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消费领域2022年十大事件与2023年五大趋势
来源:厚生投资(ID:厚生资本)
一、2022年中国食品消费领域十大事件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欧美通胀高企,多国央行加快紧缩步伐。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军事冲突进一步推高了全球通胀风险,小麦、玉米等谷物价格涨幅超过30%。为应对居高不下的通胀水平和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在内的全球多个经济体的央行已经加息近300次,创造了40年来加息最强的一年。
02疫情防控政策转向,消费止跌承压,蓄势待发。
消费环境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一年。国内多地疫情频发,三年内疫情加剧冲击消费信心。但随着年底国务院密集发布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迎来全面开放,停耗,蓄势。
03消费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消费差异化和竞争差异化推动行业升级整合。
年夜饭菜谱窍门
居民储蓄创新高,电商节销售遇冷。诸多迹象表明,消费已经进入存量博弈。宠物、保健品等细分行业仍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头部电商企业的业绩差异成为消费分化加剧的写照。存量竞争下,华莱士、瑞幸等龙头企业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充分发挥定价权优势,玛氏、伊利等行业巨头通过并购拓展业务领域和品类,头部企业加快并购步伐开启新的增长曲线。
食品饮料IPO放缓,估值波动下降,年初有所回升。
2022年,食品饮料企业上市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同比下降。受疫情影响、成本压力和资金扰动的叠加,全年食品饮料板块估值震荡下跌,其中乳制品、保健食品、调味品跌幅居前,啤酒、调理蔬菜、休闲零食相对稳定。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转向,食品饮料复苏预期明显,整体估值迎来修复。
在2005年疫情的检验下,食品消费的韧性在众多消费品中表现突出。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最高降幅超过10%。大多数消费行业面临下行压力,但米粉、粮油、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和健康食品的零售额均保持10%左右的同比增长,凸显了食品消费的韧性。
重大挑战迫使供应链改变渠道、重组和升级以适应新的模式。
韭菜肉饺子馅的做法
在隔离、静态管理等疫情防控政策下,原材料短缺、停产减产、需求场景受限或迁移造成了波及整个产业链的严重影响,迫使供应链及时切换渠道,2B和2C相互参与,重构流程和结构,应对挑战。
07流量逻辑失效,供应链和产品力成为新消费成功的关键。
随着消费市场逐渐回归理性,2022年新消费赛道融资热度大幅下降,从生鲜电商愈演愈烈的倒闭和淘汰中可见一斑。依靠流量红利过度增长的新消费企业缺乏自我造血能力,供应链和产品力严重不足,短板暴露,而传统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竞争全面展开。大多数新消费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压力。
加速生物技术的融合,引领食品健康领域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继2019年全球香精香料巨头IFF与杜邦营养和生物技术业务合并后,2022年生物技术巨头将继续联合连横。帝斯曼与芬美意、诺维信、科汉森宣布达成合并协议,共同打造优势互补的生物技术巨头,加速新兴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引领食品行业走向自然、健康、环保、大规模可持续的未来。
预煮菜肴在争议中成长,主流食品的工业化和便利化加速。
2022年,预制菜品相关新注册企业激增,产品标准陆续出台,行业热度持续上升;但风口下争议仍在继续,预制菜的一般概念、食品安全风险、一般口味等问题也备受关注。预制菜作为食品工业化趋势下的一种新的饮食方式,虽然备受争议,但依然火爆,有力地证明了食品工业化和便利化加速的必然趋势。
10转基因验证方法落地,行业迎来商业化发展新阶段。
随着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审定国家标准的颁布,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转基因品种优良性状革命助推产业规模增长。
二、2023年中国食品消费领域的五大趋势。
告别长期宽松的低成本流动性,各类资产估值将回归理性基本面。
虽然疫情后复苏的中国将在2023年迎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全球市场可能面临重要拐点,长期的货币宽松将告一段落。作为标志性事件,日元退出十年的低成本货币政策,锁定了欧美全球资金成本上升的新格局。这种潜在的变化将影响几乎所有类型资产的估值,PE和其他替代投资也不例外。现金流为王,关注基础资产质量将成为估值体系回归理性的主旋律。
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新的产业机会应运而生。
2021年,中国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为负。2022年,政府首次表示,中国人口总量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负增长阶段,预计人口负增长将持续到2023年。中国人口发展迎来重要拐点,这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挑战,或将引发一系列应对性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产生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包括银发经济。
大消费的增量红利在2003年达到顶峰,推动了行业竞争的分化和整合。
近年来,乳制品、方便食品等大众消费品相继进入存量博弈,“内卷化”促进了竞争分化。过去三年,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近3%;增量红利见顶,单纯增长面临瓶颈,行业龙头积极寻求行业存量整合。
节粮降损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是从粮食损失的“加法”到“减法”,节约粮食损失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新趋势。加强现代农业节粮技术的硬支撑,延长加工产业链,提高粮食供应链效率,成为减少加工环节损失、保障粮食安全更为重要和有效的措施。
产品为王,功能至上,后流行时代出现理性消费新趋势。鸡汤炖豆腐
这种流行病带来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消费观念逐渐走向理性实用主义,人气和明星效应逐渐失效。产品回归使用价值,功能和性价比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最重要因素。米雪冰城、瑞幸等薄利多销业态的快速发展,就是消费者趋于理性消费的一个例子。
*本报告是卫生部第七年发布的中国食品消费领域年度十大事件和五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