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粽子”再现,端午粽香里的文化迷失与价值回归

端午时节,粽叶飘香,家国情怀和文化记忆在这一刻凝结成舌尖上的甜蜜和思念。然而,当粽子这一传统节日的象征被贴上“天价”标签、包裹在过度包装的浮华中时,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市场逐利下的消费异化,更是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背离和遗忘。是谁让这些“高价粽子”越来越偏离寻常百姓家的需求?是什么让这份简单的友谊染上了铜臭味?

据《法治日报》报道,端午节前,“燕窝粽”“鲍鱼粽”“海参粽”重新出现在市场上。这些粽子使用了昂贵的馅料,辅以豪华的包装,并出现在电商平台上。一些线下高端酒店以限量定制为噱头销售精品礼盒,一盒价格高达800元。

近年来,“高价粽子”现象频频发生。这些价值数十万美元的粽子礼盒中含有鲍鱼和燕窝等高档食材,包装精美,似乎将这种传统食品变成了彰显其地位的奢侈品。商家的营销策略巧妙地抓住了部分消费者的心理——以价格衡量礼物的价值,以包装的华丽程度映射情感的深度,从而刺激了“高端”粽子市场的繁荣。这种现象无疑是消费主义浪潮下物质化、符号化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

过度包装不仅浪费资源、增加消费者负担,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据统计,我国每年由包装废弃物产生的垃圾量惊人。如果粽子的包装不规范,无疑会加剧这一问题。从文化上讲,过度包装背离了端午节节俭、尊贤的初衷,使节日习俗的形式多于内容,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魅力和教育意义。朝鲜冷面

“田家粽子”的流行不仅在于其高昂的价格,还在于其传达的错误价值观和社会风气。当粽子成为“面子工程”,送礼成为攀比手段,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被物质价值绑架,不仅扭曲了人际交往的真诚和纯洁,还可能滋生腐败,破坏社会公平正义。长此以往,节日的意义将被消解,社会风气将受到不良影响。

面对“天价粽子”和过度包装的顽疾,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什么是“过度包装”,提高违法成本,确保相关标准有效执行。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第一号修正案的公布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有必要细化规定并加强监督,以确保严格遵守法律并追究违法行为人的责任。

其次,加强消费教育,倡导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努力,让消费者意识到节日的真正意义在于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而非物质积累。媒体也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曝光过度包装案例,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再次,鼓励企业创新,推广绿色包装。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采用环保材料,设计简约美观的包装,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最后,行业协会应主动制定行业自律公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端午节不应该是商人投机的舞台,而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展示。粽子虽小,却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它应该是家庭亲情和友谊的温暖载体和家国情怀的简单表达。只有全面治理“天价粽子”背后的攀比风、送礼风等陋习,才能让节日回归本真,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端午节得到彰显。

素食餐厅

(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员毕戈)

防辐射吃什么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