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内卷,资本狂投:380+投资事件,较去年数量翻3倍… | 2021食品饮料行业投融资盘点
创新加速,资本不眠不休。2021年,食品饮料行业成为新消费领域的顶级玩家。
2021年,新消费品牌在享受时代红利的同时,正在经历着最快的发展,同时也在以最快的速度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暂时的行业困难和挑战并不能改变“新消费被重塑”的历史必然性。
Foodaily指出,中国将经历四个商业红利期:电商红利、社交媒体流量红利、供应链红利、品类裂变红利。未来,品类裂变会催生越来越多的新品类,新物种会在中国大量涌现。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2021年食品饮料行业投融资事件”。下面我们就从年度投融资的角度,结合《2022日用食品年度商业热点》预测,来看看行业的年度发展情况。
在2021年的投融资事件中,哪些类别的赛道最有前景?有哪些品牌正在崛起?他们为什么能吸引资本入驻?有哪些潜在类别值得关注?新消费品牌可以从哪些「品类裂缝」入手(Foodaily提出)?
01
2021年食品饮料行业投融资事件盘点
2021年,国内食品饮料行业资本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投融资事件达384起,是2020年的3倍多(点击查看2020年投融资盘点详情),成为消费领域最热赛道。
Foodaily后台回复“投融资”,即可获得完整版“2021年食品饮料行业投融资事件盘点”。
从投融资事件分布时间来看,2021年一季度共发生76起投融资事件,比2020年一季度的14起增加了5倍多,资本市场释放出明显的回暖信号;二、三、四季度,投融资事件更加频繁,每季度达到100起左右,远超往年同期水平。
炸鱼不粘锅
从轮次分布来看,天使轮和A轮的投融资事件相对较多,占总数的45.3%;Pre-A轮、战略融资、B轮紧随其后,其他轮次相对较少。各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如袁琪森林、喜茶、陈相贵、张拉拉、陌陌、虎头聚等都得到了高度评价。
从品类分布来看,餐饮及餐饮+、饮料、功能食品是资本青睐的TOP3热门赛道(以融资事件数量为准),其次是零食、烘焙、乳制品。那么这些热门曲目各自的市场规模如何呢?消费群体和需求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出现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品牌和新兴的细分品类?为什么能吸引资本入驻?接下来,Foodaily将逐一盘点备受资本青睐的TOP3曲目。
02
回顾过去的一年,江米粽子的做法
2021年最受资本青睐的TOP3赛道
TOP1:餐饮和餐饮+
2021年餐饮赛道融资频现,市场火爆。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餐饮领域共发生156起投融资事件,涵盖面类、烩菜、调味品、调理菜等细分品类。
1)中国餐饮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轮融资热。
在中国人的饮食基因中,面粉和面条可以作为三餐食用,场景丰富,丰富节俭,是很多消费者的第一主食选择。2021年,面粉面品类集中爆发,成为众多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定位中式面食的禾福捞面完成8亿元E轮融资;主营兰州拉面的陈相贵、张拉拉获得过亿元融资;湖南牛肉米粉品牌巴漫已完成过亿元融资...
在中国,粉条是一个生命周期很长的品类,它的发展历程几乎可以等同于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大而强的品类直到最近才被资本疯狂布局?
中国的面条市场细分品类多,地域特征明显,消费者的喜好难以调整。无论是线上零售还是线下餐饮,长期以来都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
随着互联网+中的餐饮模式,以及Z世代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变,面条迎来了新的机遇。
图片来源:陈相贵
陈相贵、张拉拉、马继勇等品牌让兰州拉面进入高端商业中心。店面环境明亮,餐具整洁,热气腾腾的面条配上兰州小吃和羊肉串,市场里的烟火与消费者建立起情感联系;大量牛肉、免费面条等服务增加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无论是消费场景、消费体验还是商业模式,都带有明显的消费升级标签。即使客单价比街边小店翻了三倍,很多年轻消费者还是趋之若鹜。
此外,近年来,随着一些地方菜系的陆续被发现,单一地区的面粉和面条的发展逐渐被打破。除了兰州拉面,湖南米粉、广东米粉、贵州米粉也受到资本青睐。从鱼面、小面到拌面、米线、米粉,资本与面条品牌的互动越来越紧密,中式快餐进攻的步伐逐渐加快。
2)新的主食文化:除了面条,传统快餐有了很大的升级,米饭/粥也带来了新的体验。...
每一道主食的背后都是一道风景,蕴含着生活的温暖与烟火,承载着中华饮食文化的演进与传承。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对于“996”“007”打工者来说,能够坐下来吃一顿营养健康的晚餐,有时也成了一种奢望;对于一个漂泊在外的异乡人来说,一顿代表家乡风味的美食,恰恰能从心里释放出一丝思乡之情...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经济单一,女性进入职场,都给家庭餐桌带来了新的需求。新的消费场景,比如一个人吃饭,宿舍合租,家庭用餐,户外休闲,零食救济,冷链物流,真空&;保鲜技术和烹饪技术的发展共同促进了传统快餐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互联网方便快捷食品的代表品牌,秭归锅于2021年获得过亿元C++轮融资。一方面,注重技术升级和工业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注重产品口味和烹饪方式的创新,即使没有烹饪工具,也能为消费者提供一顿热气腾腾的晚餐。
轻煮饭品牌“饭湖”专注于快煮煲仔饭,2021年完成三轮融资,累计金额过亿。不同于外卖和纯快餐的场景,米饭几乎保留了天然食材和原料,即使是煮白米饭也可以按照简单的操作方法轻松完成,实现了明火、微波炉、电饭煲、电磁炉等不同方式的标准化烹饪。
图片来源:Fanhu
“黄小猪”从中式鲜粥产品角度切入快餐市场,完成数千万人民币融资。摒弃了以往添加防腐剂的方式,黄晓珠选择了“快餐+非冷链+短保”的路线,利用品牌核心技术对食材进行高温高压蒸煮杀菌,推出鲍鱼海鲜粥、燕窝银耳粥等多款粥类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美味的解决方案。
轻煮饭、方便粥、方便火锅等自热食品加快品类覆盖;传统糕点努力创新半成品,a auto faster中的半成品面条、半成品手抓饼等叶制品品种快速增长;具有地域特色的标准化快餐的兴起,满足了农民工对家乡美食的向往;速食披萨、意大利面等方便西餐的出现,增强了干饭的仪式感。
2021年,RTC品牌“COOOOK轻煮”获得两轮数千万人民币融资。聚焦高速城市年轻家庭的厨房场景,针对年轻人厨艺差、时间紧、菜品类单一等需求痛点,“COOOOK轻厨”提供以日韩、东南亚、南美美食为代表的异域美食RTC产品。产品口味与线下餐厅相反,价格却是线下餐厅的一半左右,带给消费者极致的消费体验。
图片来源:轻煮
人们对传统快餐的定义不再局限于满足一个人的食欲。健康、方便、精致干饭、情感联结等新的消费需求,催生了方便快餐向有温度、有情感的烟花核心回归,也重新诠释了在中国流传千年的主食文化。
3)预煮菜2.0,孵化家庭烹饪新习惯。
Foodaily认为,以灿烂的主食文化为核心,效率与生活的博弈推动着中国饮食文化和新生活方式的进化。随着面粉和米粥主食市场的逐渐兴起,预制菜也在兴起。
2021年4月,“预制菜第一股”魏志祥登陆a股,市值93亿元;9月,“速冻供应链第一股”千味洋厨房在深交所上市,一周内拉了7个涨停板;11月,水产品预制蔬菜企业鲜美莱也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寻求在a股上市...国内预制菜市场虽然起步时间不长,但市场增长显著空。
近年来,国内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为预制菜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简化繁杂的烹饪步骤,集品质、营养、口味于一体,预制菜品不仅满足了餐饮产业化背景下餐饮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强烈诉求,也迎合了快节奏生活中无暇烹饪的年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预煮蔬菜新品牌,如魏震肖梅元、老范谷等,注重菜品和口味的丰富性,涵盖国内八大菜系的知名菜品,打出“开袋即煮”的旗号;传统餐饮企业中,推出预制菜品牌“嘉郭龙功夫料理”,投资十亿元超级厨房项目;海底捞还推出了一系列“开饭”产品...预制菜品牌集中发力,突破了以往速冻食品的产品形态范畴。
图片来源:魏震小美园阿胶的做法
国海证券预测,中国目前的预制蔬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如果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率估算,未来6-7年,中国的装配式蔬菜市场可以成长为一个万亿元的市场。长期来看,中国的预制蔬菜产业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元以上。
2022年初的二级市场上,a股预煮菜概念股上演了三天涨停。包括国联水产、福成股份、德力斯、海鑫食品等多只股票上演连涨行情。随着食品标准化技术的更新,资本对预制蔬菜和新零售体系的投入,以及消费群体和需求的迭代,预制蔬菜行业将加速走向成熟。在未来,简单的烹饪,带烟花的家常饭将随处可见。
TOP2:饮料
在代际文化交替的过程中,饮料不断被赋予新的发展方向,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货币和性格符号。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饮料市场共发生128起投融资事件。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酒精饮料、咖啡、新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细分品类。
1)细分品类出现,水果茶、养生茶等茶招成为掘金者。
近年来,以乃雪的茶、喜茶为代表的新风尚茶,随着原料迭代、多场景品类融合、数字化的快速升级,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神器。
随着资本的涌入和品牌的快速扩张,新茶赛道与红海的竞争速度远超预期。公开数据显示,仅2021年上半年,新茶融资事件数量和金额均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敲钟后,其余头腰茶品牌继续传出冲刺奶茶第二股的消息。
尽管如此,因为准入门槛低,新茶陷入了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困境。48万家奶茶店80%不赚钱。为了争夺一定的市场份额,细分品类成为茶品牌寻求发展的突破口。柠檬茶、樱桃茶、五粮茶、药食同源的养生茶都在神仙打架,新茶玩家竞争激烈。
其中,柠檬茶凭借广泛的消费者认知度,相对成熟的产业链结构,众多连锁品牌的集中创新推广,市场热度居高不下。以“鸭墩香柠檬茶”起家的秋叔,完成两轮超过1亿人民币的融资;长沙柠檬茶品牌纪宁,成立不久就获得字节跳动数千万A轮融资;主打“手工制作柠檬茶”的LINLEE,已完成数千万人民币融资,连锁店数量超过500+。
图片来源:秋叔、、LINLEE
此外,以地域时令水果为原料的新茶将成为2021年的现象级产品。无论是潮汕地区种植的小规模柑橘,还是两广地区主产的黄皮,茶叶品牌打破现有果茶的固有认知,不断以小众鲜果刷新全国消费者的口味,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创新。
图片来源:乃雪的茶
2)线上线下交融、咖啡渗透的新玩法。
虽然咖啡和葡萄酒都是让人上瘾的饮品,但咖啡市场的头部效应是明显的,这与葡萄酒市场低度酒新品牌不断涌现的现象不同。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咖啡市场共发生26起投融资事件。在获得融资的16家咖啡公司中,有7家融资超过1亿元,分别是:M Stand、Manner、Corner田川、跷跷板、Nova Coffee、三墩Half、崔氏。一些热门品牌甚至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了两三轮融资。
M Stand、Manner、跷跷板等品牌在关注咖啡品质的同时,更注重咖啡饮用场景的风格,致力于打造有别于传统咖啡馆标准化、商业化的社交空新空间。线下咖啡店领域受到资本青睐;角落田川,三墩半,崔氏SECRE,永浦等。在品牌联合和创意包装方面不断努力,成为在线咖啡市场的代表品牌。
但是,线上线下从来都不是绝对的。早在2020年,崔氏就在深圳开了线下店,并在上海开了第一家线下概念店“入力”,开了三天半。永普、玉等品牌也以pop-up shop的形式不断拓展线下咖啡市场。
图片来源:崔氏,三餐半
与此同时,线下大赚一笔的咖啡品牌也开始在线上发力。星巴克、Manner、跷跷板等品牌线上销量大幅增长。其中,跷跷板去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36%。
线上咖啡品牌布局线下门店,化“虚”为“实”,以门店为线下触点,立体直观地展示其品牌理念、审美和文化价值,充分满足消费者线下场景体验和产品购买需求,加深消费者与品牌的链接,实现品牌全渠道购买的可及性,在触达更多目标客户的同时提升品牌影响力。
机遇和风险并存。要进入潜在市场,不仅要与传统咖啡品牌巨头对抗,还要面对新咖啡连锁品牌的围猎。还需要思考如何把原来的线上运营体验转化为优势,增强粘性,线下运营模式更加琐碎。成本、团队、材料都将是线上品牌需要面对的诸多挑战。
新一线城市精品咖啡品牌逐渐崛起,三四线城市咖啡市场仍有巨大的蓝海机会等待挖掘。在百家争鸣的咖啡市场,线上和线下的商业将会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资本沸腾的咖啡赛道上,未来会有更多玩家进入游戏。
3)醉酒趋势风起云涌,低度酒继续“登顶”
辣味,宿醉,传统酒桌文化...具有这些属性的白酒正在失去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饮酒需求在以低度酒为代表的新酒和饮品中被引爆。据不完全统计,低度白酒占酒精饮料年度投融资的近三分之一。MissBerry甜心获得三轮累计金额超1亿人民币融资,冰清完成B轮融资近1亿人民币,通过酿酒、WAT、找感觉等获得数千万人民币融资...
既有天途投资、经纬中国等知名老投资人,也有百威啤酒、泸州老窖股份等“老玩家”,还有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等饮料巨头。
去年10月至12月,百威英博在短短两个月内投资了兰州和MissBerrt Berry甜心两个低度葡萄酒品牌。泸州老窖成立了果酒公司,推出了清玉、桃花嘴、石光等果酒品牌。可口可乐在国内市场推出了Topak硬苏打汽酒,顾农春天推出了TOT米酒汽酒...
图片来源:巴里甜心
无论是资本的“疯狂”投入,还是巨头与新锐品牌的博弈,根本原因都是酒饮料市场消费者和需求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
CBN data《2020年年轻人饮品消费报告》显示,Z世代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消费者,正逐渐成为葡萄酒市场的消费主力,年轻化将是葡萄酒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一代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他们不在乎前人留下的酒文化,也不迷恋白酒的灵气和红酒的高品质感。葡萄酒消费从“不醉”和“醉”的场景中解放出来。他们所追求的,正是他们所需要的精神需求和生活品质。“适度饮酒”和“健康微醺”成了闲暇时的小祝福和小安慰。
图片来源:感猎
天猫数据显示,2021年双11期间,购买低度白酒的人数增长超过50%,新增客户贡献酒类第一。梅子酒、果酒等低度饮品极大地引领了行业的增长,总营业额接近白酒,成为第二大品类饮品。之前的618期间,低度酒销量同比增长超过90%,果酒同比增长超过100%,梅子酒同比增长超过200%,黄酒和果味啤酒同比增长超过300%。
低度和酒精饮料成为女性释放情绪的重要窗口之一。随着“她力量”和Z世代酒消费群体的崛起,细分品类众多、匹配更多场景和情感、注重健康和功能性的低度酒有望成为酒饮料市场的主战场,继续获得资本热情。
TOP3:功能性食品
无论任何时代,“健康”二字都是人民、家庭、国家的根本需要。新的消费浪潮伴随着各种文化观、审美观、生活观、饮食观而来,健康消费从过去的“弱势群体”逐渐扩展到大众。行业各方都在围绕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提供高度个性化、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功能性食品”的概念还没有统一。业内广泛讨论的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既包括一般食品类别下含有功能性成分的食品(如功能性零食),也包括特殊食品中的保健品。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功能食品领域共发生41起投融资事件,涵盖中式滋补、西式保健、轻食替代、特定人群、特定功能申报的食品等。
1)国潮文化蓬勃发展,助推中华滋补振兴。
说到“滋补”,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从来不缺少燕窝、阿胶、花胶、人参等高端食材。然而,如何选择和食用它们,却给中国传统滋补品蒙上了一层“玄学”的面纱。
随着年轻人加入“养生大军”,过去蒸、煮、炖、煮的传统养生食材与生活节奏快、追求高效、即时享受的消费需求不匹配;随着国潮文化的盛行,国人开始更加重视中医食补、药食同源等概念。
新冠肺炎中医药在诊疗过程中的干预率达90%以上。具有中医药背景的企业凭借其科研和供应链优势向食品领域发起进攻,新兴消费品牌也瞄准了这块蛋糕,用互联网思维赋能传统药食同源文化。
鲜炖燕窝品牌小鲜墩完成C轮融资,中国新滋补品牌冠湛获得过亿元Pre-B轮融资,速溶花胶品牌极速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鲜炖燕窝、即食花胶、药食同源原料制成的饮品,不断打破国人对滋补的传统认知,以更加即时、便携、便捷的方式为年轻人带来国潮养生热。
图片来源:官方栈
借助现代科学,中国滋补正在不断拓展新的边界,掀起新的民族风格的营养,开启功能性食品的国潮时代。
2)精细的功能需求,推动西式医疗的进步。
紧张的工作节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各种健康问题困扰着本该精力无限的年轻人。“熬夜,涂最好的眼霜,吃最贵的保健品”,一边“死”一边“自救”的“朋克养生”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
当保健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品牌和资本都瞄准了“朋克保健”催生的“新保健”市场。主打功能软糖的Buff X和Minayo相继完成数千万人民币融资,解决肠胃健康的益生菌膳食品牌“每日菌”获得数千万Pre-A轮融资,DTC营养品牌Lemonbox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图片来源:Buff X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如果全球最大的功能性食品市场美国的产品渗透率超过75%,中国目前的功能性食品市场渗透率只有10%,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
以年轻人为目标消费群体,针对美白养颜、化妆品与食品同源、肠道调节、昼夜保养等日益精细化的消费需求,各种创新功能食品不断涌现。益生菌、胶原蛋白、葡萄籽、透明质酸、GABA等成分成为主要功能成分,软糖、粉剂、片剂、果冻、饮料等产品形式日益多样化,休闲食品不断功能化,功能食品也呈现休闲化趋势。
图片来源:Minayo
此外,在国家政策方面,凝胶糖首次被纳入保健食品备案剂型,功能性软糖被带上了保健品的“警察战术分队”。玻尿酸作为一种新的食品原料,被正式批准添加到普通食品中。功能食品行业虚假宣传的市场乱象将得到改善,稳定的行业秩序下功能食品的健康发展有望迎来新一轮消费红利。
3)少吃点,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想要“躺瘦”的年轻人更注重“守口如瓶”。提供必要营养,但造成热量差,满足减肥、塑身、减脂主要诉求的轻食代餐产品,成为很多想要“吃出好身材”的年轻消费者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