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瑞幸拓店还野,三年开店1700家,加盟商直言躺赚

文:黃曉軍
來源:深氪新消費(ID:xinshangye2016)
一不注意,挪瓦咖啡居然在100+城市開了1700+門店。
這個數據,在2022年中國咖啡連鎖品牌榜單中排第二位,僅次於瑞幸。就算是放眼到全球連鎖咖啡圈子,也是個名正言順的老六。
2019年才開出第一家門店,三年幹到中國第二,挪瓦咖啡憑什麽?

01
搞最野的加盟
幾千塊錢就能開個店
靠加盟,蜜雪冰城、華萊士、正新雞排都幹上了20000+的規模。
而在鴨王爭霸賽中,偏重搞直營的周黑鴨,拼死拼活17年也就開出了1000多家,放開加盟1個年頭,門店數量直接奔三。另一頭,一開始就搞加盟的絕味,手持14000多家店。
這個咋比?要是從規模增長單個指標來看,還是得靠加盟。
而挪瓦咖啡的開店速度,似乎比上述大佬都還要猛幾成。究其原因,就是它選擇了最快的加盟方式——翻牌。
簡單來說,挪瓦咖啡找的是有現成門店的老板。比如西餐廳、簡餐廳、烘培店、酒吧等,只要有食品營業執照,可以賣咖啡就行。
到時候,挪瓦咖啡只需要把自己的機器、物料放在店裏,設置一個咖啡吧台,然後培訓店員上崗就行了。
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將原有門店的門頭翻新一下,更換成挪瓦咖啡的門頭。就是因為這一步,翻牌模式就此得名。
這樣搞下來,翻個牌需要花多少錢?36氪的報道是數千元。1萬不到加盟一個咖啡品牌,再虧也虧不到那裏去,哪個加盟商不喜歡?
正是如此,江湖傳言挪瓦咖啡是“能讓加盟商躺賺的品牌”。
但要注意的是,國內翻牌加盟玩得最666的,應該是酒店行業的OYO。
這個來自印度的經濟型連鎖酒店,2017年在深圳上線了第一家酒店,然後通過翻牌模式2年開下10000+酒店。
開酒店可不比開奶茶店咖啡館,資金、物業、供應鏈管理方面更“重”,所以做到這個地步已然是“王者”級別 。
但到2020年,OYO一夜回到解放前,裁員80%、高管洗牌、酒店解約——據稱關店超過了9000家。
這背後是不是有億點點翻牌模式的副作用?這個問題只能拋出來大家聊聊。

02
賣最甜的咖啡
單店單月外賣9999+
當然,從今年開始,挪瓦咖啡也在推大家所熟悉的這種加盟模式。
打開朋友圈,你可能就會碰到他們的招商廣告,圖片配得太有情調,一不小心就會誤觸進去——別問我是怎麽知道的。
界面報道過挪瓦咖啡的加盟門檻,不考慮門店租金,加盟費用34萬-42萬。這麽大的浮動區間,都花在門店的裝修上。
比起經營毛利以階梯的形式收取服務費的瑞幸咖啡,挪瓦這個也不便宜。可為什麽還有挺多人願意加盟它,而不是瑞幸?問了一圈,得到兩個屁一樣答案:
你去抖音、大眾點評看看,那些城市餐飲熱榜,挪瓦咖啡不說每個城市都是No.1,但都還是榜上有名。
另有傳聞,人家單店單月外賣單量突破9999+。人家消費者拿著人民幣哐哐往裏面砸,這一杯,誰不愛?
從消費者反饋來看,挪瓦咖啡的產品還是得到了不少的認可。
細數挪瓦的咖啡菜單,生椰拿鐵、輕乳拿鐵、厚乳黑珍珠、青瓜味果咖,價格也就15塊錢。這些產品可能會被喝精品咖啡的人瞧不起,但卻迎合了國內大多數年輕人。
其實,真正品咖啡的人以純咖啡為主。比如我大學開咖啡館時,學生們最愛的是卡布奇諾、榛果拿鐵、焦糖瑪奇朵,而那幾個外教往往只會點美式、濃縮。
星巴克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玩得轉,就是做意式咖啡,將純咖啡裏加入牛奶,推出卡布奇諾、拿鐵咖啡。
而星巴克到中國後玩得更不像咖啡,馥芮白、星冰樂都搞出來了。瑞幸在財務造假後東山再起,主要也就是咖啡裏搞了生椰、搞了絲絨厚乳。
挪瓦咖啡只是做得更迎合大眾,基本把咖啡當成了奶茶來玩。以至於,年輕職場人群,以及學生黨對挪瓦咖啡的評價都還不錯。
以前說的“和命一樣苦的咖啡”,也在中國市場慢慢變甜。
就憑這點小小的品類升級,挪瓦咖啡就能夠收獲奶茶與咖啡之間的一大批人群。按這個邏輯來看,投個三四十萬試一試,似乎也還可以哈?
在挪瓦咖啡加盟商的故事裏,有人5月連開三店,毛利比以前加盟的品牌高10%,基本半年能回本;也有人7月份開出首店之後,在三四線城市能夠日入1萬。

03
品類紅利
咖啡還是挺有前途的
1000多年前,非洲原住民被當成奴隸販賣到中東國家,也門的摩卡港成為最大的集散地,也是奴隸們傳播咖啡豆的第一站。
16世紀初,葡萄牙侵入也門,向歐洲國家帶去了咖啡這一新物種。後來,荷蘭人悄悄從也門偷了咖啡樹種,帶回阿姆斯特丹的暖房進行培植。
育種成功後,這些樹種又快速復制到了他們的殖民地,包括印尼、蘇門答臘、蘇拉威西島等。1721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從印尼向歐洲輸出了6萬多公斤的咖啡豆。
此後,咖啡豆就成為世界貿易市場的重要原料,甚至一度接近原油。
1902年,法國傳教士從越南將咖啡樹種引進雲南一個叫朱苦拉的村莊。後來才有了雀巢、星巴克等咖啡飲品企業入華。
2019年,國內人均咖啡消費量為7.2杯。而芬蘭平均每人每年是1200余杯,瑞士800杯,美國、加拿大則是300-400杯左右。就算是在亞洲國家,日韓也是人均180杯。
中國人不喝咖啡都幹嘛去了?要麽喝酒,要麽喝茶。要不怎麽說“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恰好,當下中國咖啡的主力消費群體,是90後、95後、00後人群。
這群人在中國白酒那裏,被稱為斷代危機中“斷了的代”。年輕人就算喝酒,也是喝點威士忌、白蘭地,最多來點果酒微醺,但更多的消費量還是偏向了咖啡。
但很多人說,認為年輕人不喝茶,你就輸了。其實從整體來看,年輕人真的不咋喝茶,這些年來向CHALI這種品牌,把喝茶搞得很簡單了,才慢慢有些年輕人願意喝點,
所以,無論是瑞幸還是挪瓦咖啡,以及排在身後的幸運咖、Manner、M Stand、Seesaw等,他們的增長有自己的實力,也離不開這個要素增長所帶來的發展空間。
換句話說,當前咖啡領域還處於市場造就品牌的階段,而並非品牌造就市場。
版权声明:
作者:pu
链接:https://www.aastel.com/archives/6529.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