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烘焙走进“本土化风味”圈,非常香!

文字:萧艺

来源:伊萨卡烘焙网(ID: yeslikake-V)

这几年在创新上有突出的例子,在我看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用中国食材来表现中国味。

随着消费者对地域特色食品关注度的提高,无论是新中式烘焙还是新中式茶,产品研发者都不自觉地进入了“本土化改良”的包围圈。

非官方认证:好玩!

01

地域风味带来新机遇。

这个冬天,“姜兑奶”似乎受到了很多品牌的青睐。

作为广东知名的甜品,因其液固相趣,甜、辣、醇、滑的口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可是我不想,今年来了个大变故!

或许是从杨花蜜的爆款基因中收集到的灵感,姜汁牛奶成为了一种“风味元素”。

(来源:小红书@nikkichen)

比如冬天的咖啡专调,生姜碰撞牛奶咖啡,将浓缩咖啡的液体倒入新鲜凝固的生姜碰撞牛奶中,从入口的醇香到辛辣的姜味逐渐爬上舌尖,再到淡淡的牛奶甜味非常和谐,充满温暖。

(来源:泽田本家微信官方账号)

或者作为美味的馅料,泽天广东限定生姜与双皮奶碰撞,红糖姜膏充分激发甜辣风味,一口穿越到广东。另一款Q弹蛋羹恢复了咀嚼和食用时的顺滑爽口感。

(图源:左·小红书@元子小姐;右·小红书@詹涛学长)(来源:左小红书@紫苑小姐;右小红书@京京京京京京京)

还有姜撞奶米面包、姜撞奶吐司、姜撞奶巴斯克、姜撞奶蛋糕卷、姜撞奶慕斯……只要你有想法,皆可实现。

各款产品把握住了“地域性”以及“甜品多元化”的思路,将本身就是甜品的姜撞奶带入了更广泛的研发维度,以回归到地方的传统特色塑造新的记忆点,形成了更强烈的文化吸引力。

(来源:喜茶微信官方账号)

记得喜茶曾经发起过一个“让灵感在地上说话”的项目,通过还原参观过的城市特色形象来连接消费者的情感。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上海小笼包、深圳椰子鸡,从造型出发,到味道收尾,给足了分享传播的口子。

除了使用地域性的特色产品之外,“本土化改良”更多的是应用中式食材来进行创意搭配。

02

中式食材畅想中西结合

以茶为魂,做进蛋糕;以菜为芯,填入面包。

你不得不承认,很多推崇中西融合的产品就是这么做的。

玫瑰、菊花、茉莉花茶、抹茶、伯爵、龙井、桂花等,还有一阵子奶茶化做馅也红极一时。

(来源:小红书@咸鱼阿姨)

通常来说可以制成丝滑香甜的奶油馅,填入比如说冰面包之中,成就多种口味的集合场,风味极佳。

(来源:小红书@一三一)

雪菜毛豆、黑椒牛肉、酸笋熏鸡等咸辣口;红枣桂圆、黑芝麻核桃、芒果山楂等酸甜口,加入到恰巴塔面团、贝果面团、维也纳面团等之中,都是很好的选择,高效增添风味与嚼感。

其中“辣味”值得拎出来单聊。

中国吃辣一族是越来越多了,入口即爽的超快速体验感刺激着味蕾,带来了快感。

在四川、湖南、江西一带,辣更是主要的风味之一,为此,辣味便是很容易想到的本土化改良手段。(图源:小红书@Evelyn_C)

乐乐茶曾与小龙坎联名推出过成都限定·川香火锅包。猪肉蟹柳培根用火锅底料炒制出鲜辣的味道,再加上土豆藕片西兰花牛肉丸,丰富整个视觉效果。

(图源:小红书@佳明Miracle)

喜茶也推出过一款川辣变脸包包,外形上还结合了成都特色脸庞造型,内里填入了苕皮、肥牛和藕,既有脆感又有柔软韧性的口感,搭配得宜、层次丰富,非常典型的香辣火锅菜。

腊鱼的做法

(来源:小红书@圛圛圛圛圛圛)

还有一种从经典节日美食中获取灵感的方式。如青团、月饼、汤圆、粽子……没什么不能混搭出新产品。

辣白菜的腌制方法和配料

03

本土风味成大势,

大家为何都爱用?

随着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师傅们的小心思刺挠得紧。

如何寻找差异化?如何迎合消费者的味蕾需求?成为了他们从白天到黑夜都在思考的问题。

此时,中式食材的创意搭配就成为了师傅们解决难题的钥匙。

一方面,本土化的改良更易被中国胃接受。从小到大骨子里熟悉的味觉记忆,方便唤起更多人的共鸣。

同时,挖掘地域特征时,还能非常巧妙地贴上“限定”标签,透过造型及风味上的融合来更有针对性地满足某个地区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提升话题度、尝鲜欲与价值感。

(来源:小红书@有点甜)

另一方面,从中式食材到中式场景的多元应用,形成了一股新中式之风,吹进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心里。

从宣传角度来说,这无疑成为了自发性的社交货币,提供消费者去传播,增大声量。

从创意搭配角度来说,也多了许多新鲜的尝试性,为中国烘焙事业更上一层楼架起阶梯。

写在最后:

中式食材还有很多值得开发的品类,但不论是寻找记忆中的味道,还是将小众化为大众,我认为最核心的价值都旨在寻求新鲜感。

自助火锅

而这,先手的时机就很重要了!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