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越卷,同行越开心
文:半佛仙人
來源:半佛仙人(ID:banfoSB)
01
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對喜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就是永遠在排隊。
一方面是生意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喜茶很多品類的調配流程都特別復雜,相當考驗店員的手速。
熟練了做起來可能還快一點,但萬一再遇到個新人店員,那手速就沒譜了。
你背後排著長龍,看著面前的店員開始手忙腳亂地配奶茶,那種感覺就像是打針的時候遇到實習生一樣刺激。
但我最近再去逛喜茶,卻發現門口擺出了一個“15分鐘可取茶”的牌子,裏面的隊伍也變短了,倒是店裏吧台上又多了幾種沒見過的新設備。
外賣平台上喜茶的訂單數還是那麽多,而且進進出出的顧客也沒少。
隊伍變短,是因為效率低+耗時不穩定的手工環節被高效率+用時固定的智能設備替代了很大一部分。
其實喜茶一直挺重視智能設備的,我家那邊的喜茶店鋪開得還算晚的,五月份的時候社交平台就有人提到在喜茶體驗了自動出茶機。
除了自動出茶機,喜茶還在用智能稱給門店做原料精細化管理。
奶茶店的生意每天都不一樣,原料不夠或者浪費是很常見的事情,這個智能稱背後的系統不但會用算法預判每天要制備多少原料、啥時候該多做一點啥時候要少做一點,還會提醒店員哪些原料可能要不夠了。
按常理來說,門店換新設備只能說是比較重視硬件,其實沒什麽好分析的。
但離譜的是,喜茶這些設備不是采購來的現成產品,也不是外包出去給其他公司做的,而是自己全棧自研了門店全套智能設備。
從2021年8月開始,喜茶就專門組建了一個專業團隊,招了一批機械工程師和電氣工程師來設計和研發茶飲行業的智能設備,到現在都有70多個專利了。
喜茶和全棧自研,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就怎麽看都有一股違和感,就像波波牛乳裏放的不是波波而是芯片,杯子上插著的不是吸管而是內存條。
他們在幹嘛?
02
喜茶一個茶飲企業,研究研究新品配方也就算了,怎麽還開始搞科技研發了?
倒不是為了上科創板,而是確實沒辦法了。
所有看起來荒誕的選擇,大概率都是被逼出來的最優解。
只靠人工調茶,慢還是小事,關鍵是很難保證品質和口感的“穩定性”。
這,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
奶茶行業非常殘酷,顧客可以接受排隊,可以接受貴,但接受不了你味道不對。
實際上不光是奶茶行業,所有連鎖餐飲最怕的都是提供不了穩定的顧客體驗。
神一刀鬼一刀是沒有未來的,偶然的超常發揮不會讓品牌起飛,但每一次跌破下限的體驗都是在掘品牌的根。
我想要驚喜,想要不一樣,我自己會去鉆小巷子找小館子;
但我都選擇連鎖品牌了,不就是想要一份確定性和“保底”嗎?
我有個同事,平時從來不吃肯德基麥當勞,但每次出差吃飯必選肯德基麥當勞。
不是因為喜歡吃,而是他知道無論在全中國哪個城市,不管他能不能適應當地飲食,至少他吃到的肯德基麥當勞味道都不會差太多。
說白了,你作為一個連鎖品牌,或許可以沒有驚喜,但絕對不能讓人失望。
同樣的道理,喜茶想維持好自己的品牌,也必須提供這個確定性。
特別是今年,喜茶還宣稱要“走向大眾市場”。
怎麽走向大眾市場?
首先要做到顧客在大城市核心商圈喝到的喜茶,和三四線小縣城喝到的是同一個口味。
但哪怕是同一家門店,都會同時存在老手和新手,不同的人調配出來的味道可能都不一樣。
更別說新開的店和老店在運營水準上肯定有差距,在員工磨合期的團隊提供的服務和一個配合得已經很完美的團隊又不一樣。
品牌再厲害,也解決不了人的差異。
你總不能去解釋這不是我們的真實水平,讓顧客再給個機會吧?
顧客不會去區分這個,你也不可能要求顧客去區分。
你這個門店每天有成百上千個顧客、算上外賣一天要做幾千杯奶茶。
但顧客可能這禮拜就喝這一杯,他信任你,把這一杯的機會交給了你。
你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任何一杯茶的出品,都代表著你整個品牌的出品。
任何一個門店的服務,都代表著你整個品牌的服務。
做不好一杯,何來萬杯。
開不好一店,難成萬店。
03
但比起西式快餐,新茶飲行業想提供確定性會更難更難。
西式快餐的菜單差不多已經固化了,所有品牌提供的都是炸雞、漢堡、薯條、雞柳、雞肉卷,甚至用的可能都是同一個供應鏈。
但新茶飲實在是太卷太卷了,你就必須高頻迭代+快速上新,每年甚至每個月都要有新的爆品。
再加上原料需要用到大量水果,還要考慮到水果的應季、運輸、保存和處理問題,要保證最終出品的穩定性簡直是地獄難度。
過去喜茶的解決方案,是堅持只開直營店,每一家門店的員工都要經歷大量的培訓,高強度記憶配方+訓練手法,據說很多喜茶員工都找回了高考的感覺。
好處是可以一個店一個店打磨,壞處就是速度太慢太慢了。
想要“走向大眾市場”,不可能只靠雙腿。
唯一的出路,就是靠統一的智能設備來抹平人工和門店上的差異。
舉個例子,喜茶的配方復雜多變,所以需要員工足夠熟練對不對?
但它自研的智能化設備裏有一款智能出茶機,這東西就跟開了掛一樣,店員出茶的時候壓根不需要去回憶配方,只需要把二維碼貼在杯子上,機器一掃描,就能自動配置出對應比例的飲品。
而且這個出茶機是聯網的,所有配方都保存在雲端。
喜茶本來就會定期根據應季水果風味和用戶口味偏好對配方進行微調,這時候出茶機的雲配方功能,就可以讓顧客直接喝到最新版本。
新茶飲需要智能設備,這不是喜茶一家的需求,而是整個行業共同的痛點。
外面的設備制造商沒開過奶茶店,壓根就不知道茶飲門店是怎麽運作的,也不知道門店需要優化哪些流程,又有哪些重復步驟可以用機器來協助完成。
啥啥都不知道,總不可能憑空給你設計一套智能設備吧。
就算真做出來了,也只會是“真空球形雞”那樣看起來很好但卻脫離實際的東西。
而其他熟悉門店內情,又確實有需求的茶飲企業呢,又缺乏研發和制造的能力。
畢竟我就是賣個奶茶,又不是鋼鐵俠。
等是等不來新設備的,所以喜茶只能自己做,自己投入成本,自己從頭研發。
我一個賣奶茶的,沒有研發能力?
那就從零開始招兵買馬,專門成立一個部門,花個幾年時間去試錯和迭代。
為了避免紙上談兵,喜茶的工程師必須要在店內工作很長一段時間,熟悉店員們可能面臨的各種問題。
舉個例子,喜茶有個自動去核機,特意設置了雙啟動按鍵模式和紅外線智能感應器,就是因為工程師在門店實操的時候,發現員工操作時可能存在夾手誤傷的風險。
當然了,今年同行們也跟著在做智能設備,甚至自動化都要變成奶茶行業的潮流了。
但這道浪花,是從喜茶開始翻湧。
這幾年時間裏,它陸陸續續推出了三大類共好幾款智能設備,用數據和成績證明了這條路確實行得通,這件事確實值得做。
在喜茶剛開始研發的時候,沒有人可以篤定結果。
而等看到結果後再押注這個賽道,就變成了抄作業式的穩賺不賠買賣。
04
說到“抄作業”,說難聽點,大半個奶茶行業其實都是靠抄喜茶撐起來的。
對,奶茶創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抄喜茶。
不然大家想一個問題,在喜茶之前,還有哪家這麽做奶茶的?
一點點也好,CoCo也罷,85度C也算上,黑瀧堂也行,各路奶茶和喜茶是不是完全不同的路數和風格,在小吃街上紮堆,主打一個熱鬧的大賣場。
這個風格沒有問題,只是和喜茶不一樣而已。
而喜茶殺出來之後,還有哪家不研究品牌以及產品?
我以前幫很多投資人做項目盡調,新茶飲項目也調查過不少,任何創業者想搞新茶飲創業,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你對喜茶了解多少,有沒有能力抄好喜茶。
你越認可喜茶,覺得超越不了喜茶,只能抄喜茶作業,說明你懂行,說明你踏實,我越是要投你。
你說你覺得喜茶模式不夠完美,想要另辟蹊徑,那很好,你很有想法,但我不會拿我的錢去給你試錯。
所以到後面,整個奶茶行業都和喜茶越來越像。
這種“像”,不僅僅是指所有奶茶店都在做芝士果茶,還包括點單流程、門店裝修風格甚至品牌營銷手法的相似。
喜茶之於奶茶行業,有點像蘋果手機之於智能手機行業。
如果你經歷過智能手機之前的那個時代,會發現以前的翻蓋機才是真正的花裏胡哨,長成什麽樣子的都有,但在蘋果手機出來以後,所有手機就都變成了一塊光滑的屏幕。
在喜茶出來之前,甚至連“奶茶行業”都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最早的時候,大家眼中的奶茶要麽是優樂美那種粉末沖泡飲品,要麽就是傳統的珍珠奶茶。
是喜茶先把芝士果茶賣爆了,同行們忽然發現奶茶原來還可以這麽做,這才有了今天的新茶飲行業。
可以這麽說,是喜茶重新定義了奶茶,其他品牌只是在重新定義喜茶。
在大家都不重視微信小程序的時候,也是喜茶率先開始推廣微信小程序點單。
我現在還記得以前讀書時候的奶茶店是怎麽點餐的,就兩個字,原始。
誰點了什麽,誰先來後到,該給誰了,這些都只能靠店員的店員眼睛和腦子來記。
人少還好,人一多就會鬧哄哄的,排隊排著排著就搞不清哪杯是哪杯了。
別說插隊了,拿錯都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故意拿走別人的奶茶,被抓到了就說不小心拿錯了。
奶茶店門口哪天不因此發生七八次吵架糾紛,都算是生意不好。
但現在你再去任何一家奶茶店,都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提前點單,而且人也不用站在那裏排隊,完全可以先去逛個街甚至吃個飯,在手機上看到時間快到了再去按號碼拿取。
這些現在都是行業標配,但也都是抄喜茶作業的結果。
喜茶剛出來那會兒,奶茶行業處於一個有品類而無品牌的狀態。
大家競爭的是價格和供應鏈,而不是我在消費者心目中是個什麽形象,年輕人對我有沒有好感。
但喜茶從一開始就在琢磨怎麽建設品牌,你別管這個名字給消費者的印象是貴還是排隊,起碼它成功讓你記住了。
貴和排隊,也只是喜茶最早的幾個標簽。
最近幾年喜茶在聯名上又有新玩法。
喜茶和影視IP聯名,然後《夢華錄》就爆了,同行紛紛跟進;
喜茶跟《原神》聯名,大家又去研究二次元;
喜茶和Fendi合作,顧客直呼內行,原來奶茶特麽也有奢侈品。
05
話說回來,為什麽同行都喜歡研究喜茶?
因為他們懂行。
同行之間是冤家,而同行之間的模仿,才是最大的認可。
細說的話。
第一,是因為喜茶證明了自己的模式是成功的,那直接復制就是成本最低的路徑。
創業就跟走雷坑一樣,絕大部分人都會死在試錯的路上,沒有所謂的正確走法,只有“能活下來”的走法。
喜茶闖出來了,那在有第二個通關者之前,它暫時就是那個正確答案。
有沒有其他路也能走通?
肯定有,但任何事情都有代價。
你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那就沒必要去賭。
第二,奶茶行業簡直太適合抄作業了。
同樣是開創行業範式,蘋果的東西你看得懂,但學不起。
相比之下,喜茶雖然也開創了新茶飲的範式,但奶茶的技術門檻太低了,你怎麽做的,有什麽新創意新想法同行一看就知道了,最多打一個時間差。
所以行業現在對喜茶的騷操作不是警惕,不是提防,而是喜聞樂見。
喜茶砸錢做研發,拿自己的門店去試錯,花大成本摸著石頭過河,但我只要摸著喜茶過河就行。
甚至喜茶越卷,同行就越開心,因為又有新的作業可以抄了。
並且最好是無腦抄,因為當你抄學霸作業的時候。
你想得越多,越是動腦子,最後的結果越差。
你看不懂學霸的思考過程?
沒關系,你本來也不需要看懂,把答案搬過來就好了。
如果你非要有自己的理解,那只能是把學霸拉到和你同一個水平線,然後用自己豐富的經驗把學霸也整不會了。
你只要知道喜茶做了,馬上跟進,就是成本最低的選擇。
等想明白了再去做,那已經不是正確答案了。
這麽一想,喜茶真的很像辛苦的父母,含辛茹苦為孩子們試錯。
這哪裏是商業競爭。
這簡直是愛的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