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唐宋到明清再到今天,月饼的身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文华中秋节#众所周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之夜是历代文人诗赋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这一夜,月光如秋水般洒满人间,引发了无数中国人对阖家团圆、家庭和睦的向往和祝愿。
据说这一天的月亮最圆最亮,而且比平时更有灵性。在这一天晚上,古人祭祀月亮和拜月,其中有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月饼。
据古代文献记载,早在唐代,都城长安就开始大量制造和销售月饼。在宋朝,月饼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北宋大文学家、大诗人苏东坡曾说:“小饼如嚼月,酥中有爽。”他可能是今天最早能描写月饼的诗人。
月饼的种类很多,制作工艺也各不相同。《随园食单》记述了清代刘方伯的月饼。其特点是以当时流行的山东“飞面”作为月饼的面点,揉搓松子、核桃、瓜子等干果,加入适量猪油和冰糖作为馅料。它不仅吃起来很甜,而且有一种不寻常的“软而油腻的松香”的感觉。
明家(应该是一个姓明的大家族)做的另一种花边月饼在当时也广受好评,因为它很有特色。
这种花边月饼的做法是:将煮熟的面团与猪油混合,揉搓无数次,然后嵌入去核红枣作为馅料,切成饭碗大小,用手揉成菱形,用两个火盆慢慢烘烤。
这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红枣不要去皮,这样才有独特的香味。猪油不宜提前熬制,应使用新鲜的猪油。这样做出来的蕾丝月饼具有“入口即化、甜而不腻、松而不滞”的绝佳口感。草莓酒
五香茶叶蛋的做法
在清朝,月饼的制作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难怪中秋游江南杭州的乾隆皇帝感叹月亮:“好月亮,好糕点,中秋好夜晚!”
月饼不仅好吃,而且经常画有月宫、蛤蟆兔和嫦娥奔月的图画,这些图画把人们带到了神话传说的奇妙境界。人气美食小龙虾
中秋节亲戚朋友之间有交换月饼的习俗。据说这来自月饼传达起义信息的传说。
元朝末年,统治者极其残忍,担心百姓造反,甚至出台了只允许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的暴政。据传说,当时农民起义的领袖朱元璋和刘伯温做了很多月饼来秘密传达起义的通知,并将通知藏在馅料中,约定在中秋、月亮和明朝一起造反。最终,月饼促成了起义的顺利成功。从此,送月饼成了一种民俗。当然,这个传说有些牵强。
总之,月饼在中国不断发展。在唐宋时期,月饼最早是作为一种对月祭品出现的。在明清时期,它作为一种食物大放异彩,甚至增加了许多实用功能(如传达起义的通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本来面目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如今,月饼在中国人眼中最重要的价值不再是祭品和美味,而是象征着亲人的团聚和血族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