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失灵”
文:陆静之
来源:燃烧元素(id: chaintruth)
标题:视觉中国
燃元注意到,今年3月以来,有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家门口的便民蜂缩短了营业时间或者关门了。
在小红书里,ID为“23:08”的网友写道,本来是24小时的便利蜂,现在晚上8点锁门,店员每天都不一样。“今天早上和店员聊天,说这家店死了,经理去了另一家店。每天系统从外地调人,晚上请假会扣除24小时的工作时间。”
家住天津津滨大道的网友也表示,他们家附近的便利蜂外卖最近已经关门了,小程序也停了,甚至有些店已经关门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燃烧元素截图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多位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上海市静安区的消费者向燃元反映,他们家附近的便利蜂都出现了“缩短营业时间”、“关店”等现象。
今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便利蜂店约有700家。
燃元向便利蜂相关负责人核实了上述情况,对方回应,“此前由于疫情原因,便利蜂物流运输出现困难,暂时关闭了部分门店。但随着疫情的逐渐分散和安全体系的逐渐成熟,很多‘冬眠’的便利店也逐渐恢复营业。”
但对方并未对收盘数据给出准确答案,并称“没有官方确认的具体收盘数据。”
除了关店,便利蜂全国门店的扩张增速也因为坚持自营模式而明显放缓。相比扎根中国市场多年的罗森,本土品牌的全家,在门店总数上还是有差距的。而且它在探索下沉市场时遇到的挑战也使其“全国商店”的目标更加困难。
零售电子商务行业专家、安百里咨询公司创始人庄帅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2800家店铺。根据媒体对700家关店的统计,目前便利蜂的关店率在25%左右。“对于零售行业来说,30%的关门率是一个门槛,超过30%的关门率说明企业的经营已经释放了极其危险的信号。便利蜂的成交率虽然高,但还是低于安全边际。”
庄帅进一步表示,中国复杂的人口结构和文化多样性使得便利店很难成为全国性的流行业态。
事实上,任何连锁便利店在全国都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不仅仅是便利蜂。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袁莱阳表示,由于各省市、各地区市场分化很大,便利店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大规模发展。
正如上述专家所说,包括便利蜂在内的连锁便利店要想实现全国扩张,必须不断寻找竞争优势。
01
关门了,没货了,没人了,便利蜂怎么了?
“有时候下班休息的时候想去楼下的便利店买点酸奶或者巧克力,但是发现楼下的便利蜂经常关门。”在上海静安区附近工作的告诉燃烧的袁,静安寺附近一家写字楼底层的便民蜂灯亮着,但门是锁着的,里面没人,成了常态。
“写字楼明明属于比较繁华的区域,人流量一直很充足。我不明白为什么便利蜂经常锁门。”文汶莫名其妙地说道。
在北京朝阳区CBD附近上班的菲菲说,她所在写字楼的便利蜂经常缺货,虽然没有相关门店,也没有锁门。
“至少有两次,我买早餐的时候发现现成的食品货架空空。如果有,我问了便利蜂的店员,对方说‘区域仓没货,我们也没办法’。”菲菲回忆,有一次早上九点去买早餐,货架上没有食物,排队的人都被堵在点菜口。
缺货的不仅仅是早餐。菲菲说,她有一次在下午下班的时候去了便利蜂,这次是零食货架大量缺货。
图/便利缺货货架
来源/菲菲供图
比缺货更糟糕的是关店。
“家里的便利蜂先是24小时营业,后来改成非24小时,最近直接关门了。”家住上海南京西路附近的对袁说。
贾加在上海的一家金融咨询公司工作,经常早出晚归。所以在上下班的路上,24小时买早餐和零食已经成为了一只便利蜂的习惯。然而,自今年春节后,贾加不得不被迫改变这一习惯。
贾加说,春节期间,原本周末和节假日营业的便利蜂,节假日开始休息,后来晚上八九点就关店了。
“偶尔加班回来想买点零食,发现他们都关门了,门上“24小时营业”的牌子很讽刺。”贾加说,这个便利蜂就在7-11和全家的对面,这两家都是24小时营业的。“我还在想,便利蜂不就是这么‘滚’的吗?”
由于关门时间的变化,佳佳渐渐不再在这家便利蜂消费,去了对面的全家。“我在便利店买得最多的是早餐包。便利店差别不大。我去找谁都没关系。”
但令贾加惊讶的是,就在上个月,当她想再次参观便利蜂时,她发现便利蜂已经完全关闭了。
同样,家住北京海淀区北京交通大学附近的婷婷也观察到了家附近的便利蜂店。
“因为住在大学校园附近,我家门前有一排排便利店,其中7-11和便利蜂最多。”但从今年5月到上个月,婷婷观察到她家附近有两只便利蜂关门了。
“因为我的工作不需要每天上班,所以基本都是在同城生鲜渠道买菜,很少去便利店消费。如果我去了,我突然就馋了,买了些零食。我注意到便利商店关门了,因为两个月内有两家商店关门了。我觉得频率有点高。”婷婷直言。
根据婷婷的描述,目前,这两家关门的便利蜂已经在门上贴上了“出租”的字样,陆续有人来看店。“这里面积小,学生多,很适合开一些小吃店或者便利店。”
公开资料显示,便利蜂自成立以来,就打造了“系统化”、“数据化管理”的标签。现在关店、无人管理、缺货现象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其算法已经“失灵”?
对此,庄帅表示,不能把便利蜂关店现象统一归结为算法“失灵”,“便利蜂或其他连锁零售行业”,全国关店原因很多,比如到期不续租、租金负担不起、单店收入低等等。
不过关于人员和货物的管理,庄帅直言这可能是算法误判造成的。
“据我所知,便利蜂会利用监控系统采集店内的人货画面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判断人货调度。如果消费者能看到大面积缺货且无人问津,摄像头很难捕捉到。”庄帅进一步分析,有一种情况是货物和人员调度的时间计算出现了偏差,导致了这种情况,也可能是系统没有及时上报。
易观品牌零售行业高级分析师李英涛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不过,李英涛也指出,任何算法都有缺陷,方便蜂的算法目前在准确性和时效性上出现偏差是正常的。
“但我还是认为,投入算法的研发,收集大量数据,才是正确的布局。这些数据总是聊胜于无。便利蜂现在先收集数据,这些数据能否通过更有效的算法提高运营效率,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02
“全国所有商店”很难
运营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便利蜂“全国万店”计划的进度。
2020年,新京报报道“全国便利蜂数量突破1000只,未来三年开店目标提至10000家。”
然而,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便利店100强》,到2021年底,便利蜂全国门店达到2800家,已被“挤出”中国便利店10强。
与此同时,便利蜂的开店速度明显在放缓。根据毕马威报告和多家媒体汇总的公开数据,到2020年底,便利蜂在全国拥有2000家门店,较2019年底的1000家增长100%。截至2021年底,全国便利蜂门店数量较2020年底的2000家仅增长40%。
相比之下,同样以全国10000家门店为目标的罗森,截止2021年底全国门店已达4466家,而根据界面新闻8月1日的报道,罗森目前全国门店已突破5000家。
连锁行业专家、贺红咨询公司总经理温志宏表示,罗森在中国市场发展多年,为了加速门店扩张,罗森采取了加盟、特许经营、合资等方式。便利蜂一直坚持自营模式,所以在门店扩张的渠道和时间上没有明显优势。
对于便利蜂未来是否会开放加盟以加速门店扩张,便利蜂相关人员表示,“目前便利蜂是自营。”很多接触二代的消费行业分析师预测,方便蜂未来可能会开放加盟。
庄帅认为,便利蜂坚持自营背后是有原因的。
“对于任何一家便利店来说,扩张门店最缺的人力资源就是店长。”庄帅说,便利店的管理是复杂琐碎的,小到地面有没有水渍,大到能否及时补货,如何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挑选商品、定价、促销都需要店长来决定。所以,大多数成功的便利店都有自己成熟的店长培训体系。
但培训店长耗时耗力,加上中国幅员辽阔造成的文化差异,进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所以我认为,便利蜂做的算法管理系统,就是用算法把标准化、量化的管理事务交给系统,让一个店长管理多个门店,以降低人力成本。这可能是便利蜂坚持自营的重要原因。”
至于自营模式的探索是否会成功,庄帅表示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从目前全国成功的便利店来看,加盟确实是快速扩张门店的常用方式。但是,并不意味着自我管理不会成功。方便蜂成立时间不长。如果要判断它的自我管理模式是否会成功,至少还得再观察五年。”
除了运营模式,李英涛补充道,便利蜂成立的独立咖啡品牌“不眠海咖啡”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原料成本和营销费用,会分散一部分原本用于扩张门店的现金资金。
同时,便利蜂走出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进行全国布局,也受到挑战。
来源/视觉中国
小米粥怎么煮
零售业执着的创业者欧阳告诉燃元,以便利蜂为代表的“精品便利店”在探索下沉市场时,需要经过“三座大山”——本土领先便利店品牌、本土情侣店、网店。
“不要低估夫妻店的实力。在下沉市场,夫妻店选择的产品都是经过长期消费者筛选沉淀下来的‘正确答案’。欧阳解释说,很多下沉市场,供应链的承销商都会来找夫妻便利店的老板,和他们约定采购数量。如果某段时间内商品大量过剩,店主可以退货,所选商品的试错成本通常由供应商承担。
“另一方面,以便利蜂为首的精品便利店就不一样了。”欧阳说,“据我所知,大多数连锁精品便利店对SKU都有要求,比如一家店可以选择多少品种。但这些物品是否真的是当地市场所需要的,需要一定的否定试错时间。”
“此外,许多零售供应商都有最基本的采购数量要求。当地市场对商品的需求能否覆盖最低采购成本?如果没有,那么商品向其他地区的集中配送,以及过期、破损商品的费用,将由连锁便利店承担。”欧阳补充道。
单就成本和供应商管理而言,便利蜂已经在下沉市场“击败”了成本小、更灵活的本地夫妻店,而发达的互联网消费和本地领先的便利店更是“难缠”的对手。
欧阳表示,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感兴趣的电商和社区app如Tik Tok和Aauto Quicker对下沉市场的用户覆盖更高,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网购,而不是去便利店。即使选择便利店,消费者的心智也决定了他们会优先选择本土连锁便利店而不是国外品牌。
03
如何走出精品便利店的第一线?
不难看出,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市场竞争,便利蜂的扩张计划都充满了挑战。
事实上,不仅仅是便利蜂,便利店在一线城市“受困”多年的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顽疾”。
对此,李英涛表示,连锁便利店的低性价比是在下沉市场中处于劣势的因素之一。
“以一瓶可乐为例。可乐在综合超市卖2.5元/瓶左右,在便利店可能卖3-5元/瓶。”李英涛分析,这是因为便利店提供了“方便及时”的附加值,同时,其产品的性价比也会降低。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消费能力强,时间成本高,为便利买单相对容易。而下沉市场的生活节奏更慢,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导致便利店对下沉市场有天然的“水土不服”情况。
庄帅认为,人口结构与零售业态发展密切相关。
“日本是世界上便利店业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地广人稀的美国便利店业态并没有那么发达。相反,大型超市非常发达。同样,在中国市场,人口密度高的上海,便利店业态相对成熟。相比之下,北京的区域结构和居住结构更为复杂,商圈的选址因其行政性质而受到更多限制。所以在北京发家的便利蜂在选址和扩张上有天然的局限性。”
庄帅进一步补充道,从全国布局来看,一线城市和下沉市场在人口结构和居住模式上有较大差异,在各个区域的分布也有较大差异,所以连锁便利店在下沉市场的探索上会遇到很多区域性的挑战。
此外,庄帅还指出,饮食文化的差异是连锁便利店在全国布局中必须面对的另一个挑战。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及消费行为监测报告》显示,71.1%的消费者会在便利店消费休闲零食,54.7%的消费者会消费现成食品。
“显然,食品是消费者在便利店消费更频繁的商品,而中国不同地区的口味和饮食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如何制定不同地区的商品选择策略也是一大挑战。”庄帅分析道。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燃元截图
欧阳直言,精品便利店“精”在哪里?是所有连锁便利店想要成功走向全国必须思考的问题。
“现在很多连锁便利店只是在价格上‘精’,在产品选择上只是‘多品’而不是‘精品’。在各个区域的下沉市场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产品选择和试错,找出不同于现有产品,同时又有需求的产品,才是真正的‘精品’。”
欧阳也表示,相比从零到一的探索,本土化收购可能更有利于连锁便利店走出一线城市,走向全国。“据我所知,为了加快沈阳市场的布局,罗森与沈阳当地的“无论何时”便利店进行了合作,而为了鼓励更多的加盟商加盟,罗森沈阳也会提供一定的补贴。”如何做腐乳肉
欧阳说,本土便利店在人员管理、供应商管理、产品选择、消费心理研究等方面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单个区域市场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连锁便利店什么都要自己做,可能会耗费大量精力,拖慢发展进程。
对于如何加速连锁便利店的全国布局,庄帅表示,“中国复杂的人口结构,使得一个便利店品牌想要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布局非常困难,但这并非不可能。最重要的竞争点是如何做到‘千店千面’。”米线怎么做
“不同地区甚至社区如何根据消费者细微的消费差异灵活调整决策?比如在植入式广告、产品选择、促销定价、增值服务等方面。,连锁便利店成为‘全民’便利店是一个重要课题。”庄帅补充道,要做到这一点,自动补货系统和结算系统的成熟是必不可少的。“机器需要承担大多数重复和简单的任务,以释放人力资源进行更高维度的思考。”
庄帅进一步解释说,比如机器可以分析一种商品的滞销率是高还是低,而店长需要思考为什么这种商品在某一家店卖不出去,做出寻找替代品或者利用促销手段增加商品流通等相应决策。
“及时、准确、敏捷地开发产品分析、结算等功能系统,培养人员更好地利用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使技术和个性充分结合,或是未来连锁便利店竞争的核心。”庄帅说。
参考资料:
《方便蜂开启高速扩张模式,未来三年门店数量将达1万家》,来源:新京报;
《罗森中国门店破五千,碾压全家和7-Eleven》,来源:界面新闻;
“关店、裁员、便利蜂”的算法“信仰”失效了?》,来源:钛媒体;
“便利蜂在山东扩张迅速,年内在庆忌开了近50家店”,来源:山东财经报道;
三年计划首次披露:便利蜂明年开店4000家,三年达到10000家。资料来源:文慧客户端。
*题图及部分文字图来自视觉中国。
*佳佳、、菲菲、婷婷、欧阳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表达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