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加盟,救得了便利蜂吗?
科华酶标仪厂家电话
正文:H.H。
来源:氢耗(ID)HQingXiaoFei)
无法承受经营压力的便利店连锁巨头便利蜂也将开放加盟。
日前,一直专注直营模式的便利蜂,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的近2000家直营店突然对外开放。加盟商只需要投入21万元的初始资金,就可以获得5年的合作期。据便利蜂内部人士透露,未来加盟店占比有望超过70%。
不可否认,对于方便蜂来说,从加盟商身上赚钱,走轻资产之路,似乎是一个更稳定的渠道。毕竟,作为连锁便利店品牌,便利蜂已经三年多没有获得新一轮融资,门店数量比2022年3月高峰期减少了近一半,仅剩不到1500家。
显然,现金流严重受限的便利蜂需要寻找新的生存之道,但开放加盟能否将自己从泥潭中解救出来?
01
主动改变,还是别无选择?
根据便利蜂APP上披露的“便利蜂合伙人共赢计划”,加盟模式可分为委托合伙人共赢和有门店的合伙人共赢两种形式。目前只开前者,门槛21万,包括15万押金,5万品牌使用费,1万培训费。
来源:便利蜂APP
与大部分加盟模式类似,便利蜂也要求加盟商全职进店,申请人也需要提供连带保证人。
但在很多人看来,便利蜂现在加入更像是被迫的选择。
事实上,从2021年底开始,便利蜂已经释放了很多负面信号。一是2022年初给全体员工发邮件宣布取消年终奖。外界的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公司2021年业绩不及预期。
然后,便利蜂开始大量裁员。2022年上半年,物流、中台等多个部门受到影响。技术部门裁员20%左右,开发选址部门裁员70%之多。今年5月,便利蜂内部有员工称,公司即将开始新一轮裁员。
牛肉锅贴
在降薪裁员的过程中,与大部分线下零售店一样的便利蜂在2022年启动了“冬眠计划”,开始持续减少门店数量。
吉海品牌监测发布的数据显示,到去年底,便利蜂全国共有2005家门店,高峰时有795家门店关闭。直到现在,只剩下不到1500家门店。
来源:吉海品牌监测
此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映,很多地方的便利蜂线下门店存在货架空和品类不全的情况。
种种不利因素让便利蜂陷入恶性循环。眼看着前景越来越差,背后的资本显然不想投入太多。事实上,从2020年年中开始,便利蜂的融资进程就戛然而止了。毕竟当时零售行业的整体业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社区店、即时零售等平台的兴起,给了便利蜂一个打击。
难怪有人说,便利蜂未来几年的疯狂开业,更像是在向背后的老板们“秀肌肉”。
如今,未能秀出肌肉的便利蜂,终于放弃了最引以为傲的直达模式,选择放低身段加入进来,只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顺利生存。
业内人士认为,便利蜂的开放释放了积极信号。之前的资产导向模式,通过加盟可以减少开支,同时可以回收部分现金流缓解自身经营压力。
只要能稳稳地坐在便利店的桌前,哪怕心里有一点点无奈,又如何?
02
过去有多疯狂,
现在是多么孤独
便利蜂成立初期,正是中国便利店行业“百家争鸣”的时代。2016年3月,创始人庄离职后创办便利蜂,并于2017年2月在京开设首家线下门店。为了区别于传统便利店,便利蜂从一开始就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来运营店铺,经营模式也不同于大多数便利店,坚定地走直营路线。
高度差异化商业模式使得便利性备受资本追捧。2018年,便利蜂完成2.56亿美元B轮融资,2020年5月再次完成数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腾讯投资等多家知名机构。
来源:天眼查
在资本和算法的帮助下,便利蜂仅用三年时间就在全国开了2000多家店。2021年效仿海底捞,推出“高速扩张模式”,呼吁2023年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便利店100强”榜单,便利蜂以2005家门店排名第15位,这些门店均为直营。就当时的便利蜂而言,不仅可以通过直销模式进行数字化管理,在品控和门店服务上也可以达到更高的标准。
只是这些美好的想法最终都败给了现实。
从表面上看,便利蜂等线下零售店似乎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让他们举步维艰。但是便利蜂的问题其实没那么简单。
便利蜂一直采用的直营模式确实可以帮助其快速打开市场,打造品牌知名度,但高昂的运营成本也让便利蜂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和输血才能生存。
众所周知,直销模式,无论是门店选址、员工培训还是其他日常业务安排,都需要公司统一决策,这本身就会造成很大的经营压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便利蜂线下店内展示的商品,相比其他同行,大多是鹦鹉学舌。
山药胡萝卜排骨汤
理论上,与大多数传统杂货店不同,便利店应该给消费者带来新奇的体验。但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便利蜂和路边随处可见的夫妻店并没有太大区别。
当然,在经营压力剧增的阶段,便利蜂也不是没有主动寻求第二条增长曲线。
比如2021年,便利蜂推出店内饮品站“不眠之海”,切入精品咖啡和现泡茶的赛道,可为消费者提供50多种限制饮品。便利蜂线下店内的不眠设备没多久就被包起来挂了暂停营业的牌子,直到现在也没有重启的迹象。
来源:便利蜂官方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2022年,中国的便利店数量仍呈上升趋势。然而,在排名前15的便利店品牌中,便利蜂和全家是唯一门店数量下降的连锁品牌。
03
便利蜂的自救之路有多长?
对于中国便利店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艾媒咨询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规模为3838亿,同比增长9.8%。随着消费者出行机会的增加,便利店市场有望进一步复苏。预计到2025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
来源:艾媒咨询
就整体趋势而言,便利店行业的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这也是便利蜂不想下牌桌的原因。但是,便利蜂一直没有抓住便利店的本质,无论是当初执着于精细化算法提高效率,还是现在“无奈”开放加盟。
其实便利蜂内部有个实验:请10个有经验的711店长,把店铺的sku降低10%,第二天发现销售额下降了5%;但算法做了同样的测试后,发现第二天的店铺销售额只下降了0.7%。这一结果坚定了创始人庄通过算法优化门店运营的决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引来了不少争议。
从商品品类的选择、促销活动、商品损耗率的统计,到商品上架甚至简单的食物加热,店员都需要在系统中经历一整套流程。说白了就是通过机器指挥人工作,把员工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这种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便利店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冷冰冰的,不正常的。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已经有1500多条关于便利蜂的投诉,部分原因是店员态度差,诱导消费,无法退款。
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如果把目光投向邻国日本,便利店通常可以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不仅高度便利,还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本地化后的便利店就像杂货店一样,处境尴尬。
不可否认,加盟便利店行业是极其普遍的做法。然而,即使开放加盟后,摆在便利蜂面前的问题也不少。
以中国便利店之王美宜佳为例。截至2022年底,美宜佳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3万家,营收早在2021年就达到了340亿。但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如果提到连锁便利店,有多少消费者会脱口而出美宜佳这个名字?因为没有突出的亮点,美宜佳远不如今天,优佳,罗森等。抓住消费者的心。
其次是加盟店的通病管理和质量控制。管控程度降低后,一旦个别门店出现翻车案例,对连锁品牌的负面影响更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更好的发展现成食品会是另一条出路。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多达54.7%的消费者会在便利店消费现成食品,而这恰恰是很多杂货店无法提供的品类。
来源:艾媒咨询
开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接下来要开的是盈利的店。只不过现在的便利蜂能做的只有想想自己活下来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