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美容市场,在争议中开启百亿新纪元
来源:功能食品圈(ID: foodmate-gnpq)
最近,口腔美容行业似乎冲到了风口浪尖。资生堂宣布业务拆分,专注于内在美的概念。资生堂中国CEO认为,未来“口服美容将成为继护肤品和彩妆之后的第三大品类”。另一方面,冲上热搜的“五女博士”口服美容产品的负面消息也引发市场热议。重新兴起的口服美容市场的生命周期有多长?
龙虾怎么做才好吃
糖溜地瓜
01
头部企业致力打造口腔美容新版本
资生堂集团宣布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发生重大业务调整:自2024年1月1日起,资生堂日本株式会社将通过公司拆分(吸收拆分)方式接管资生堂制药株式会社的业务。资生堂将“清洁&皮肤学”和“内在美”(纯度/皮肤学和内在美)视为下一阶段的新增长点。消息传出后,许多媒体将其解读为资生堂即将增加更多口服美容产品。
在过去的两年里,许多国产品牌进入了这个市场。包括华熙生物、贝塔妮、水漾在内的十多家企业纷纷布局口腔美容业务,市场上涌现出一系列新品牌。
据透宝研究院分析,国内口腔美容市场经历了崛起、发展、沉寂和向上四个阶段。目前,在几个因素的推动下,行业正处于第四阶段。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出现了口腔美容的热潮。1992年,太太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太太口服液。这款产品将口腔保健品与美容护理结合在一起,一经推出就迅速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口腔美容护理的概念随之兴起。1995年,太太口服液销售额突破1.5亿元,2001年太太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然而,这种市场在当时并不规范。2013年,央视《焦点访谈》公开质疑胶原蛋白饮料的功效,并披露了其生产成本。《消费者报告》披露,市场上许多口服胶原蛋白饮料经检测,“太太口服液”产品不含胶原蛋白。在众多媒体的曝光下,口服美容保健品市场的缺陷逐渐显现,如缺乏明确的监管标准、功效微不足道、生产成本低和R&D投资等,该品类逐渐沉寂。2013年,中国胶原蛋白行业整体销量暴跌80%。
直到近年来,新食材的应用和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同步推动了该行业的重新崛起。2015年前后,海外品牌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中国市场,口服美容产品再次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在社交平台上,POLA、Swisse和Fancl等知名品牌的口服美容产品在名人和名人的推荐下种草后获得了很高的人气。口服美容产品在产品形式和功效上更加细分。除了原有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外,烟酰胺、葡萄籽和益生菌等新成分丰富了产品形式。
下游端的消费者也对市场热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Mob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颜值经济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颜值经济活跃用户占移动网民的近四成,已成为推动口腔美容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消费者更加关注皮肤健康问题,表现为对皮肤状态的高度关注。根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与口服美容相关的美白、抗衰老、补水、防脱功能在网上有一定搜索量,是消费者的四大主要诉求,其中关注美白抗衰老的人数最多。
与此同时,国内政策也逐渐惠及口腔美容市场。2021年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文,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食品原料”,可用于普通食品添加。一时间,许多玻尿酸食品涌入市场。同时,为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这些产品通常以零食的形式出现,各种含有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成分的饮料、软糖和果冻受到欢迎。目前,国内口服玻尿酸产品包括:华熙生物的黑零和玻尿酸水泉、汉口二厂和Wonderlab的玻尿酸气泡水和玻尿酸软糖、乐纯和光明乳业的玻尿酸酸奶以及乐乐茶的玻尿酸水光冻。
根据投宝研究院数据,2021-2025年中国口腔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将以3.3%的复合年增长率稳步增长,预计2025年规模将增至255.7亿元。
0202
功效验证和质量监管是目前的难点。
资本市场对口服美容市场的数百亿预测无法掩盖口服美容产品存在多年的争议。目前,国内护肤公司和创业公司在口腔美容领域的探索仍处于早期阶段,口腔美容产品面临的质疑和挑战远高于护肤品。尽管华熙生物等一些国内头部企业近年来参与其中,增加了消费者的信任度,但专业人士对口服美容液等产品的功效仍持谨慎态度。“吃什么补什么,绝对是一个认知误区。”一家医疗美容机构的院长曾公开对媒体表示。
2014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一项小鼠研究表明,口服透明质酸的90%可以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其中一部分可以残留在皮肤组织中。然而,知乎博主胡晓波曾表示,目前大多数关于口服透明质酸的文献都令人感兴趣,口服透明质酸需要大剂量才能生效(口服透明质酸的最低推荐剂量为每天120毫克),而市场上的产品价格昂贵,透明质酸含量可能不够。
在2015年发表在《化妆品皮肤病学杂志》上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66名日本女性志愿者使用了胶原蛋白肽,并观察了皮肤水合作用和经皮失水情况(TEWL)。结果表明,使用胶原蛋白肽的皮肤水分显著增加。然而,服用胶原蛋白肽对皮肤的经皮失水(TEWL)没有影响,并且通过生物显微镜观察,皮质中的胶原蛋白网络密度显著增加。
以口服美白产品为例,其安全性面临较大挑战。此前,网络名人中的三款口服美白产品宝丽、芳珂和优尼奇被一位博主送检,声称它们含有违禁雌激素。这一消息在当时引起了热议。尽管该公司随后证明了产品的安全性,但口服美白产品的副作用也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质疑。
在日本市场,口服美白产品有着更加完善和严格的监管。日本当局将根据药物的风险和副作用将其分为三类。其中,三类药物控制相对宽松,副作用低或无副作用。只要不过度使用,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包括口服美白产品。但在中国,口服美白产品不受药品管理,因此口服美白产品没有功效认证。目前国内市场上有27种保健品的27种保健功能,其中祛痘、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出油等4种美容相关内容不含美白功能。不仅如此,在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中宣称美白可能违反广告法,涉嫌虚假宣传。
“与化妆品相比,口服小分子美容产品在研发上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例如,胃肠道中成分的吸收、代谢和分布与制剂和药理学领域有关。同时,口服比外用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应加强毒理学和代谢研究。”富途医药创始人梅鹤祥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
料酒
涉足该领域的品牌正在通过各种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来证明口服美容的科学性,但从研究文献来看,该领域的研究仍不够成熟。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从原料生产到配方技术的过渡,最后反馈到美容功效,仍有许多应用难点需要克服。”
营销浪潮退去,化妆品行业进入科研2.0时代。口服美容市场能否像资生堂所说的那样以功效和口碑发挥作用?时间和消费者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