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启动上市以来最大调整:整合到家到店,集中御敌
文字:沈关文
来源:晚点late(id:post late)
2024年2月2日,美团董事长兼CEO王兴宣布公司最高决策机构S-team的组织调整决定,具体如下:
美团的平台、到店、到家、基础研发等。由高级副总裁王玉忠负责,他此前是家庭业务集团的负责人;
大众点评、SaaS(餐饮管理系统)、单车、充电宝等。由高级副总裁张川负责,张川此前是商场事业群的负责人;
无人机和海外业务直接向王兴汇报;
其他组织保持不变。
这是美团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主要变化是将原来两个独立的事业群(到家和门店)和两个平台(美团平台和基本R&D平台)整合起来,打包交给美团高级副总裁王统一管理。他负责美团的核心本地业务板块,这一基础业务占美团总营收的70%以上。
一位长期关注美团的二级市场人士认为,这次调整“好处很大”。在他看来,王有很强的能力。“权力集中后,业务将得到更好的协调。“一位美团员工认为,王的压力不会小。“下一步要看他如何与外卖员合作,以及门店的重点。”
宣布调整的当天,美团一名员工在内部论坛“美团家事”发帖称,“只要管理层努力变好,就有希望”。对此,王蒲忠回复称,“我在美团已经快9年了,年龄在31岁到40岁之间,我希望我们能继续以自己的努力为我们的青春感到骄傲。”
《晚点LatePost》了解到,此次调整并非临时决定,而是基于过去半年的讨论和决定。
在这次调整中,无人机和海外业务直接向王兴汇报,加上王兴直接管理的自动汽车业务,这些都属于美团的探索性业务——它们都面临着复杂的挑战、未知的前景和遥远的盈利预期。
正因为如此,由创始人直接领导这些探索性业务更为合适。他允许更多的尝试和错误,可以更理性地面对失败。王兴是当前头部互联网公司中为数不多仍在一线领导具体业务的创始人之一。“王兴还不想退休。”一位接近美团的人士评论道。
在宣布调整的当天,美团股价收于63.25港元,低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恐慌水平,其总市值也跌破4000亿港元。
过去一年,美团面临2018年上市后自上而下的最大挑战——在业务上,外卖加速登顶,门店受到Tik Tok正向冲击,优选业务增速慢于多多买菜;文化上,很多员工觉得整体战斗氛围比两年前低了很多,公司在一些商业竞争中缺乏强有力的反击行动。同时,员工要花大量时间写文档、做报告、开会、升职等。,且业务反馈时间延长,部分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土豆烧牛肉的做法
随着2020年美团被处以反垄断处罚,以及管理层明确决定大举投资美团社区,市场对美团的预期达到高点,这不仅推动其市值在2021年2月达到2.5万亿港元的峰值,还使其在当年4月成功获得创下港股历史纪录的近百亿美元融资。
王兴曾在2021年三季报电话会议中表示“(短视频)平台交易额跟我们不是一个概念,用户和商户是不同的。”2022年上半年,在调查了Tik Tok当地人的生活后,美国代表团认为这个新对手构成的威胁是可以控制的。
据了解,在2022年下半年,美团已将Tik Tok视为其核心竞争对手。此后采取了一系列商业策略,包括调整商户费率和放宽各方面门槛,并向用户发放更多补贴,牺牲部分到店业务的利润率以稳定其市场份额。但组织调整来得有点晚。
美团的核心外卖业务也很薄弱。在去年11月底的三季报电话会议上,美团CFO陈韶晖表示,“我们认为第四季度外卖收入的同比增长将略低于第三季度”,第三季度到店和酒旅业务的营业利润将同比下降,这抵消了餐饮外卖业务利润的“稳步增长”。
过去,美团未能拥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团并没有对其构成真正的威胁,这给了美团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各种商机,比如打车、线下超市、送早餐、天鹅到家这样的生活服务等。如果企业未能达到预期,它将被及时关闭。
但现在,竞争和宏观环境正在压缩美团空探索的空间。这家公司必须更加专注于稳定其主要业务(商店+外卖),进入战时状态,聚集业务并集中精力防御敌人。
01
王蒲忠成为美团的最高业务领导人鸽子的做法
自2017年底成立电商事业群以来,美团的组织逐步稳步发展为“2+3+N”架构:两大事业群(到家、小店)、三大平台(美团平台、智能交通平台、基础研发平台)、数个业务部门(优选、快驴、购物、点评等)。).
调整后,王负责美团核心的本地业务板块——管理两大业务集团和两大核心平台。
王玉忠在美团工作了9年。2015年4月,他加入美团担任高级总监,此后长期管理外卖业务。由于在外卖业务中的出色表现,王蒲忠于2016年晋升为副总裁,并于2018年1月成为高级副总裁,并加入S-team,这是最年轻的核心高管。2018年10月,美团架构调整,成立到家业务集团。王玉忠被任命为美团到家业务集团总裁。兼任美团商业分析委员会主席。
在美团的一些员工眼中,王蒲忠是美团外卖崛起的关键人物,也是继王会文之后又一位敢于拼搏、勇于尝试的管理层。一位美团成员评价说,王蒲忠聪明、务实、接地气,对业务节奏有全局观念。“比如在外卖大战中,什么时候供货、什么时候配送,时机和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而不是对手做什么,或者大家都认为应该做什么。”
一位接近王蒲忠的人士对他评价道:“他一直处于初创期,会主动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他是那种想回答100分中的120分的人。”
在上述人士看来,王蒲忠不仅有很强的商业洞察力,而且能够准确分解和推动大目标的实施。他管理的企业总是在尝试各种新业务。美团的闪购业务是他一系列尝试中最成功的产品——闪购始于2018年,现在一年的营业额超过1500亿元,在同城零售领域排名第一。
直到今天,王仍把大量时间花在业务的第一线。2023年初,在几个城市试点外卖业务,王亲自带队赴成都考察业务。2023年年中,美团外卖推出海外版“Keeta”,并选择香港作为其国际化的第一站。一些员工在香港见过王。他和一些管理层成员来到香港,了解外卖员的生活。
王玉忠接管美团平台后,美团负责人李树斌也向他报告说,他们两人都属于美团最高决策机构S-team。
美团S-team共有7名成员,分别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兴、高级副总裁穆荣军、商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总裁王、高级副总裁兼道店商业集团总裁、高级副总裁兼、快旅和潇湘超市事业部负责人郭万怀、高级副总裁兼集团首席财务官兼战略投资部负责人陈韶晖以及高级副总裁兼美团平台总经理李树斌。
在此次调整之前,美团在2023年9月先后将6名经理晋升为副总裁,这是过去几年中晋升幅度最大的一次,其中包括无人机业务部负责人毛一年、到家平台负责人孙赵志、餐饮业务部负责人肖飞、闪购业务部负责人肖坤和杂货购物业务部负责人张静。6人都是过去几年在美团各业务线取得突出成绩的负责人。
很快,美团平台负责人兼副总裁李树斌升任高级副总裁。2019年加入美团,不到两年就进入S-team。李树斌最初负责搭建技术平台,为送货到家、闪购、医药和海外业务提供支持。2023年,李树斌带领团队在短时间内建立了美团直播平台系统,以应对Tik Tok的挑战,其产品服务于商店和家庭。
此次调整中的另一位关键人物张川将大众点评、SaaS、单车和充电宝业务交给了他,这些业务此前都在他的管理范围内。后三者与游喧、大象超市和快旅在美团的财务报告中属于新业务板块。
张川在2017年初加入美团时,担任美团平台和综合事业群总裁,并在年底成为新点点事业群总裁。
在千团大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团的店对店业务并没有一个真正有威胁的对手。在完成对一二三线城市的占领后,到达业务放缓了对下沉市场的渗透。到达业务是美团利润的主要贡献者,为美团的一系列新业务尝试提供了支持。
在美团导购的一些员工眼中,张川是一位极其勤奋的经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凭借自己在平台运营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帮助提高道店业务的利润率。相比与竞争对手的“肉搏战”,张川更擅长用成熟的经验为稳定的业务带来收入,是一个“守城者”。
自张川管理这家商店以来的六年里,Tik Tok当地人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Tik Tok在2021年开始尝试本地生活业务。2022年,它尝试了美团到店的所有核心品类,并决定进一步投资。美团第一时间没有做出有效回应。
《晚点LatePost》获悉,Tik Tok本地生活在2022年实现了900亿元的营业额,而这一数字在2023年将上升至3000亿元。
2024年1月,张川在致道店事业部的公开信中提出,美团面临的竞争是“我们过去击败的对手都有弱点,我们来到这里的对手都是全能选手”,并称之为道店团队的“残酷和折磨人的堑壕战”和“斯大林格勒战争”。
在信中,他还反思了业务组变化多、组织混乱、工具不完善等问题。为此,他回顾了自己的职责,并提出管理层和团队应改进工作作风,前往一线战场,重新了解用户和商家,探索低价供应,覆盖更多城市,建立每天低价供应系统。
除了这些调整之外,美团新业务中最重要的三个部门——游喧、潇湘超市(原美团买菜)和快驴——没有改变。其中,“大象超市”于2023年12月1日由美团购物更名而来,为全品类零售平台。
2021年9月,《晚点LatePost》提到,美团将战略从“食品+平台”升级为“零售+科技”,首次将零售和科技放在战略高度。一个月后,美团成立了专门的小组G-team讨论零售业务,并整合了优选、快驴、食品购物等业务。
然而,美团可以探索的新零售模式却很少。在王兴直接管理的三大探索业务中,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属于“科技”战略,外呼业务属于“零售”部分。然而,美团在国内零售业务中可以探索的空数量相对有限。现阶段,它更多的是复制自己在中国大陆的外卖业务,并在海外小心翼翼地进行试点。
或许当前的美团不需要新模式或新方向。《晚点LatePost》了解到,阿里田涛集团新的管理团队上任后,他们在内部反映,淘宝押注了太多新方向,这反过来导致该公司在电子商务的基本需求上投入和关注。
02
融入门店和家庭,美团进入战时状态。
美团今天面临的挑战是,每一家在自己的主战场上获胜的新兴互联网巨头公司都想进入生活服务领域,用自己的好路径重做美团的业务。
此前,Tik Tok曾希望进入外卖业务,最初设定的GMV目标是1000亿元,后来目标下调至100亿元,最终完成了50亿元。
美团整合为门店和到家两大事业群,意味着进入战时状态,需要聚集业务、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御敌。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美团将Tik Tok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全面降低商户费率和准入门槛,牺牲利润给予更多补贴,并将更多代理城市转为直营城市以提高运营质量。
据了解,他们不仅要求销售人员说服商家将在Tik Tok推出的套餐同步推出给美团,还将美团和Tik Tok同一家商店产生的交易额比例纳入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
为了进一步吸引商家,美团到店团队还给了商家实实在在的折扣。例如,当美团中一些核心商家产生的交易额达到一定数量级时,平台会退还一些佣金,以鼓励他们在这里出售价格更好的商品。
与此同时,美团推出了配送工具“美团圈”和直播工具“抱团”,以Tik Tok为榜样寻求增长。
苦瓜怎么做不苦
美团到店业务群2024年的核心目标是同时提高GMV和市场份额,并专注于“货架+低价”,在保持基本盘的同时扩大更多低价供应,以满足新用户的需求。
美团多位人士认为,现阶段Tik Tok对美团最大的冲击来自中小企业和头部连锁企业的冲击。上述人士告诉《晚点LatePost》,美团到店后已做好一系列反击计划,从“大牌日”和“特价团购”两个方向发力,提供比Tik Tok更丰富的货源和更优惠的价格。
其中,“大品牌日”希望接入60%的国内连锁品牌,在大众点评和美团app首页显著展示,并通过品牌专场等活动吸引消费者。“特价团购”希望吸引更多中小商家,提供低于30%的折扣套餐,并提供更多低价供应。
在定价策略上,美团希望实现动态定价和实时比价,并要求价格不得高于竞争对手。
与此同时,美团也希望通过直播,寻找Tik Tok优势增长的可能性。美团直播系统于2023年3月上线,在随后的9个月内成交额达到约130亿元。2024年,美团直播希望达到总GMV的5%以上。
美团的一位管理层几年前曾将字节跳动描述为“在线美团”。两人都是新一代企业家。竞争的方式很快,他们可以以闪电般的速度在行业第一反应之前做大生意。他们背后体现的是“对形势进一步轮动的判断和较强的交易能力”。
过去,美团面临的竞争是每个人都在竞争零售业务的更高效率,如果他们犯的错误更少,他们就可以获胜。现在,当“线上美团”攻击“线下美团”时,双方的流量大不相同。这是一场不同维度的竞争,美团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