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杀牛倒奶,到人口负增长,乳业会比旅游业还难吗?

文:李可

来源:快消品(ID: FBC 180)蓝色妖姬翻糖蛋糕

01

人口负增长,奶粉“中枪”

人口负增长的舆论猜测终于从焦虑变成了现实。

近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总数跌破1000万,共计956万人。全年出生人数低于死亡人数,共计1041万人。统计局数据还显示,2016年新出生人口为1883万,此后逐年下降,现在比6年前几乎减半。

快小军注意到,路透社报道称,从长期来看,联合国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减少1.09亿,是2019年预测的3倍多。

为了让生育率回升,越来越多的城市拿出真金白银鼓励生育;但也有人认为,一揽子优惠政策的出台未必能有效促进生育率的提高。

* *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花曾公开表示,经济因素是低生育率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前流行养儿防老,现在流行“无儿无孙享福”、“不婚不不育保平安”。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陆杰华认为,人口进入负增长后,趋势短期内可能难以逆转;然后,要按照适应负增长的趋势来推进社会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

从快消品行业来看,对新生儿数量减少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奶粉行业。

事实上,中国股市在人口数据公布后立即做出了反应。消息传出后,与婴儿产品或育儿相关的中国股票立即下跌。比如深耕新生儿临床学科的宁波大卫医疗器械公司,一度暴跌11%。在香港上市的配方奶粉制造商中国贺飞公司股价下跌逾3%。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2022年新生人口的持续下降是意料之中的。在我国奶粉消费中,一、二、三阶段奶粉(12月以上)各占一半,因此对奶粉市场的影响将在未来两年逐渐显现,届时奶粉行业将面临新的压力。

拜仁慕尼黑阵容

2021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婴幼儿配方食品系列新国标,2023年将是新国标落地和第二次配方注册的关键一年,婴幼儿奶粉品牌将继续新一轮“淘汰”。此前业内人士预测会有三分之一的婴儿粉品牌出局,甚至包括一些主流品牌。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以信表示,2023年奶粉行业市场规模仍可能下降,但降幅会收窄。奶粉的主要目标消费者是0-3岁的新生人群。以国家统计局出生人口数字计算,2022年奶粉目标消费人群为3218万元,较2021年下降13.7%。

他预计,未来几年育龄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继续下降,2023年奶粉目标消费者数量可能下降10%左右。考虑到0-3岁人均奶粉消费量的增加,我们预计2023年奶粉行业规模仍将下降约几个单位。

一位母婴渠道商表示,目前客户数量进一步减少,很明显销售变得更加困难。他进一步指出,过去两年,a奶粉的销量下滑最为明显。为了减少资金占用,他放弃了一些品牌,留下了卖得更好的大品牌。虽然流量有保障,但利润率几乎不乐观。

据了解,许多地方的母婴店的生意比过去同期明显下降,而店铺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以及营销和推广费用仍在上涨,这也导致店铺经营困难。据一位经销商透露,在他负责的市场,2-10家小型区域连锁母婴店已经开始收缩或关闭,预计下半年会更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具有增长潜力的成人奶粉自然被认为是奶粉企业的增量空。

然而,仅仅通过改善供应和消费者教育,消费市场很难繁荣。业内人士指出,成人奶粉市场的瓶颈在于消费者长期的消费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改变。因此,很多业内人士都指出,成人奶粉市场才刚刚起步,对新布局企业的业绩支撑还非常有限。

未来两三年,奶粉行业的主旋律依然是股市的“厮杀”。有孩子的家庭对奶粉的选择也会更加挑剔,选择会更加严格。再也不可能通过广告来蒙混过关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02

杀牛倒奶,消费者“带头下锅”?

事实上,这样的“尴尬”不仅发生在奶粉行业,液态奶领域也是如此。如果人口下降,奶粉下降是“慢变量”,短期影响有限;所以短期的影响其实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牛奶喝的不多。

2023年初,中国很多地区的奶农正在经历新年的第一个寒冬。

1月初,河北、内蒙古等地出现“倒奶杀牛”现象。随后,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在河北省奶业协会官方微信官方账号上发表署名文章,称当地奶农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请求帮助:“现在奶牛场太困难了,原奶都没收上来。这是要让我们倒奶杀牛吗?”

快小军了解到,液态奶、酸奶等乳制品的上游是奶牛养殖,乳企从上游收奶,保证下游的生产和销售。目前乳企减少牧场原奶采购的主要原因是终端消费需求不足;此外,三年疫情叠加,经济不景气,提前倒闭以及货物积压的影响,“倒奶杀牛”成为必然选择。

“消费的整体低迷和以家庭为基础的网络课堂,造成了学校牛奶板块的断崖式下滑。同时也面临着收奶量过大的问题。每吨喷粉损失10000-12000元,成本38000元,销售价格只有27000元左右。没有市场也有困难,导致库存大量积压,占用资金较多。”一位山东农民说。

据《财经》报道,自2023年1月起,河北、内蒙古、山东等主产区收购价可低至3.8元/斤,未能签约的奶农将以1元/斤-2.5元/斤的价格将牛奶卖给奶商,远低于奶农至少4元/斤的成本。与此同时,牛奶的零售价格也在下跌,从13元/升的高点跌至2022年底12.83元/升的水平。

不过,也有人指出。杀牛现象很少,部分牧场也在进入短期净化淘汰阶段,与奶源过剩无关。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两年畜牧业发展很快,但还是不能自给自足,大部分还是要靠进口,所以其实现在并不是奶源过剩,只是有些地方可能会出现相对过剩。”

一个客观现实是,当原料奶过剩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上游牧场开始选择喷粉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从而减少损失。

据宋亮介绍,“其实下游从2022年就开始扬尘了,而且扬尘量也很大。原因是下游终端销售不畅,需求不振。宏观来看,白牛奶和酸奶的消费量在下降。所以下游企业压力大,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于大型乳企,2023年可能会减少收奶。"

微波炉蒸蛋

事实上,上游是动荡的,下游的蒙牛、伊利等乳业品牌也面临着成本高、增速低的局面。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蒙牛实现营收477.2亿元,同比增长4%;毛利174.59亿元,同比微降0.5%;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27.3%。剔除一次性收入,公司实现净利润29.77亿元,同比仅增长1%。

此外,2022年第三季度,伊利实现营收302.87亿元,同比增长6.72%,但单季度营收增速创近十个季度新低;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19.29亿元,同比下降26.46%,扣非净利润16.93亿元,同比下降33.27%。

其实从几年前开始,在产品多元化的层面,各大品牌都在想尽办法创新,比如伊利跨界饮品,蒙牛开发冰品等。但大部分都是面对牛奶消费不断收缩的权益。展望未来,无论是奶粉还是液态奶,其发展之路依然漫长而曲折。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