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6家店,零食集合店品牌们能等到自己的“蜜雪冰城”时刻吗?
来源:胖鲸头条(ID: pangjing-toutiao)
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零食店,在小县城都快疯了。
今年3月,一位博主发布了一段视频,称赵一鸣小吃实际上在他们当地的街道上开了6家店。
图片来自网络。
谢明皓举报潘玮柏林俊杰
零食店的火爆可以用“疯狂”来概括。例如,根据公开信息,自2019年第一家门店开业以来,赵一鸣小吃在短短三年内迅速扩张。到今年4月,其门店总数已超过1100家,也就是说,赵一鸣小吃平均每年新开300家门店,几乎每一两天就会新开一家门店。
另一家名为“零食有声音”的零食集合店品牌,自2021年4月品牌升级以来,短短两年间已开设1200多家门店,其扩张计划是到2026年将门店总数增至16000家,门店总数已超过2000家。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在开店的同时,业绩却降到了“冰点”。
公开资料显示,零食品牌良品铺子营收23.85亿元,同比下降18.94%;三只松鼠营收19亿元,同比下滑38.48%;洽洽食品营收13.36亿元,同比下降6.73%,净利润下降14.35%。来自伊拉克的营收为12.12亿元,同比下降7.8%,净利润下降23.04%。
事实上,零食开店潮和零食品牌的“无利可图”或许是近年来中国零食行业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跑马圈地的快速下沉,大量融资开店,但冰火两重天的奇特特征,本质上是其商业模式未能找到具有足够确定性的长期增长模式。
01
传统模式转型,变革求生存。
三年来,各行各业的线下门店和超市,在疫情的冲击和电商的兴起下,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导致长期依赖线下渠道进行销售的零食赛道,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供应方面,供应商面临着销售渠道萎缩的压力,迫使他们寻找新的销售路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供应商抓住了这个商机,把目光投向了街边的零食专卖店,对其进行“分散和聚合”。这种倾向于集体配送销售的“新路径”导致了一系列以廉价小吃为导向的新兴小吃集合店品牌,造成了赵一鸣小吃、小吃忙等现象。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要知道,传统零售模式下的零食零售通常要经过区域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层层加价,最终导致终端零售价格的提高。而零食集合店则尽量与品牌厂商或者更上游的代理商直接对接,省略中间环节,产品价格自然会下来,直接惠及消费者。
这种模式也得到了上游零食供应商的青睐。根据演金铺子2022年财报,演金铺子2022年在零食集合店渠道体量显著,月销售额增至3000万元,超过沃尔玛和BBK,占其总营收的12.44%。其中,仅零食忙的渠道,月销售额就超过2000万元,是其最大的客户。
小吃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路。在门店扩张和运营层面竞争的背后,零食行业在资本层面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战争”。
根据天眼查数据,2021年4月,零食完成数千万战略轮融资,由云路资本和天使投资人何共同投资,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同样势头凶猛的小吃,热闹非凡。2021年5月,红杉中国、高蓉资本、启程资本、岳明资本联合融资2.4亿元。
到2023年3月,赵一鸣零食也宣布获得黑蚂蚁资本、良品铺子1.5亿元A轮融资,成为2023年备受瞩目的新消费融资案例之一。这场融资大战不仅涉及资金链的竞争,也反映了新消费行业对市场和资源的激烈争夺,因为融资市场是消费行业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晴雨表”。
图片来自网络。
据慕思新消费不完全统计,2022年,共有11家相关企业获得融资,总融资金额约13亿元。
在变革中幸存下来的零食赛道,被资本裹挟,开始瞄准下沉的市场。
02
快速下沉,创新蜜汁冰雪城市范式
毫无疑问,瑞幸和米雪冰城这几年的迅速崛起,印证了平价和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米雪冰城和瑞幸的平价下沉,开启了万店争夺战,刺激零食集合店成为无数加盟商的“黄金赛道”。
品类丰富,价格实惠,性价比高,这些优势让零食集合店一开业就迅速火了起来。
原因是零食店的品牌零食价格通常甚至比其他渠道低两三成。虽然品牌零食的利润相对较低,但很多白牌产品的毛利率普遍在30%以上,这也为零食店空的利润提供了可观的拓展空间。
与来伊份、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定位高端的零食品牌不同,新一代零食集合店另辟蹊径,主打多种产品品类,价格更低。这些商店的产品价格大约是超市价格的70%至80%,因此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图片来自网络。
每家零食店涵盖各种SKU,包括水饮料、水果、坚果、饼干、蛋糕、膨化食品等。这些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比如550ml的农夫山泉只卖1.3元/瓶,500ml的可口可乐卖2.5元/瓶,施乐薯片卖2.9元/袋。消费者在这里不仅可以买到价格实惠的各类零食,还可以整袋购买或称重,满足“尝鲜者”的零散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这类门店大多采用中大型门店模式,装修风格简约时尚。这些创新举措给消费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地吸引了顾客购物,也让很多店铺一开业就成了当地的“网络名人店”。通过消费者的消费和打卡,既促进了销售转化,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形成了有效的二次传播。
此外,不同于其他店的开店逻辑,零食集合店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扩张路线,深入大众提升品牌知名度,率先在三四线城市开店。一般都设在租金低的地方,以“社区店”为主,方便消费者随时购买,也提高了产品的周转效率。
凭借轻快的运营模式和“社群集群”的加盟模式,零食集合店的扩张成功走上了“速度与激情”的道路。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赵一鸣小吃官网的加盟信息,公司收取加盟费用3.8万元,保证金2万元,管理费800元/月,其余费用包括装修(8-12万元),道具设备(7-10万元),初期购买(18-25万元),流动资金(3万元)。
店铺的工程条件包括:店铺的经营面积在150平米左右,要位于日人流量不低于5万人的商圈。具体位置应在商圈核心区域购物街,店面面积不小于120㎡,门宽不小于8m。
也就是说,除了60-80万左右的启动资金,房租和人员成本都是不小的开支。
这个时候品牌会给加盟商一个美好的未来蓝图:单店每天营业额10000到15000元,毛利大概是15%-20%,加盟商能拿到的净利润是8%,大概是一年半到两年。
对于中小创业者来说,“小镇发家梦”自然可以从一家小吃集合店做起,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看似“天衣无缝”的新商业模式却充满了危险。
03
越热越“无利可图”
这把刀切面包和手指。然而,在资本加持的赛道上,一批品牌刚刚登场,就吹响了“洗牌”的号角。创业轨迹被各大品牌的加盟模式牵着鼻子走,后面是加盟商的悲哀。
要知道一家小吃店想要在三四线城市完成一天10000到15000元的销售额并不容易,更何况一条街就有五六家小吃店,还没做完开业促销,很快就会陷入同质化严重、市场饱和、低价竞争的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有一家本土小吃集合店品牌。从高峰期的200多家店,到现在近30%的店已经倒闭,还在关门。与此同时,在社交平台上,从“日营业额6000多元,花了50万的零食店要倒闭了”到“年前开了一家零食店,自己是个体户,最后亏了,准备倒闭”,无论是品牌加盟商,还是零食收藏店的个体户,都晒出了自己从“激情创业”到“倒闭”的经历。
几家欢喜几家愁。短短一两年,小吃店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正面的品牌还在寻找突围的机会,但也有负面的声音认为零食集合店的奥特莱斯期已经结束。
零食集合店作为终端渠道,是靠融资和加盟费来扩张经营的。如果融资不畅或者加盟业务萎缩,他们的现金流将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可能影响品牌的正常运营。
比如2016年开始布局线下门店的互联网零食品牌“三只松鼠”,也难逃关店的命运。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三只松鼠关闭门店超过500家,线下渠道收入同比下滑23.9%。
图片来自网络。
回顾这几年整个休闲零食业态的发展,除了零食集合店,还有前几年主打低价零食产品的临时食品店。一度以低廉的价格折扣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但近年来热度逐渐消退。比如临时折扣店Boom Boom Mart宣布破产,而好卖的HotMaxx、HitGoo等临时食品品牌也在积极寻求转型,逐渐脱离临时食品店的标签,转向品牌折扣店的定位。
可见线下零食店并不是一个好生意。
零食集合店虽然可以通过砍掉中间商直接和厂家对接,但是由于产品类型丰富,需要对接的品牌和厂家也很多,尤其是开店初期,会对品牌产生很大的影响。
04
标签吴山贡鹅
有网友预测说;“今年年底,第一批区域和全国零食集合店将关闭。三年后,市面上这几百个品牌,能活下来的只有五六个。”
从一路冰火,零食集合店的成长拐点即将到来。接下来,拥有强大品牌影响力和优质服务体系的品牌将更具竞争优势,而缺乏这些优势的品牌将逐渐退出市场,呈现出“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竞争形式。
未来休闲零食行业的发展趋势将趋于线上线下融合,智能化、电商化布局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顺势而为将大有可为。
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