。

这样的老顾客是小店的“稳定客源”,店主们非常重视并用心经营和他们的关系,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俞老板去上海周边城市进货的时候,就经常帮老顾客“代购”当地的土特产。

在菜市场经营牛羊肉摊的甘老板也有件印象深刻的小事——曾有一位老顾客和朋友约好了在家吃火锅,但忘了提前告知他留货,到店时已经没货了。看着焦急的顾客,甘老板当即停了自己的生意,联系同行,载着顾客到另一个菜市场买到了合适的肉。为了表示感谢,后来顾客还送了甘老板一份小礼物。

“有时候顾客会提出问题,我想想办法解决了,顾客就会觉得我服务还挺好的。”甘老板说。

为顾客切肉的甘老板

在商业运营中,常被提到的个性化服务、社群运营、提升消费者黏性、私域客群等专业术语,这些小店老板们或许不懂,但他们早已做到了。也正是这样基于人情味的服务,让小店们的生意日趋稳定,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

-02-“毛细血管”的韧性

小微实体店被称为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它们的优势不可替代,也有更多“不容易”的地方。

小店的经营者大多是夫妻(很多小店也被称为“夫妻店”),因为预算有限,舍不得多招几个员工,事事要亲力亲为,十分辛苦。尤其经营水果、蔬菜、肉类等生鲜产品,往往要凌晨进货,开店到晚上,每日睡眠时间不过4、5个小时。

同时,小店的利润也较为微薄。以零售门店为例,大型商超采购时,因为量大,能在上游生产端拿到非常优惠的价格,而小商店往往走经销商渠道,量少,采购价格也就更贵。

因此,大多数小微实体店的店主都非常重视成本控制,在房租、水电、人工、进货等地方“精打细算”。

而对消费者来说,小店的意义是上班族通勤路上的一份煎饼+豆浆,也是学生们放学后买到的心仪零食,更是深夜时街边的一碗热汤面。消费者需要它们,它们也需要消费者。

一品堂论坛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