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一波报复性消费,杀到了

文字:杨文静

资料来源:投资领域的天天网(ID: pedaily 2012)

期待中,报复性消费终于开始了。

疫情发布后的第一个春节很热闹——携程数据显示,国内外旅游订单均达到三年来的峰值,整体较2022年春节增长4倍;烟花“加特林”因其炫酷的燃放效果在网上走红,掀起了一股烟花消费热潮;电影《诸神之战》在春节档上演,票房突破60亿...五天内沉寂已久的消费市场。

最想不到的是,烟花爆竹点燃了2023年报复性消费的第一枪。过去三年,湖南浏阳的烟花生产遭遇多次停工和滞销,但今年春节供不应求。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烟花爆竹可以“驱除瘟疫和邪灵”,而在春节,我们需要用色彩和轰鸣来驱散大众心中隐藏的痛苦。烟花销量飙升,让当地消防部门做好了注意安全隐患的准备。

“这是近年来最热闹的一年。”正如一位网友感叹的,烟花抚慰乡愁,报复性消费热潮下,人们在弥补过去的三年。“夺回失去的时光”,2023年,拼经济的号角正式吹响。

凉拌菜花的做法

012023年第一场报复性消费,烟花

除夕夜什么最火?当然是烟花啦!

春节期间,烟花视频席卷了thick bowl一位四五十岁的阿姨对拿着一根碗口粗的烟花棒印象深刻。在烟花的巨大冲击力下,视频中一连串的突击、躲闪、卧倒,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在姨妈手里,是2023年第一个爆炸的网络名人产品,加特林烟花。

(图片来源:Tik Tok截图)

这是一种由几十个连珠和吐珠组合而成的小型组合烟花。燃放时形似火枪,因射程远、火力猛而得名“加特林”。今年,加特林的价格上涨了。从最开始的60元迅速涨到200元,但需求还是供不应求。一些商店甚至有“限购”,一些零售商需要10个普通烟花才能得到一个加特林烟花。

此外,仙女棒频繁出现在小红书和微信的朋友圈,手里拿着两根仙女棒,在除夕夜拍了一组充满氛围的照片。还有其他不同种类的烟花和大炮成为春节的新宠。“就算过年没钱,我也会不惜一切代价买个烟花庆祝自己熬过了2022年。这是社交平台上好评如潮的评论。

春节期间,微博、Tik Tok、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烟花”相关热搜频频上榜。其中,在Tik Tok,《烟花》相关播放量超过280亿次,《新年燃放烟花的喜悦又回来了》超过9.8亿次;小红书里的“烟花”笔记在春节期间激增到560多万,就连朋友圈也在除夕夜被烟花刷屏。

随着鞭炮声,人们被压抑的情绪在烟花上释放出来。2023年,象征“辞旧迎新”的烟花爆竹,开启了这一年的年味。

(烟花热帖图片来源:小红书)

但需要提醒的是,每年因烟花爆竹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虽然为了营造新年气氛,春节前夕,上海、东营、滨州、济宁、大连、辽宁等地的多个政府都对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和区域进行了调整,而北京、成都等地区仍坚持“双禁”。春节期间是否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直存在争议。

金桂花树种植技术

禁烧令放开的地区进一步推动了烟花消费热潮,使烟花成为第一波报复性消费品,也带火了烟花之乡浏阳。湖南省的一个县级市浏阳,曾经涌现出花炮第一股“st熊猫”,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主营烟花爆竹的上市公司。据统计,浏阳花炮占据国内烟花爆竹市场份额的80%左右,国外市场份额高达60%。

对于浏阳来说,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很多几乎关停的花炮厂在年底迎来了转机。短短几天,之前被压榨的股票一扫而空空。而今年,有了浏阳花炮,就有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

烟花的流行成为2023年消费热潮的新起点。一条好评如潮的评论说:“大家都在用烟火来弥补缺失的三年。”

02旅游、电影、白酒…一大波消费行业在春节暴涨

告别旅行代码的日子,旅游业又活跃起来了。

春节前一周,宋琳休了年假,登上了飞往云南的飞机——一次计划已久的旅行。宋琳在深圳的一家航空公司工作。疫情发布的时候,他和女朋友决定过年前一起去香格里拉旅游,于是他省下了一周的休息时间。

据宋琳说,有许多同事和朋友和他们有同样的旅行计划。“去香格里拉的时候发现路上全是过年来旅游的人。”

与此同时,在云南一家县级机构工作的周琼(音译)年前报名参加了一个旅行团。周琼家在春节前碰巧是“杨康”。大年初一,她带着儿子开始了广东之旅。据周琼说,“我已经憋了半年了,这次我只想利用春节和大家一起玩,四处逛逛”。

旅游平台飞猪数据显示,除夕和农历初一两天,国内机票订单同比增长超60%,高星级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100%,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近200%。其中,大理、丽江、厦门、三亚和杭州是新年期间酒店预订最受欢迎的城市。

其中,气候温暖的三亚最受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云集于此。三亚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三天,三亚接待游客40.23万人次。

此外,过去三年沉寂的电影院也变得热闹起来。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显示,1月26日22: 02,2023年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总票房(含预售)突破60亿元,连续五天单日票房突破10亿。这是近年来罕见的电影奇观。

在今年的春节档,七部电影,《流浪地球2》、《红河》、《未知》、《生命的交换》、《中国乒乓球绝地反击》(撤退档),《熊家餐馆》与我一起出现《熊芯》和《深海》,上演“神仙打架”。其中《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领衔春节档前两名。“这是我第一次在同一个电影档期间看完四部电影,每一部都值得细细品味。”

除了旅游、看电影,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餐饮消费也创新高。今年是三年来最温暖的返乡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一波报复性消费即将到来。

就连预制蔬菜也卖得很火。在盒马、美团购物、丁咚购物等平台上,与年夜饭相关的预煮菜肴订单都比去年激增。其中,与2022年相比,丁咚买的年夜饭相关菜品销量增幅高达500%。

“疫情期间留下的习惯将永远根植于人们未来的生活中,预制菜就是其中之一。”一位上海消费投资人曾对投资界表示。如今,这一幕已经应验。

和白葡萄酒。买菜数据显示,今年年货节期间,平台上白酒销量同比增长近180%,白酒热再次席卷春节。在此期间,白酒教父吴向东提交了赴港上市的招股书,这将是香港第一家白酒IPO。

03全力拼经济“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报复性消费狂欢的背后,是人们被压抑的情绪发泄。

疫情三年,大家都哽咽了。过去没能实现的旅行,没能见面的亲友,没能吃到的美食,都弥补了春节的报复性消费。

疫情发布后的第一个春节,城市街区出现了久违的推挤。而这样热闹的场面已经传遍了全国。据央视消息,国家信息中心跟踪全国232个重点商圈的交通数据发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全部83个城市消费热度指数企稳回升,线下商圈消费热度正在持续回暖。

热闹的场面背后,都透露着一个信号:是时候全力拼经济了。

2022年12月,*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着力扩大内需”和“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要求,进一步强调了消费复苏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中的重要作用。随即,各省纷纷出台相应措施刺激消费,深圳、长沙、北京等40多个城市宣布发放消费券,涵盖汽车、餐饮、旅游等多个领域。

例如,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的政策措施,对汽车、家电、文化旅游、餐饮等给予补贴和奖励。其中,省内新购汽车补贴高达1万元/台。此外,政策还提出了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6个方面90条建议,以提振市场信心。

此外,江苏省陆续出台《关于促进经济运行首次全面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持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帮扶企业稳岗力度、帮助企业减负、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恢复和提振消费等12个方面42条意见。其中提到,月销售额10万元(含)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设立100亿元规模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增产增效。

“市场信心回来了!”随着政策的推动和消费热潮的来袭,新的增长机会也不断涌现,之前被疫情冷却的行业迎来了生机。

空心菜的做法

随着春节假期接近尾声,在一家头部餐饮连锁企业工作的赵鑫很忙,他的公司打算制定一个新年目标。就在半年前,赵鑫满脸愁容,向投资界透露:“我们今年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活下去。”现在人们回来了,生意越来越好,信心也恢复了。

“希望新的一年像这惊天动地空绚烂的烟花一样,经济复苏,生活回归正轨,大家都好起来。”漫长的冬天渐渐过去,大家终于卷起袖子开始工作了。

(文中宋琳、周琼、赵鑫均为化名)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