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上市公司4家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冷冻食品为何又火了?

 

2020年,疫情“黑天鵝飛過”,把餐飲業帶到十字路口,喜憂參半。

一方面,作為嚴重依賴現金流和供應鏈的行業,疫情下,堂食關停、外賣訂單縮減使各連鎖餐飲營收失速;另一方面,疫情成為冷凍食品的助燃劑,並成為不少餐飲連鎖品牌第二增長曲線。

曾提出要做“水餃品牌中的麥當勞”互聯網手工水餃連鎖餐飲品牌“小恒水餃”,在疫情期間關閉了100家門店堂食,去年2月,創始人李恒稱“不復工,現金流可能只能再撐三個月,復工,關閉堂食的情況下,公司也只能再撐六到八個月”;與之“絕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在“餃子屆”赫赫有名的速凍品牌三全食品,其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凈利潤為2.58億元,同比增長541.13%,創始人陳澤民將2020年定義為“難忘的一年”,因“年度利潤超過了以往五年的利潤。”

今年,疫情沖擊尚在持續,各地的食材價格出現波動,同時又是餐飲業進入充分競爭的節點,“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仍在上演。

呷哺呷哺、海底撈等知名連鎖餐飲品牌紛紛被爆業績下滑,“閉店”自救,如果說大品牌還有城池壁壘相護有力一搏,大部分抗打擊能力較弱的餐飲企業則直接面臨倒閉的危機;而被視作“餐飲寒冬”的當下,速凍食品行業上市企業剛剛出爐的三季報成績卻“熱度不減”,7家上市公司中安井食品、味知香等4家企業迎來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

更為直觀的佐證“速凍復興”,是天貓所公開的數據:2020年2月到11月,部分速凍食品在天貓平台上的銷量整體呈現爆發式增長,平均銷售額同比增長431%;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我國的速凍食品市場規模將可能達到3500億元;

作為冷凍食品“2.0進階版”的新興預制菜賽道,也已達到2000億的市場規模,到2025年預制菜行業規模有望增長至6000億左右。

安井食品董事長劉鳴鳴稱“在中國,冷凍食品趕上好時機。”

01

從季節性走向剛需,冷凍食品為何翻紅?

美國冷凍食品協會聯合FMI食品工業協會,在今年2月18日發布《冷凍食品的力量》報告,指出“隨著人們對保質期的高度關注和在家裏吃更多食物的需求增加,冷凍食品是在2020年和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全球最大的快消品贏家之一。”

正如報告中說的,疫情為速凍食品帶來窗口紅利,在中國市場尤是如此。

公開數據統計,“在2017年,我國人均速凍食品消費量僅為10KG,同年美國這一數字為80KG,歐洲為40KG,日本為20KG。”原因在於,憑借先進的冷凍技術和發達的冷鏈物流,日、韓、美等國,對速凍食品有著較高的接受度。我國作為美食大國,相比於其他國家對食材的利用更為徹底,在美食這件事上,對其“新鮮度”也更為執著。

“最好吃的餃子就是家裏做的餃子。就像我媽媽如果給我包餃子,一定會很早去超市買最新鮮的菜,最新鮮的肉,用花生油給我包,我們食材一定是最新鮮的。”李恒也曾在接受采訪時強調“新鮮”重要性。當速凍食品進入中國後,長期被消費者打上”不夠新鮮”以及“沒時間做飯的無奈之舉”等標簽。

事實上,所謂“速凍食品”與人們印象中,將食物放進家庭冰箱或商家采用中速冷凍等方式,保證食物短時間內不會變質壞掉的“冷凍食品”不同,作為更細分的市場,是通過特殊的速凍工藝,將新鮮的食品快速降溫到零下35度左右,然後在零下18度左右的條件冷藏,通過冷鏈物流進入市場。

由於速凍時降溫速度很快,食物內部形成的冰晶很小,不但不會使食物細胞破裂,反而還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同時,在低溫環境下,細菌無法繁殖,消費者使用其實更加健康安全。

新冠流行,人們對更健康選擇的需求增加的同時,對便利性的需求也會大大增加。速凍水餃、速凍魚丸、手抓餅等食品,憑借其“超長待機”的特性成功出圈,讓消費者對速凍食品有了新的認知,從B端走向C端。

《冷凍食品的力量》指出,在疫情期間,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消費者“推動冷凍食品增長了至少一個百分點”。我國,央視財經同樣提到“25歲以下的用戶占比在明顯提升,許多冷凍食品創意烹飪視頻在社交媒體的傳播較為廣泛。”

除開疫情,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都市“打工人”在家準備餐食的時間越來越少,不斷壓縮的家務勞動和烹飪時間,也在成為推動冷凍食品走上年輕人餐桌的一大驅動力。

“以前餃子都吃媽媽包的,現在想吃餃子的時候,消費者第一反應就是買速凍的。觀察白領飲食不難發現,很多人會去樓下的便利店購買快餐,加熱一下解決午飯。尤其是CBD附近基本沒什麽餐飲店,(多數人)都是去便利店。”

今年獲元氣森林投資的預制菜品牌“麥子媽”創始人翁博成在接受紅碗社采訪時表達出對冷凍食品前景的看好,他指出“人們如何看待‘不是新鮮即做產品’的態度已經發生轉變,大部分的人不會覺得全家、711便利店的快餐不健康。”

CBNData發布的《線上方便速食行業趨勢洞察報告》稱,90、00後年輕人已經成為線上方便速食的消費主力軍,而速凍食品品類因其方便、健康營養等優勢,受到了廣大年輕朋友的寵愛。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初步預測,到2030年獨居人口數量或將達到1.5-2億人,獨居率或將超過30%,其中20-39歲獨居青年或將增加到4000-7000萬人,增長約1-2倍。

“黃油煎巴沙魚、辣油拌雞胸肉、番茄罐頭煮湯,今天抄的全是速凍食品。”剛從英國留學回來的Jerry在她微博曬出了自己的日常plog。Jerry告訴紅碗社,在國外留學經常一次屯一冰箱食物,但大多時候都懶得做飯,“主要使吃零食,買新鮮食材很容易就放壞了,很浪費。”

 

在微博熱門話題“一人食”下,有18.8萬原創人數,討論368.5萬,閱讀46.3億,當中有不少獨居青年分享一日三餐日常,其中速凍餃子、油條、餡餅、牛肉較為常見,也不乏酸菜魚、水煮牛肉等速凍菜肴的身影。

家庭規模小型化、獨居人口成為普遍社會現象的背景下,速凍食品“小分量”“長保質期”“便於囤貨”的優勢逐步顯現,契合年輕人“懶人經濟”“一人食”的飲食消費習慣,再次成為食品圈的焦點,從曾經的“季節性”食品品類,走向剛需。

02

老牌:餐飲零售化是必爭之地

水大魚大——談及目前對國內冷凍食品行業的看法,有行業人士提到這四個字。

“速凍食品本身是隨著餐飲消費需求便利化而快速成長的行業,加上疫情反復與持續對速凍食品的推動,是速凍食品行業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表現普遍良好的主要原因。”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分析,速凍食品行業是飲食便利化之下蓬勃發展而又進入門檻較低、競爭激烈的行業,因此雖然市場前景看好、市場空間較大,但會快速形成集中度較高的寡頭競爭、平均毛利較低的行業態勢與格局。

有業內人士同樣指出“速凍食品目前的競爭主要在於品牌與價格,由於同質化程度高,個人看來,競爭優勢在供應鏈能力和成本控制上;無論是對老牌還是新入局者,新品類的開發還存在機會。”

面對激烈的競爭格局,新老玩家都在試圖從紅海中找到藍海,“擁抱零售”是不少品牌現階段“突圍賽道”、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最優解。

今年速凍食品上市企業的三季報中,“速凍食品第一股”安井食品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60.96億元,同比增長35.92%;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4.94億元,同比增長30.2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82億元,同比增長12.25%。”

在安井食品還發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與行業相關的定期經營數據公告中,紅碗社記者注意到,新增的“菜肴制品”增速迅猛,同比增長126.15%,營收91823.79萬元;從銷售模式上看,前三季度,電商收入增長速度最快,增長了210.88%。其次是特通,增長了75.95%。相對來說,傳統商超僅增長了4.74%。

安井食品表示,“公司主動順應消費習慣變化趨勢,持續在平台電商、前置倉電商、商超O2O及興趣電商等多方面積極拓展線上業務,加之原基數本就不高。菜肴制品長勢不錯,則得益於蛋餃系列、蝦滑系列、公司子品牌‘凍品先生’產品增量及控股子公司新宏業食品納入合並財務報表範圍增量。”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11月8日,廈門安井凍品先生供應鏈有限公司成立,定位餐廚食材,作為安井食品食材新零售品牌。

安井食品董事長劉鳴鳴曾公開表示看好速凍菜肴方向,提出“速凍食品真正發力應該是在家庭和餐飲兩個賽道。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尤其是疫情之後,無論是居家做菜要求快速便捷,還是餐飲連鎖出於出品快、品質穩定、成本可控等考慮,都對速凍菜肴有著巨大的需求,它比速凍米面和火鍋料加起來的行業規模都會大。”

 

成立“凍品先生”子品牌,一方面是考慮到若專做火鍋食材,消費場景、頻次有限;另一方面是凍品先生本身有食材產品、半成品,“‘凍品先生’的火鍋食材、預制菜+‘安井‘火鍋料、面米制品,可以匹配正在迅速爆發的家庭消費需求。”

在凍品先生品牌天貓旗艦店內,有火鍋食材、海鮮水產、快手菜專區、休閑小吃等食品品類,其中銷量最高的是半成品菜“金湯酸菜魚”,單月銷量1萬+。

坐擁渠道、研發物流等天然優勢,不少老牌速凍企業和安井食品相似,紛紛推出速凍菜肴產品,尋求品類突破,以擴大競爭優勢。譬如,三全食品推出的“一碗飯”系列,包含魚香肉絲、紅燒牛肉、咖喱雞丁、梅菜扣肉等大眾餐桌熟食的菜品;正大食品推出以“中華菜系列”為代表的預制方便菜肴,其中的紅燒肉、腐乳肉、梅菜扣肉等簡單加熱即可出餐;雙匯推出預制菜品則針對終端餐飲、自加熱食品等渠道進行售賣,產品采用低溫殺菌、冷凍/常溫儲存,包括麻辣牛腩、鹵牛腩丁等菜品。

速凍菜肴、預制菜無疑成為速凍行業,乃至整個餐飲行業在新時代所探尋到的“達爾文雀”。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預制菜市場存量約為3000億元。未來六到七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長期看有望達到3萬億以上規模。

03

新牌:精耕預制菜是破圈之道

行業人士伍岱麒分析,“冷凍食品行業老牌盤踞,新入局者機會在於品類創新。做預制菜的精耕,從品類到口味提高質量水平。”

今年5月成立,8月獲得青山資本千萬級獨家投資的叮叮袋,選擇微波速凍食品這一細分品類,瞄準18-30歲的“懶人群體”,尤其是資深中產、新銳白領和品質辣媽,推出微波免煮螺螄粉、微波免煮意面、冷凍速食方便米飯等多個SKU,覆蓋微波即食的一人食場景。

作為行業新人,創始人張翔提出“伴隨著消費逐漸升級、便利性的高需求,食品工業化、科技化的助推,半成品已滿足不了未來需求,成品一定是大勢所趨。可以滿足消費者不用洗碗、不需再加工、開袋即食、口感極致還原的微波速食就是我要做的產品,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袋子解決所有吃飯問題’。”

同樣選擇撕開速凍行業新細分賽道的,還有新銳品牌“素坊”。“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解決健康輕食人群便捷吃蔬菜的問題。”品牌創始人張良在接受紅碗社采訪時介紹,素坊致力為消費者提供“免清洗、免切、保存時間更長、營養價值不流失”的素食產品,團隊共推出西藍花、秋葵、菠菜等十余款原材料型速凍蔬菜,及花菜飯、時蔬麻辣燙等半成品輕食代餐素食產品。“現復購率達30%。”

前兩天因為一道“蘸水羊肉”又登上熱搜的“網紅”預制菜品牌“老飯骨”,在品類創新上定位為較高端的“國宴家享”,致力將國宴菜帶上尋常家庭的餐桌,使家庭可在10分鐘內,做出一道國宴大餐,其推出的“獅子頭”“佛跳墻”“秘制醬肘子”等菜品受到消費者喜愛;同時,品牌創始人胡立文介紹,品牌還憑借“內容電商運營”這一獨特優勢沉澱粉絲,實現商業變現。

天眼查發布的“年味”大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月,中國有超過6.9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梅花創投、高瓴創投、創新工場、梅花創投、番茄資本、元氣森林等知名機構紛紛布局賽道。

 

“在這個賽道,我們秉持長期主義,一步步腳踏實地。今年花重金在建設新的工廠,投產後大概能有4萬到5萬噸,應該是華東目前最大的預制菜工廠,支撐我們的產品持續研發創新。對於預制菜賽道的競爭,能不能把菜品做好吃,供應鏈玩不玩的透,還是核心問題。”麥子媽創始人翁博成在接受紅碗社采訪時表達對處在“爆發前夜”市場的態度。

采訪中,有投資人也向紅碗社強調,“在中國,食不厭精的舌尖追求永遠都在,如何在速凍方式上提升食品的色、香、味、養水平,是行業食品生產商永久的課題。”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