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卤味,打开千亿市场

作者:潮流君,小马快跑!

来源:肖明超-趋势观察

鸭脖之类的卤味,因嚼着有味道,但又不容易发胖,成为了很多消费者越吃越上头的解馋心头好。下班回家路上顺手买一份,或者点个外卖都很方便,而且鸭脖、鸭锁骨、鸡爪等零食卤味也越来越多,网购些囤在家里也成为了不错的选择。

如今,喜欢吃卤味的人变得多了起来,资本也开始青睐卤味行业,纷纷投资布局,卤味市场竞争格局也从绝味、周黑鸭、煌上煌“的三国杀”时代,进入了新秀林立的“战国”时代。去年,京派鲜卤、菊花开、盛香亭、王小卤、五香居等多个品牌完成了从千万到亿元不等的融资,整个卤味行业的变革升级大幕正徐徐拉开。

卤味并非新鲜事物,为何近年来成为了香饽饽行业?卤味行业又将走向何处?

雀巢 徐福记

千亿卤味赛道,品牌却难出头

中国卤制品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卤味主要充当家庭餐桌的佐餐,以小作坊经营形式为主,大量的街边摊贩或夫妻店散布在广袤的城乡村镇之中,千店千味。随后,江浙地区率先出现了能规模生产的小作坊式企业。

随着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区域品牌通过连锁经营模式逐步向全国扩张,出现有强大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行业规模持续扩容。且随着消费升级,卤味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人群逐步扩展,行业扩容空间大。

同时,卤味在全国多地流传,形成了以川卤、潮卤、浙卤为主的多个卤味派系,具有较长的文化积淀和稳定的消费基础。随着时代变迁,卤制品消费逐渐从餐桌消费拓展至休闲、送礼消费,消费场景和人群稳步拓展,基于此,行业龙头加快研发,快速增加在全国各地的门店数量,煌上煌、绝味食品、周黑鸭等行业龙头相继上市融资,加大在渠道、品牌和产能方面的建设,逐步构建起在采购、生产和品控方面的竞争壁垒。

作为市场广阔且充满机会的赛道,玩家与资本纷至沓来。红杉中国、今日资本等知名VC以及互联网巨头腾讯纷纷入局;做电商卤味的王小卤和馋匪、做新鲜热卤的盛香亭和热卤食光、做佐餐卤味的菊花开和五香居,做卤味火锅的京派鲜卤纷纷获得融资;近期紫燕百味鸡、德州扒鸡正在冲刺IPO,试图撬动煌上煌、周黑鸭、绝味食品3家上市企业多年“三足鼎立”的现状。

卤味赛道发展如火如荼,至今已经形成千亿市场规模。美团餐饮数据观在今年3月发布的《2022卤味品类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据美团餐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卤制品行业规模达3691亿元,预计2023年达4051亿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2.3%。

赛道虽越来越火,但卤味品牌却越来越看不到胜利的曙光。近日,周黑鸭、绝味食品、煌上煌三家企业接连发布了2022上半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除绝味食品营收略有增长外,其他两家企业均营收跳水,而且三家企业净利润集体大幅下滑。

2022上半年,周黑鸭营收下滑18.71%,归母净利润下滑92.0%;绝味食品同比增长6.11%,归母净利润下滑80.36%;煌上煌营收下滑15.98%,归母净利润下滑46.7%。除了疫情反复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外部原因外,行业自身的渠道、产品线和同质化问题,也是营收下滑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渠道问题。在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下,对于一家消费类企业来说,应该保持全渠道布局,线上线下均衡分布,若是过于依赖单一渠道,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抵御风险的能力将会严重下降。

而分析卤味三大巨头,他们均存在线上渠道严重依赖线下渠道的问题。财报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周黑鸭线上及自营外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2.1%,线下渠道销售收入占比67.9%;煌上煌通过第三方销售平台实现线上销售占比17%,线下渠道销售收入占比83%。绝味食品在2021年时,线上销售销售渠道收入占比仅为2.01%,线下渠道收入占比高达97.99%。在线上渠道方面,三家企业虽然已布局了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但和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零食品牌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

然后是行业竞争激烈的问题。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显示,2011-2020年,中中国卤制品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2020年出现了新增长,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6.4%。截至2020年,国内卤味相关企业总注册量便已经突破12万家。

更为严峻的情况是,在头部品牌们势力较弱的线上渠道,也出现多家发展势头强劲的新消费品牌,比如王小卤和馋匪。数据显示,王小卤在2020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位列天猫鸡肉零食TOP1;2021年,虎皮凤爪单款产品销售额破7亿元,截至今年3月,累计销量超过1亿袋。

而在线下渠道上,也有不少新涌现出来的品牌。主打社区店的麻爪爪是一家以凤爪为特色的冷卤品牌,过去三年在川渝地区快速扩张,目前门店已超过320家,居于重庆地区冷卤连锁头部。主打新鲜热卤的盛香亭则将门店开在商业中心,成立至今门店数量超过400多家,除了大本营湖南外,还渗透到了湖北、广东、江苏、贵州等省份。

除此之外,其他行业的多家企业也积极涉足这一赛道。休闲零食方面,三只松鼠、百草味先后推出虎皮凤爪,价格更加优惠;餐饮速食方面,海底捞、自嗨锅等品牌也纷纷推出相应的产品。

豆豉排骨

踏上火烧得正旺的赛道,卤味品牌们面对一道又一道的栏杆,如何跨越突围?

以差异化产品,打开用户心智

白菜炖豆腐的做法

卤味行业表现亮眼,在市场的激烈角逐中,优秀的企业不断崛起,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为了建构品牌优势,找准差异化特点切入,才能避免陷入同质化的漩涡之中。洞察卤味市场,有以下差异化特点值得关注。

差异一:区域口味偏好不同

卤味作为传统中国美食,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但中国的卤味亦如中国的菜系,地域不同,卤味的风格就有所不同,或是麻辣辛香、或是酱香浓郁、再或是鲜香细腻,都饱含着中国卤味文化的源远流长,无论哪种派系,都聚集着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美食中所蕴含的智慧结晶。

虽然各地域口味有着细微的差异,但目前连锁品牌的产品都大同小异。同时,随着辣味风行全国,各地的卤味为讨好消费者都做成辣味,逐渐迷失了地方卤味的口味特色。因此品牌要想更加深入消费者的心,就要找到最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食材,从区域特色入手,精耕细作,突破“口味疲劳”。

例如绝味食品在“小龙虾第一省”湖北省推出了限定款黑鸭油焖虾球,一口嗦下去辣、鲜、甜俱备;在喜食酸辣口味的云南地区,特别上线了酸辣虾仁和酸辣风味凤爪,去壳的鲜嫩虾仁酸爽开胃,酸酸辣辣、下酒必备;在人文与自然风光共存的甘肃地区新上市黑鸭风味二节翅,辛辣中带着微甜,还可以与朋友分享美味、享受休闲时刻......

差异二:品牌主打产品不一

号称“卤味三巨头”的周黑鸭、绝味食品和煌上煌一直你追我赶,跑马圈地,争当“鸭王”。虽然三家都是以鸭副产品为主,但产品结构却有所不同。譬如,周黑鸭丰富了素菜系列,并增加了水产系列,包括虾球、虎皮风抓等,一改卤味店鸭脖鸭腿打天下的传统做法。

在头部品牌的强压下,新品牌也选择用差异化避开大品牌的锋芒,努力吸引消费者,建立新的品牌心智。以王小卤为例,其避开了大品牌聚集的鸭类产品,以虎皮凤爪为切入点,采用人工去甲、先炸后卤的方式,将凤爪打造为爆款单品,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数据显示,入驻天猫的第一个月,王小卤的虎皮凤爪销售额就过百万元,且月复购率接近30%。

差异三:食用场景各有特色

新技术和传统卤味的结合,让卤制品进一步扩大了消费场景和人群渗透。新创品牌注重新研发,它们没有遵循老字号品牌的路子,将研发从产品的视角跳出来,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跃迁并综合颜值、内容、口味、仪式感等,并将之逻辑化,为卤味食品创造了更多的食用场景和跨品类结合的契机。传统卤味品牌,也在不断地扩展卤味食品的食用场景,从餐桌上的佐餐品变为日常零食,餐饮大牌们纷纷入局休闲卤味市场,譬如海底捞推出风味毛肚,点都德推出猪脚姜,德州扒鸡推出休闲卤味美食产品。不再受限于门店和餐具,大家可以随时随地,放心开“卤”了。

抓住趋势,抢夺千亿市场

从商业角度上,我们该如何解读卤制品行业这一消费趋势?随着品牌蜂拥而入,卤味食品该如何避免同质化?大品牌当道,新入局的品牌又该如何“弯道超车”?

趋势一:产品口味不断丰富,健康成为创新重要方向

植物基热潮,将植物肉卤味的消费推上风口。各类植物肉、植物基海鲜制品层出不穷,荤素之间趋向融合。和动物制品相对,植物基食品指的是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而制作的食品,扩大了卤味消费人群。目前市场中的植物基食品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有植物乳制品、植物肉和植物蛋等。

继健身塑形、保养牙齿、买花潜水等消费体验后,新中产的美好生活中可能又要加上吃植物基食品这一项了。在植物肉卤味领域,代表性产品如好巴食的“植系牛排”、王小卤推出的植物素排,产品以大豆拉丝蛋白为主原料。随着植物肉系列产品的加入,消费者可以吃到更多样化的卤味制品。

趋势二:线下场景齐扩张,线上渠道多线布局

传统卤制品龙头企业紧锣密鼓地开设线下销售网点,立足社区周边,并与商超、便利店、餐饮场所等渠道达成合作,部分新消费品牌将卤制品门店开进了商场,拓展了线下消费场景;除了线上网购电商,直播电商、社区生鲜电商的兴起让卤制品企业看到了新的引流和转化机会,瞄准新世代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行业渠道的拓展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以及垂直细分市场的发展,共同促进行业繁荣。

趋势三:品牌营销玩法不断创新,私域+本地运营投入加大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企业增长带来的管理问题,各企业内部涉及层级多、链条长、沟通频繁,各环节信息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降低了运转效率,对响应市场变化存在滞后性。新时代下以大数据和数字化运营为基础,卤制品企业融合产业链多种形式的信息,获得更先进的数字运营能力,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和执行力,达到降本提效的目标,是当下卤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趋势四:“卤+”释放卤味边际,加速同其它品类融合

随着竞争的加剧,卤味赛道在围绕卤味菜品、口味细分及“卤+”探索中,寻找更多的增量。在市场细分上,“鸭货”产品占领着绝对的市场份额,但一些卤味品牌们仍尝试从区域中发掘新的爆款,例如窑鸡、凤爪等特色产品,这也意味着,从地方特色菜中挖掘卤味细分,将有很大机会。

在模式重构上,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看到了卤味+米粉/米线的搭配,也看到了卤味火锅的细分崛起,同时,卤味作为品牌内部档口,也可独立存在。

如今,卤味已经变成了一个品牌,年轻时尚,从简单的餐桌美食变成了“玩”的零食。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比拼的不仅仅是企业规模、R&D实力和营销策略,更是如何挖掘更细分的需求,拓展新的销售渠道,这可能是胜负的关键。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