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疯了的临期产品:超低价、大混战与新希望

文:傅

来源:创业前沿(ID: chuangyezuiqianxian)

今年5月,某葡萄酒供应链品牌找到精酿啤酒梦想酿造创始人沈凯,提出与他长期合作,帮助他们清理临时库存。

“我们(品牌)有很强的与品牌合作的意愿,大家都认为尽快把货变成钱最重要。”沈凯告诉《创业的前沿》。

2020年以来,临时行业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广受欢迎的线下零售业态之一。受疫情影响,很多厂家产品滞销,库存积压,进出口贸易周期延长。比起白白销毁过期商品,临时门店低价接收才是最好的办法。

于是,这些商品进入了临时折扣店:3.3元的话梅,4.3元的棉花糖,6.9元的沐浴露,5.9元的果汁...面对超低价格,临时行业疯狂收割年轻人的钱包。

有年轻人表示,这样的“宝藏折扣店”总能让他们找到一些惊喜;也有年轻人称之为一种休闲娱乐消费行为,“在存钱中寻找快乐。”

双蛋

在这股消费浪潮的助推下,2021年食品行业将加速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临时食品市场规模仅达到318亿元,预计行业将保持6%的增速。2025年,中国临时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01亿元。

“临时食品的毛利率在70%左右,净利润率可以达到40%。”有从业者向《创业前沿》透露。还有人说,即使竞争环境加剧,行业平均利润仍在20%以上。

但临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市场——限量供应意味着上游资源极其重要,而且供应链非常复杂,有些从业者对临期供应链更是讳莫如深。

这个行业进入深水期,有哪些新的故事在发生?为什么消费者会对低价商品“着迷”?临时工行业的终极痛点是什么?

0 1

临时产品“真香”

“进口好物,全场8折”位于北京朝阳的好卖。在最显眼的位置设置了巨大而醒目的黄色打折价签,既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又激起了他们的购物欲望。

仔细一看,店内空房间一半以上都是零食销售区,饮料、日用品、护肤品一应俱全。每个产品都在一个大大的黄色折扣价格标签上标有醒目的折扣价,包括3.3元的李子,4.3元的棉花糖,6.9元的沐浴露和5.9元的果汁...

这些产品可以以正价10%到50%的价格出售,让消费者可以随意“买中买”。唯一的秘密就是产品上加了“即将”这个词。

“自从知道有了折扣店,我感觉新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了。”从去年开始,90后的王梓在小区周边找了个临时折扣店,时不时会去那里“淘宝”。用她的话说,这就像一个“宝藏折扣店”,总能让她找到一些惊喜。

王梓仍然记得第一次在临时商店购物的情景。她在微信上和加班的男朋友聊天。她一抬头发现了一家新开的临时商店,于是走进去逛了逛,店里便宜的价格让她记忆深刻。

“原价15.9元一袋的杏仁,17.9元的澳洲坚果,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到期了。临时店里的价格也就两元多一点。原价10.9元的花生现价只有0.5元,原价23.9元的肉丁罐头现价只有4元。这个价格真的超级便宜。我当时什么都买了两袋。”她说。

从那以后,王梓会时不时地和男朋友一起光顾这家店。“我没有买。我看到什么合适的零食就去买,这就像是我们的一种休闲娱乐消费行为。”她开玩笑说,这种行为也被她戏称为“在存钱中寻找快乐”。

“花更少的钱买同样的产品不是很甜吗?”王梓在《创业前沿》感慨道。

1995年后,徐娜也有过长期购买临时商品的经历。

她说,从第一次接触临时食品开始,她就爱上了这种“买了也不会对消费有罪恶感”的感觉,甚至经常和同事朋友分享购买链接或者这样的宝店。在她看来,临时产品不代表过期,只是价格比正规的便宜很多。只要不是一次性囤积太多,一般都会选择临时性的产品。

“我现在买黄油和奶酪,它们都在路上。它们很干净,从来没有坏过(可以退货)。它们的味道和平常一样,价格只有正常价格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为什么不呢?”她说。

一位临时消费者也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一下。最近他刚买了一个坚果礼盒,零售价188元一盒。现在还有三个月就到期了,但是他只要在35元就可以买。“不到八折,刚订了一箱,打算早上破壁做五谷浆。”

在临时品供应商方希的印象中,“临时品”真正开始火是从2020年左右。

随着好卖、喜特购、大象生活等连锁店的快速扩张,在疫情的反复冲击下,负责尾货处理的临时折扣店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数据显示,线下门店超过400家,辐射范围从上海延伸至北京、深圳等十余个一二线城市。官网显示,该品牌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门店数量扩大至5000家。截至2021年底,北京地区门店数量超过200家,门店数量超过100家。

全国十大丑陋雕塑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买“临时货”似乎让年轻人“有些优越感”。

在微博中,“年轻人购买临时食品减少浪费”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过亿;据淘宝和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时消费冷知识报告》统计,淘宝上有近万家临时食品店铺,每年有超过210万人在淘宝上购买临时食品。

在小红书里,有4W+临时产品种草笔记之多,被大批年轻人誉为“宝藏批发市场”、“薅羊毛天堂”。

图/小红书有4W+时期相关的笔记。

据统计,目前我国21-30岁人群主要购买临时食品,多次购买的人群比例高达64%。

为此,临时行业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甚至相关企业的注册也开始逐年增加。企业调查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新增临时食品/临时相关企业由2017年的5家增加到2021年的115家。

资本也瞄准了这个赛道。例如,Hi布特2021年1月完成战略融资,繁荣公平2021年3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大象人寿2021年4月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浩特2021年8月完成B轮融资,甩甩2019年完成3500万元战略融资...

面对超低价格,一批创业者正准备疯狂收割年轻人的钱包,与此同时,临时行业也进入了“大混战”的竞争阶段。

0 2靠“饥渴”市场闷声发财

其实,企业家们真的是在把这些临时商品变成“吞金兽”,试图在沉默中发财。

不久前,方希从一家韩国化妆品品牌购买了4万盒临时面膜。不到一周,光是这批产品就让方希赚了12万。买了他货的团购品牌三天赚了77万。

“这批口罩还有半年到期。我们以每盒4元的价格从品牌那里收货,然后以每盒7元的价格卖给团购品牌。他们以79元3盒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把货卖完了。”方希向《创业前沿》透露,这些口罩零售价200多元一盒,正常批发价60多元一盒。

“这个行业很饥渴。”方希说,像这样的产品只能在一个点上给客户,如果他们成群结队地报价,他们会有争议。而且这种临时货在渠道手里是卖不出去的。

方希在2019年创立了临时供应链品牌。公司从上游(品牌方、总代理、广告公司、大卖场、大电商平台)拿货,配货,品控,然后批量。他们奔走于市场和品牌之间,将产品转售给渠道,包括社区团购、线下店铺、微信商家、小型淘宝C店、Aauto Quicker和Tik Tok的中年人等,并以赚为主。

图 /视觉中国,基于RF协议

在此之前,JD.COM、淘宝和拼多多都曾涉足方希的电子商务平台。三年多前,他发现平台对供应商的折扣要求越来越高。“当时我就在想,有没有办法满足平台的折扣需求和我们供应商的利润。按照这个思路,我想做一个临时性的行业。”

因此,方希在清算行业建立了一个社区。目前他主要是通过这些群交流分享信息,寻找货源。如今,该公司拥有100多个SKU,每天新增500多个清仓品牌。公司在上海、北京、广州建立了五个仓库,库存超过2000万元。

据《创业前线》了解,像方希这样的供应商,一般都是想通过与品牌长期合作来寻找货源,帮助他们清理临时库存,还有一种就是做品牌商解散的生意。

企业解散基本有四种情况:1。品牌破产,公司解散做库存处理;2.品牌的一系列产品需要更换,老产品退市;3.大型代理公司破产,业务解散;4.由于疫情原因,海外产品发货延迟,落地后临近有效期,需要整单清关。

一般情况下,这类临时商品的供货折扣非常灵活,一般在0.3%-2%之间,零售端也会加价30%-50%。

于是,原价几百元的日化产品在被贴上临时食品的标签后,价格立刻暴跌,变成了渠道商的抢手货。

一直做供应链生意的创业者刘伟也表示,从源头批发临时货价格很便宜。“零售价18元的一块巧克力,可以收1元。”

这使得临时折扣店的利润非常可观。统计显示,临时折扣店的综合毛利率可达50%。甚至有临时折扣店的创业者向媒体透露,一个不到20平米的小店,单日就能轻松破万,毛利率70%左右,净利润率40%。

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市场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争货”的新混战。

创业者赵亮对《创业最前线》直言,以前做临时产品的人少,货源充足。当时采购商找到品牌,能以很低的价格赢得货源。但随着做临时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线下临时店的流行,供给已经跟不上日益增长的需求。

“以前是处理期货的源头,追仓,现在反过来了。供应商不仅要追货源,对方往往透露出一个未来货源的意思,就能吸引蜂拥而至的供应商。”赵亮无奈地说,“而且你也不一定能拿到货。有可能你还在和货源讨价还价的时候,就已经有人以比你更高的价格拿下了所有的货。”

谁出的价最高,谁就被品牌卖掉,“价高者得”的铁律永远在起作用。在这方面,方希认为,这个行业存在相当大的竞争压力。

“这是对从业者资金实力、渠道实力、预判能力的考验。躺着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说实话,我们公司毛利20%,因为是做货源批发的,所以毛利不会控制太高,渠道商赚钱他们就有动力继续做下去。”方希说。

但即使竞争环境加剧,行业平均利润仍在20%以上。

“临时行业的现状是需求大于供给。与正规商业不同,临时行业的货源属于优质资源,只要有货源,就不卖。”方希感慨道,这就是这个行业的魅力所在。

0 3临期行业的终极痛点

事实上,“供不应求”不仅是临时行业的魅力所在,也是临时行业的终极痛点。

暂时商品的短缺是不可逆转的。随着线下连锁品牌疯狂开新店,竞争相对宽松的市场被更多玩家分享。狼多肉少,创业者趋之若鹜。利润被瓜分后,赚钱更难了,很多经营不善的店铺迎来关店潮。

“我经常来这家好商店。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商场人不多,但他的生意贼好,要排队结账。”住在双井富力城店附近的王梓从消费者方面明显感受到了人们对临时商店的热情。

从卖家的逻辑来说,商品便宜,利润高。临时工这个行业肯定是个好行业,但是大部分人忽略了供应链的影响。

"一些小店开张没几个月就倒闭的情况并不少见。"方希以《创业前沿》为例。从2020年一条街只有一家店,很快变成五六家,然后就剩两三家了。

方希表示,线下门店互相挤兑,加上货源不稳定,导致此类行业新闻在沪时有发生。

一位住在连云港的消费者也发现,2021年他家附近开了多家临时折扣店,现在几乎都做不到了。

“这个行业吃上游资源太多了。”方希再次感慨地表示,未来的货源和产品都极不稳定。无论是线下店,还是像他们这样的供应商,考验的是他们能否长期获得周转快的好货源,这也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方希举例说,当他们想要收到青岛啤酒即将推出的产品时,他们需要“疯狂”地打电话、找关系、找联系人,以便联系青岛啤酒的销售负责人。找到对方,表达合作意向后,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彻底完成这次合作。

“这期间有可能其他人也在联系,对方已经和别人达成合作了。”方希说,像这样“浪费水”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临时行业不可能有固定的供应链。“毕竟青岛啤酒不是每天都卖临时货的。”

同时,临时工行业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刘伟对此更是讳莫如深。

“因为收货来源很多,相对可靠的渠道主要来自工厂、渠道、大批发商。但大部分都是清货、跨货、走私货或者假货。”刘伟向《创业前沿》透露,这需要品牌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判断能力和谈判手段,才能有相对稳定的货源。

但这往往是最难的,也是业内所有玩家的“致胜之手”。

其实头部品牌在发售的时候是不可能完全控制质量的。比如在大众点评上,有消费者说在好卖上买的面膜是山寨产品;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好卖”,有消费者投诉购买了问题食品。水煮鱼的做法大全

图 / 有消费者投诉买到假货

图 / 消费者投诉买到有问题的食品

方希还告诉《创业前线》,作为一名消费者,他也在街上的一些临时商店里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品牌。“比如进口啤酒、红酒都有标注,但网上查不到任何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临时行业看似利润很高,很受欢迎,但也不是一个可以几何放大的项目。

“说实话,这个行业做不了多少。如果要采购5000万元的商品,有钱也没用,因为没有那么多商品。”方希坦言,尤其是作为临时商品的连锁店,开店会有瓶颈。不像茶叶店,只要有好的模式,有钱,就可以无限走下去。但是,一直开店作为临时行业是不现实的——或者说是因为临时期货货源长期短缺的现实不可逆转。

事实上,随着大数据的普及,数字化使企业生产越来越精确,他们在生产中估计的错误越来越少。这样一来,购买更多商品或者生产更多产品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小。

“我个人认为临时折扣店不可能永远是临时产品。这个商业模式是有问题的。反而可以作为一些商业业态的补充单元,作为毛利的补充和引流。”方希补充说,就像全家的热食关东煮,可能不起眼,但毛利不错。

事实上,许多出售的食品并不被认为是临时食品。

王梓发现,她以原价13.9元和现价2.8元购买的一些起泡酒的保质期为18个月。她是2021年7月买的,离到期还有10个月。一般来说,保质期为一年的饮料,在3个月内被认为是临时产品。

由此可见,临时店铺不仅卖临时商品,还延伸了购买正规商品的模式,这也是店铺在稳定货源和客源后赚更多钱的新希望。

总的来说,临时行业要做大并不容易。货源和模式上有很多困难,本质上这是一个需要争分夺秒的生意。因此,从业者必须在这场新的混战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否则很容易成为“狼多肉少”竞争中的被淘汰方。

*注:除沈凯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文中题图来自视觉中国,基于射频协议。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