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正在涌现“区域连锁”:日出杯500+,占领新一线!
北上廣深之外,幾乎每個新一線或二線城市,都跑出了自己的中小型“咖啡連鎖”;
少則3~5家店,多則10~20家家,而且都有爆款、有調性、有品牌、有忠實客群。
咖啡區域品牌正在各地湧現,它們中,能否跑出下一個Manner?
今年,咖啡區域品牌來勢洶洶,特別是新一線、二線城市。
在長沙,有一個以非洲咖啡文化為主題的咖啡品牌,美式8元/杯(活動價6元),奶咖12元左右,創意特調18元左右,最高日銷500杯+,日均300杯+,已經開出4家店。
在徐州、蘭州、武漢,都有當地咖啡品牌,長期占據大眾點評咖啡廳熱門榜、好評榜、口味榜等全各種榜單第一,開出3家店。
而無錫的打工人咖啡已經開出了17家店,杭州以“三明治+咖啡”為主打的帕尼尼利亞開出了22家店。
仔細分析,你會發現他們開店數量並不多,但在當地擁有很高的認知度和評價,而且有品牌、有調性、有爆款,有自己的忠實客群。
近一年來,在全國多個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都湧現出一批這樣的中小型區域咖啡品牌。
從產品到模式,從創意到營銷,他們都經過了市場的考驗,在一個城市或地區站穩腳跟,甚至成功出圈。
這些區域咖啡品牌,有哪些經營亮點?他們之中,會跑出下一個manner嗎?
我采訪了多個新一線、二線咖啡區域品牌,一起來看——
了解發現,這些咖啡區域品牌,和傳統的獨立精品咖啡館相比,商業化程度更高,經營思路清晰,幾乎都有做連鎖的潛質。
1、爆款思路明確,都有出圈產品
這些區域咖啡連鎖品牌,基本上都有一兩個爆品,打磨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爆品思路。
比如在鄭州開出4家店的百分五以dirty為主打,利用“冰博客+白桃烏龍”在口味上作出差異化。
比如,開出5家店的西安日落咖啡,利用顏值和創意出圈。他們家咖啡的名字都極具詩意,比如“月球郵差”、“追日落”、“北國月台”、“橘子洲”等等。
而且,產品顏值高,很有藝術感,比如“鬥篷森林”,綠中泛白,頂部杯壁上一層淡綠的抹茶奶油撒上一層碧根果碎。
2、品牌感強,借鑒新茶飲
仔細觀察這些區域小連鎖品牌,你會發現他們打造品牌的思路和新茶飲很相像,比如顏值思路、創意玩法等。
西安的日落咖啡,把店面和產品顏值做到極致,每一家店面的裝修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被網友稱為“每處設計都是一道風景”,“每個去過日落咖啡的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日落咖啡。”
品牌的心智,也由此建立起來。
比如,來福咖啡是蘭州第一個做路標咖啡和蘭州杯貼的咖啡館,復古藏品風、蘭州方言梗、蒸汽波設計風格等都是他們在蘭州率先做的。
來福咖啡主理人邢婧告訴我,每過一段時間她都會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去參觀學習,把新鮮的玩法帶到蘭州,去激活和培養蘭州潛在的咖啡群體和消費。
3、店型經過測試,具有可復制性
這些咖啡區域品牌,都能夠在一個城市站穩腳跟並能實現擴張,具有一定的可復制性。
比如,徐州的ROSE DREAM COFFEE有社區店、景區店(雲龍山),還做出了兩家快閃店。
呼和浩特的“60顆豆咖啡”,在呼市有5家店,具有社區店、商圈店、街邊店等多種店型。
長沙的小咖主,就將自己的門店精確分為旗艦店(100~300平)、標準店(30~50平)、mini店(10~20平)等,並且正在不斷打磨店型。
4、主動維護客群,都有一群忠實的本地顧客
在這些咖啡區域品牌,對自己的客群有著較清晰的認知,對於客群的維護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
比如在合肥,查令84號咖啡館被稱為“讀書者的朝聖地”,在查令84號咖啡館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五本舊書換一杯咖啡。從成立到現在已堅持4年,藏書上萬冊。
另外,在查令84號咖啡館還專門的黑膠區,可供喜歡聽歌的顧客;每周一還會舉辦“英語角”,不固定日期放映老電影;為咖啡愛好者舉辦手沖課、拉花課等。
通過一系列特定活動篩選出來的人群,大都是喜歡喝咖啡的客群,他們也成了查令84號咖啡館忠實的顧客。
目前,查令84號咖啡館在合肥已經開出了5家店,最高日銷300杯+,日均170杯+。
5、資深咖啡人開店,美式能做到6元/杯
每次一提到連鎖店,就會有同行擔心,這些店裏的咖啡是不是足夠專業?
我發現,這些小型連鎖的咖啡品牌主理人基本上都是資深咖啡人,比如長沙小咖主創始人景建華從業22年,徐州ROSE DREAM COFFEE的主理人戚慶東從業10年多。
他們對咖啡有獨到見解、了解供應鏈,能把自己所擅長的發揮到極致,收獲的評價自然也高。
比如徐州的ROSE DREAM COFFEE,長期占據大眾點評各個榜單第一,被稱為“徐州咖啡界的經典代表”、“徐州最早一批專業做咖啡的店”;又比如,蘭州的來福咖啡也一直長期占據大眾點評各種榜一。
從業多年,資源自然也深厚。景建華一直在做咖啡培訓、貿易、主辦賽事等,他們的咖啡豆都是非洲直采,咖啡師培訓成本也相對更低。
因此,小咖主的美式能賣到6元,創意咖啡18元左右,價格上具有很大優勢。
6、與本土相結合,把咖啡做出差異化
這些咖啡館還有一個普遍特征,就是咖啡和本土特色相結合,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差異化道路。
比如長沙小咖主的“長沙滿哥”和“十月愛晚亭”,前者被稱為“創意招牌”,融入湖南特色檳郎;後者以著名的愛晚亭楓葉為思路,加入楓葉原漿和正片楓葉,顏值滿分。
又比如,來福咖啡的“蘭州汽美式”,查令84號咖啡“紅果的秘密”等。
來福咖啡主理人邢婧告訴我,外地遊客也占據客群的很大一部分,他們利用蘭州本土的一些東西出圈,比如方言梗、文創產品等,“不但堅持了自己的咖啡夢,還兼帶宣傳了自己的城市”。
03
了解後發現,很多新一線、二線城市,都有這樣的中小型本土咖啡連鎖品牌,而且在當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把咖啡的某一方面做到極致。
比如武漢的木從久把服務做到了極致,被稱為“海底撈式的服務”,也占據了各大榜單第一名。
西安日落咖啡把顏值做到了極致,徐州的ROSE DREAM COFFEE把專業做到了極致,蘭州的來福咖啡把有趣做到了極致,而合肥的查令84號咖啡館更是把自己做成一個符號象征……
當然,目前的咖啡區域品牌,或多或少都還有一些局限性。
例如,這些品牌多數分布在新一線、二線城市,不像北上廣深具有較好的咖啡文化氛圍。這些城市咖啡剛需人群缺乏,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市場培育。
又比如,這些品牌大多在一個城市深耕,擁有自己的模式和方法論,並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城市,能否走出去、如何走出去,是下一階段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再比如,10家店以內是一種生意,10家店以後是另一種生意,這些區域品牌能否持續擴張,也還要不斷摸索。
他們中,有多少能真正完成公司化、品牌化,跑出下一個Manner,還未可知。
但不可否認,咖啡這個舶來品,已經紮根本土、百花齊放、各自生長——這意味著,屬於中國咖啡的大眾時代,或許真的來臨了。
而中國咖啡的商業化使命,或許也將落在他們,肩上。