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湖畔的龙井,为什么能帮农夫山泉给茶饮市场带来惊喜?
来源:第一车间
一年一度的龙井茶又到了上市的时间,而一直强调原料新鲜度的农夫山泉也会紧盯西湖湖畔龙井茶的成熟与摘采,推出今年的龙井新茶。近年来,无糖茶饮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据《2023年中国茶饮料行业报告》显示,无糖茶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元,年增速超25%。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有着千年文化传承的龙井茶为农夫山泉茶饮的市场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西湖龙井”这一超级IP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三月西湖湖畔的龙井茶园。
▲ 图源:农夫山泉公众号中老年人补品
01
千年积淀:西湖龙井的历史基因
西湖龙井茶的传承始于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便记载了杭州天竺、灵隐二寺的产茶历史。北宋时期,灵隐一带的“香林茶”“白云茶”已列为贡品;辩才法师与苏东坡在狮峰山品茗赋诗,留下“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千古佳句。至明清,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乾隆六下江南、四访龙井村,更将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自此奠定其“绿茶皇后”的地位。
西湖龙井的卓尔不群,始于北纬30°的黄金产茶带。其一级保护区涵盖狮峰山、龙井村、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这里年均温16℃、年降水量1500毫米,酸性红壤深厚肥沃,晨雾暮霭滋养茶树。独特的“小气候”让茶芽持嫩性强,氨基酸含量高达4.5%,远超普通绿茶。
茶树品种: 小鲍鱼
- 群体种:千年传承的老茶树,滋味醇厚带兰花香,产量稀少如金;
- 龙井43号:科学培育的早生良种,栗香清新,支撑工业化品质稳定。
采摘标准:
仅取清明前“一芽一叶初展”的嫩梢,5万颗芽头方得一斤干茶。这种近乎苛刻的“时辰草”哲学,确保了茶叶中茶多酚与氨基酸的黄金配比。
02
匠造之魂:从茶园到茶杯的“四重淬炼”
1. 摊晾锁鲜: 鲜叶需在竹筛上摊晾8-10小时,含水量降至70%,散去青草气,激发清香前体物质。
2. 青锅塑形: 以“抖、搭、捺、拓”等十大手法,在180℃铁锅中将茶叶压扁挺直,七成干时初现“碗钉”雏形。
3. 回潮蕴味: 摊晾回潮1小时,让水分均匀分布,为辉锅提香奠定基础。
4. 辉锅定韵: 文火慢炒,手掌感知温度,以“抓、压、磨”手法打磨出“糙米色”光泽,终成“扁平光滑、芽锋显露”的经典形态。
03
品质四绝:色、香、味、形的科学诠释
柠檬泡鸡爪的做法
色绿: 特级龙井呈嫩绿“糙米色”,因炒制时茶多酚适度氧化,叶绿素保留率达85%。
香郁: 高温杀青锁定“豆香”“栗香”,群体种更带幽兰之气,香气物质多达650余种。
味甘: 氨基酸含量≥3.5%,茶多酚与咖啡碱比例均衡,入口鲜爽回甘,涩感近乎于无。
形美: 扁平挺秀似“碗钉”,冲泡后一芽一叶舒展如旗枪,叶底嫩绿成朵,观之如艺术品。
04
四个关键词解码“爆款逻辑”
▲ 图源:农夫山泉公众号
1. 文化认同: “西湖龙井”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是中国文化符号。农夫山泉以水墨风包装、采茶故事短视频等内容,将一瓶茶变为“可携带的江南意象”。
2. 健康刚需: 0糖0卡+茶多酚含量≥400mg/kg的标注,精准击中健身、控糖人群的需求。小红书用户直言:“吃火锅配它,解腻无负担。”
3. 感官体验升级: 对比传统瓶装绿茶的香精味,龙井茶的天然豆香、兰花香,重塑了消费者对即饮茶的认知。
4. 场景绑定: 通过联名杭州文旅、植入职场剧等营销,强化“办公提神”“户外解渴”“佐餐伴侣”三大高频场景,推动复购率提升至35%。
从陆羽笔下的灵隐茶烟,到乾隆御封的十八棵御茶,从手工铁锅的匠心淬炼,到瓶装茶饮的锁鲜科技,西湖龙井始终以“四绝”品质为锚,在变与不变中续写传奇。当一杯龙井茶入喉,饮下的不仅是江南春色,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基因——这或许正是其在现代茶饮市场中能够惊艳登场的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