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大战:拼的是资本和故事
来源:食品意识小组(ID: food-gnosis)
中国乳业有句话叫“一杯牛奶强一个民族,一块奶酪兴一个产业”。液态奶和奶粉行业早已风生水起,奶酪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它的出道是c不是梦。
今天,这块小小的奶酪棒,正搅动300亿江湖。
11月1日,蒙牛以现金支付的方式增持妙可蓝多5%股权,至此,蒙牛累计持股妙可蓝多35%股权,妥妥的大股东。
蒙牛与妙可蓝多的缘分始于2020年,彼时的妙可蓝多,还不是资本市场上的“当红炸子鸡”,而是样貌平平的“素人”公司。随着蒙牛的入局,妙可蓝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2019年至2021年,妙可蓝多的营收从17.44亿增长至44.78亿,净利润连续两年以三位数的幅度增长,去年扣非净利润达到1.2亿。同时,账上还躺着24亿的货币资金。市场占有率也在快速提升,2021年以27.7%的市占率位列第一。2022年半年报显示,妙可蓝多奶酪市场占有率达35.5%,奶酪棒市场占有率更超过40%。
菠菜 豆腐
根据乳业新媒体领导者“食悟”的专业研究:妙可蓝多的腾飞崛起,给中国奶酪行业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即资本的力量。在这个新兴行业,只要把产品做好,只要讲好故事,只要有资本力量加持,机会很多,一切皆有可能。
全国食品展览会
01资本大战
在同一时期卷入这场战争中的新品牌还有奶酪博士与妙飞。
奶酪博士成立时间较晚,其创始人陈昱桦2019年离开德国最大乳企欧德堡中国,创立奶酪博士。一年后,在蒙牛入股妙可蓝多的2020年,奶酪博士拿下了2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元气森林创始人旗下的挑战者资本。
不到半年,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星纳赫资本、万物资本等知名机构的再次加码奶酪博士。其中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领投1.5亿元,彻底为奶酪博士打响了名号。
嘎鱼的做法
在大量资金的加持下,奶酪博士也进入了高速发展之路,2021年的双十一大促中,奶酪博士线上全渠道总销售破1亿元,销售量达2020年同期的15倍。
今年初,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通过旗下的CTG Evergreen参与奶酪博士新一轮战略融资,成为股东之一。
而跟奶酪博士几乎同期创立的妙飞发展则没有那么快。其创始人陈运是奶制品行业资深从业者,彼时他正在妙可蓝多做副总裁。发现奶酪市场的行业机会后,辞职创办公司,专注儿童奶酪产品,主打0蔗糖概念。
2020年6月份,妙飞完成由经纬中国领投的A轮融资;同年12月份,又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该轮投资由高瓴创投领投,钟鼎资本、老股东经纬中国跟投。
02妙可蓝多感到威胁了吗?
事实上,在上述三家品牌中,妙可蓝多依然占据无可比拟的先发优势。
从消费2019年到2022年,连续四年的618,妙可蓝多奶酪都横扫了品类榜单,今年,妙可蓝多在天猫旗舰店、抖音、拼多多、快手平台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超117%、357%、243%和1000%,拿下了几乎所有渠道平台的奶酪类目第一。在市场表现上来看,妙可蓝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密度推广之后,品牌价值已凸显,后续可通过不断推出新品持续拓展市场。
但奶酪市场的竞争是无法回避的。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奶酪消费国。2017年至2021年,我国奶酪零售渠道销售额从52亿元增长到131亿元。其中以奶酪棒、芝士片为代表的再制干酪,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9%,预计2022年至2026年增速会维持在14.5%。
在低温酸奶表现疲弱、婴幼儿奶粉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奶酪成了为数不多跑赢乳业大盘的细分品类。
除妙可蓝多背靠蒙牛获得资金后迎来大踏步发展之外,伊利、光明、三元、君乐宝等乳企均有奶酪业务布局。2022年上半年,伊利奶酪业务增速超过40%,市场零售额份额提高近4个百分点,位列行业第二。与此同时,伊利还在近日提出了“成为奶酪第一品牌”的目标。
来自新锐品牌的冲击也不可小觑。他们除了在价格上与妙可蓝多贴身肉搏外,还在产品层面不断推陈出新。比如奶酪博士除了儿童奶酪棒外还推出了小圆奶酪、冻干奶酪块、奶酪夹心海苔脆等新型产品。而妙飞则一开始就定下了0蔗糖的产品思路,并大手笔押注生产线,建设产品护城河。
纵观新消费品市场迭代与发展,新锐品牌向旧有大品牌发起挑战已是常事。从元气森林凭借无糖气泡水抢下水饮料半壁江山,再到钟薛高以一己之力成就“雪糕刺客”之名,甚至在部分簇拥心中成为了雪糕界的爱马仕。大手笔投入营销也好,差异化渠道构建也罢,本市上新品牌对旧品牌发起挑战,凭借还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03新品牌的归宿
没人能够否认,过去的三年,是属于新消费品牌的三年。
新消费品牌的创业者们拥有者比千代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创业基础、更快速崛起的互联网平台和更多的热钱。短视频带货、kol种草、直播电商,众多的新兴平台和营销方式,让一个个新消费品牌拔地而起。他们乘着时代电脑电梯不断向更高的楼层发起挑战。
然而,任何品牌的高速增长都将遇到其无法预测的“天花板”。当所有加诸其身的新品牌红利消失后,他们都需要回到传统的生意逻辑。曾放话“要做中国的欧莱雅”的逸仙电商不得不在惨淡的市值中努力拾起破碎的面子;曾经人均排队四小时的茶颜悦色不得不将估值从200亿调整至60—70亿在资本市场上寻找新的融资;而一度估值百亿的文和友不但门庭冷落还开始了大举裁员。
归根结底,摆在新品牌面前的路只有三种。
第一种,趁着出色的发展势头,杀出重围,独立上市。但上市这条路极度考验企业家的定力和耐力。即使成功上市,后面的路还有很多,比如妙可蓝多和逸仙电商。
当第一种路线不好走的时候,部分新品牌就开始收敛姿态,卖个好价钱委身大集团。具体的例子有 有着女版Allbirds之称的Rothy‘s,被人字拖Havaianas的母公司买下了半数的股权;天然护肤品潮流的开创者Ordinary22亿美元卖身雅诗兰黛;银桥乳业投奔君乐宝,等等。
当然,还有最为惨淡的第三条路,当所有光环褪去,失去机遇的新品牌除了沦为平庸隐没于街头巷尾,就只能草草收场,关门了事。毕竟,对市场而言,品牌只有好坏,不分新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